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三十卷
關燈
小
中
大
無體。
所以者何。
一切有為法。
盡是因緣次第緣。
除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心。
餘過去現在一切心心數法。
境界緣。
威勢緣。
一切法是。
複次若緣無體者。
一切諸法。
無甚深義。
諸法若不以緣相觀察。
則淺近易知。
若以緣相觀察諸法則深過四海。
唯佛智能知。
非餘所知。
複次若緣無體者。
則不施設有三種菩提。
若以上智觀于緣相。
名佛菩提。
若以中智。
名辟支佛菩提。
若以下智。
名聲聞菩提。
複次若緣無體者。
則無上中下覺差别。
若下覺者常是下覺。
中覺常是中覺。
上覺常是上覺。
以觀緣相故。
下覺可令中。
中可令上。
是故尊者瞿沙。
作如是說。
若緣無體者。
則師不能教授弟子。
使覺性增廣。
以緣有體故。
則師教弟子。
下覺為中。
中覺為上。
本是弟子。
後便為師。
以是事故。
當知緣實有體相。
問曰。
若緣實有體者。
譬喻者所說經。
雲何通。
答曰。
無明體雖一相。
所作有若幹。
以若幹義門。
為行作緣。
猶如一人有五種能人。
雖是一而有五能。
彼亦如是。
複次所以作論者。
欲現一切有為法性羸劣無自力由他不自在無所欲作故。
而作此論。
或有說。
有為法自性羸劣。
或有說。
由羸劣因緣生。
故性羸劣如說。
比丘當知。
色是無常。
能生色因緣。
亦是無常。
因緣生者。
色雲何是常。
以有為法性羸劣故。
或有從四緣生者三緣生者二緣生者。
乃至無有從一緣生者。
何況無緣。
如衆多羸病人。
或須四人扶者。
或須三人。
或須二人。
乃至無有一人能扶起者。
何況無人而能起耶。
彼亦如是。
無自力者無有自力勢用而能生由他者。
若無自力名為由他不自在者。
莫令我生。
莫令我滅。
不得自在。
無所欲作者。
無有如是欲作之心誰作我。
我當作何欲現諸法性劣。
乃至無所欲作故。
而作此論。
複次所以作論者。
欲止于緣起法過故。
或謂。
緣起法。
唯無明緣行。
乃至生緣老死。
更無緣起法。
欲令此義決定。
若法從緣生。
即是緣起。
此中應說僧伽婆修喻。
是故為止他義欲顯己義。
乃至廣說。
問曰。
身見于身見。
有幾緣。
答曰。
或四三二一。
問曰。
何故彼尊者作論。
此中問身見于身見有幾緣。
答或四三二一。
如智揵度問法智于法智有幾緣。
答因次第緣境界威勢緣耶。
答曰。
彼作經者意欲爾。
乃至廣說。
複次為現二門二略。
乃至廣說。
此身見于身見。
有幾緣。
答或四三二一。
法智于法智有幾緣。
亦應如是答。
或四三二一。
彼法智于法智有幾緣。
答因次第境界威勢。
此中身見于身見有幾緣。
亦應如是答。
因次第境界威勢。
複次此說是了義。
彼說是未了義。
乃至廣說。
此是實谛。
彼是世谛。
複次此中分别四種法。
一分别界。
二分别世。
三分别刹那。
四分别次第。
彼但分别次第。
身見于身見有幾緣。
答曰。
或四三二一。
雲何四。
身見次第生身見。
即緣前生身見。
前生身見。
與後身見作四緣。
謂因次第境界威勢。
如一身見刹那。
後次生第二身見刹那。
若後生身見。
緣前生身見者。
前生身見。
與後生身見作四緣。
謂因次第境界威勢。
因緣者。
有二因。
謂相似因。
一切遍因。
次第緣者。
後生身見。
次前身見後生。
境界緣者。
後生身見。
即緣前生身見。
因緣者如種子法。
次第緣者。
如開道法。
境界緣者。
如執杖起法。
威勢緣者。
是不相障礙法。
後生身見。
受前身四緣威勢故。
能行世。
能取果。
能有所作。
能知境界。
雲何三。
答曰。
如身見次第生身見。
不緣前身見。
前生身見。
于後身見。
因次第威勢。
無境界。
如一身見刹那。
次生第二身見刹那。
後生身見雖不緣前生身見。
或緣色陰。
或緣受陰。
或緣想陰。
或緣識陰。
除身見。
或緣餘行陰。
前生身見。
與後生身見作三緣。
因次第威勢無境界。
因緣者有二因。
謂相似因。
一切遍因。
次第緣者。
後生身見。
次前身見後生。
無境界。
以不緣前身見故。
因緣者。
