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經玄疏卷第五

關燈
善語教标教首也。

    若存經字是則有翻無翻兩情皆惬。

    即是通和二家執诤義也。

    如舊解涅槃或言有翻無翻。

    般若或言有翻無翻。

    若深解此意無所滞也。

    第四曆諸法明經者。

    有師言有三種經。

    一聲經。

    二色經。

    三法經。

    一明聲經者。

    大覺世尊聲能诠理。

    聞聲得理。

    故聲即是經。

    故大品經雲。

    若從善知識處聞般若也。

    二明色經者。

    墨色之字為經也。

    墨色為字能诠于理。

    見色得理。

    色即是經。

    故大品經雲。

    若從經卷中聞般若也。

    三法為經者。

    法是法塵。

    心與法合内心思惟修習于法。

    因法見理。

    法即是經。

    故經雲。

    修我法者證。

    乃自知心無實。

    行何用問。

    為問曰。

    六塵何意。

    三塵是經。

    香味觸三塵非經耶。

    答曰。

    此土三根鈍故不能得香味觸之理。

    故三塵不名經也。

    若他方佛土或以香為佛事。

    或以味為佛事。

    或觸為佛事。

    此則三塵皆是經也。

    如此經文。

    具出他方國土佛事不同。

    則一切法皆能诠理悉是經也。

    問曰。

    若言此土三根鈍故三塵不得教者。

    經說覺觀是言語法。

    觀心既是順理之覺觀。

    即是善語能轉所觀煩惱即名為教。

    故此經雲。

    弟子衆塵勞随意之所轉也。

    五明觀心即是經者。

    經由觀心得成聖也。

    故般舟經雲。

    諸佛從心得解脫。

    心者無垢名清淨。

    五道鮮潔不受色。

    有解此者成大道。

    三明類和通有翻無翻約觀心者。

    如此觀心之時。

    即知此心非可名目非不可名目。

    亦不可名目亦可名目。

    類似有翻無翻。

    若能通達無滞礙者。

    則于觀心破一切法。

    無所執着離諸戲論。

    無礙自在也。

    四明約觀心曆法悉是經者。

    一切萬法皆從心起。

    若心即是經。

    即諸法皆是經也。

    故華嚴經雲。

    欲知如來心但觀衆生心。

    譬如一微塵中有三千大千世界經卷。

    無人知者。

    有人破此微塵即見三千世界經卷。

    若破衆生一念無明心者。

    則一切諸佛所說之經皆顯現也。

    若行人能用觀心尋讀心經。

    即見佛性住大涅槃也。

    于一切頓漸秘密不定諸經皆得明了。

    所以者何。

    觀心生滅。

    見一切三藏教橫豎分明。

    觀心不生滅。

    見一切通教橫豎分明。

    觀心假名。

    見一切别教橫豎分明。

    觀心中道。

    見一切圓教橫豎分明。

    四教對諸經如前分别(一名不可思議解脫)。

    第二次釋名大段。

    此即是從法受名也。

    今解略為七意。

    第一釋不思議解脫名。

    第二辨不思議解脫相。

    第三别解不思議解脫。

    第四類通三法。

    第五約教簡别。

    第六約觀心明不思議解脫。

    第七用人法通經。

    第一釋不思議解脫名者即為三意。

    一出古今解釋不同。

    二詳衆家解釋。

    三正明今家解釋。

    一明古今諸師釋不思議解脫不同者。

    諸法師解釋乃多。

    今略出七家不同。

    一者什法師雲。

    不思議解脫者三昧神通之名也。

    二生法師解雲。

    不思議解脫者莫測之用也。

    三肇法師解雲。

    不思議解脫者幽微難測出二乘之境名不思議。

    塵累所不能拘名為解脫也。

    四關内舊解不思議解脫雲。

    六地斷結與羅漢齊功。

    七地侵除習氣。

    八地習氣都盡道觀雙流名不思議。

    正習俱盡名為解脫也。

    近代南土諸法師解不思議解脫。

