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名玄論卷第六(宗旨下)
關燈
小
中
大
有無。
未曾有無。
故雖是有無。
而不有不無。
如此有無。
能開不二。
即是教義。
問。
佛若不說恒有因緣有無。
因緣有無豈是教耶。
答。
非但說義為教。
經中明六塵皆是教。
問。
若爾境教何異。
答。
此因緣有無。
可兩望論之。
發智即境。
能開不有不無不二理。
即是教也。
此據佛不說自有境教也。
就說義明境教者。
佛照有無。
有無名境。
佛說有無。
有無是教。
問。
他亦雲照有無有無是境。
說有無有無亦是教。
與今何異。
答。
他但得二于定性有無。
此有無不得開不有不無。
故非教也。
又因緣有無是境耳。
定性有無非境也。
何者。
有不自有。
由無故有。
無不自無。
由有故無。
由有故無。
無是有無。
由無故有。
有是無有。
了此因緣有無。
能生二慧。
識有是無有。
生實方便慧。
了無是有無。
生方便實慧。
既是定性有無。
則生斷常二見。
故不得名境也。
六說不說門明得失 他但明世谛說。
真谛不說。
世谛是三假。
三假故可說。
真谛是四忘。
四忘不可說。
衆師同此一解。
更無異判。
今問。
世谛唯可說。
不可令不可說。
真谛不可說。
不可令說。
豈非定性義耶。
彼雲。
世谛雖可說。
即是真不可說。
真不可說即俗可說。
故非是定性。
問。
俗即是真故不可說。
此為是俗不可說。
為是真不可說。
答。
還是真不可說耳。
問。
若爾。
俗終二無不可說義。
豈非定性耶。
對失明得者。
令總觀真俗。
具有四句。
一世谛說真不說。
二真說世不說。
三但說。
四但不說。
此四句有多門。
今具叙之。
一者世谛說生滅。
真谛不說生滅。
故雲世谛說真谛不說也。
二者真谛說不生滅。
世谛不說不生滅。
故真谛說世谛不說也。
三者世谛說生滅。
真谛說不生滅。
故二谛但說也。
四者世谛不說無生滅。
真谛不說生滅。
故雲二谛但不說也。
問。
此四句出何處。
答。
釋論初卷雲。
人等。
世谛故有。
第一義故有。
世谛故無。
即是斯義也。
二者明生滅此是世谛說。
不生滅是世谛不說。
不生不滅是真谛說。
非不生非不滅是真谛不說。
此是二谛但說。
但不說也。
三者世谛說真谛不說。
明說生滅說不生滅。
皆是世谛故說。
真谛不說生滅。
亦不說不生不滅。
故雲世谛說真谛不說也。
四者真谛說世谛不說者。
世谛雖說生滅不生不滅。
實無所說。
真谛雖無所說。
而無所不說。
問。
世谛雖說而無所說。
無所說即入真谛。
真谛雖無所說。
而無所不說。
還是世谛。
何處有世谛不說真谛說耶。
答。
有所得定性義如此耳。
世谛自是說。
若無所說。
則屬真谛。
真谛自無所說。
若有說還屬世谛。
如此真俗。
皆是障礙法門。
今明諸佛菩薩無所得空有因緣無礙故。
空是有空。
有是空有。
空是有空。
雖空而有。
有是空有。
雖有而空。
說是不說說。
是說不說。
說是不說說故。
雖說而不說。
不說是說不說故。
雖不說而常說。
故得世谛不說而真谛說也。
次明二谛但說但不說者。
以空有為世谛。
有空為真谛。
世谛說有。
真谛則說空。
故二谛但說。
以空有為世谛。
空有即是假有。
假有不可說有。
假有不可說無。
假有不可說亦有亦無。
假有不可說非有非無。
故世谛假有絕四句故。
世谛不可說。
真谛假無亦絕四句故。
真谛不可說。
不可說而說。
世谛名假有。
真谛名假無。
故二谛但說。
一說一不說。
世谛假有。
假有故有說。
真谛是假無。
假無則無說。
故世谛說真谛不說。
假有雖有而無。
假無雖無而有。
故俗不說而真說。
次二谛但說但不說者。
二谛俱無生。
故但不說。
問。
但無生何有二谛。
答。
世谛無實生。
故但不生。
真谛無假生。
故雲不生。
問。
此猶是舊義耳。
世谛中無性實生。
真谛無有假生也。
如世谛中無實我。
真谛中無假我。
答。
今言世谛無實者。
有所得一切假實皆是性實故。
因緣世谛。
絕此實也。
無所得方是假。
乃為真谛所絕也。
二谛但不絕。
即二谛但說世谛不絕假生滅。
真谛不絕假不生滅。
故二谛但不絕。
即但說世谛絕真谛不絕者。
還如上世谛雖不絕。
不絕而恒絕。
真谛雖絕而不絕次就單複。
論絕不絕義。
