注大乘入楞伽經 第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别
大慧于緣起中(至)凡愚分别見異于幻 于依他緣起中生種種妄想自性。
如依咒術見諸幻事。
愚夫妄想見異于幻。
計有種種實物 大慧幻與種種(至)于幻有無不應生着 言咒術與種種物離一異也。
若種種物異咒術者。
咒術不應與種種物為因。
若言種種物與咒術一者。
咒術與種種物應無差别。
然見咒術與種種物差别。
是故離異不異。
故告大慧及諸菩薩。
如依幻術生種種物。
離一異有無。
莫計着也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心為境所縛覺想智随轉 言愚夫妄心為生死境界所縛。
妄想智随境界轉也。
覺謂妄覺也 無相最勝處平等智慧生 無相處八地也。
最勝處佛地也。
言上二地得生死涅槃平等 在妄計是有于緣起則無 如依藤計蛇。
妄情謂有。
于藤緣起。
蛇相實無 妄計迷惑取緣起離分别 言妄計惑心取藤為蛇。
緣起藤體實非蛇相。
此一行舉緣起破妄計也 種種支分生如幻不成就雖現種種相妄分别則無 謂有種種名相支分生。
如幻所起則不成種種。
雖現諸相。
了妄分别則皆無實。
唯識論雲。
依他起自性分别緣所生。
此一行破緣起也 彼相即是過皆從心縛生妄計者不了分别緣起法 彼緣起相即是過者。
謂從心縛煩惱而生。
愚人不了故分别為實有無 此諸妄計性皆即是緣起 上言緣起從妄計心縛生。
此又謂妄計性從緣起生。
即是緣起也 妄計有種種緣起中分别 此妄計性種種。
于緣起中生計度分别。
故唯識雲。
由彼彼遍計。
遍計種種物。
此遍計所執。
自性無所有 世俗第一義第三無因生 明有世俗谛。
第一義谛。
無有第三。
若說第三谛。
即同外道無因生也 妄計是世俗斷則聖境界 由妄計緣而生三界生死有無一切諸法。
即是世谛。
若了緣無性妄想滅。
即是聖人所行境界第一義也。
故唯識論謂諸法性略有二種。
一者虛妄。
謂妄計所執。
二者真實。
謂圓成實。
複有二種。
一者世俗謂依他起。
二者勝義。
謂圓成實。
故雲圓成實于彼。
常遠離前性。
謂于依他。
若離妄計即圓成實。
故雲斷則聖境界 如修觀行者于一種種現于彼無種種妄計相如是 如二乘外道修觀行者。
若作青想觀時。
天地萬物莫不皆青。
赤黃白等亦複如是。
元無青處。
正作青想。
即是青也。
即是無青處見青。
以譬凡夫外道。
妄見有無生死諸法。
亦是無生死諸法處。
妄見有也。
故言妄計相如是 如目種種翳妄想見衆生彼無色非色不了緣起然 不覺緣起唯假施設者。
亦如不覺垂發火輪不實耳 如金離塵垢如水離泥濁如虛空無雲妄想淨如是 此言離妄計垢濁。
了緣起雲翳。
即是圓成清淨實性。
故以上三為喻 無有妄計性而有于緣起建立及诽謗由斯分别壞 計緣起為有名建立。
計妄想為無名诽謗。
言作此有無見者。
由妄分别。
自破正見 若無妄計性而有緣起者(至)而得有緣起 上二句牒計。
次一偈明因妄想生緣起。
即正破也 相名常相随而生于妄計以緣起依妄究竟不成就 此上二句明因緣起又生妄想。
次二句又破緣起依妄。
亦同妄計無有自性。
了茲緣妄竟無所成 是時現清淨名為第一義 若度妄想即名聖人第一義谛圓成實性 妄計有十二緣起有六種 頌上十二種分别。
由六塵境界風飄動而有 自證真如境彼無有差别 自覺聖智所證境界。
了彼緣妄故無差别 五法為真實三自性亦爾修行者觀此不越于真如 言修行者。
觀五法三自性體無二相。
即是如如 依于緣起相妄計種種名彼諸妄計相皆因緣起有 言緣起妄計。
更互相生。
俱無有力。
不能自立 智慧善觀察無緣無妄計真實中無物雲何起分别 言聖人自覺智慧觀察時。
無有緣起性。
亦無妄計自性。
即是正智如如圓成自性。
雲何愚夫為作妄想覺知。
何所求也 圓成若是有此則離有無既已離有無雲何有二性 圓成實性是真實有。
圓常淨妙離妄有無。
本無二性 妄計有二性二性是安立分别見種種清淨聖所行 為妄計故有妄計緣起二自性。
聖人方便随情說法。
亦權安立。
令知妄想種種清淨。
是聖人所行處故 妄計種種相緣起中分别若異此分别則堕外道論 此明佛法知生死緣起法從自妄想心中生。
若計生死有無諸法異于妄想。
從微塵冥谛自在等生者。
即外道論也 以諸妄見故妄計于妄計離此二計者則為真實法 諸見者五惡見也。
因見外境與妄識俱。
