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經玄疏卷第五

關燈
雲。

    淫怒癡性即是解脫。

    住此不思議解脫能種種示現。

    若離文字之解脫。

    即是斷煩惱入涅槃。

    不離文字之解脫即不斷煩惱而入涅槃。

    名為不思議解脫也。

    三料簡者。

    問曰。

    若不離文字說解脫者。

    淨名何故默然。

    答曰。

    欲印諸菩薩聖說法即是聖默然義也。

    問曰。

    通教亦不依四句立名。

    即是不思議解脫之名不。

    答曰。

    通教但破三藏四句。

    不破别教四句。

    故非不思議也。

    圓教破别教四句。

    如上說真修緣修堕自他性也。

    問曰。

    若爾此經但破身子。

    應非不思議解脫耶。

    答曰不然。

    身子盡神力不能去華。

    天女诃雲。

    結習未盡華即着身。

    此即破于别惑明不思議解脫故非通教也。

    問曰。

    何意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方是不思議解脫。

    答曰。

    須彌入芥。

    小不障大大不礙小。

    故雲不思議耳。

    今有煩惱結惑不障智慧涅槃。

    智慧涅槃不礙煩惱結惑。

    乃名不思議。

    其無惑有智而入涅槃稱不思議者今即反難。

    亦應無芥子之小有須彌之大。

    論不思議耶。

    問曰。

    若不斷而入是不思議者。

    通教亦說不斷而入涅槃。

    何故非不思議解脫。

    答曰。

    通教不見惑相名為不斷。

    而實是斷。

    如明時實自無暗。

    不同有芥子之小不妨須彌之大也。

    第二辨不思議解脫相者。

    還就思議解脫不思議解脫以辨相。

    若思議解脫即是三藏教通教三乘人所得二種涅槃灰身滅智解脫也。

    若是不思議解脫即是别圓兩教菩薩諸佛所得大般涅槃常寂即是不思議之解脫也。

    今分此二種解脫之相不同略為七意。

    一者約理分别。

    二者約智分别。

    三者約斷不斷分别。

    四者約界内外分别。

    五者約有體無體分别。

    六者約有用無用分别。

    七者約共思議不共思議分别。

    一明約理分别者。

    若見思議之理而得解脫。

    即是思議解脫。

    若見不思議之理而得解脫者。

    是不思議解脫也。

    問曰。

    理無有二。

    雲何分别思議不思議之異耶。

    答曰。

    若是真谛之理即是思議之理。

    若是中道佛性之理即是不思議之理。

    故此經雲。

    如我病者非真非假。

    衆生之病亦不真不假。

    故知中道之理與真谛有異。

    真谛名思議理者非如來藏也以中道之理名不思議者即是如來藏也。

    無所積聚乃名為藏。

    故名不思議理也。

    二約智分别者。

    若是生滅之智所得解脫即是思議解脫。

    若是無生滅智所得解脫即是不思議解脫也。

    問曰。

    生滅無生滅智雲何分别。

    答曰。

    若觀真谛之理發于真智即生滅之智。

    故此經淨名诃迦旃雲。

    無以生滅心說實相法。

    若見中道之理發智即是無生滅智。

    故大涅槃經雲。

    諸佛所師所謂法也。

    以法常故諸佛亦常。

    諸佛亦常者即是無生寂照之常智也。

    三約斷不斷分别思議不思議解脫智者。

    若斷煩惱得解脫即是思議之解脫。

    故此經雲。

    佛為增上慢人斷淫怒癡名為解脫。

    若不斷煩惱而得解脫即是不思議解脫。

    故此經雲。

    不斷癡愛起于明脫以五逆相而得解脫亦不縛不脫。

    問曰。

    若不斷煩惱結業雲何而得解脫。

    答曰。

    譬如未得神通之人若在牢獄。

    必須穿牆破壁方得走脫。

    若是得神通之人處在牢獄。

    雖不穿牆破壁而出入無礙也。

    問曰。

    若不斷煩惱而得解脫名不思議解脫者。

    若别教菩薩斷煩惱得解脫亦應是思議之解脫耶。

    答曰。

    此是教道非是證道。

