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十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不實語。
三者或引義利語。
或引無義利語。
四者或細軟語或粗犷語。
五者或慈愍語或嗔恚語。
或時語或非時語者。
問雲何非時語。
答有二種非時。
一者内二者外。
内非時雲何。
答且如舉他罪苾刍。
或貪纏所纏。
或嗔纏所纏。
或癡纏所纏。
或遭劇苦。
或有重病。
或複不能與他言論。
是為内非時。
外非時雲何。
答且如舉他罪苾刍所欲舉者。
或貪纏所纏或嗔纏所纏或癡纏所纏。
或遭劇苦或有重病。
或複不能受他言論。
或未受具補特伽羅現在前住。
是名外非時。
此中所有若内非時若外非時。
總略為一數為非時。
如是時語名非時語。
問雲何時語。
答有二種時。
一者内二者外。
内時雲何。
答且如舉他罪苾刍。
非貪纏所纏非嗔纏所纏。
非癡纏所纏。
無劇苦無重病。
複有堪能與他言論。
是名内時。
外時雲何。
答且如舉他罪苾刍所欲舉者。
非貪纏所纏。
非嗔纏所纏非癡纏所纏。
無劇苦無重病。
複有堪能受他言論。
無未受具補特伽羅現在前住。
是名外時。
此中所有内時外時。
總略為一數之為時。
如是時語名為時語。
是故名為或時語或非時語。
或實語或不實語者。
問雲何不實語。
答且如苾刍舉他苾刍不見不聞。
不疑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
彼如是語名不實語。
問雲何實語。
答且如苾刍舉他苾刍實見實聞實疑。
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
彼如是語名為實語。
是故名為或實語或不實語。
或引義利語或引無義利語者。
問雲何引無義利語。
答且如苾刍舉他苾刍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
然他苾刍于如是罪。
已陳首已發露已顯示已悔除。
實無餘言有餘。
彼如是語名引無義利語。
問雲何引義語。
答且如苾刍舉他苾刍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
然他苾刍于如是罪。
未陳首未發露未顯示未悔除。
或有餘言有餘。
彼如是語名引義利語。
是故名為或引義利語或引無義利語。
或細軟語或粗犷語者。
問雲何粗犷語。
答且如苾刍于他苾刍。
結恨憤發兇暴惡意。
作如是言。
汝見如是所犯罪。
不汝是惡沙門。
愚鈍沙門無羞恥。
沙門難調難伏。
汝應陳首如是諸罪。
勿有覆藏彼如是語名粗犷語。
問雲何細軟語。
答且如苾刍往他苾刍所。
作如是言。
具壽已犯如是如是罪。
應陳首應發露勿覆藏。
陳首則安樂不陳首不安樂。
彼如是語名細軟語。
是故名為或細軟語或粗犷語。
或慈慜語或嗔恚語者。
問雲何嗔恚語。
答且如苾刍于他苾刍。
有嗔恚心有損害心。
而舉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
彼如是語名嗔恚語。
問雲何慈慜語。
答且如苾刍于他苾刍。
有慈慜心與慈慜具。
往至其所舉所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
彼如是語名慈慜語。
是故名為或慈慜語或嗔恚語 五無堪能處者。
雲何為五。
謂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
無複堪能故思斷生命。
無複堪不與物盜心取。
無複堪行非梵行習淫欲法。
無複堪能正知說虛诳語。
無複堪能貯積受用諸欲樂具。
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
無複堪能故思斷生命者。
謂由彼因彼緣。
故思斷生命阿羅漢苾刍。
諸漏已盡故。
于彼因緣已永斷已遍知。
如斷樹根截多羅頂。
令後有趣成不生法故。
名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
無複堪能故思斷生命。
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
無複堪能不與物盜心取。
行非梵行習淫欲法。
正知說虛诳語亦爾。
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
無複堪能貯積受用諸欲樂具者。
謂由彼因彼緣貯積受用諸欲樂具。
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故。
于彼因緣已永斷已遍知。
如斷樹根截多羅頂。
令後有趣成不生法故。
名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
無複堪能貯積受用諸欲樂具 五勝支者。
雲何為五。
具壽當知諸聖弟子。
于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
不為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
是名第一勝支。
複次具壽諸聖弟子。
無谄無诳淳直性類。
于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
如實自顯。
是名第二勝支。
複次具壽諸聖弟子。
少疾無病成等熟腹非極冷熱。
時節調和無諸苦惱。
由斯飲食易正消化。
是名第三勝支。
複次具壽諸聖弟子。
勤精進住有勢有勤。
有勇堅猛。
于諸善法常不舍轭。
假使唯餘皮筋骨在。
身諸血肉皆悉幹枯。
為得所求殊勝善法。
發勤精進有勢有勤。
有勇堅猛不舍善轭。
若求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
是名第四勝支。
複次具壽諸聖弟子。
