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五十二卷

關燈
答曰。

    念前世智證明。

    見過去世事。

    生大厭離。

    生死智證明。

    見未來世事。

    生大厭離。

    以厭離故。

    漏盡智證明。

    能作正觀。

    斷于煩惱。

    複次念前世智證明。

    知過去相續種種諸因。

    生死智證明。

    見諸衆生未來陰。

    如散微塵。

    生大厭離故。

    漏盡智證明。

    能作正觀。

    斷于煩惱。

    複次念前世智證明。

    知過去自身衰惱事。

    生大厭離。

    生死智證明。

    見未來他身衰惱事。

    生大厭離。

    以厭離故。

    漏盡智證明。

    能作正觀斷于煩惱。

    複次念前世智證明。

    除于有愚。

    生死智證明。

    除衆生愚。

    漏盡智證明。

    除于法愚。

    複次念前世智證明。

    對治常見。

    生死智證明。

    對治斷見。

    漏盡智證明。

    對治二邊。

    住于中道。

    複次念前世智證明。

    能生空。

    生死智證明。

    能生無願。

    漏盡智證明。

    能生無相。

    以如是等義故。

    此三明随順厭離之法。

    能棄生死随順善法。

    到于涅槃。

    集法經說。

    有三種無學明。

    謂念前世智證明。

    生死智證明。

    漏盡智證明。

    雲何無學念前世智證明。

    答言。

    知諸衆生生死為相續法無學智。

    雲何無學生死智證明。

    答言。

    知諸衆生自所作業無學智。

    雲何無學漏盡智證明。

    答言。

    盡漏無學智。

    問曰。

    漏盡智證明。

    言是無學可爾。

    餘二明是非學非無學。

    何故說是無學明耶。

    答曰。

    集法經。

    應作是說。

    無學人有三明。

    而不說者。

    有何意耶。

    答曰。

    二明雖是非學非無學。

    以是無學人身中可得故。

    亦名無學。

    如施設經說。

    三昧有二種。

    一是聖。

    二非是聖。

    聖三昧有三種。

    一善有漏。

    二無漏。

    三不隐沒無記。

    善有漏三昧。

    以善故名聖。

    不以無漏。

    無漏三昧。

    以善故以無漏故名聖。

    不隐沒無記三昧。

    亦非善亦非無漏。

    而名聖者。

    以是聖人身中可得故名聖。

    彼亦如是。

    問曰。

    何故無學人身中立明。

    學人身中不立明耶。

    答曰。

    以明義勝故。

    若以法而言。

    無學法勝于學法。

    若以人而言。

    無學人勝于學人。

    複次不雜無明故名明。

    學人身中慧。

    雜無明故不名明 如來身中所有漏盡智有四事。

    一名通。

    二名明。

    三名力。

    四名示現。

    通者是漏盡通。

    明者是漏盡明。

    力者是漏盡力。

    示現者是說法示現。

    辟支佛無學聲聞所有漏盡智有三事。

    一是漏盡通。

    二是漏盡明。

    三是示現非力。

    如來身中所有念前世智生死智有三事。

    一是通。

    二是明。

    三是力非示現。

    辟支佛無學聲聞所有念前世智生死智有二事。

    是通。

    是明。

    非力非示現。

    學人身中所有念前世智生死智有一事。

    謂是通。

    非明。

    非力。

    非示現。

    問曰。

    如來身中所有智立力。

    非辟支佛聲聞身中智耶。

    答曰。

    無障礙義是力義。

    聲聞辟支佛智為無智所障礙故非力。

    曾聞佛世尊。

    尊者舍利弗。

    共一處經行。

    有一衆生。

    來詣其所。

    佛告舍利弗。

    汝可觀是衆生。

    過去世中。

    何處與是衆生而共同止。

    時尊者舍利弗。

    即以初禅念前世智觀不知。

    乃至以第四禅念前世智觀亦不知。

    即從定起。

    而白佛言。

    我觀是衆生。

    都不能見所從來處。

    佛告舍利弗。

    辟支佛所有智見。

    過于汝等。

    複過辟支佛所有智見。

    此衆生從某世界來生此間。

    後時世尊與舍利弗。

    複在一處經行。

    時有一人命終。

    世尊見已。

    告舍利弗言。

    汝可觀是人。

    為生何處。

    時尊者舍利弗。

    即以初禅天眼觀之。

    而不能見。

    乃至起第四禅天眼觀之。

    亦不能見。

    即從定起。

    而白佛言。

    我以天眼觀察是人。

    不知為生何處。

    佛告舍利弗。

    過辟支佛所知境界。

    有某國土。

    此人生于彼中。

    問曰。

    如來所有念前世智生死智勝妙可爾。

    如佛漏盡智聲聞辟支佛亦爾。

    何故佛漏盡智立力。

    非聲聞辟支佛耶。

    答曰。

    佛漏盡智亦勝妙。

    如來身中所有漏盡智。

    其性猛利。

    若緣煩惱。

    煩惱即斷。

    聲聞辟支佛漏盡智。

    不猛利故。

    數數緣煩惱。

    煩惱乃斷。

    譬如二人斫樹。

    一人勇健加用利斧。

    一人性劣又用鈍斧。

    雖俱斫樹。

    而勇健以利斧者疾。

    非性劣以鈍斧斫者。

    彼亦如是。

    非以自身所有漏盡智名為力。

    令彼衆生得漏盡故名力。

    世尊知此衆生以苦遲通能盡漏。

    此衆生以樂速通能盡漏。

    是故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