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十六卷

關燈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第十六卷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诏譯 六法品第七之二 六順明分想者。

    雲何為六。

    答一無常想。

    二無常苦想。

    三苦無我想。

    四厭食想。

    五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六死想。

    此中五想如成熟解脫想說。

    雲何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答世間謂五取蘊。

    即色取蘊乃至識取蘊。

    有諸苾刍于五取蘊。

    以有思慮俱行作意審谛思惟。

    以有恐懼俱行作意審谛思惟。

    以不可樂俱行作意。

    審谛思惟。

    以不可喜俱行作意審谛思惟。

    彼于五取蘊如是思惟時。

    諸想等想。

    現前等想。

    已想當想。

    是名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問何故名為順明分想。

    答明有三種。

    一無學宿住智證明。

    二無學死生智證明。

    三無學漏盡智證明。

    由前六想。

    令此三明未生者生已生者增長廣大故。

    名順明分想 六随念者。

    雲何為六。

    答一佛随念。

    二法随念。

    三僧随念。

    四戒随念。

    五舍随念。

    六天随念。

    雲何佛随念。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于世尊所。

    以如是相随念諸佛。

    謂此世尊是如來阿羅漢。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諸佛。

    見為根本證智相應。

    諸念随念别念憶念。

    念性随念性别念性不忘性。

    不忘法性心明記性。

    是名佛随念。

    雲何法随念。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

    謂佛正法善說。

    乃至知者内證。

    若聖弟子以如是相。

    随念正法見為根本。

    證智相應廣說如前。

    是名法随念。

    雲何僧随念。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諸僧。

    謂佛弟子具足妙行。

    廣說乃至無止福田世所應供。

    若聖弟子以如是相。

    随念諸僧。

    見為根本證智相應。

    廣說如前。

    是名僧随念。

    雲何戒随念。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自戒。

    謂此淨戒無缺無隙。

    廣說乃至諸有智者稱贊無毀。

    若聖弟子以如是相。

    随念自戒。

    見為根本。

    證智相應。

    廣說如前。

    是名戒随念。

    雲何舍随念。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自舍。

    謂我善得無染财利。

    我于悭垢所縛衆中。

    能離悭垢心無染着。

    舒手惠施所有财物。

    棄舍财物心無所顧。

    分布施與心無偏黨。

    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自舍。

    見為根本證智相應。

    廣說如前。

    是名舍随念。

    雲何天随念。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諸天。

    謂有四大王衆天。

    有三十三天。

    有夜摩天。

    有睹史多天。

    有樂變化天。

    有他化自在天。

    若有成就無倒信戒。

    聞舍慧者從此舍命得生彼天。

    我亦成就無倒信戒。

    聞舍慧善雲何不得當生彼天。

    若聖弟子以如是相。

    随念諸天。

    見為根本。

    證智相應。

    諸念随念。

    别念憶念。

    念性随念性。

    别念性不忘性。

    不忘法性心明記性。

    是名天随念 六無上法者。

    雲何為六。

    一見無上。

    二聞無上。

    三利無上。

    四學無上。

    五行無上。

    六念無上。

    雲何見無上。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如有一類補特伽羅。

    往觀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

    或複往觀若沙門若婆羅門。

    發起邪見邪見行者。

    我說彼類雖有所見非無所見。

    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見。

    若有修植清淨信愛。

    往觀如來或佛弟子。

    我說彼類為無上見。

    能自利益能自安樂。

    能令自身安隐而住超越災愁滅諸憂苦。

    疾能證得如理法要。

    是名見無上。

    雲何聞無上。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如有一類補特伽羅。

    往聽象聲馬聲車聲步聲螺聲大小鼓聲呼叫聲歌舞聲伎樂聲。

    或複往聽若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者所說邪法。

    我說彼類。

    雖有所聞非無所聞。

    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聞。

    若有修植清淨信愛。

    往聽如來或佛弟子所說正法。

    我說彼類為無上聞。

    能自利益。

    廣說乃至疾能證得如理法要。

    是名聞無上。

    雲何利無上。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如有一類補特伽羅。

    或得妻子或得珍财。

    或得諸谷。

    或行親友。

    或于沙門若婆羅門。

    發起邪見邪見行者得深信樂。

    我說彼類。

    雖名得利非不得利。

    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利。

    若有修植清淨信愛。

    能于如來及佛弟子。

    得深信樂。

    我說彼類。

    得無上利。

    能自利益。

    廣說乃至疾能證得如理法要。

    是名利無上。

    雲何學無上。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如有一類補特伽羅。

    或學乘象或學乘馬。

    或學乘車或學彎弓。

    或學放箭或學執鈎。

    或學執索或學執排。

    或學上乘或學下乘。

    或學馳走或學跳踯。

    或學書數或學算印。

    或學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