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五十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在前修未來修七智。
第九解脫道。
于二智中。
若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
及三界善根。
是則說聖人離欲。
未離欲界欲。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若以世俗。
作方便道。
方便道中。
現在修等智。
未來修七智。
若以無漏作方便。
方便道。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七智。
無礙道。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六智。
解脫道。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
或有說者修六智。
或有說者修七智。
離欲界欲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若以世俗作方便道中。
現在修等智。
未來修八智。
若以無漏作方便。
方便道。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
無礙道。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六智。
解脫道。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
或有說修七智。
或有說修八智。
時解脫阿羅漢。
轉根作不動時。
若以世俗作方便。
方便道中。
現在修等智。
未來修八智。
若以無漏作方便。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
九無礙道。
于六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六智。
八解脫道。
于六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七智。
第九解脫道。
于二智中。
若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及三界善根。
修勳禅時。
初刹那頃。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七智。
第二刹那頃現在前修等智。
未來修七智。
第三刹那頃。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
起通時五無礙道中。
現在修等智。
未來修七智。
二解脫道中。
現在修等智。
未來修八智。
起他心智解脫時。
現在修他心智。
未來修八智。
起四無量初三解脫八勝處八一切處不淨安那般那念禅中世俗念處世俗無礙無诤願智半多俱置迦空空三昧無願無願三昧無相無相三昧世俗無色解脫空處識處一切處無色界世俗念處入滅定微細想時。
現在修等智。
未來修八智。
起無漏智時。
現在修他心智。
未來修八智。
起禅中無漏念處無漏無礙。
于八智中現在。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
起無色界無漏解脫無漏無礙無漏念處。
于四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
起出滅定微微心。
現在修等智。
未來亦修等智。
如是等說是略毗婆沙。
若修法智時。
亦修比智邪。
乃至廣說。
作四句。
修法智不修比智者。
見道中苦法智集法智滅法智道法智時。
不修比智。
所以者何。
見道中若修此功德。
即此功德未來修法智現在前。
即修法智比智現在前。
即修比智學見迹。
若阿羅漢起本得法智現在前。
學者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迹是聖谛。
若有見者。
名為見迹。
阿羅漢者。
若慧解脫。
若俱解脫。
是時不修比智。
所以者何。
起本得功德現在前。
尚不能令次後刹那修。
何況未來遠者。
修比智不修法智者。
見道中苦比智集比智滅比智時。
不修法智。
如先所說。
學見迹。
若阿羅漢起本得比智現在前。
如上所說。
修法智亦修比智者。
入見道道比智時。
修法智亦修比智。
所以者何。
是時舍曾得道。
得未曾得道。
斷煩惱同一味證解脫。
得具得八智。
修十六行學見迹。
若阿羅漢。
起未曾得無漏智現在前。
學人以無漏道。
離欲界欲時。
若以無漏作方便。
方便道。
九無礙道。
九解脫道。
乃至離無所有處欲。
得俱修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時。
若以無漏作方便。
方便道。
九無礙道。
八解脫道。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若以無漏作方便。
方便道。
無礙道。
解脫道。
修勳禅時。
前後心刹那。
學人起無漏他心智。
起無漏念處。
起無色無漏解脫。
如是等時起未曾得無漏智現在前。
得修法智比智。
離非想非非想處欲。
阿羅漢住最後解脫道時。
解脫阿羅漢。
轉根作不動。
若以無漏作方便。
方便道。
九無礙道。
九解脫道。
修勳禅時。
前後心刹那。
起無漏他心智。
起無漏念處。
起無漏無礙起無漏解脫。
如是等時。
起未曾得無漏智現在前。
得修法智比智。
起未曾得世俗智現在前。
是時得修法智比智。
學人以世俗道。
離欲界欲。
若以世俗作方便。
方便道。
九無礙道。
九解脫道。
乃至離無所有處欲。
說亦如是。
若為斷非想非非想處欲。
以世俗。
作方便。
方便道信解脫。
轉根作見到時。
若以世俗作方便方便道。
修勳禅時。
中心刹那。
起通時方便方便道。
五無礙道。
三解脫道。
起四無量世俗解脫勝處。
一切處不淨安那般那念世俗念處入滅定微細想時。
解脫阿羅漢。
轉根作不動。
若以世俗作方便。
方便道。
修勳禅時。
中心刹那起通時。
方便道。
五無礙道。
三解脫道。
起無量世俗解脫勝處一切處。
起世俗念。
處世俗無礙。
起無诤願智半多俱置迦。
入滅定時。
微細想。