故生妄想。
故言妄計于妄計。
能離緣起妄計二種妄想見者。
即是正智所證如如真實法也 大慧菩薩摩诃薩(至)于佛法中不由他悟 大慧因上言自證真如境。
了彼緣妄無有差别。
故舉能證自覺聖智。
及所證一乘行相以請問。
欲得是善巧。
不随他教而自悟入 佛言谛聽當為汝說(至)名自證聖智行相 言此自覺聖智非言說所及。
前聖所知。
悲誨有情。
轉相傳授。
說諸法無性。
但妄想分别為患耳。
依諸聖教無妄分别。
即自證入。
然此妄想雖本無體。
由無始來習以成性。
要假靜緣觀照自覺。
非由他悟。
離妄想見。
即能漸次進入佛位。
如是修行。
是故名為自覺聖智相 雲何名為一乘行相(至)梵天王等之所能得 言一乘者即一心也。
以包含運載為義。
若攀緣取境。
則運入六趣之門。
若妄想不生。
則運至一實之地。
故佛語大慧。
離能所取如實而住。
是則了生死妄。
即涅槃真。
頓悟一心更無所趣。
故非凡夫二乘邪劣心行所能知爾 大慧白言世尊(至)而得解脫非自所得 上言一乘非餘外道二乘梵天王等之所能得。
即知如來方便說三乘。
故問何故說有三乘。
而不說一乘。
佛語大慧。
一乘人知生死自性是涅槃故。
聲聞緣覺無自涅槃法故。
我說一乘。
以彼但依厭離世間調伏修行而得解脫。
非自已力得涅槃法。
是故不為說一乘耳 又彼未能除滅智障(至)是故我說以為三乘 如上過未滅。
不堪受大法。
故如來說三乘 若彼能除一切過習(至)獲不思議自在法身 言二乘味着三昧樂。
作涅槃想。
若能滅彼智障。
及業習氣。
覺法無我。
度不思議變易死。
爾時方離三昧所醉。
于劣無漏三昧中覺悟。
既覺悟已。
自知住有餘地。
起上上升進。
如實修行。
諸功德滿足。
亦得如來自在法身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天乘及梵乘聲聞緣覺乘諸佛如來乘諸乘我所說 此一行頌上諸乘名也 乃至有心起諸乘未究竟(至)我說為一乘 言有心動計有諸乘。
即非究竟。
若妄想心滅。
即無諸乘。
亦無能乘諸乘之人。
以無人故。
亦不建立諸乘。
是名一乘 為攝愚夫故說諸乘差别(至)平等智解脫 引導衆生故說三乘解脫。
離諸煩惱是二乘解脫。
謂但盡
如依咒術見諸幻事。
愚夫妄想見異于幻。
計有種種實物 大慧幻與種種(至)于幻有無不應生着 言咒術與種種物離一異也。
若種種物異咒術者。
咒術不應與種種物為因。
若言種種物與咒術一者。
咒術與種種物應無差别。
然見咒術與種種物差别。
是故離異不異。
故告大慧及諸菩薩。
如依幻術生種種物。
離一異有無。
莫計着也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心為境所縛覺想智随轉 言愚夫妄心為生死境界所縛。
妄想智随境界轉也。
覺謂妄覺也 無相最勝處平等智慧生 無相處八地也。
最勝處佛地也。
言上二地得生死涅槃平等 在妄計是有于緣起則無 如依藤計蛇。
妄情謂有。
于藤緣起。
蛇相實無 妄計迷惑取緣起離分别 言妄計惑心取藤為蛇。
緣起藤體實非蛇相。
此一行舉緣起破妄計也 種種支分生如幻不成就雖現種種相妄分别則無 謂有種種名相支分生。
如幻所起則不成種種。
雖現諸相。
了妄分别則皆無實。
唯識論雲。
依他起自性分别緣所生。
此一行破緣起也 彼相即是過皆從心縛生妄計者不了分别緣起法 彼緣起相即是過者。
謂從心縛煩惱而生。
愚人不了故分别為實有無 此諸妄計性皆即是緣起 上言緣起從妄計心縛生。
此又謂妄計性從緣起生。
即是緣起也 妄計有種種緣起中分别 此妄計性種種。
于緣起中生計度分别。
故唯識雲。
由彼彼遍計。
遍計種種物。
此遍計所執。
自性無所有 世俗第一義第三無因生 明有世俗谛。
第一義谛。
無有第三。
若說第三谛。
即同外道無因生也 妄計是世俗斷則聖境界 由妄計緣而生三界生死有無一切諸法。
即是世谛。
若了緣無性妄想滅。
即是聖人所行境界第一義也。
故唯識論謂諸法性略有二種。
一者虛妄。
謂妄計所執。
二者真實。
謂圓成實。
複有二種。
一者世俗謂依他起。
二者勝義。
謂圓成實。
故雲圓成實于彼。
常遠離前性。
謂于依他。
若離妄計即圓成實。
故雲斷則聖境界 如修觀行者于一種種現于彼無種種妄計相如是 如二乘外道修觀行者。
若作青想觀時。
天地萬物莫不皆青。
