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五十九卷
關燈
小
中
大
知現在智體者。
二十二緣過去。
二十二緣未來。
二十二緣現在。
十一緣三世。
若作是說。
生是老死緣非不緣生有老死。
是說知三世智體者。
二十二緣過去。
二十二緣未來。
三十三緣三世。
幾是有漏幾是無漏。
答曰。
或盡是有漏。
或盡是無漏。
幾緣有漏幾緣無漏。
答曰。
盡緣有漏。
幾是有為幾是無為。
答曰。
盡是有為。
無有智體。
是無為者。
幾緣有為幾緣無為。
答曰。
盡緣有為。
此智體不能得正決定。
乃至廣說 及法住智。
乃至廣說。
法住智者。
是知因智。
所以者何。
住名為因三界。
上中下果。
在彼中住故。
若知此智。
名知法住智。
此智是四智。
謂法智比智等智集智。
複有說者。
若欲知法住智。
是名知法住智。
知彼智是道智。
問曰。
若然者。
此說雲何通。
如說此是盡法滅法無欲法無漏法。
非是無欲法。
答曰。
此文應如是說。
此是盡法滅法。
不應言無欲法。
而不說者。
有何意耶。
答曰。
欲呵責無漏法故。
經說蘇屍摩當知。
先有法住智。
後有涅槃智。
問曰。
此中何者是法住智。
何者是涅槃智耶。
答曰。
知生死增長智是法住智。
知生死增長滅智是涅槃智。
複次知十二緣起是法住智。
知十二緣起滅是涅槃智。
知苦集智是法住智。
知滅道智是涅槃智。
若作是說則為善通。
先有法住智後有涅槃智。
複有說者。
苦集道智是法住智。
滅智是涅槃智。
問曰。
若然者。
先有法住智後有涅槃智。
此說雲何通。
答曰。
涅槃智亦有在後者。
複次諸邊中智是法住智。
根本中智是涅槃智。
何以知之。
經說有衆多異學梵志。
共集一處作如是談論。
聞有此言。
沙門瞿昙未出世時。
我等為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
而見尊重供養。
今沙門瞿昙出世。
奪我名稱利養。
猶如日出令火無光。
我等今當作何方便還得名譽利養。
乃至廣說。
複作是念。
沙門瞿昙更無異德。
但善知經論。
顔貌端正我等不假顔貌。
但知經論者。
便可還得名譽利養。
乃至廣說。
複作是言。
今此衆中誰能堪任于沙門瞿昙法中出家而竊于法。
令我等受持讀誦。
複作是言。
今蘇屍摩梵志志念堅固。
堪任于沙門瞿昙法中出家竊法。
令我等受持讀誦。
即皆往詣蘇屍摩所。
具陳上事而以告之。
爾時蘇屍摩以二事故。
而便可之。
一以親愛眷屬故。
二以善根因緣故。
爾時蘇屍摩出王舍城。
詣于竹林。
時有衆多比丘。
在精舍門邊。
往反經行。
爾時蘇屍摩遙見諸比丘。
即往其所而作是言。
諸比丘。
當知我欲于沙門瞿昙法中淨修梵行。
時諸比丘即将蘇屍摩詣世尊所。
而白佛言。
今此蘇屍摩梵志者。
欲于世尊法中出家受具足戒行比丘法。
佛告諸比丘。
汝等可為蘇屍摩出家授其具足。
時諸比丘即為出家授具足。
時蘇屍摩聰明智慧。
念力堅固。
未久之間。
讀誦三藏。
少解其義。
便作是念。
若欲利我親屬者。
今正是時。
從竹林出欲詣王舍城。
世尊有遍照眼。
守護于法。
誰能竊者。
爾時有五百比丘詣蘇屍摩所。
或有說者。
是諸比丘佛所化作。
或有說者。
是實比丘。
時諸比丘到蘇屍摩所。
皆作是言。
蘇屍摩。
當知我等生分已盡。
所作已辦。
梵行已立。
不受後有。
時蘇屍摩便問諸比丘言。
汝等依于初禅得盡漏耶。
答曰。
不也。
依第二第三第四禅及過色無色寂靜解脫得盡漏耶。
答言不也。
時蘇屍摩複作是言。
汝等既不依禅定。
而得盡漏。
誰當信耶。
時諸比丘皆作是言。
