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二十卷

關燈


    何以不說。

    此經複雲何通。

    如說。

    諸行不住。

    猶如壽行。

    乃至廣說。

    若無者此文雲何通。

    如說色法生老住無常。

    當言色耶。

    乃至廣說。

    波伽羅那經亦說。

    雲何住諸行生不散壞。

    答曰。

    應作是說。

    諸行有住相。

    問曰。

    諸行有住相者。

    有為相中。

    何以不說耶。

    答曰。

    應說有為法有四相。

    若不說者。

    當知此義有餘複次住相似無為法故。

    不說是有為相。

    複次若相能令諸行曆世者是有為相。

    如生移未來行現在世。

    老無常移現在行在過去世。

    住與彼法相着無舍離時。

    複次分别諸相時。

    三相堕有為部中。

    住相堕無為部中。

    複次若相能令諸行不增益散壞者。

    說是有為相。

    住能令諸行增益不散壞。

    不說是有為相。

    問曰。

    若然者生能令諸行增益不散壞。

    何以說是有為相耶。

    答曰生能令諸行增益散壞其于老無常。

    所以者何。

    若生不生諸行。

    在現在者。

    則老無常不能散壞以生生諸行在現在世故。

    老令衰微。

    無常能壞猶如有人雖居牢固之處有三怨家。

    一于牢固之處。

    挽其人出。

    二共斷其命。

    此三于彼人俱作不饒益事。

    若一人不于牢固之處挽出者。

    則二人無由斷其人命。

    彼亦如是問曰。

    若諸行有住相者。

    佛經雲何通耶。

    答曰。

    佛經說不住。

    無有久住相。

    非謂一刹那。

    如命根等。

    複次言無住者。

    無長久時住。

    住相謂少時住。

    複次刹那中。

    住相微細。

    唯佛所知。

    所以者何。

    如以神足屈申臂頃。

    從此間沒。

    住須彌山頂。

    于其中間。

    衆多刹那相續。

    非不相續。

    是故言從此至彼。

    如是等相。

    唯佛境界。

    非餘所知。

    是故經說無有住相。

    複有說者。

    雖有少時住。

    速為老所衰無常所滅。

    是故住相有如是過患故佛經不說。

    複有說者。

    諸行無住相。

    是以有為相中不說。

    佛經善通。

    此文雲何通。

    如說。

    色法生老住無常。

    乃至廣說。

    答曰。

    此文應如是說。

    色法生老無常。

    乃至廣說。

    不應言住。

    若言住者。

    有何意耶。

    答曰。

    此住是老異名如生名生亦名出現。

    無常名無常。

    亦名滅盡。

    老名老。

    亦名住。

    評曰。

    應作是說。

    諸行有住相。

    若諸行無住相者。

    不能有所緣。

    欲令無如是過故。

    說諸行有住相 問曰。

    何者是變異。

    為以滅故壞故以為變易故言變異耶。

    答以滅故言變異者。

    變異與滅。

    則是一體。

    有為法。

    唯有二相。

    若以壞者。

    則法舍自相。

    若以變易者。

    雲何不助成外道。

    作如是說。

    諸法變易。

    答曰。

    應作是說。

    勢衰故言變易。

    所以者何。

    諸行勢盛故生。

    勢衰故言變異。

    複次諸行有力故生。

    衰劣故變異。

    複次諸行未熟名生。

    已熟名變異。

    複次諸行漸羸故變異。

    複次諸行新故名生。

    舊故名變異。

    問曰。

    若然者。

    雲何不助成外道義。

    答曰。

    諸行相續不住。

    外道計有住時。

    住滅言是變。

    如乳作酪。

    如薪作灰。

    不說刹那勢衰故變異。

    此說刹那勢衰變異。

    不說住時變異。

    問曰。

    此有為相與所相。

    為一為異耶。

    若一者。

    雲何一法不為多法耶若異者。

    相與所相則異者。

    何故不以餘相為相。

    答曰。

    應作是說相所相不一。

    是故一不為三。

    三不為一。

    問曰。

    若然者。

    雲何不以餘相為相耶。

    答曰。

    随相所作處則相所相。

    是故無過。

    複次相與所相。

    常不相離。

    若相離者。

    可以餘相為相。

    以相所相不相離故。

    無如是過。

    如是雜合不相離共說亦如是。

    複次相從所相生。

    生所生異。

    如煙雖從火生煙火各異。

    彼亦如是。

    複次相是所相過患。

    如病是人之過患。

    人異病。

    若當不異者。

    人病愈時。

    應當無人。

    餘亦如是。

    複次佛說此相是有為相。

    以是言故。

    當知相異所相。

    如言此人舍亦如是 問曰。

    一切刹那中。

    盡有老者。

    何以不一切時頭生白發耶。

    答曰。

    不應作如是問有白發無白發。

    然老與壯年。

    或有相妨。

    或不相妨。

    相妨者。

    不生白發。

    不相妨者。

    頭生白發。

    複次或有羸弱四大多強盛四大少。

    或強盛四大多羸弱四大少。

    若羸弱四大多。

    強盛四大少。

    頭生白發。

    若強盛四大多。

    羸弱四大少。

    不生白發。

    多力少力亦如是。

    複有說者。

    白發非老。

    白發是色。

    老是非色。

    但此身後時。

    生如是報滓不好之法。

