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一切佛攝相應大教王經聖觀自在菩薩念誦儀軌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敬愛。
乃至獲大辯才能勝他辯。
又此菩薩能于地獄餓鬼畜生等趣。
救度衆生發大精進。
如觀自在菩薩。
若有信重佛法者。
菩薩當如其母常為擁護。
佛言若複有人。
于此一切如來攝相應大教王經觀自在菩薩念誦儀軌。
心無疑惑堅固修行。
當得成就究竟之法。
又複有人不入曼拏羅。
乃至具煩惱兼薄福等。
是人随意所欲行住坐立。
或語或笑不間是事。
恒發菩提心想真實理常當持誦。
所作之法皆能成就。
又複持誦之人發菩提心。
服五種聖藥所謂摩賀啰訖當(二合)羯哩布(二合)啰啰訖多(二合)贊捺那等聖藥。
依觀自在菩薩儀軌持誦。
及供養賢聖。
是人雖不作佛像。
亦能獲得最上相應。
成金剛薩埵菩薩之位。
速證菩提。
如是成就當有何相。
彼菩提分法及波羅蜜總持門十地等自然成就。
若人悉能依于一切佛相應法持誦者。
即與一切佛無異。
複次若持誦人心未寂靜。
不能了解相應之法。
我今為彼說[巾*(穴/登)]像法。
若持誦人欲畫[巾*(穴/登)]者。
先求巧妙畫人。
預令潔淨身心修持齋戒。
然用上好匹帛兩頭具茸者。
長二肘量用上好彩色。
于帛上畫一月輪。
于月輪中畫衆色八葉蓮華。
于華中心畫觀自在菩薩。
身赤色三面六臂。
頂戴寶冠内有阿閦佛。
右面黑色微現忿怒相。
左面白色。
六臂依法執持于蓮華。
東葉位畫尾路吉你菩薩。
身白色。
左手持赤色蓮華。
右手持金剛杵。
南葉位畫多羅菩薩。
身綠色。
左手持綠色蓮華。
右手持寶。
西葉位畫部哩尼菩薩。
身金色。
手持優缽羅華内有輪。
北葉位畫颦眉菩薩。
身紅白色手持黃色蓮華及持利劍。
東北葉位畫缽讷摩(二合)嚩枲你菩薩。
身金色。
手持绯色蓮華。
東南葉位畫嚩日啰(二合)缽讷彌(二合)說哩菩薩。
身如虛空色。
手持白蓮華及持玻璃數珠。
西南葉位畫尾說缽讷摩(二合)菩薩。
身秋月色。
手持黑色蓮華及持經法。
西北葉位畫尾說嚩日啰(二合)菩薩。
身種種色。
手持蓮華次于葉外。
四隅畫戲鬘歌舞四親近菩薩。
次于四門位想[口*弱]吽鑁呼等四微妙字。
變成鈎索鎖鈴四菩薩。
護于四門。
複次說畫像法。
如前選擇巧妙畫人。
于素帛上畫觀自在菩薩。
身秋月色具相圓滿。
頂戴寶冠内有無量壽佛。
有八臂。
右第一手持數珠。
第二手執寶杖。
第三手執三叉。
第四手作施願印。
左第一手執蓮華。
第二手執軍持。
第三手執罥索。
第四手持般若經。
以虎皮為衣龍為絡腋。
于蓮華上或立或跏趺坐。
于菩薩右邊畫持誦人。
手持阏伽缽及香爐。
作恭敬相。
複說畫像法。
如寶陀洛迦山相儀。
畫觀自在菩薩。
身白色具圓滿相。
白衣裝嚴。
右手持數珠。
左手搘腮作思念利益一切衆生相。
乘師子蓮華座。
左足垂下踏于蓮華。
右足在于蓮華座上。
複說畫像法。
如前于素帛上。
畫觀自在菩薩。
身紅白色。
十臂。
右第一手持數珠。
餘四手作施無畏救衆生難相。
左第一手持雙莖赤蓮華。
上有般若經。
餘四手亦作施無畏救衆生難相。
乘師子蓮華座。
垂下左足以蓮華承。
于菩薩右面畫師子象火蛇。
左面畫賊禁縛海鬼等。
如是八難衆生遇之。
作菩薩救度之相。
複說畫像法。
如前用素帛。
畫觀自在菩薩。
處月輪中現種種色。
有十三頭。
各戴寶冠内有無量壽佛。
正面圓滿。
第十三面綠色現于馬頭。
有百臂。
手持種種羯磨器仗。
或畫百頭千臂。
亦複手持種種羯磨器仗。
如是一切畫像。
皆于右邊畫持誦人。
作胡跪恭敬。
手持阏伽缽及香爐等相。
如上諸[巾*(穴/登)]像。
持誦之人随心所樂畫于一相。
一一皆須發最上殊勝之心。
畫得[巾*(穴/登)]已。
即備辦殊妙種種香華飲食及一切供具。
于[巾*(穴/登)]前敷設。
請阿阇梨依法作慶贊已。
持誦之人然後自作潔淨。
于此[巾*(穴/登)]前安坐定心。
誦觀自在菩薩根本微妙真言。
若離諸疑惑專注不懈。
一切所作決定成就。
複次阿阇梨為作慶贊。
及與傳授根本微妙真言已。
彼持誦人以弟子禮。
當以種種珍寶金銀财物。
乃至國城及與身命。
皆可奉上阿阇梨以為答謝。
何以故為如上法難得值遇。
何況傳授。
是故虔心求阿阇梨願施歡喜。
又複此法不得傳授容易之人。
是人心不恭虔恐招惡報。
佛說一切佛攝相應大教王經聖觀自在菩薩念誦儀軌一卷 乙巳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敕雕造
