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五十卷
關燈
小
中
大
阿毗昙毗婆沙論第五十卷
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智犍度他心智品第二之二
◎已說體性。
所以今當說。
何故名念前世智。
答曰。
念前世陰故名念前世智 界者是色界。
問曰。
何故無色界中。
無念前世智。
答曰。
非其因故。
乃至廣說。
複次念前世智因色生。
無色界無色故。
無地者。
在根本四禅地。
非諸邊無色中。
所以者何。
若有通所依定處。
是處有念前世智。
諸邊無色中無通所依定故。
無念前世智。
問曰。
以何地念前世智念中間禅耶。
答曰。
或有說。
以初禅者。
複有說。
以第二禅者。
評曰。
應作是說。
以初禅者。
所以者何。
同一地故。
所依身者。
依欲色界身。
行者無所行緣者。
初禅念前世智。
知初禅及欲界前生五陰。
乃至第四禅者知欲界。
乃至第四禅前生五陰。
不知無色界。
問曰。
何故念前世智。
不知無色界耶。
答曰。
念前世智不知上地法。
初禅者不知第二禅前世五陰乃至第三禅。
不知第四禅前世五陰。
無色界中則無念前世智。
問曰。
生欲色界中。
起無色定現在前。
念前世智為能知不。
答曰。
不知。
所以者何。
如不知果。
因亦如是。
問曰。
若念前世智。
不知無色界者。
佛經雲何通。
如說世尊于過去處處無數生。
若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
過去無數生。
有如是相貌。
盡能憶念。
問曰。
說何者是色何者非色。
答曰。
色者是前時有。
無色者是中有。
問曰。
若然者聲聞亦能知。
與佛有何異。
複有說者。
色者是欲色界。
無色者是無色界。
問曰。
若然者。
世尊雲何知無色界耶。
答曰。
以比相知。
問曰。
若然者。
聲聞以比相亦能知。
與佛有何異耶。
答曰。
如外道觀前世事。
若于欲界色界不見則言斷滅。
聲聞觀前世事。
若于欲界色界中。
過二萬劫不見者。
言是衆生生于空處。
而彼衆生。
或于上地。
未盡其壽。
若過四萬劫不見者。
言是衆生生于識處。
而彼衆生。
或再生空處。
或于上地。
未盡其壽。
若過六萬劫不見者。
言是衆生生無所有處。
而彼衆生。
或三生空處。
或一生半生識處。
或于非想非非想處。
未盡其壽。
若過八萬劫不見者。
言是衆生生非想非非想處。
而彼衆生。
或四生空處。
二生識處。
一生半生無所有處。
世尊若欲觀無色界時。
衆生于欲色界中命終者。
觀其死時。
心知是衆生生于空處。
是衆生生于識處。
是衆生生無所有處。
是衆生生非想非非想處。
是衆生盡壽。
是衆生不盡壽。
若于無色界命終生欲色界者。
觀生時心知是衆生從空處死。
乃至從非想非非想處死。
是衆生盡彼壽。
是衆生不盡彼壽。
外道比相智見于斷滅。
聲聞比相智所知。
或如其事。
或不如其事。
佛世尊比相智。
明淨妙好。
悉如其事。
無有虛者。
念處者是總緣法念處。
尊者瞿沙說。
是四念處。
如所說念前世苦樂事。
若念苦樂。
豈非是受念處耶。
答曰。
前世時。
或曾得樂所須具苦所須具。
念是事故。
作如是說。
而實是總緣法念處。
智者是等智。
尊者瞿沙說是六智。
除他心智滅智。
所以除他心智者。
以緣現在故。
所以除滅智者。
以緣無為故。
評曰。
應作是說。
是一等智。
三昧者不與三昧相應。
根者總與三根相應。
世者在三世。
緣三世者。
過去現在者緣過去。
未來者緣三世。
善不善無記者。
是善緣善。
不善無記者緣三種。
三界系者。
是色界系。
緣三界系者。
緣欲色界是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
是非學非無學。
緣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
緣非學非無學。
是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
是修道斷。
緣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緣見道修道斷。
緣名緣義者。
緣名緣義。
緣自身他身非身者。
是緣自身他身。
是離欲得方便得者。
是離欲得。
亦以方便離欲時。
得方便起現在前。
初禅者離欲界欲得。
乃至第四禅者。
離三禅欲得。
聖人佛法凡夫得本曾得未曾得。
念前世智。
外道凡夫得本曾得。
念前世智離欲時。
得方便起現在前。
佛不以方便起現在前。
辟支佛以下方便。
聲聞或以中。
或以上方便。
問曰。
念前世智方便雲何。
答曰。
如施設經說。
初行始入法者。
取次前滅意識相。
念已知之。
複取久滅意識相。
問曰。
取久滅意識相。
為以時為以刹那耶。
答曰。
以時。
若以刹那者。
則不能念半便死。
可是方便。
無滿足者。
取此生老時相。
念已知之。
次取中年時相。
次取少年時相。
次取童子時相。
次取嬰孩時相。
次取波奢佉時。
次取健那時。
次取卑屍時。
次取阿浮陀時。
次取迦羅羅時相。
念已知之。
次取欲入母胎時心相。
念已知之。
是名念前世智滿足。
不應作是說。
所以者何。
中有中死。
次入母胎中有。
即屬此生。
評曰。
應作是說。
若能念知前世死時最後一刹那者。
是名念前世智滿足。
問曰。
欲修念前世智時。
為緣自身為緣他身。
答曰。
或有說者。
緣自身。
問曰。
若然者。
