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大乘入楞伽經 第五卷

關燈
當善了知大種造色。

    令知無實 雲何了知大慧(至)住如實處成無生相 言無生者。

    通說有二。

    一理無生。

    圓成實性本不生故。

    二事無生。

    緣生之相即無生故。

    言住如實處成無生相者。

    謂觀三界唯心所現。

    離我我所。

    能證理事俱無生也 大慧彼諸大種雲何造色(至)大種造色生 此出外道妄計有四大種生造色也。

    謂彼妄想計有津潤之性為水大種。

    生内外水界。

    内即血汗流液。

    外則河海泉源。

    有炎熾成熟之性為火大種。

    生内外火界。

    内則體含暖氣。

    外則焚燎萬物。

    有飄動之性為風大種。

    生内外風界。

    内則氣息運動。

    外則萬籁俱吟。

    有色質分齊之性為地大種。

    生内外地界。

    内即皮肉筋骨。

    外則原濕丘陵。

    妄想計有堅濕暖動離于虛空。

    由執邪谛。

    不了五陰虛假積聚。

    本無自性。

    言由大種造色生。

    故上佛告菩薩應善了知 大慧識者以執着種種(至)于餘趣中相續受生 言識者。

    即上五陰中妄識也。

    由迷真心而成以執着種種言說境界為親起因故。

    作業受生。

    于諸趣中相續不斷。

    當知内身外境。

    四大五陰。

    但是分别心量所現 大慧地等造色大種因(至)外道分别非是我說 非四大種為大種因。

    謂皆由心現也。

    故結雲此大種造色相。

    是外道妄想分别 複次大慧我今當說五蘊體相(至)非諸聖者 自下複破五蘊皆空。

    無自性相。

    非獨色陰四大不實 諸聖但說如幻所作(至)是名諸蘊自性相 言聖人雖見五蘊。

    了知不實唯假施設。

    離異不異。

    如幻如夢。

    故大般若雲。

    若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實知色猶如聚沫。

    性不堅固。

    如實知受猶如浮泡。

    虛僞不住速起速滅。

    如實知想猶如陽焰。

    水不可得。

    虛妄渴愛而起是想。

    如實知行猶如芭蕉。

    葉葉析除實不可得。

    如實知識猶如幻事。

    衆緣和合假施設有。

    相雖似有而無其實。

    是故五蘊無别所有。

    不了如來所證境界。

    見有蘊法。

    執着分别常現在前。

    是名妄想諸蘊自性相 大慧如是分别汝應舍離(至)猶如大地普益群生 寂靜法者。

    謂諸法實相。

    從本已來無有起相也。

    餘義如文 複次大慧涅槃有四種 上明覺智。

    以顯生德優劣。

    此明涅槃。

    辨其顯德邪正。

    是謂菩提涅槃二轉依果德也 何等為四謂諸法自性無性涅槃(至)非我所說 外道計諸法體性是有名自性。

    後除為無名無性。

    以冥谛為涅槃。

    又計有諸法相名種種相性。

    後觀為無名無性。

    以神我為涅槃。

    又通計性相是有名自相性。

    亦後觀為無名無性。

    以妄覺為涅槃。

    上三種正出外道計。

    又斷五陰六道中流注。

    以人無我為涅槃。

    是二乘涅槃。

    以見有五陰。

    亦同外道。

    故楞嚴經聲聞緣覺堕定性者。

    皆雲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大慧我所說者分别爾炎識滅名為涅槃 前謂證自智境界。

    轉所依藏識為大涅槃。

    複雲一切識自性習氣。

    藏識意識見習轉已。

    我及諸佛說名涅槃。

    此又獨言分别所知境界識滅。

    名為涅槃。

    離通别稱異。

    皆欲諸識習種現行俱滅也。

    次文問答可見 大慧言世尊豈不建立八種識耶(至)七識得生 如來言分别識滅名涅槃。

    大慧疑之與前說異。

    故問豈不建立八種識耶。

    而獨言爾炎識滅。

    非餘七識皆滅。