如種子法。
次第緣者。
如開導法。
威勢緣者。
是不障礙法。
後生身見。
受前身見三緣故。
能行世。
能取果。
能有所。
作能知緣。
能知境界。
複有三緣。
如身見次第生不相似心。
後還生身見。
即緣前身見。
前生身見。
與後生身見。
因境界威勢。
無次第。
如一身見刹那後。
不生第二刹那。
身見或生邊見。
或生邪見。
或生戒取。
或生見取。
或生疑。
或生愛恚慢無明。
或生善有漏不隐沒無記心。
還生身見。
即緣前生身見。
前生身見。
與後生身見。
作三緣。
謂因境界威勢無次第。
以生不相似心故。
境界緣者。
以緣前身見故。
後生身見。
受前生身見三緣勢故。
能行世。
乃至廣說。
雲何二。
如身見次第生不相似心。
後生身見。
不緣前身見。
前生身見于後生身見。
因緣威勢緣。
無境界緣次第緣。
如一身見刹那後。
不生第二身見刹那。
或生邊見。
乃至生善不隐沒無記心。
還生身見。
雖不緣前身見。
或緣色陰。
乃至識陰。
除身見。
亦緣餘行。
除前生身見。
與後生身見。
作二緣。
謂因緣威勢緣。
因緣者。
有二因。
謂相似因。
一切遍因。
威勢緣者。
不障礙故。
無境界緣。
不緣前身見故。
無次第緣。
後生身見。
不次前身見後生故。
後生身見。
受前身見二緣勢故。
能行于世。
廣說如上。
雲何一。
後生身見。
于前生身見。
若緣者。
境界緣威勢緣。
若不緣者。
一威勢緣。
問曰。
何故問一緣。
而答二緣耶。
答曰。
諸師作論。
或有先避過而後答。
或有先答而後避過。
先避過而後答者如此說。
後生身見。
于前生身見。
若作境界境界威勢緣。
是名避過。
不作境界。
一威勢緣。
是名答。
先答而後避過者。
如一行品說。
若前生不斷是系。
是名答。
若前不生。
生者已斷。
是不系。
是名避過。
複有說者。
此名是答不名避過。
身見或有一緣。
或有二緣。
未來身見。
于過去現在身見。
若作境界境界威勢緣。
若不作境界。
一威勢緣。
未來現在身見。
于過去身見若作境界境界威勢緣。
若不作境界。
一威勢緣。
若過去身見。
緣未來現在身見故生。
未
所以者何。
一切有為法。
盡是因緣次第緣。
除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心。
餘過去現在一切心心數法。
境界緣。
威勢緣。
一切法是。
複次若緣無體者。
一切諸法。
無甚深義。
諸法若不以緣相觀察。
則淺近易知。
若以緣相觀察諸法則深過四海。
唯佛智能知。
非餘所知。
複次若緣無體者。
則不施設有三種菩提。
若以上智觀于緣相。
名佛菩提。
若以中智。
名辟支佛菩提。
若以下智。
名聲聞菩提。
複次若緣無體者。
則無上中下覺差别。
若下覺者常是下覺。
中覺常是中覺。
上覺常是上覺。
以觀緣相故。
下覺可令中。
中可令上。
是故尊者瞿沙。
作如是說。
若緣無體者。
則師不能教授弟子。
使覺性增廣。
以緣有體故。
則師教弟子。
下覺為中。
中覺為上。
本是弟子。
後便為師。
以是事故。
當知緣實有體相。
問曰。
若緣實有體者。
譬喻者所說經。
雲何通。
答曰。
無明體雖一相。
所作有若幹。
以若幹義門。
為行作緣。
猶如一人有五種能人。
雖是一而有五能。
彼亦如是。
複次所以作論者。
欲現一切有為法性羸劣無自力由他不自在無所欲作故。
而作此論。
或有說。
有為法自性羸劣。
或有說。
由羸劣因緣生。
故性羸劣如說。
比丘當知。
色是無常。
能生色因緣。
亦是無常。
因緣生者。
色雲何是常。
以有為法性羸劣故。
或有從四緣生者三緣生者二緣生者。
乃至無有從一緣生者。
何況無緣。
如衆多羸病人。
或須四人扶者。
或須三人。
或須二人。
乃至無有一人能扶起者。
何況無人而能起耶。
彼亦如是。
無自力者無有自力勢用而能生由他者。
若無自力名為由他不自在者。
莫令我生。
莫令我滅。
不得自在。
無所欲作者。
無有如是欲作之心誰作我。
我當作何欲現諸法性劣。
乃至無所欲作故。
而作此論。
複次所以作論者。
欲止于緣起法過故。
或謂。
緣起法。
唯無明緣行。
乃至生緣老死。
更無緣起法。
欲令此義決定。
若法從緣生。
即是緣起。