無色界命終者。
則不可爾。
複有說者。
緣他身。
評曰。
應作是說。
緣自身。
亦緣他身緣自身作方
所以今當說。
何故名念前世智。
答曰。
念前世陰故名念前世智 界者是色界。
問曰。
何故無色界中。
無念前世智。
答曰。
非其因故。
乃至廣說。
複次念前世智因色生。
無色界無色故。
無地者。
在根本四禅地。
非諸邊無色中。
所以者何。
若有通所依定處。
是處有念前世智。
諸邊無色中無通所依定故。
無念前世智。
問曰。
以何地念前世智念中間禅耶。
答曰。
或有說。
以初禅者。
複有說。
以第二禅者。
評曰。
應作是說。
以初禅者。
所以者何。
同一地故。
所依身者。
依欲色界身。
行者無所行緣者。
初禅念前世智。
知初禅及欲界前生五陰。
乃至第四禅者知欲界。
乃至第四禅前生五陰。
不知無色界。
問曰。
何故念前世智。
不知無色界耶。
答曰。
念前世智不知上地法。
初禅者不知第二禅前世五陰乃至第三禅。
不知第四禅前世五陰。
無色界中則無念前世智。
問曰。
生欲色界中。
起無色定現在前。
念前世智為能知不。
答曰。
不知。
所以者何。
如不知果。
因亦如是。
問曰。
若念前世智。
不知無色界者。
佛經雲何通。
如說世尊于過去處處無數生。
若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
過去無數生。
有如是相貌。
盡能憶念。
問曰。
說何者是色何者非色。
答曰。
色者是前時有。
無色者是中有。
問曰。
若然者聲聞亦能知。
與佛有何異。
複有說者。
色者是欲色界。
無色者是無色界。
問曰。
若然者。
世尊雲何知無色界耶。
答曰。
以比相知。
問曰。
若然者。
聲聞以比相亦能知。
與佛有何異耶。
答曰。
如外道觀前世事。
若于欲界色界不見則言斷滅。
聲聞觀前世事。
若于欲界色界中。
過二萬劫不見者。
言是衆生生于空處。
而彼衆生。
或于上地。
未盡其壽。
若過四萬劫不見者。
言是衆生生于識處。
而彼衆生。
或再生空處。
或于上地。
未盡其壽。
若過六萬劫不見者。
言是衆生生無所有處。
而彼衆生。
或三生空處。
或一生半生識處。
或于非想非非想處。
未盡其壽。
若過八萬劫不見者。
言是衆生生非想非非想處。
而彼衆生。
或四生空處。
二生識處。
一生半生無所有處。
世尊若欲觀無色界時。
衆生于欲色界中命終者。
觀其死時。
心知是衆生生于空處。
是衆生生于識處。
是衆生生無所有處。
是衆生生非想非非想處。
是衆生盡壽。
是衆生不盡壽。
若于無色界命終生欲色界者。
觀生時心知是衆生從空處死。
乃至從非想非非想處死。
是衆生盡彼壽。
是衆生不盡彼壽。
外道比相智見于斷滅。
聲聞比相智所知。
或如其事。
或不如其事。
佛世尊比相智。
明淨妙好。
悉如其事。
無有虛者。
念處者是總緣法念處。
尊者瞿沙說。
是四念處。
如所說念前世苦樂事。
若念苦樂。
豈非是受念處耶。
答曰。
前世時。
或曾得樂所須具苦所須具。
念是事故。
作如是說。
而實是總緣法念處。
智者是等智。
尊者瞿沙說是六智。
除他心智滅智。
所以除他心智者。
以緣現在故。
所以除滅智者。
以緣無為故。
評曰。
應作是說。
是一等智。
三昧者不與三昧相應。
根者總與三根相應。
世者在三世。
緣三世者。
過去現在者緣過去。
未來者緣三世。
善不善無記者。
是善緣善。
不善無記者緣三種。
三界系者。
是色界系。
緣三界系者。
緣欲色界是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
是非學非無學。
緣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
緣非學非無學。
是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
是修道斷。
緣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緣見道修道斷。
緣名緣義者。
緣名緣義。
緣自身他身非身者。
是緣自身他身。
是離欲得方便得者。
是離欲得。
亦以方便離欲時。
得方便起現在前。
初禅者離欲界欲得。
乃至第四禅者。
離三禅欲得。
聖人佛法凡夫得本曾得未曾得。
念前世智。
外道凡夫得本曾得。
念前世智離欲時。
得方便起現在前。
佛不以方便起現在前。
辟支佛以下方便。
聲聞或以中。
或以上方便。
問曰。
念前世智方便雲何。
答曰。
如施設經說。
初行始入法者。
取次前滅意識相。
念已知之。
複取久滅意識相。
問曰。
取久滅意識相。
為以時為以刹那耶。
答曰。
以時。
若以刹那者。
則不能念半便死。
可是方便。
無滿足者。
取此生老時相。
念已知之。
次取中年時相。
次取少年時相。
次取童子時相。
次取嬰孩時相。
次取波奢佉時。
次取健那時。
次取卑屍時。
次取阿浮陀時。
次取迦羅羅時相。
念已知之。
次取欲入母胎時心相。
念已知之。
是名念前世智滿足。
不應作是說。
所以者何。
中有中死。
次入母胎中有。
即屬此生。
評曰。
應作是說。
若能念知前世死時最後一刹那者。
是名念前世智滿足。
問曰。
欲修念前世智時。
為緣自身為緣他身。
答曰。
或有說者。
緣自身。
問曰。
若然者。
無色界命終者。
則不可爾。
複有說者。
緣他身。
評曰。
應作是說。
緣自身。
亦緣他身緣自身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