如是等時。
起未曾得世俗智現在前未來得修法智比智。
不修法智
第九解脫道。
于二智中。
若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
及三界善根。
是則說聖人離欲。
未離欲界欲。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若以世俗。
作方便道。
方便道中。
現在修等智。
未來修七智。
若以無漏作方便。
方便道。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七智。
無礙道。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六智。
解脫道。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
或有說者修六智。
或有說者修七智。
離欲界欲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若以世俗作方便道中。
現在修等智。
未來修八智。
若以無漏作方便。
方便道。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
無礙道。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六智。
解脫道。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
或有說修七智。
或有說修八智。
時解脫阿羅漢。
轉根作不動時。
若以世俗作方便。
方便道中。
現在修等智。
未來修八智。
若以無漏作方便。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
九無礙道。
于六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六智。
八解脫道。
于六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七智。
第九解脫道。
于二智中。
若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及三界善根。
修勳禅時。
初刹那頃。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七智。
第二刹那頃現在前修等智。
未來修七智。
第三刹那頃。
于八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
起通時五無礙道中。
現在修等智。
未來修七智。
二解脫道中。
現在修等智。
未來修八智。
起他心智解脫時。
現在修他心智。
未來修八智。
起四無量初三解脫八勝處八一切處不淨安那般那念禅中世俗念處世俗無礙無诤願智半多俱置迦空空三昧無願無願三昧無相無相三昧世俗無色解脫空處識處一切處無色界世俗念處入滅定微細想時。
現在修等智。
未來修八智。
起無漏智時。
現在修他心智。
未來修八智。
起禅中無漏念處無漏無礙。
于八智中現在。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
起無色界無漏解脫無漏無礙無漏念處。
于四智中。
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
起出滅定微微心。
現在修等智。
未來亦修等智。
如是等說是略毗婆沙。
若修法智時。
亦修比智邪。
乃至廣說。
作四句。
修法智不修比智者。
見道中苦法智集法智滅法智道法智時。
不修比智。
所以者何。
見道中若修此功德。
即此功德未來修法智現在前。
即修法智比智現在前。
即修比智學見迹。
若阿羅漢起本得法智現在前。
學者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迹是聖谛。
若有見者。
名為見迹。
阿羅漢者。
若慧解脫。
若俱解脫。
是時不修比智。
所以者何。
起本得功德現在前。
尚不能令次後刹那修。
何況未來遠者。
修比智不修法智者。
見道中苦比智集比智滅比智時。
不修法智。
如先所說。
學見迹。
若阿羅漢起本得比智現在前。
如上所說。
修法智亦修比智者。
入見道道比智時。
修法智亦修比智。
所以者何。
是時舍曾得道。
得未曾得道。
斷煩惱同一味證解脫。
得具得八智。
修十六行學見迹。
若阿羅漢。
起未曾得無漏智現在前。
學人以無漏道。
離欲界欲時。
若以無漏作方便。
方便道。
九無礙道。
九解脫道。
乃至離無所有處欲。
得俱修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時。
若以無漏作方便。
方便道。
九無礙道。
八解脫道。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若以無漏作方便。
方便道。
無礙道。
解脫道。
修勳禅時。
前後心刹那。
學人起無漏他心智。
起無漏念處。
起無色無漏解脫。
如是等時起未曾得無漏智現在前。
得修法智比智。
離非想非非想處欲。
阿羅漢住最後解脫道時。
解脫阿羅漢。
轉根作不動。
若以無漏作方便。
方便道。
九無礙道。
九解脫道。
修勳禅時。
前後心刹那。
起無漏他心智。
起無漏念處。
起無漏無礙起無漏解脫。
如是等時。
起未曾得無漏智現在前。
得修法智比智。
起未曾得世俗智現在前。
是時得修法智比智。
學人以世俗道。
離欲界欲。
若以世俗作方便。
方便道。
九無礙道。
九解脫道。
乃至離無所有處欲。
說亦如是。
若為斷非想非非想處欲。
以世俗。
作方便。
方便道信解脫。
轉根作見到時。
若以世俗作方便方便道。
修勳禅時。
中心刹那。
起通時方便方便道。
五無礙道。
三解脫道。
起四無量世俗解脫勝處。
一切處不淨安那般那念世俗念處入滅定微細想時。
解脫阿羅漢。
轉根作不動。
若以世俗作方便。
方便道。
修勳禅時。
中心刹那起通時。
方便道。
五無礙道。
三解脫道。
起無量世俗解脫勝處一切處。
起世俗念。
處世俗無礙。
起無诤願智半多俱置迦。
入滅定時。
微細想。
如是等時。
起未曾得世俗智現在前未來得修法智比智。
不修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