    佛語大慧。

    以彼意識通三性故。

    起惑造業與諸識為因。

    及緣境界故。

    餘七種識依之而起。

    意識若滅。

    則餘識不生 大慧意識分别境界(至)思量随轉無别體相 言六識了境起計着時。

    生三習氣。

    熏習增長阿賴耶識。

    由是末那第七意俱。

    執我我所。

    恒審思量相續随轉。

    無别體相 藏識為因為所緣故(至)心聚生起展轉為因 又根本識為因。

    變起根身種子器界為所緣故。

    故雲執着自心所現境界諸心聚生。

    是謂從種起現。

    由現生種。

    現種無性猶如茭蘆。

    遞相為因。

    故雲展轉為因 大慧譬如海浪(至)是故意識滅時七識亦滅 如海中波浪互相排引。

    亦展轉相生。

    色聲香味觸。

    是自心現境界風。

    吹動諸識念念起滅。

    亦複如是。

    故言意識滅時。

    餘七識亦滅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我不以自性及以于相作 頌上外道四種涅槃。

    謂我不以自性作相滅。

    以冥谛等為涅槃 分别境識滅如是說涅槃 頌上妄見境界識滅。

    是如來涅槃 意識為心因心為意境界因及所緣故諸識依止生 頌上八識展轉互為因 如大瀑流盡波浪則不起如是意識滅種種識不生 如流盡則無波。

    以譬意識滅。

    餘七識亦不生。

    頌上喻并法合也。

    問前雲諸外道說。

    取境界相續識滅。

    即無始相續識滅。

    又雲聲聞妄計未來根境滅。

    以為涅槃。

    根境既滅。

    識亦不生。

    今言如是意識滅。

    種種識不生。

    與彼外道二乘何以異也。

    答外道見身壞命終六識不取境。

    不知但是妄緣離故。

    計謂相續六識滅。

    即無始相續識滅。

    堕落斷見。

    二乘雖未來根境滅。

    相續六識但現行滅。

    而習種實未滅也。

    此謂賴耶識中意識習種種相續永滅。

    則餘七識亦随滅。

    故不同耳 複次大慧我今當說(至)不更取着妄所計相 因上言妄想分别爾炎識滅。

    名為涅槃。

    今正明滅妄想識差别通相。

    令諸菩薩了知不實。

    超諸妄想到如來境界。

    知外道法諸見不生。

    離能所分别。

    于緣起中不複妄計也 大慧雲何妄計自性差别相(至)妄計自性差别相 征列十二種妄分别名。

    義如下釋 雲何言說分别(至)是名言說分别 計着種種音聲章句。

    以為有性。

    名言說分别也 雲何所說分别(至)是名所說分别 計有五法三自性。

    名所說分别 雲何相分别(至)是名相分别 言計有四大相。

    是名相分别 雲何财分别(至)是名财分别 計有财利悭貪取着。

    名财分别 雲何自性分别(至)是名自性分别 如計有四大性。

    言地性堅。

    水性濕。

    火性熱。

    風性動。

    乃至真俗。

    各有自性不同。

    名自性分别 雲何因分别(至)是名因分别 言若因若緣。

    有無分别因相生。

    是名因分别 雲何見分别(至)是名見分别 依此有無起四句見。

    是名見分别 雲何理分别(至)是名理分别 于五蘊中計我我所。

    說虛妄法。

    是名理分别 雲何生分别(至)是名生分别 計有無法定從緣生。

    是名生分别 雲何不生分别(至)是名不生分别 計諸法本不生。

    無有體性。

    不假緣起。

    從因緣生者無因無果。

    是名不生分别 雲何相屬分别(至)是名相屬分别 計。

    有為諸法。

    俱有因果遞相系屬。

    如以金為縷。

    金即在縷。

    縷即在金。

    是名相屬分别 雲何縛解分别(至)是名縛解分别 計有煩惱能縛衆生。

    後時修道能解衆生。

    如人先以繩縛。

    縛已複解亦複如是。

    名縛解分别 大慧此是妄計性差别相(至)若有若無 言愚夫妄計有無。

    生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