    終傍前解釋雖複小異大意終自是同。

    今不具述。

    五地論諸師解釋不思議解脫者。

    通教緣修用七識智照佛性真理。

    斷界内見思界外無明。

    若發真解斷結。

    則七識圓智蕭然累外名為解脫。

    此是不真宗明解脫非不思議解脫也。

    若真宗八識真修體顯離二障皆融無得無累名不思議解脫也。

    六真谛三藏法師解不思議解脫雲。

    解脫有二種。

    一者不相離解脫。

    二者相離解脫。

    若不相離解脫即是法如如本有之理未與惑離也。

    所言相離解脫者。

    得法如如智斷心障與惑相離解脫。

    此相離解脫即是不思議解脫也。

    七三論師雲。

    若他明縛脫。

    縛是自縛。

    脫是自脫。

    即是自性之縛脫。

    此非假縛脫。

    不得是非縛非脫之縛脫。

    此非不思議之解脫也。

    今明縛非自縛。

    由脫說縛。

    脫非自脫。

    由縛說脫。

    由脫說縛即是假縛。

    由縛說脫即是假脫。

    假縛非縛。

    假脫非脫。

    即是非縛非脫。

    畢竟清淨。

    而說縛脫者。

    即是假名不思議之縛脫也。

    不思議之縛即是不思議之脫。

    故言不思議解脫也。

    但彼假名方便之語轉側多方。

    豈可定述。

    此略出初章耳。

    二詳衆家者。

    若什師三昧神通為不思議解脫者。

    此隻是約通教禅定行行之用也。

    二生師以不測之用明不思議解脫者。

    亦是通教行行神用之莫測也。

    三肇師明幽微難測出二乘之境。

    隻是通教慧行證理斷結位過二乘也。

    四關内舊解不思議解脫八地習氣都盡道觀雙流名不思議解脫者。

    亦是通教慧行行行意也。

    五地論師明八識真修體顯斷二障明不思議解脫者。

    正是别教明義也。

    若依地論地相明義。

    即是别教明不思議解脫。

    就地實明義即是圓教明不思議解脫也。

    六真谛三藏意同地論别教。

    七三論師釋解脫。

    雖作假名虛玄之語。

    宗旨莫知所趣。

    若如下自他研核他性之滞。

    次不可知中論觀法品所明由是通教意。

    四谛品明即有通别圓三教意。

    後兩品是三藏教意。

    約此明義即得有四教四種解脫義也。

    而天親多申别圓。

    龍樹多申通圓。

    兩家所申解脫同異義推可知。

    三正明一家釋不思議解脫名者即為三意。

    一通釋思議不思議解脫名。

    二正别釋不思議解脫。

    三料簡。

    一通釋思議不思議解脫者。

    對思議解脫明不思議解脫。

    若解思議之理而脫緣縛者。

    名思議解脫。

    若解不思議之理而脫緣縛者。

    名不思議解脫。

    思議解脫即是離文字之解脫。

    故身子答天女雲。

    吾聞解脫無有言說。

    若不思議解脫即是不離文字之解脫。

    故天女雲。

    無離文字說解脫相。

    文字性離即解脫也。

    二正别釋不思議解脫名者。

    即是不離文字之解脫也。

    故天女雲。

    解脫之相不在内外兩間。

    文字之相亦不在内外兩間。

    是故文字性離即是解脫。

    解脫者即諸法也。

    今明不從自脫起故不約自性以立名。

    不從他脫起故不約他性以立名。

    解脫不從自他起故不約共性以立名。

    解脫不從離自他無因緣起故不約無因緣性以立名。

    從因緣起立解脫名尚不可得。

    何況無因緣起以立名。

    解脫不依四邊起。

    不依四性義而立解脫名者。

    即是解脫之相不在内外兩中間。

    名字之相亦不在内外兩中間。

    名字相離即是解脫也。

    解脫者即諸法也。

    故知縛亦如是。

    是則名字之縛脫。

    即是非縛非脫。

    而有縛脫之名者。

    即是不思議之縛脫也。

    不思議縛即是不思議之解脫也。

    故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