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十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來雲何。
答應正等覺說名如來。
淨信雲何。
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信。
信性随順性印可性。
已愛樂當愛樂現愛樂性。
心清淨性故名淨信。
即此淨信于如來所。
已修植當修植現修植。
由斯故說于如來所修植淨信。
言根生者。
謂此淨信有二種根。
一者無漏智。
二者無漏善根。
故名根生。
言安住者。
謂由如是行相根生。
即由如是行相安住。
若由如是行相安住。
即由如是行相根生故名安住。
不能引奪者。
謂由成就如是淨信。
一切世間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若餘衆生諸天人類。
皆不能引不能奪。
不能引奪不能傾。
不能等傾不能等極傾。
不能搖不能等搖。
不能等極。
不能動不能等動。
不能等極動。
是故說為不能引奪。
是名第一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
言勝支者。
謂由淨信增盛。
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言無谄者。
谄雲何。
答諸心險性若心奸性。
若心曲性心雜亂性。
心不顯了性心不正直性。
心不調善性皆名為谄。
無如是谄故名無谄。
言無诳者诳雲何。
答僞鬥僞秤僞函僞。
語于他罔帽極罔帽遍罔帽。
罔帽業欺弄迷惑。
皆名為诳。
無如是诳故名無诳。
淳直性類者。
謂重顯了無谄诳性。
是故複說淳直性類。
于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
如實自顯者。
大師雲何。
答謂諸如來應正等覺說名大師。
有智同梵行者雲何。
答謂舍利子。
大采菽氏。
大營構氏。
大迦葉波。
大執藏。
大劫庀那。
大迦多衍那。
大準陀。
大善見。
大路。
大名。
無滅欲樂金毗羅等。
皆名有智同梵行者。
若彼具壽多貪嗔癡有所違犯。
便于大師及諸有智同梵行所。
如實陳首施設建立分别顯了。
發露開示無所覆藏。
由斯故說于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
如實自顯是名第二者。
漸次順次相續。
次第數為第二。
言勝支者。
謂由無谄诳增盛。
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言少疾者多疾雲何。
答謂頭痛等乃至廣說。
及餘多種逼惱疹疾能生種種不安隐觸。
住在身中皆名多疾。
如是疾無故名少疾。
言無病者。
重顯少疾成等熟腹非極冷熱。
時節調和無諸苦惱。
由斯飲食易正消化者。
謂彼成就非極冷熱。
平等成就生熟二藏。
若有成就極冷藏者。
諸所飲啖極遲成就。
令身沉重無所堪任。
不能精勤修勝斷行。
若有成就極熱藏者。
諸所飲啖極速成熟。
令身羸劣無所堪任。
不能精勤修勝斷行由彼成就。
非極冷熱生熟二藏。
時節調和無諸苦惱。
有所飲啖易正消化。
令身強盛有所堪任故。
能精勤修勝斷行。
是名第三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三。
言勝支者。
謂由少疾等增盛。
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勤精進住者。
精進雲何。
答若于出離遠離所生善法。
精勤勇猛勢用策勵。
不可制伏策心相續。
是名精進。
由彼成就如是精進。
于所修習能行勝行。
進趣證會是故說為勤精進。
住言有勢者。
謂彼上品精進圓滿故名有勢言。
有勤者。
謂即顯示精進堅固故名有勤。
言有勇堅猛者。
謂由成就精進力故。
勇決而取堅住。
而取猛利而取諸有所取。
是善非惡随所取相。
守護不舍如獲他國。
善能守護是故說為有勇堅猛。
于諸善法常不舍轭者。
謂于善法不舍勤勇精進無斷。
是故說為于諸善法常不舍轭。
為得所求殊勝善法。
若未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者。
謂若未得阿羅漢果。
精進熾然常無懈廢。
由斯故說為得所求殊勝善法。
若未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
是名第四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四。
言勝支者。
謂由精進增盛。
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具慧安住者。
慧雲何。
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
于諸法相能簡擇極簡擇。
廣說乃至毗缽舍那是名為慧。
言安住者。
謂由成就如是慧故。
于諸法相能行勝行進趣證會。
由斯故說具慧安住。
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者。
世間謂五取蘊。
雲何為五。
謂色取蘊受想行識取蘊。
彼由成就如是慧故。
能如實知此五取蘊生及變壞。
由斯故說成就世間有出沒慧。
言聖慧者有二種聖。
一者善故聖。
二者無漏故聖。
此慧具由二種聖故。
說名為聖故名聖慧。
言出慧者。
謂彼成就如是慧故。
能出離欲界。
及能出離色無色界故名出慧。
善通達慧者。
謂彼成就如是慧故。
于苦集滅道谛。
由苦集滅道相能通達。
善通達各别通達。
是故名為善通達慧。
彼所作慧者。