我等是慧解脫。
時蘇屍摩不識慧解脫。
若我親屬問是義者。
我則不知。
以是事故。
還詣佛所。
具以上事。
向佛說之。
佛作是答。
蘇屍摩。
當知先有法住智後有涅槃智。
蘇屍摩複白佛言。
世尊。
我今不知何者法住智何者是涅槃智。
佛告蘇屍摩。
汝知與不知。
但法應如是。
先有法住智後有涅槃智。
彼諸比丘。
先依未至禅盡漏。
後起根本禅。
以是事故。
知諸邊中智是法住智根本中智是涅槃智 若成就法智。
亦成就比智耶。
答曰。
若得。
雲何為得。
若苦比智現在前。
設成就比智。
亦成就法智耶。
答曰。
如是。
所以者何。
以法智在前得故。
若成就法智。
亦成就他心智耶。
答曰。
若得不失。
雲何若得不失。
已離欲愛。
于彼離欲不退。
設成就他心智。
亦成就法智耶。
答曰。
若得。
雲何為得。
若苦法智現在前。
若成就法智。
亦成就等智耶。
答曰。
如是。
設成就等智。
亦成就法智耶。
答曰。
若得。
雲何為得。
若苦法智現在前。
若成就法智。
亦成就苦智耶。
答曰。
如是。
設成就苦智。
亦成就法智耶。
答曰。
如是。
所以者何。
此二智一時得故。
若成就法智。
亦成就集滅道智耶。
答曰。
若得。
設成就集滅道智。
亦成就法智耶。
答曰。
如是。
所以者何。
法智在前得故。
若成就比智。
亦成就他心智耶。
答曰。
若得不失。
雲何若得不失。
已離欲愛。
于彼離欲不退。
設成就他心智。
亦成就比智耶。
答曰。
若得。
雲何為得。
若苦比智現在前。
若成就比智。
亦成就等智耶。
答曰。
如是。
設成就等智。
亦成就比智耶。
答曰。
若得。
如先說。
若成就比智。
亦成就苦智耶。
答曰。
如是。
設成就苦智。
亦成就比智耶。
答曰。
若得。
如先說。
若成就比智。
亦成就集滅道智耶。
答曰。
若得。
如先說。
設成
二十二緣過去。
二十二緣未來。
二十二緣現在。
十一緣三世。
若作是說。
生是老死緣非不緣生有老死。
是說知三世智體者。
二十二緣過去。
二十二緣未來。
三十三緣三世。
幾是有漏幾是無漏。
答曰。
或盡是有漏。
或盡是無漏。
幾緣有漏幾緣無漏。
答曰。
盡緣有漏。
幾是有為幾是無為。
答曰。
盡是有為。
無有智體。
是無為者。
幾緣有為幾緣無為。
答曰。
盡緣有為。
此智體不能得正決定。
乃至廣說 及法住智。
乃至廣說。
法住智者。
是知因智。
所以者何。
住名為因三界。
上中下果。
在彼中住故。
若知此智。
名知法住智。
此智是四智。
謂法智比智等智集智。
複有說者。
若欲知法住智。
是名知法住智。
知彼智是道智。
問曰。
若然者。
此說雲何通。
如說此是盡法滅法無欲法無漏法。
非是無欲法。
答曰。
此文應如是說。
此是盡法滅法。
不應言無欲法。
而不說者。
有何意耶。
答曰。
欲呵責無漏法故。
經說蘇屍摩當知。
先有法住智。
後有涅槃智。
問曰。
此中何者是法住智。
何者是涅槃智耶。
答曰。
知生死增長智是法住智。
知生死增長滅智是涅槃智。
複次知十二緣起是法住智。
知十二緣起滅是涅槃智。
知苦集智是法住智。
知滅道智是涅槃智。
若作是說則為善通。
先有法住智後有涅槃智。
複有說者。
苦集道智是法住智。
滅智是涅槃智。
問曰。
若然者。
先有法住智後有涅槃智。
此說雲何通。
答曰。
涅槃智亦有在後者。
複次諸邊中智是法住智。
根本中智是涅槃智。
何以知之。
經說有衆多異學梵志。
共集一處作如是談論。
聞有此言。
沙門瞿昙未出世時。
我等為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
而見尊重供養。