具慧安住成就世間。
有出沒慧聖慧出慧善通達慧。
彼所作慧正盡苦慧。
是名第五勝支。
于如來所修植淨信者。
如
三者或引義利語。
或引無義利語。
四者或細軟語或粗犷語。
五者或慈愍語或嗔恚語。
或時語或非時語者。
問雲何非時語。
答有二種非時。
一者内二者外。
内非時雲何。
答且如舉他罪苾刍。
或貪纏所纏。
或嗔纏所纏。
或癡纏所纏。
或遭劇苦。
或有重病。
或複不能與他言論。
是為内非時。
外非時雲何。
答且如舉他罪苾刍所欲舉者。
或貪纏所纏或嗔纏所纏或癡纏所纏。
或遭劇苦或有重病。
或複不能受他言論。
或未受具補特伽羅現在前住。
是名外非時。
此中所有若内非時若外非時。
總略為一數為非時。
如是時語名非時語。
問雲何時語。
答有二種時。
一者内二者外。
内時雲何。
答且如舉他罪苾刍。
非貪纏所纏非嗔纏所纏。
非癡纏所纏。
無劇苦無重病。
複有堪能與他言論。
是名内時。
外時雲何。
答且如舉他罪苾刍所欲舉者。
非貪纏所纏。
非嗔纏所纏非癡纏所纏。
無劇苦無重病。
複有堪能受他言論。
無未受具補特伽羅現在前住。
是名外時。
此中所有内時外時。
總略為一數之為時。
如是時語名為時語。
是故名為或時語或非時語。
或實語或不實語者。
問雲何不實語。
答且如苾刍舉他苾刍不見不聞。
不疑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
彼如是語名不實語。
問雲何實語。
答且如苾刍舉他苾刍實見實聞實疑。
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
彼如是語名為實語。
是故名為或實語或不實語。
或引義利語或引無義利語者。
問雲何引無義利語。
答且如苾刍舉他苾刍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
然他苾刍于如是罪。
已陳首已發露已顯示已悔除。
實無餘言有餘。
彼如是語名引無義利語。
問雲何引義語。
答且如苾刍舉他苾刍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
然他苾刍于如是罪。
未陳首未發露未顯示未悔除。
或有餘言有餘。
彼如是語名引義利語。
是故名為或引義利語或引無義利語。
或細軟語或粗犷語者。
問雲何粗犷語。
答且如苾刍于他苾刍。
結恨憤發兇暴惡意。
作如是言。
汝見如是所犯罪。
不汝是惡沙門。
愚鈍沙門無羞恥。
沙門難調難伏。
汝應陳首如是諸罪。
勿有覆藏彼如是語名粗犷語。
問雲何細軟語。
答且如苾刍往他苾刍所。
作如是言。
具壽已犯如是如是罪。
應陳首應發露勿覆藏。
陳首則安樂不陳首不安樂。
彼如是語名細軟語。
是故名為或細軟語或粗犷語。
或慈慜語或嗔恚語者。
問雲何嗔恚語。
答且如苾刍于他苾刍。
有嗔恚心有損害心。
而舉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
彼如是語名嗔恚語。
問雲何慈慜語。
答且如苾刍于他苾刍。
有慈慜心與慈慜具。
往至其所舉所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
彼如是語名慈慜語。
是故名為或慈慜語或嗔恚語 五無堪能處者。
雲何為五。
謂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
無複堪能故思斷生命。
無複堪不與物盜心取。
無複堪行非梵行習淫欲法。
無複堪能正知說虛诳語。
無複堪能貯積受用諸欲樂具。
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
無複堪能故思斷生命者。
謂由彼因彼緣。
故思斷生命阿羅漢苾刍。
諸漏已盡故。
于彼因緣已永斷已遍知。
如斷樹根截多羅頂。
令後有趣成不生法故。
名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
無複堪能故思斷生命。
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
無複堪能不與物盜心取。
行非梵行習淫欲法。
正知說虛诳語亦爾。
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
無複堪能貯積受用諸欲樂具者。
謂由彼因彼緣貯積受用諸欲樂具。
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故。
于彼因緣已永斷已遍知。
如斷樹根截多羅頂。
令後有趣成不生法故。
名阿羅漢苾刍諸漏已盡。
無複堪能貯積受用諸欲樂具 五勝支者。
雲何為五。
具壽當知諸聖弟子。
于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
不為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
是名第一勝支。
複次具壽諸聖弟子。
無谄無诳淳直性類。
于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
如實自顯。
是名第二勝支。
複次具壽諸聖弟子。
少疾無病成等熟腹非極冷熱。
時節調和無諸苦惱。
由斯飲食易正消化。
是名第三勝支。
複次具壽諸聖弟子。
勤精進住有勢有勤。
有勇堅猛。
于諸善法常不舍轭。
假使唯餘皮筋骨在。
身諸血肉皆悉幹枯。
為得所求殊勝善法。
發勤精進有勢有勤。
有勇堅猛不舍善轭。
若求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
是名第四勝支。
複次具壽諸聖弟子。
具慧安住成就世間。
有出沒慧聖慧出慧善通達慧。
彼所作慧正盡苦慧。
是名第五勝支。
于如來所修植淨信者。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