乃至獲大辯才能勝他辯。
又此菩薩能于地獄餓鬼畜生等趣。
救度衆生發大精進。
如觀自在菩薩。
若有信重佛法者。
菩薩當如其母常為擁護。
佛言若複有人。
于此一切如來攝相應大教王經觀自在菩薩念誦儀軌。
心無疑惑堅固修行。
當得成就究竟之法。
又複有人不入曼拏羅。
乃至具煩惱兼薄福等。
是人随意所欲行住坐立。
或語或笑不間是事。
恒發菩提心想真實理常當持誦。
所作之法皆能成就。
又複持誦之人發菩提心。
服五種聖藥所謂摩賀啰訖當(二合)羯哩布(二合)啰啰訖多(二合)贊捺那等聖藥。
依觀自在菩薩儀軌持誦。
及供養賢聖。
是人雖不作佛像。
亦能獲得最上相應。
成金剛薩埵菩薩之位。
速證菩提。
如是成就當有何相。
彼菩提分法及波羅蜜總持門十地等自然成就。
若人悉能依于一切佛相應法持誦者。
即與一切佛無異。
複次若持誦人心未寂靜。
不能了解相應之法。
我今為彼說[巾*(穴/登)]像法。
若持誦人欲畫[巾*(穴/登)]者。
先求巧妙畫人。
預令潔淨身心修持齋戒。
然用上好匹帛兩頭具茸者。
長二肘量用上好彩色。
于帛上畫一月輪。
于月輪中畫衆色八葉蓮華。
于華中心畫觀自在菩薩。
身赤色三面六臂。
頂戴寶冠内有阿閦佛。
右面黑色微現忿怒相。
左面白色。
六臂依法執持于蓮華。
東葉位畫尾路吉你菩薩。
身白色。
左手持赤色蓮華。
右手持金剛杵。
南葉位畫多羅菩薩。
身綠色。
左手持綠色蓮華。
右手持寶。
西葉位畫部哩尼菩薩。
身金色。
手持優缽羅華内有輪。
北葉位畫颦眉菩薩。
身紅白色手持黃色蓮華及持利劍。
東北葉位畫缽讷摩(二合)嚩枲你菩薩。
身金色。
手持绯色蓮華。
東南葉位畫嚩日啰(二合)缽讷彌(二合)說哩菩薩。
身如虛空色。
手持白蓮華及持玻璃數珠。
西南葉位畫尾說缽讷摩(二合)菩薩。
身秋月色。
手持黑色蓮華及持經法。
西北葉位畫尾說嚩日啰(二合)菩薩。
身種種色。
手持蓮華次于葉外。
四隅畫戲鬘歌舞四親近菩薩。
次于四門位想[口*弱]吽鑁呼等四微妙字。
變成鈎索鎖鈴四菩薩。
護于四門。
複次說畫像法。
如前選擇巧妙畫人。
于素帛上畫觀自在菩薩。
身秋月色具相圓滿。
頂戴寶冠内有無量壽佛。
有八臂。
右第一手持數珠。
第二手執寶杖。
第三手執三叉。
第四手作施願印。
左第一手執蓮華。
第二手執軍持。
第三手執罥索。
第四手持般若經。
以虎皮為衣龍為絡腋。
于蓮華上或立或跏趺坐。
于菩薩右邊畫持誦人。
手持阏伽缽及香爐。
作恭敬相。
複說畫像法。
如寶陀洛迦山相儀。
畫觀自在菩薩。
身白色具圓滿相。
白衣裝嚴。
右手持數珠。
左手搘腮作思念利益一切衆生相。
乘師子蓮華座。
左足垂下踏于蓮華。
右足在于蓮華座上。
複說畫像法。
如前于素帛上。
畫觀自在菩薩。
身紅白色。
十臂。
右第一手持數珠。
餘四手作施無畏救衆生難相。
左第一手持雙莖赤蓮華。
上有般若經。
餘四手亦作施無畏救衆生難相。
乘師子蓮華座。
垂下左足以蓮華承。
于菩薩右面畫師子象火蛇。
左面畫賊禁縛海鬼等。
如是八難衆生遇之。
作菩薩救度之相。
複說畫像法。
如前用素帛。
畫觀自在菩薩。
處月輪中現種種色。
有十三頭。
各戴寶冠内有無量壽佛。
正面圓滿。
第十三面綠色現于馬頭。
有百臂。
手持種種羯磨器仗。
或畫百頭千臂。
亦複手持種種羯磨器仗。
如是一切畫像。
皆于右邊畫持誦人。
作胡跪恭敬。
手持阏伽缽及香爐等相。
如上諸[巾*(穴/登)]像。
持誦之人随心所樂畫于一相。
一一皆須發最上殊勝之心。
畫得[巾*(穴/登)]已。
即備辦殊妙種種香華飲食及一切供具。
于[巾*(穴/登)]前敷設。
請阿阇梨依法作慶贊已。
持誦之人然後自作潔淨。
于此[巾*(穴/登)]前安坐定心。
誦觀自在菩薩根本微妙真言。
若離諸疑惑專注不懈。
一切所作決定成就。
複次阿阇梨為作慶贊。
及與傳授根本微妙真言已。
彼持誦人以弟子禮。
當以種種珍寶金銀财物。
乃至國城及與身命。
皆可奉上阿阇梨以為答謝。
何以故為如上法難得值遇。
何況傳授。
是故虔心求阿阇梨願施歡喜。
又複此法不得傳授容易之人。
是人心不恭虔恐招惡報。
佛說一切佛攝相應大教王經聖觀自在菩薩念誦儀軌一卷 乙巳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敕雕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