一空有為世谛。
有空為真谛。
則世谛不絕真谛絕。
次空有皆是世谛。
非空有為真谛。
即絕不絕皆世谛。
非絕不絕方是真谛。
次空有二。
非空有不二。
二不二皆俗。
非二不二為真。
則絕不絕為二。
非絕不絕為不二。
二不二皆不絕。
非二非不二方是絕。
又此三重皆是二谛。
二谛皆是教。
皆是不絕。
則以不二為理。
理名為絕。
問。
何故明此四重絕不絕義。
答。
欲簡異舊絕。
舊絕但有初重絕。
無後三絕。
故明之也。
問絕與如不如何異。
答。
此有多門。
若世谛絕實生滅名為世谛不如。
真谛絕假生滅為如。
不絕假不生滅為不如。
問。
雲何絕實生滅為如耶。
答。
此取空義為如。
以世谛無實生滅故。
實生滅所空以為如。
真谛亦爾。
二者就前說不說。
明如不如。
世谛說生滅為不生不滅為谛世不說名世谛不說。
此明假生滅。
是有故名不如。
不生不滅此是絕假生滅亦是空義。
所以為如。
前如則淺。
後如則深。
前如空性。
後如空假。
真谛亦具此二如二不如也。
次如前明世谛假有絕四句即是如。
真谛假空絕四句亦是如。
此明二谛同絕實四句。
假有為世谛絕實有四句。
假空為真谛絕實空四句。
以名之為如。
如假有無。
即是不絕。
故名不如也。
問二谛絕。
絕二谛。
雲何異。
答。
二谛絕者。
如前所明也。
絕二谛者。
明真俗俗真。
真非真。
俗非俗。
故名絕二谛也。
又雖絕而常二谛。
故雲絕二谛。
雖二谛而常絕。
故雲二谛絕也。
問。
釋論明如不如。
與今明。
如何異。
答。
釋論明三如。
地堅等為下如。
地無常生滅為中如。
地不生不滅為上如。
前二如即是今世谛如。
上如即真谛如也。
又此三如。
皆是世谛如。
何以知之。
前雲生滅是世谛不如。
不生不滅為世谛如。
故上如是世谛如也。
若非不生非不滅。
為真谛如。
問。
釋論既明三如。
何者為三不如。
答。
異此三如。
即三不如也。
又釋論就得失深淺。
明如不如。
地堅為如。
不知地堅。
謂地不堅。
名為不如。
上中亦爾。
又深淺明者。
不生滅為上如。
生滅為不如。
無常生滅為中如。
事中地堅為不如。
地堅為如。
若外道及世間。
不識地堅。
謂為常有。
名為不如。
未曾有無。
故雖是有無。
而不有不無。
如此有無。
能開不二。
即是教義。
問。
佛若不說恒有因緣有無。
因緣有無豈是教耶。
答。
非但說義為教。
經中明六塵皆是教。
問。
若爾境教何異。
答。
此因緣有無。
可兩望論之。
發智即境。
能開不有不無不二理。
即是教也。
此據佛不說自有境教也。
就說義明境教者。
佛照有無。
有無名境。
佛說有無。
有無是教。
問。
他亦雲照有無有無是境。
說有無有無亦是教。
與今何異。
答。
他但得二于定性有無。
此有無不得開不有不無。
故非教也。
又因緣有無是境耳。
定性有無非境也。
何者。
有不自有。
由無故有。
無不自無。
由有故無。
由有故無。
無是有無。
由無故有。
有是無有。
了此因緣有無。
能生二慧。
識有是無有。
生實方便慧。
了無是有無。
生方便實慧。
既是定性有無。
則生斷常二見。
故不得名境也。
六說不說門明得失 他但明世谛說。
真谛不說。
世谛是三假。
三假故可說。
真谛是四忘。
四忘不可說。
衆師同此一解。
更無異判。
今問。
世谛唯可說。
不可令不可說。
真谛不可說。
不可令說。
豈非定性義耶。
彼雲。
世谛雖可說。
即是真不可說。
真不可說即俗可說。
故非是定性。
問。
俗即是真故不可說。
此為是俗不可說。
為是真不可說。
答。
還是真不可說耳。
問。
若爾。
俗終二無不可說義。
豈非定性耶。
對失明得者。
令總觀真俗。
具有四句。
一世谛說真不說。
二真說世不說。
三但說。
四但不說。
此四句有多門。
今具叙之。
一者世谛說生滅。
真谛不說生滅。
故雲世谛說真谛不說也。
二者真谛說不生滅。
世谛不說不生滅。
故真谛說世谛不說也。
三者世谛說生滅。
真谛說不生滅。
故二谛但說也。
四者世谛不說無生滅。
真谛不說生滅。
故雲二谛但不說也。
問。
此四句出何處。
答。
釋論初卷雲。
人等。
世谛故有。
第一義故有。
世谛故無。
即是斯義也。
二者明生滅此是世谛說。
不生滅是世谛不說。
不生不滅是真谛說。
非不生非不滅是真谛不說。
此是二谛但說。
但不說也。
