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七卷

關燈
為傲逸。

    不為顔貌。

    不為端嚴。

    但為遮防寒熱風雨。

    及得最勝安隐寂靜。

    應審思擇如法醫藥當受用之。

    不為勇健。

    不為傲逸。

    不為顔貌。

    不為端嚴。

    但為止息未起已起。

    所有疾病得修善業。

    是名思擇一法應受用。

    雲何思擇一法應除遣。

    答如薄伽梵于防諸漏記别經中作如是說。

    汝等苾刍。

    已起欲尋恚尋害尋。

    不應韫畜。

    應速斷滅變吐除遣。

    是名思擇一法應除遣。

    雲何思擇一法應忍受。

    答如薄伽梵于防諸漏記别經中作如是說。

    汝等苾刍應起精進。

    有勢有勤。

    勇悍堅猛。

    不舍善轭。

    假使我身。

    血肉枯竭。

    唯皮筋骨連拄而存。

    若本所求勝法未獲。

    終不止息所起精進。

    又精進時身心疲惓。

    終不由斯而生懈怠。

    應深忍受寒熱饑渴蛇蠍蚊虻風雨等觸。

    又應忍受他人所發能生身中猛利辛楚奪命苦受毀辱語言。

    是名思擇一法應忍受 四法迹者。

    一無貪法迹。

    二無嗔法迹。

    三正念法迹。

    四正定法迹。

    雲何無貪法迹。

    答無貪者。

    謂于欲境諸不貪不等貪。

    廣說乃至非貪類非貪生。

    是名無貪。

    法迹者。

    謂即無貪亦名為法。

    亦名為迹。

    亦名法迹。

    是故名為無貪法迹。

    雲何無嗔法迹。

    答無嗔者。

    謂于有情不欲損害。

    不懷栽杌。

    不欲擾惱。

    廣說乃至非已為過患。

    非當為過患。

    非現為過患。

    是名無嗔。

    法迹者。

    謂即無嗔亦名為法。

    亦名為迹。

    亦名法迹。

    是故名為無嗔法迹。

    雲何正念法迹。

    答正念者。

    謂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

    諸念随念。

    廣說乃至心明記性。

    是名正念。

    法迹者。

    謂即正念亦名為法。

    亦名為迹。

    亦名法迹。

    是故名為正念法迹。

    雲何正定法迹。

    答正定者。

    謂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

    諸定令心住。

    廣說乃至心一境性。

    是名正定。

    法迹者。

    謂即正定亦名為法。

    亦名為迹。

    亦名法迹。

    是故名為正定法迹 四應證法者。

    謂或有法是身應證。

    或複有法是念應證。

    或複有法是眼應證。

    或複有法是慧應證。

    雲何有法是身應證。

    答謂八解脫。

    是身應證。

    雲何有法是念應證。

    答謂宿住事。

    是念應證。

    雲何有法是眼應證。

    答謂死生事。

    是眼應證。

    雲何有法是慧應證。

    答謂諸漏盡。

    是慧應證 第三嗢拖南曰 三四法有九行修業受轭 離系與瀑流取系各四種 有四行四修定四業四法受四轭四離系四瀑流四取四身系 四行者。

    一苦遲通行。

    二苦速通行。

    三樂遲通行。

    四樂速通行。

    雲何苦遲通行。

    答靜慮不攝下品五根。

    是名苦遲通行。

    雲何苦速通行。

    答靜慮不攝上品五根。

    是名苦速通行。

    雲何樂遲通行。

    答靜慮所攝下品五根。

    是名樂遲通行。

    雲何樂速通行。

    答靜慮所攝上品五根。

    是名樂速通行 複有四行。

    一不堪忍行。

    二堪忍行。

    三調伏行。

    四寂靜行。

    雲何不堪忍行。

    答謂不堪忍寒熱饑渴蛇蠍蚊虻風雨等觸。

    又不堪忍他人所發能生身中辛楚猛利奪命苦受罵辱語言。

    如是種類。

    是名不堪忍行。

    雲何堪忍行。

    答謂能堪忍寒熱饑渴蛇蠍蚊虻風雨等觸。

    又能堪忍他人所發能生身中辛楚猛利奪命苦受罵辱語言。

    如是種類。

    是名堪忍行。

    雲何調伏行。

    答眼見色時專意系念。

    防護眼根。

    調伏其心。

    不令發起煩惱惡業。

    耳聞聲時。

    鼻嗅香時舌嘗味時。

    身覺觸時。

    意了法時。

    專意系念防護耳根。

    廣說乃至防護意根。

    調伏其心。

    不令發起煩惱惡業。

    是名調伏行。

    雲何寂靜行。

    答謂四念住。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四通行四法迹。

    奢摩他毗缽舍那。

    是名寂靜行。

    問何故說此名寂靜行。

    答以于此行若習若修。

    若多所作。

    能令已生貪欲嗔恚愚癡慢等。

    寂靜等寂靜。

    最極寂靜。

    是故說此名寂靜行 四修定者。

    一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

    為能獲得現法樂住。

    二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

    為能獲得最勝知見。

    三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

    為能獲得勝分别慧。

    四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

    為能獲得諸漏永盡。

    雲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現法樂住。

    答于初靜慮所攝離生喜樂。

    俱行心一境性。

    若習若修堅作常作精勤修習。

    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現法樂住。

    雲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最勝知見。

    答于光明想俱行心一境性。

    若習若修堅作常作精勤修習。

    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最勝知見。

    雲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勝分别慧。

    答于受想尋觀俱行心一境性。

    若習若修堅作常作精勤修習。

    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勝分别慧。

    雲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諸漏永盡。

    答于第四靜慮所攝。

    清淨舍念俱行。

    阿羅漢果無間道。

    攝心一境性。

    若習若修堅作常作精勤修習。

    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諸漏永盡。

    如薄伽梵于波羅衍拏起問中說 斷欲想憂怖離惛沉睡眠 及惡作掉舉得舍念清淨 法輪為上首得正智解脫 我說斷無明得勝分别慧 四業者。

    一黑黑異熟業。

    二白白異熟業。

    三黑白黑白異熟業。

    四非黑非白無異熟業能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