    猶如麻油。

    亦如木酒。

    後欲盡時。

    必生濁滓。

    彼亦如是。

    問曰。

    何處有此白發。

    答曰。

    界者欲界中。

    有非色無色界。

    趣者人畜生餓鬼中。

    有方者三方有。

    非郁單曰。

    所以者何。

    白發是罪報。

    彼方非受罪報處。

    問曰。

    誰有此白發耶。

    答曰。

    凡夫聖人俱有。

    聖人從須陀洹。

    至辟支佛。

    唯除世尊。

    所以者何。

    佛世尊無發白漸落皮緩面皺音聲破壞。

    死時無解支節。

    痛心不錯亂。

    根不漸滅。

    一時而滅。

    此是佛身之法。

    問曰。

    以何等故佛世尊。

    無白發漸落皮緩面皺耶。

    答曰。

    此是惡色。

    佛世尊永離惡色故。

    問曰。

    佛作何業。

    無如是報耶。

    答曰。

    佛世尊。

    本為菩薩時。

    修行善法。

    信心堅固。

    未曾衰退。

    以行相似因故。

    受如是相似果。

    以是事故。

    無白發漸落皮緩面皺 問曰。

    若一切刹那中。

    盡是無常者。

    何以不一切時有死屍現耶。

    答曰。

    不應問此事有死屍無死屍。

    所以者何。

    有相有相法異。

    無相無相法異。

    有心無心說亦如是。

    複有說者。

    以根法滅生有根法。

    所以無死屍。

    有根法滅。

    生無根法。

    所以有死屍。

    有心無心。

    衆生數非衆生數。

    内法外法。

    說亦如是。

    複有說者。

    衆生業力故所以有。

    衆生業力故所以無。

    衆生業力故所以有者。

    衆生須皮肉筋骨齒爪毛角等。

    以為資生具。

    所以便有。

    衆生業力故所以無者。

    一日夜。

    二十不滿。

    有六十五百千刹那。

    一一刹那。

    有五陰生滅。

    若當一一刹那有死屍者。

    則一衆生死屍。

    滿于世間。

    以衆生業報。

    所以無。

    問曰。

    化生衆生。

    何以無死屍耶。

    答曰。

    或有說者。

    以生時頓得諸根死時頓舍諸根故。

    如人水中暫出暫沒不知沒至何所出從何來。

    複有說者。

    化生衆生。

    其身輕漂。

    猶如火焰。

    風吹至空。

    不知去處。

    雲霧電光。

    亦複如是。

    複有說者。

    四大多者有死屍。

    彼造色多故無死屍。

    複有說者。

    受身非根法多者有死屍。

    受身非根法少者無死屍。

    複有說者。

    受身可舍法多者有死屍。

    受身可舍法少者無死屍。

    可舍法。

    謂發毛爪齒等也 問曰。

    有為法。

    為體是生故生。

    為與生合故生耶。

    若體是生者。

    生相何所作。

    若與生合生者。

    何故不與無為法合而使無為法生耶。

    答曰。

    應作是說。

    體是生相。

    問曰。

    若然者。

    生相何所作耶。

    答曰。

    雖體是生。

    由生相故顯發。

    猶如闇中有瓨瓶等物。

    而由燈顯發。

    不從燈生彼亦如是。

    複有說者。

    與生合故生。

    問曰。

    若然者。

    何以不與無生法合。

    令使無為法生耶。

    答曰。

    以無合義故。

    若有者亦應生。

    無常說亦如是 問曰。

    如有為法有三有為相。

    無為法有三無為相不耶。

    若有者。

    雲何無為法非是聚法耶。

    若無者。

    波伽羅那經所說雲何通。

    如說。

    雲何不生法。

    答曰。

    無為法。

    以無生相故。

    雲何不住法。

    答曰。

    無為法。

    以無住相故。

    雲何不滅法。

    答曰。

    無為法。

    以無滅相故。

    答曰。

    應作是說。

    無為法無無為法相。

    問曰。

    若然者。

    波伽羅那經所說雲何通。

    答曰。

    對有為法故。

    如有為法有生住滅。

    無為法無生住滅故。

    作如是說 佛經說。

    汝等比丘。

    即出現。

    即生。

    即沒。

    即滅。

    問曰。

    出現與生有何差别。

    沒與死有何差别耶。

    答曰。

    或有說者。

    無有差别。

    所以者何。

    出現即生沒即死。

    同是刹那性故。

    尊者波奢說曰。

    受中陰身。

    是名出現。

    受生陰身。

    是名生。

    壞中陰身。

    是名沒。

    壞生陰身。

    是名死。

    複次卵生胎生濕生衆生。

    受身時是出現。

    所以者何。

    眼等諸根。

    漸出現故。

    化生衆生。

    受身是生。

    所以者何。

    頓得眼等諸根故。

    舍卵胎濕生衆生身。

    是名死。

    所以者何。

    有死屍故。

    舍化生衆生身。

    是名沒。

    所以者何。

    以無死屍故。

    尊者和須蜜說曰。

    入母胎時名生。

    出胎時名出現。

    代謝諸陰是名沒。

    死時陰是名死。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諸趣中。

    初受身時名生。

    已在趣中諸陰名出現。

    中陰中死。

    向生陰中是名沒。

    舍命根時陰是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