今沙門瞿昙出世。
奪我名稱利養。
猶如日出令火無光。
我等今當作何方便還得名譽利養。
乃至廣說。
複作是念。
沙門瞿昙更無異德。
但善知經論。
顔貌端正我等不假顔貌。
但知經論者。
便可還得名譽利養。
乃至廣說。
複作是言。
今此衆中誰能堪任于沙門瞿昙法中出家而竊于法。
令我等受持讀誦。
複作是言。
今蘇屍摩梵志志念堅固。
堪任于沙門瞿昙法中出家竊法。
令我等受持讀誦。
即皆往詣蘇屍摩所。
具陳上事而以告之。
爾時蘇屍摩以二事故。
而便可之。
一以親愛眷屬故。
二以善根因緣故。
爾時蘇屍摩出王舍城。
詣于竹林。
時有衆多比丘。
在精舍門邊。
往反經行。
爾時蘇屍摩遙見諸比丘。
即往其所而作是言。
諸比丘。
當知我欲于沙門瞿昙法中淨修梵行。
時諸比丘即将蘇屍摩詣世尊所。
而白佛言。
今此蘇屍摩梵志者。
欲于世尊法中出家受具足戒行比丘法。
佛告諸比丘。
汝等可為蘇屍摩出家授其具足。
時諸比丘即為出家授具足。
時蘇屍摩聰明智慧。
念力堅固。
未久之間。
讀誦三藏。
少解其義。
便作是念。
若欲利我親屬者。
今正是時。
從竹林出欲詣王舍城。
世尊有遍照眼。
守護于法。
誰能竊者。
爾時有五百比丘詣蘇屍摩所。
或有說者。
是諸比丘佛所化作。
或有說者。
是實比丘。
時諸比丘到蘇屍摩所。
皆作是言。
蘇屍摩。
當知我等生分已盡。
所作已辦。
梵行已立。
不受後有。
時蘇屍摩便問諸比丘言。
汝等依于初禅得盡漏耶。
答曰。
不也。
依第二第三第四禅及過色無色寂靜解脫得盡漏耶。
答言不也。
時蘇屍摩複作是言。
汝等既不依禅定。
而得盡漏。
誰當信耶。
時諸比丘皆作是言。
我等是慧解脫。
時蘇屍摩不識慧解脫。
若我親屬問是義者。
我則不知。
以是事故。
還詣佛所。
具以上事。
向佛說之。
佛作是答。
蘇屍摩。
當知先有法住智後有涅槃智。
蘇屍摩複白佛言。
世尊。
我今不知何者法住智何者是涅槃智。
佛告蘇屍摩。
汝知與不知。
但法應如是。
先有法住智後有涅槃智。
彼諸比丘。
先依未至禅盡漏。
後起根本禅。
以是事故。
知諸邊中智是法住智根本中智是涅槃智 若成就法智。
亦成就比智耶。
答曰。
若得。
雲何為得。
若苦比智現在前。
設成就比智。
亦成就法智耶。
答曰。
如是。
所以者何。
以法智在前得故。
若成就法智。
亦成就他心智耶。
答曰。
若得不失。
雲何若得不失。
已離欲愛。
于彼離欲不退。
設成就他心智。
亦成就法智耶。
答曰。
若得。
雲何為得。
若苦法智現在前。
若成就法智。
亦成就等智耶。
答曰。
如是。
設成就等智。
亦成就法智耶。
答曰。
若得。
雲何為得。
若苦法智現在前。
若成就法智。
亦成就苦智耶。
答曰。
如是。
設成就苦智。
亦成就法智耶。
答曰。
如是。
所以者何。
此二智一時得故。
若成就法智。
亦成就集滅道智耶。
答曰。
若得。
設成就集滅道智。
亦成就法智耶。
答曰。
如是。
所以者何。
法智在前得故。
若成就比智。
亦成就他心智耶。
答曰。
若得不失。
雲何若得不失。
已離欲愛。
于彼離欲不退。
設成就他心智。
亦成就比智耶。
答曰。
若得。
雲何為得。
若苦比智現在前。
若成就比智。
亦成就等智耶。
答曰。
如是。
設成就等智。
亦成就比智耶。
答曰。
若得。
如先說。
若成就比智。
亦成就苦智耶。
答曰。
如是。
設成就苦智。
亦成就比智耶。
答曰。
若得。
如先說。
若成就比智。
亦成就集滅道智耶。
答曰。
若得。
如先說。
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