謂彼所引學無間道所有勝慧。
此中說為彼所作慧。
正盡苦慧者。
正雲何。
答應正等覺說名如來。
淨信雲何。
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信。
信性随順性印可性。
已愛樂當愛樂現愛樂性。
心清淨性故名淨信。
即此淨信于如來所。
已修植當修植現修植。
由斯故說于如來所修植淨信。
言根生者。
謂此淨信有二種根。
一者無漏智。
二者無漏善根。
故名根生。
言安住者。
謂由如是行相根生。
即由如是行相安住。
若由如是行相安住。
即由如是行相根生故名安住。
不能引奪者。
謂由成就如是淨信。
一切世間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若餘衆生諸天人類。
皆不能引不能奪。
不能引奪不能傾。
不能等傾不能等極傾。
不能搖不能等搖。
不能等極。
不能動不能等動。
不能等極動。
是故說為不能引奪。
是名第一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
言勝支者。
謂由淨信增盛。
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言無谄者。
谄雲何。
答諸心險性若心奸性。
若心曲性心雜亂性。
心不顯了性心不正直性。
心不調善性皆名為谄。
無如是谄故名無谄。
言無诳者诳雲何。
答僞鬥僞秤僞函僞。
語于他罔帽極罔帽遍罔帽。
罔帽業欺弄迷惑。
皆名為诳。
無如是诳故名無诳。
淳直性類者。
謂重顯了無谄诳性。
是故複說淳直性類。
于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
如實自顯者。
大師雲何。
答謂諸如來應正等覺說名大師。
有智同梵行者雲何。
答謂舍利子。
大采菽氏。
大營構氏。
大迦葉波。
大執藏。
大劫庀那。
大迦多衍那。
大準陀。
大善見。
大路。
大名。
無滅欲樂金毗羅等。
皆名有智同梵行者。
若彼具壽多貪嗔癡有所違犯。
便于大師及諸有智同梵行所。
如實陳首施設建立分别顯了。
發露開示無所覆藏。
由斯故說于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
如實自顯是名第二者。
漸次順次相續。
次第數為第二。
言勝支者。
謂由無谄诳增盛。
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言少疾者多疾雲何。
答謂頭痛等乃至廣說。
及餘多種逼惱疹疾能生種種不安隐觸。
住在身中皆名多疾。
如是疾無故名少疾。
言無病者。
重顯少疾成等熟腹非極冷熱。
時節調和無諸苦惱。
由斯飲食易正消化者。
謂彼成就非極冷熱。
平等成就生熟二藏。
若有成就極冷藏者。
諸所飲啖極遲成就。
令身沉重無所堪任。
不能精勤修勝斷行。
若有成就極熱藏者。
諸所飲啖極速成熟。
令身羸劣無所堪任。
不能精勤修勝斷行由彼成就。
非極冷熱生熟二藏。
時節調和無諸苦惱。
有所飲啖易正消化。
令身強盛有所堪任故。
能精勤修勝斷行。
是名第三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三。
言勝支者。
謂由少疾等增盛。
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勤精進住者。
精進雲何。
答若于出離遠離所生善法。
精勤勇猛勢用策勵。
不可制伏策心相續。
是名精進。
由彼成就如是精進。
于所修習能行勝行。
進趣證會是故說為勤精進。
住言有勢者。
謂彼上品精進圓滿故名有勢言。
有勤者。
謂即顯示精進堅固故名有勤。
言有勇堅猛者。
謂由成就精進力故。
勇決而取堅住。
而取猛利而取諸有所取。
是善非惡随所取相。
守護不舍如獲他國。
善能守護是故說為有勇堅猛。
于諸善法常不舍轭者。
謂于善法不舍勤勇精進無斷。
是故說為于諸善法常不舍轭。
為得所求殊勝善法。
若未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者。
謂若未得阿羅漢果。
精進熾然常無懈廢。
由斯故說為得所求殊勝善法。
若未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
是名第四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四。
言勝支者。
謂由精進增盛。
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具慧安住者。
慧雲何。
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
于諸法相能簡擇極簡擇。
廣說乃至毗缽舍那是名為慧。
言安住者。
謂由成就如是慧故。
于諸法相能行勝行進趣證會。
由斯故說具慧安住。
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者。
世間謂五取蘊。
雲何為五。
謂色取蘊受想行識取蘊。
彼由成就如是慧故。
能如實知此五取蘊生及變壞。
由斯故說成就世間有出沒慧。
言聖慧者有二種聖。
一者善故聖。
二者無漏故聖。
此慧具由二種聖故。
說名為聖故名聖慧。
言出慧者。
謂彼成就如是慧故。
能出離欲界。
及能出離色無色界故名出慧。
善通達慧者。
謂彼成就如是慧故。
于苦集滅道谛。
由苦集滅道相能通達。
善通達各别通達。
是故名為善通達慧。
彼所作慧者。
謂彼所引學無間道所有勝慧。
此中說為彼所作慧。
正盡苦慧者。
正雲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