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五十二卷

關燈
阿毗昙毗婆沙論第五十二卷 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智揵度他心智品第二之四 ◎我生已盡者。

    為盡過去生。

    為盡未來生。

    為盡現在生。

    言我生盡耶。

    若盡過去生。

    過去生已滅。

    若盡未來生。

    未來生未至。

    若盡現在生。

    現在生不住。

    答曰。

    應作是說。

    盡三世生。

    所以者何。

    此中言生者。

    是非想非非想處四陰。

    行者于三世中。

    盡明見故能離非想非非想處欲。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佛經說。

    牟尼見生盡。

    亦作是問。

    為見過去生未來生現在生盡言生盡耶。

    答曰。

    應作是說。

    見未來生盡。

    所以者何。

    行者修一切梵行苦行。

    盡為止未來生故。

    如人有三厄難。

    一者已受。

    二者今受。

    三者當受。

    已受者受竟。

    今受者忍受。

    當受者若以财物。

    若因親族力。

    作諸方便。

    斷當生者。

    行者亦爾。

    過去不用功已滅。

    現在生當忍受竟。

    未來生以正方便滅。

    永令不生。

    生有多種。

    或說。

    入母胎時名生。

    或說。

    出母胎時名生。

    或說。

    時五陰名生。

    或說。

    不相應行陰少分名生。

    或說。

    非想非非想處四陰名生。

    何處說入母胎時名生者。

    如經說。

    諸家生彼彼處生出現。

    出母胎時名生者。

    如說。

    菩薩已生。

    行于七步。

    說時五陰名生者。

    如說。

    有緣生。

    說不相應行陰名生者。

    如說。

    一刹那頃。

    誰起耶。

    謂生也。

    說非想非非想處四陰名生者。

    如此中說。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者。

    為立學道。

    名梵行已立。

    為立無學道。

    名梵行已立。

    答曰。

    已立學道。

    名梵行。

    已立無學道。

    名今立。

    所作已辦者。

    已斷一切煩惱所作事已竟。

    複次畢竟盡一切界。

    畢竟盡一切生。

    畢竟斷一切增長生死法。

    名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者。

    是明無生智。

    尊者和須蜜說曰。

    若不斷煩惱。

    不名生盡。

    若斷煩惱。

    名為生盡。

    若不斷煩惱。

    不名梵行已立。

    若斷煩惱。

    名梵行已立。

    若不斷煩惱。

    不名所作已辦。

    若斷煩惱。

    名所作已辦。

    若不斷煩惱。

    名受後有。

    若斷煩惱。

    名不受後有。

    問曰。

    一切阿羅漢。

    不盡得無生智。

    何以故。

    一切經中。

    盡說不受後有耶。

    答曰。

    佛說利根。

    與經相應者。

    然集經法者。

    一切經中皆說。

    複有說者。

    集法諸尊者。

    皆有願智無礙智。

    以觀察之。

    若利根與經相應者說之。

    後有不善誦持經者。

    一切經中。

    皆作是說。

    評曰。

    應作是說。

    一切阿羅漢。

    盡不受後有 問曰。

    何等阿羅漢。

    修二種慧。

    何等阿羅漢。

    修三種慧。

    答曰。

    或有阿羅漢。

    心善解脫。

    慧善解脫。

    或有心善解脫慧不善解脫。

    若心善解脫慧善解脫者。

    修三種慧。

    若心善解脫慧不善解脫者。

    修二種慧。

    複次或有以苦智集智盡三界結者。

    或有滅智道智盡三界結者。

    若以苦智集智盡三界結者。

    修三種慧。

    若以滅智道智盡三界結者。

    修二種慧。

    複次或以空苦集無願三昧。

    盡三界結者。

    或以無相道無願三昧。

    盡三界結者。

    若以空苦集無願三昧。

    盡三界結者。

    修三種慧。

    若以無相道無願三昧。

    盡三界結者。

    修二種慧。

    複次或有為定入聖道。

    或有為慧入聖道。

    若為定入聖道者。

    修三種慧。

    如定道慧道。

    定多道。

    慧多道。

    欲可定道。

    欲可慧道。

    鈍根利根。

    緣力因力。

    說亦如是。

    複次或有以定修心以慧得解脫者。

    修二種慧。

    或有以慧修心以定得解脫者。

    修三種慧。

    複次得内心寂靜不得觀慧法。

    或有得内心寂靜亦得觀慧法。

    前者。

    修二種慧。

    後者。

    修三種慧。

    複次若人成就四法。

    甚為希有。

    一親近善知識。

    二從其聞法。

    三内正思惟。

    四如法修行。

    若成就初二種法者。

    修二種慧。

    若成就後二種法者。

    修三種慧。

    複次或有從他聞法多。

    或有内正思惟多。

    若從他聞法多者。

    修二種慧。

    若内正思惟多者。

    修三種慧。

    或有無貪善根多。

    或有無癡善根多。

    若無貪善根多者。

    修二種慧。

    若無癡善根多者。

    修三種慧 我生已盡。

    是說盡智。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是說無生智。

    複有說者。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是說盡智。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是說無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