赤黃白等亦複如是。
元無青處。
正作青想。
即是青也。
即是無青處見青。
以譬凡夫外道。
妄見有無生死諸法。
亦是無生死諸法處。
妄見有也。
故言妄計相如是 如目種種翳妄想見衆生彼無色非色不了緣起然 不覺緣起唯假施設者。
亦如不覺垂發火輪不實耳 如金離塵垢如水離泥濁如虛空無雲妄想淨如是 此言離妄計垢濁。
了緣起雲翳。
即是圓成清淨實性。
故以上三為喻 無有妄計性而有于緣起建立及诽謗由斯分别壞 計緣起為有名建立。
計妄想為無名诽謗。
言作此有無見者。
由妄分别。
自破正見 若無妄計性而有緣起者(至)而得有緣起 上二句牒計。
次一偈明因妄想生緣起。
即正破也 相名常相随而生于妄計以緣起依妄究竟不成就 此上二句明因緣起又生妄想。
次二句又破緣起依妄。
亦同妄計無有自性。
了茲緣妄竟無所成 是時現清淨名為第一義 若度妄想即名聖人第一義谛圓成實性 妄計有十二緣起有六種 頌上十二種分别。
由六塵境界風飄動而有 自證真如境彼無有差别 自覺聖智所證境界。
了彼緣妄故無差别 五法為真實三自性亦爾修行者觀此不越于真如 言修行者。
觀五法三自性體無二相。
即是如如 依于緣起相妄計種種名彼諸妄計相皆因緣起有 言緣起妄計。
更互相生。
俱無有力。
不能自立 智慧善觀察無緣無妄計真實中無物雲何起分别 言聖人自覺智慧觀察時。
無有緣起性。
亦無妄計自性。
即是正智如如圓成自性。
雲何愚夫為作妄想覺知。
何所求也 圓成若是有此則離有無既已離有無雲何有二性 圓成實性是真實有。
圓常淨妙離妄有無。
本無二性 妄計有二性二性是安立分别見種種清淨聖所行 為妄計故有妄計緣起二自性。
聖人方便随情說法。
亦權安立。
令知妄想種種清淨。
是聖人所行處故 妄計種種相緣起中分别若異此分别則堕外道論 此明佛法知生死緣起法從自妄想心中生。
若計生死有無諸法異于妄想。
從微塵冥谛自在等生者。
即外道論也 以諸妄見故妄計于妄計離此二計者則為真實法 諸見者五惡見也。
因見外境與妄識俱。
故生妄想。
故言妄計于妄計。
能離緣起妄計二種妄想見者。
即是正智所證如如真實法也 大慧菩薩摩诃薩(至)于佛法中不由他悟 大慧因上言自證真如境。
了彼緣妄無有差别。
故舉能證自覺聖智。
及所證一乘行相以請問。
欲得是善巧。
不随他教而自悟入 佛言谛聽當為汝說(至)名自證聖智行相 言此自覺聖智非言說所及。
前聖所知。
悲誨有情。
轉相傳授。
說諸法無性。
但妄想分别為患耳。
依諸聖教無妄分别。
即自證入。
然此妄想雖本無體。
由無始來習以成性。
要假靜緣觀照自覺。
非由他悟。
離妄想見。
即能漸次進入佛位。
如是修行。
是故名為自覺聖智相 雲何名為一乘行相(至)梵天王等之所能得 言一乘者即一心也。
以包含運載為義。
若攀緣取境。
則運入六趣之門。
若妄想不生。
則運至一實之地。
故佛語大慧。
離能所取如實而住。
是則了生死妄。
即涅槃真。
頓悟一心更無所趣。
故非凡夫二乘邪劣心行所能知爾 大慧白言世尊(至)而得解脫非自所得 上言一乘非餘外道二乘梵天王等之所能得。
即知如來方便說三乘。
故問何故說有三乘。
而不說一乘。
佛語大慧。
一乘人知生死自性是涅槃故。
聲聞緣覺無自涅槃法故。
我說一乘。
以彼但依厭離世間調伏修行而得解脫。
非自已力得涅槃法。
是故不為說一乘耳 又彼未能除滅智障(至)是故我說以為三乘 如上過未滅。
不堪受大法。
故如來說三乘 若彼能除一切過習(至)獲不思議自在法身 言二乘味着三昧樂。
作涅槃想。
若能滅彼智障。
及業習氣。
覺法無我。
度不思議變易死。
爾時方離三昧所醉。
于劣無漏三昧中覺悟。
既覺悟已。
自知住有餘地。
起上上升進。
如實修行。
諸功德滿足。
亦得如來自在法身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天乘及梵乘聲聞緣覺乘諸佛如來乘諸乘我所說 此一行頌上諸乘名也 乃至有心起諸乘未究竟(至)我說為一乘 言有心動計有諸乘。
即非究竟。
若妄想心滅。
即無諸乘。
亦無能乘諸乘之人。
以無人故。
亦不建立諸乘。
是名一乘 為攝愚夫故說諸乘差别(至)平等智解脫 引導衆生故說三乘解脫。
離諸煩惱是二乘解脫。
謂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