此中應說僧伽婆修喻。
是故為止他義欲顯己義。
乃至廣說。
問曰。
身見于身見。
有幾緣。
答曰。
或四三二一。
問曰。
何故彼尊者作論。
此中問身見于身見有幾緣。
答或四三二一。
如智揵度問法智于法智有幾緣。
答因次第緣境界威勢緣耶。
答曰。
彼作經者意欲爾。
乃至廣說。
複次為現二門二略。
乃至廣說。
此身見于身見。
有幾緣。
答或四三二一。
法智于法智有幾緣。
亦應如是答。
或四三二一。
彼法智于法智有幾緣。
答因次第境界威勢。
此中身見于身見有幾緣。
亦應如是答。
因次第境界威勢。
複次此說是了義。
彼說是未了義。
乃至廣說。
此是實谛。
彼是世谛。
複次此中分别四種法。
一分别界。
二分别世。
三分别刹那。
四分别次第。
彼但分别次第。
身見于身見有幾緣。
答曰。
或四三二一。
雲何四。
身見次第生身見。
即緣前生身見。
前生身見。
與後身見作四緣。
謂因次第境界威勢。
如一身見刹那。
後次生第二身見刹那。
若後生身見。
緣前生身見者。
前生身見。
與後生身見作四緣。
謂因次第境界威勢。
因緣者。
有二因。
謂相似因。
一切遍因。
次第緣者。
後生身見。
次前身見後生。
境界緣者。
後生身見。
即緣前生身見。
因緣者如種子法。
次第緣者。
如開道法。
境界緣者。
如執杖起法。
威勢緣者。
是不相障礙法。
後生身見。
受前身四緣威勢故。
能行世。
能取果。
能有所作。
能知境界。
雲何三。
答曰。
如身見次第生身見。
不緣前身見。
前生身見。
于後身見。
因次第威勢。
無境界。
如一身見刹那。
次生第二身見刹那。
後生身見雖不緣前生身見。
或緣色陰。
或緣受陰。
或緣想陰。
或緣識陰。
除身見。
或緣餘行陰。
前生身見。
與後生身見作三緣。
因次第威勢無境界。
因緣者有二因。
謂相似因。
一切遍因。
次第緣者。
後生身見。
次前身見後生。
無境界。
以不緣前身見故。
因緣者。
如種子法。
次第緣者。
如開導法。
威勢緣者。
是不障礙法。
後生身見。
受前身見三緣故。
能行世。
能取果。
能有所。
作能知緣。
能知境界。
複有三緣。
如身見次第生不相似心。
後還生身見。
即緣前身見。
前生身見。
與後生身見。
因境界威勢。
無次第。
如一身見刹那後。
不生第二刹那。
身見或生邊見。
或生邪見。
或生戒取。
或生見取。
或生疑。
或生愛恚慢無明。
或生善有漏不隐沒無記心。
還生身見。
即緣前生身見。
前生身見。
與後生身見。
作三緣。
謂因境界威勢無次第。
以生不相似心故。
境界緣者。
以緣前身見故。
後生身見。
受前生身見三緣勢故。
能行世。
乃至廣說。
雲何二。
如身見次第生不相似心。
後生身見。
不緣前身見。
前生身見于後生身見。
因緣威勢緣。
無境界緣次第緣。
如一身見刹那後。
不生第二身見刹那。
或生邊見。
乃至生善不隐沒無記心。
還生身見。
雖不緣前身見。
或緣色陰。
乃至識陰。
除身見。
亦緣餘行。
除前生身見。
與後生身見。
作二緣。
謂因緣威勢緣。
因緣者。
有二因。
謂相似因。
一切遍因。
威勢緣者。
不障礙故。
無境界緣。
不緣前身見故。
無次第緣。
後生身見。
不次前身見後生故。
後生身見。
受前身見二緣勢故。
能行于世。
廣說如上。
雲何一。
後生身見。
于前生身見。
若緣者。
境界緣威勢緣。
若不緣者。
一威勢緣。
問曰。
何故問一緣。
而答二緣耶。
答曰。
諸師作論。
或有先避過而後答。
或有先答而後避過。
先避過而後答者如此說。
後生身見。
于前生身見。
若作境界境界威勢緣。
是名避過。
不作境界。
一威勢緣。
是名答。
先答而後避過者。
如一行品說。
若前生不斷是系。
是名答。
若前不生。
生者已斷。
是不系。
是名避過。
複有說者。
此名是答不名避過。
身見或有一緣。
或有二緣。
未來身見。
于過去現在身見。
若作境界境界威勢緣。
若不作境界。
一威勢緣。
未來現在身見。
于過去身見若作境界境界威勢緣。
若不作境界。
一威勢緣。
若過去身見。
緣未來現在身見故生。
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