三者世谛說真谛不說。
明說生滅說不生滅。
皆是世谛故說。
真谛不說生滅。
亦不說不生不滅。
故雲世谛說真谛不說也。
四者真谛說世谛不說者。
世谛雖說生滅不生不滅。
實無所說。
真谛雖無所說。
而無所不說。
問。
世谛雖說而無所說。
無所說即入真谛。
真谛雖無所說。
而無所不說。
還是世谛。
何處有世谛不說真谛說耶。
答。
有所得定性義如此耳。
世谛自是說。
若無所說。
則屬真谛。
真谛自無所說。
若有說還屬世谛。
如此真俗。
皆是障礙法門。
今明諸佛菩薩無所得空有因緣無礙故。
空是有空。
有是空有。
空是有空。
雖空而有。
有是空有。
雖有而空。
說是不說說。
是說不說。
說是不說說故。
雖說而不說。
不說是說不說故。
雖不說而常說。
故得世谛不說而真谛說也。
次明二谛但說但不說者。
以空有為世谛。
有空為真谛。
世谛說有。
真谛則說空。
故二谛但說。
以空有為世谛。
空有即是假有。
假有不可說有。
假有不可說無。
假有不可說亦有亦無。
假有不可說非有非無。
故世谛假有絕四句故。
世谛不可說。
真谛假無亦絕四句故。
真谛不可說。
不可說而說。
世谛名假有。
真谛名假無。
故二谛但說。
一說一不說。
世谛假有。
假有故有說。
真谛是假無。
假無則無說。
故世谛說真谛不說。
假有雖有而無。
假無雖無而有。
故俗不說而真說。
次二谛但說但不說者。
二谛俱無生。
故但不說。
問。
但無生何有二谛。
答。
世谛無實生。
故但不生。
真谛無假生。
故雲不生。
問。
此猶是舊義耳。
世谛中無性實生。
真谛無有假生也。
如世谛中無實我。
真谛中無假我。
答。
今言世谛無實者。
有所得一切假實皆是性實故。
因緣世谛。
絕此實也。
無所得方是假。
乃為真谛所絕也。
二谛但不絕。
即二谛但說世谛不絕假生滅。
真谛不絕假不生滅。
故二谛但不絕。
即但說世谛絕真谛不絕者。
還如上世谛雖不絕。
不絕而恒絕。
真谛雖絕而不絕次就單複。
論絕不絕義。
一空有為世谛。
有空為真谛。
則世谛不絕真谛絕。
次空有皆是世谛。
非空有為真谛。
即絕不絕皆世谛。
非絕不絕方是真谛。
次空有二。
非空有不二。
二不二皆俗。
非二不二為真。
則絕不絕為二。
非絕不絕為不二。
二不二皆不絕。
非二非不二方是絕。
又此三重皆是二谛。
二谛皆是教。
皆是不絕。
則以不二為理。
理名為絕。
問。
何故明此四重絕不絕義。
答。
欲簡異舊絕。
舊絕但有初重絕。
無後三絕。
故明之也。
問絕與如不如何異。
答。
此有多門。
若世谛絕實生滅名為世谛不如。
真谛絕假生滅為如。
不絕假不生滅為不如。
問。
雲何絕實生滅為如耶。
答。
此取空義為如。
以世谛無實生滅故。
實生滅所空以為如。
真谛亦爾。
二者就前說不說。
明如不如。
世谛說生滅為不生不滅為谛世不說名世谛不說。
此明假生滅。
是有故名不如。
不生不滅此是絕假生滅亦是空義。
所以為如。
前如則淺。
後如則深。
前如空性。
後如空假。
真谛亦具此二如二不如也。
次如前明世谛假有絕四句即是如。
真谛假空絕四句亦是如。
此明二谛同絕實四句。
假有為世谛絕實有四句。
假空為真谛絕實空四句。
以名之為如。
如假有無。
即是不絕。
故名不如也。
問二谛絕。
絕二谛。
雲何異。
答。
二谛絕者。
如前所明也。
絕二谛者。
明真俗俗真。
真非真。
俗非俗。
故名絕二谛也。
又雖絕而常二谛。
故雲絕二谛。
雖二谛而常絕。
故雲二谛絕也。
問。
釋論明如不如。
與今明。
如何異。
答。
釋論明三如。
地堅等為下如。
地無常生滅為中如。
地不生不滅為上如。
前二如即是今世谛如。
上如即真谛如也。
又此三如。
皆是世谛如。
何以知之。
前雲生滅是世谛不如。
不生不滅為世谛如。
故上如是世谛如也。
若非不生非不滅。
為真谛如。
問。
釋論既明三如。
何者為三不如。
答。
異此三如。
即三不如也。
又釋論就得失深淺。
明如不如。
地堅為如。
不知地堅。
謂地不堅。
名為不如。
上中亦爾。
又深淺明者。
不生滅為上如。
生滅為不如。
無常生滅為中如。
事中地堅為不如。
地堅為如。
若外道及世間。
不識地堅。
謂為常有。
名為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