    若别教菩薩證不思議解脫亦不斷也。

    四約界内界外分别者。

    若是思議解脫但脫界内之縛。

    若不思議解脫脫界内之縛亦脫界外之縛也。

    問曰。

    雲何名為脫界内之縛不脫界外之縛相。

    答曰。

    此經雲。

    法名無染。

    若染于法乃至涅槃非求法也。

    法華經雲。

    但離虛妄名為解脫。

    其實未得一切解脫。

    但離虛妄者界内見思分段生死也。

    其實未得一切解脫者即是界外見思無明之惑變易生死也。

    此如前别教分别。

    五約有體無體分别者。

    若思議解脫無有色心體。

    若不思議有色心體。

    問曰。

    何故思議解脫無色心不思議有色心。

    答曰。

    思議解脫滅色取空。

    是有餘解脫色心因滅。

    無餘解脫色心果滅。

    既約無色無心以明解脫故無體也。

    若是不思議解脫觀色心即是法性之色心。

    法性之色心本無因生故非果滅。

    見色心不生不滅而得解脫故有真善妙色妙心之體也。

    故涅槃經雲。

    解脫有二種。

    亦色非色。

    非色者聲聞緣覺。

    色者諸佛如來所得解脫。

    又雲。

    妙色湛然常安住。

    不為生老病死之所遷。

    又雲。

    色解脫涅槃受想行識解脫涅槃即是仁王經明法性色受想行識解脫。

    若無色者如死人那得論解脫也。

    六約有用無用分别者。

    若是思議解脫無有無方大用。

    若不思議解脫即是有無方大用。

    問曰。

    何故如此。

    答曰。

    若思議有餘解脫證真入滅受想定。

    似涅槃法着身中證想受滅。

    猶如死人無所能用。

    若人無餘解脫灰身滅智猶如虛空無所施為。

    若生法二身住不思議解脫。

    能種種變現。

    如此經不思議品具明。

    故淨名诃身子言。

    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是為宴坐也。

    七明約共不共不思議分别二種解脫相者。

    若是共不思議即是思議解脫。

    若是不共不思議即是不思議解脫。

    問曰。

    何等是共不思議。

    答曰。

    有諸法師雲。

    八地道觀雙流。

    二乘及下地菩薩所不能思量。

    故名不思議。

    所以者何。

    若下地不能思八地。

    八地不能思九地。

    八地還成是思議。

    九地乃可名不思議。

    如是乃至十地不能思佛地。

    佛地是不思議。

    十地是思議。

    佛地能思于佛地還成是思議。

    若爾者何者不思議解脫耶。

    複次如經言。

    佛入三昧身子不能知。

    身子入定目連不能知。

    目連入定諸羅漢不能知。

    羅漢入定學人不能知。

    學人入定四善根人不能知。

    四善根人入定一切外道不能思。

    外道入定神通變現餘人不能思。

    乃至凡人伎術幻化世間皆不能思。

    如此皆名不思議。

    若論思議。

    至佛猶是思議。

    若論不思議。

    乃至黃蜂作蜜蜘蟵作網皆不可思議。

    是名共不可思議。

    皆有心數法之解脫。

    悉應是思議解脫也。

    豈可用此對不思議解脫相耶。

    問曰。

    若爾何故是不思議。

    答曰。

    不思議法性猶如虛空。

    無念無思湛然常寂。

    入一切諸法悉皆通達顯現。

    即是不共不思議也。

    不與一切通教三藏教三乘及諸凡夫共也。

    故涅槃經雲。

    澄渟清淨即真解脫。

    法華經雲。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般舟三昧經雲。

    有心不知心。

    心者不見心。

    心起想即癡。

    無想即泥洹。

    大智論雲。

    若分别憶想即是魔羅網。

    不動不分别是則為法印。

    此經雲。

    若于佛法有所分别者名不如法。

    華嚴經雲。

    究竟離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