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九

關燈
九彼世界下。

    彼衆感通。

    十以佛下。

    偈聲命召即通舉十号示為所歸。

    十偈在文且分為五。

    初六偈自彰因果已圓。

    勸同觀禮。

    于中初一總明二利因滿。

    成正遍知。

    次一毛光開覺。

    是明行足。

    次一頌往來諸趣。

    是世間解。

    一念解脫可謂善逝。

    次一雲成正覺。

    即佛義焉。

    次一大音演寂。

    謂無上士。

    随心開覺。

    是調禦丈夫。

    次一諸力皆圓。

    即天人師也。

    二有一頌明衆海已集。

    引例勸歸。

    既雲已雨諸雲為供。

    是應供也。

    為對引例故不當次。

    三一頌圓音随機見必蒙益。

    結雲兩足尊。

    即世尊也。

    四一頌義海頓演。

    宜速及時。

    如三世佛大願而來。

    故結雲如來也。

    五一頌特命有緣。

    是光本意。

    第三爾時十方下。

    所召雲奔。

    文分為三。

    第一同會道場。

    第二現自在用。

    第三聲光自述。

    今初。

    亦三。

    初總明。

    二所謂下别顯。

    三如是等下總結。

    别中十方即為十段。

    一一方中皆有十事。

    一定方。

    二土海。

    三世界。

    四佛名。

    五主菩薩。

    六眷屬數。

    七至佛所。

    八興供雲。

    九申禮獻供。

    十化座安坐。

    此中應有世界種。

    名略不說耳。

    其東方供雲應有十種。

    而但九者。

    塗香燒香二文合故。

    言各現者。

    主伴一一皆現也。

    重重無礙各遍虛空。

    一一可觀名不散滅。

    十方化座體相各異。

    而皆同名蓮華藏師子之座者。

    師子之義已見上文。

    蓮華藏言。

    通有三意。

    一約菩薩表含藏開敷故。

    二約所诠将說依報故。

    三約諸會通顯華嚴故。

    上下還于本方坐者。

    佛圓回身皆見面故。

    異于餘宗但八方故。

    三總結中文有其八。

    一略示前文雲如是等。

    二總明海數。

    謂十億刹塵。

    以上來所列是華藏鱗次之海。

    口光各照一億十方。

    故有十也。

    上二段前别中所無。

    三結主。

    四結件。

    五結來至。

    六結興供。

    七結禮獻。

    八結安坐。

    既為總結故阙定方。

    已至會中。

    故阙初海等三事。

    第二如是坐已下。

    現自在用即為歎德。

    謂塵塵近佛念念益生。

    文有其八一明諸菩薩毛孔現光。

    二光現菩薩。

    三菩薩入塵。

    四塵含廣刹。

    五刹有如來。

    六菩薩往供。

    七助佛揚化。

    八所化成益。

    初二可知。

    三中言安立海所有微塵者。

    略有二義。

    一一切施設依正等塵。

    一一稱真故。

    二約觀心。

    衆生意識所緣。

    即是法界。

    例依名相分别而轉。

    是謂安立妄故為塵。

    體皆可依是名大刹。

    皆有覺性是曰如來。

    此明菩提證入衆生性海。

    四中可知。

    五随世俗故說有三世。

    全稱性故并在塵中。

    六中供養者。

    通财及法。

    七于念念下。

    助佛揚化。

    及第八念念中下。

    所化成益。

    于中賢首對前開悟。

    以三義釋之。

    一别配釋。

    二圓通釋。

    三各别釋。

    初者謂以前十法門。

    對後所成十益。

    一門得其一益。

    二三前卻餘并如次。

    一以夢自在門。

    夢中警覺造惡衆生。

    令得斷惡免苦益故。

    二以菩薩行門令人正定。

    三以現諸天殁生門。

    令生天受樂。

    以放逸則殁。

    克念便生故。

    上三人天乘。

    四以動刹現無常令厭。

    以歎佛神變令欣成二乘益。

    下皆大乘。

    五以嚴刹大願令修福求向。

    六以攝生言詞令發大心。

    以佛音聲即同體大悲故。

    七以佛雲雨法。

    令入菩薩不退之位。

    已上三位在地前三賢。

    八以照遍滿法界土及神變令得初地已上智眼見平等法。

    九以佛普現遍法界解脫力。

    令得八地已上大力大願無盡智淨國土益。

    十以普賢建道場。

    令住佛果大願海。

    言生如來家者。

    入佛果位故生。

    非是初地已上生佛家也。

    二圓通者。

    此上十法。

    于此十益一一遍通。

    謂或一法成十益或十法成一益。

    如是亘遍無所障礙。

    三各别者。

    謂前十法門。

    各自開悟世界海微塵數衆生。

    此以法為益。

    後十益但言須彌塵數。

    不言刹塵之國。

    則是己身以人為益。

    既各别釋則夢自在門。

    亦顯一切皆如夢故。

    延促等無礙故雲自在。

    餘并可知。

    此上菩薩法化。

    始從放光終于得益。

    順數八段。

    若逆推十二金疊無盡。

    一其十須彌塵數衆生。

    得益方在一國。

    餘一切土皆爾。

    故雲一一國土各令等也。

    二此一切土益在一念時中餘一切念時皆爾。

    故雲念念中也。

    三如是念念之益。

    方是一法門。

    所開悟一一法門皆爾。

    四彼多法門。

    方是一念所用。

    餘念念所用法門亦爾。

    五彼多念法門方論一廣刹。

    如一廣刹。

    如是十刹塵數廣刹皆爾。

    六彼多廣刹方論一塵内。

    如一塵一切安立中諸塵亦然。

    七如上諸塵。

    方是一安立海。

    如一安立海遍法界諸安立海亦然。

    八遍法界安立海中業用。

    方是一化菩薩所化。

    如一化菩薩。

    十世界海化菩薩。

    一一皆然。

    九諸化菩薩。

    方是一光所現。

    如一光一一光亦然。

    十彼十刹塵數光明。

    方是一毛孔現。

    如一毛孔遍身。

    一一毛孔皆然。

    十一彼遍身毛孔。

    方是一菩薩。

    如一菩薩。

    有如是十億佛刹微塵數。

    各世界海微塵數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