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經品亦通大随求陀羅尼卷下

關燈
二者觀一切苦。

    如現前想而不動轉。

    觀一切苦作不定想。

    自身有苦如入三昧想。

    有諸惱亂來相及者。

    作入四禅想。

    一切怨家來作父母想。

    欲救諸苦觀此苦人。

    如孝順子向父母想。

    是名第二心。

    三者将自心事同他心行。

    将他心事同自心行。

    乃至一切身分與己身分等。

    一切所欲與己所欲等。

    一切邪心與正相等。

    世間一切法寶重如己命等。

    世間三光如己眼光等。

    乃至所有妙藥差身病等。

    是名第三心。

    四者于佛念處作成佛想。

    我當住持常不放舍。

    如毗沙門王掌舍利塔。

    如十金剛藏共持一金剛珠。

    如十世界跋折羅神共持一跋折羅杵。

    如十世界觀一日光。

    亦如十方衆生同一世界。

    是名第四。

    五者能于諸佛一一言句論。

    一一說法一一法樹。

    一一印契一一神通及大小力用歎己身于法堪作下劣想。

    一一思惟不入睡眠決定生心。

    為大千界是信非信但無所損。

    是名第五心。

    若能如是者。

    即得五眼清淨明見世界。

    六者于六度中攝諸心。

    入慈定門攝毗那夜迦為六種善知識。

    第一毗那夜迦名為無喜。

    此人來時令人心中喜怒不定。

    多行殺法。

    師即以羼提波羅蜜。

    攝入慈忍定作慈忍王。

    第二毗那夜迦名為幻惑。

    此人來時心所動亂令人不定。

    于衆法中亦不印受。

    于動亂時即以禅波羅蜜攝入。

    号為不動智。

    第三毗那夜迦名為妄說。

    此人來時多喜。

    于绮言中生決定心。

    于诳語中生直信。

    于清淨中生貪欲心。

    生染污心令人颠。

    即以屍羅波羅蜜攝入号為善巧方便主。

    。

    第四毗那夜迦名為執縛。

    此人來時即令行者翻禮魔王。

    其此毗那夜迦常與一切魔王共為伴侶。

    所以現魔大身令歸依。

    攝入信心轉動惑亂。

    既覺知已。

    即以毗梨耶波羅蜜攝。

    号名為大方便王。

    第五毗那夜迦名為可意。

    此人來時令人悕望心成就專行劫剝廣求财物将為粗用。

    先以财心後乃方施其人。

    常與餓鬼王居野。

    令此人常無厭足。

    無厭足已。

    此一切法力俱失。

    即以檀波羅蜜所攝。

    号為大施主王。

    從此攝已貪心亦盡。

    第六毗那夜迦名為僞。

    其人來時純辨非法不得正智。

    多見過患妄生法相。

    無利求利廣行異說為衆導首。

    于正法中起謗法心。

    即以般若波羅蜜所攝。

    号為智慧藏王。

    複有毗那夜迦名為斷修。

    此人來時一切念心。

    俱時都盡惛惛重睡。

    複生衆病發動外魔。

    為作内障令人怖懼。

    多起妄見念異法想。

    如是諸想即以無畏所攝但行大悲願為眷屬。

    其人即自臣伏。

    得臣伏已。

    物非呵責是為第。

    七者于七菩提分我常勤求。

    所修功德常施一切。

    攝一切衆生苦。

    我身待受令一切得見聞覺知。

    令一切衆生去離魔境是名第七心。

    八者于八聖道中常無厭足。

    常生十信存十善行。

    不說人過。

    不自贊不毀他。

    無想施不望報。

    常行施誓持法無疲厭。

    如願教行不失本心。

    是名第八心九者不欺衆不嫌法。

    不我慢不增上不執著不诳他。

    常行質直所修行願一一記持。

    佛及僧寶接足承事。

    所禮尊像不輕慢禮一一如法是名第九心。

    十者須存十信具足。

    一者佛常住在世有大神通。

    二者信法深遠具大方便力有決定力。

    三者信佛慈愍廣施法要拔濟衆苦。

    五者知佛于五垢中常現慈光。

    六者信佛于六賊中如父母。

    七者信佛于七孔常出佛音。

    八者信佛于六十二見無愛憎想。

    九者信佛于五濁世常度衆生。

    說無礙心無有邊際。

    十者信佛菩薩及諸金剛常現神力。

    能化衆生一一成佛。

    若如是者名第十心。

    第十一心者。

    于諸法中一切言論義辨慎勿自贊。

    不贊己善不近豪貴不舍衆善。

    深觀菩薩如在目前。

    一切怖懼漸自降。

    攝章佛菩薩自然除盡。

    是名第十一心。

    第十二心者深觀自身若有少慢自當加持。

    若有怠惰自當舍身。

    若有粗舍豪貴友。

    若有多慢自須調伏。

    若有多诳觀利刀境。

    若有多貪執火而居。

    若有多欲當觀臭肉。

    若行污穢先觀牢獄。

    若能如是者。

    是佛心中心法決定。

    佛心更無疑也。

    是名第十二心。

     爾時阿難白佛言。

    世尊如佛心中心。

    直是佛境界耶。

    及衆生境界耶。

    若有衆生境界同此十二心者。

    此心非衆生行處。

    若衆生行得如上事即無有疑。

    雲何衆生能行此心。

     佛告阿難。

    但自持之十方冥證非汝所測。

    汝若能測何名佛心中心耶。

     爾時阿難複白佛言。

    世尊如是法契言不虛妄。

    今欲所問佛當許不。

    佛言汝欲何問任汝所言。

    阿難問佛言。

    世尊其有衆生。

    欲求脫苦欲求降魔欲求攝持。

    為有餘法為用心中心耶。

    若用此心中心未見法則。

    佛告阿難。

    汝欲知法善聽。

    複當為汝更說随心陀羅尼。

    即說咒曰。

     唵摩尼達哩吽泮吒(又一本嗚吽摩紉馱唎(二)虎吽(二合二)泮吒[口*特]音又一本唵摩紉達哩吽泮吒) 若受持者不須擇日。

    不擇星宿日月。

    不問齊與不。

    于如來前或于像前或于淨室或舍利塔前。

    随心所持香花盡心供養。

    于白月十五日洗浴清淨著新淨衣。

    随力所辦供養。

    為護法故須三種白食。

    作一方壇随心作之。

    幡燈随力辦。

    誦心中心及随心咒。

    各一千八十遍。

    于像足下便取睡眠。

    于晨朝時如來即為現身。

    及聖者金剛亦為現身。

    十方菩薩諸天即來圍繞。

    一切行願皆悉滿足。

    若身自知犯觸及有諸罪。

    誦至萬遍。

    自得現佛清淨光明之身。

    乃至一切諸法。

    但誦百萬遍盡知。

    無有别持之法。

    若有一切難伏怖畏之像。

    能怖人者。

    但以右手中指。

    屈入掌中。

    以大指押中指節上。

    陰誦随心咒。

    不過百遍自然降伏。

    毒害火災以氣吹之自然除滅。

    難滅能滅難除能除。

    若有一切障難之事。

    但以二手合掌。

    以頭指無名指掌中相鈎。

    小指大指中指掌中相著。

    合面向四方。

    各誦一百八遍。

    罪垢消除障難并盡。

    若有上毗那夜迦。

    欲令降伏者應聲降伏。

    不伏者以右腳大母指按地。

    誦咒百八遍其時毗那夜迦。

    七孔流血自然降伏。

    十方世界所有通虛及持咒仙。

    及四跋陀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