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十一卷

關燈
自身中。

    堕可嫌責。

    堕在非法。

    亦自染污。

    今雖為因。

    于自身中。

    不堕嫌責。

    不堕非法。

    亦不染污。

    斷與不斷。

    是名差别。

    何故聖人修道所斷染污。

    或起現在前。

    或不起現在前。

    答曰。

    見道所斷法。

    或與修道染污法。

    作相續近因。

    或作不相續遠因。

    若作相續近因者。

    彼聖人則不起現在前。

    若作不相續遠因者。

    彼聖人則起現在前。

    複次若得非數滅者。

    不起現在前。

    若不得者。

    起現在前。

    何故不起無有中愛現在前。

    答曰。

    彼為斷見所長養。

    斷見相續生此愛。

    聖人已斷斷見。

    故不起此愛現在前。

    何故不起嗔恚纏現在前。

    答曰。

    彼為邪見所長養。

    邪見相續生此嗔纏。

    聖人已斷邪見。

    故不起此嗔纏現在前。

    何故不起諸慢現在前。

    答曰。

    彼為我見所長養。

    我見相續生此慢。

    彼聖人我見已斷。

    故此諸慢不現在前。

    施設經說雲何通。

    答曰。

    為不斷因故說。

    彼思有二種因。

    有斷不斷。

    彼說不斷因。

    問曰。

    如聖人未離欲時。

    彼思以不善為因。

    何故說退時。

    答曰。

    爾時此得斷還相續死結還生故。

    問曰。

    後相續思。

    亦以不善為因。

    何故說最初思耶。

    答曰。

    以爾時不成就今成就不相續今相續故。

    複有說者。

    非一切見道所斷法為一切染污作因問曰。

    若然者。

    先所說善通。

    波伽羅那識身經雲何通。

    答曰。

    當以總相通。

    所以者何。

    自有染污色。

    以見道所斷法為因者。

    非一切色。

    乃至行陰亦如是。

    自有染污眼識以見道所斷法為因。

    非一切識。

    乃至意識亦如是。

    是故應以總相通彼所說。

    尊者奢摩達多。

    立諸使異。

    彼作是說。

    自有見苦所斷使。

    還以見苦所斷使為因。

    自有見苦所斷使。

    以見苦所斷為因。

    亦以見集所斷為因。

    自有見集所斷使。

    以見集所斷為因。

    自有見集所斷使。

    以見集所斷為因。

    亦以見苦所斷為因。

    彼作是說。

    實無是處。

    以分别故說。

    假設聖人見苦不見集。

    乃至從聖道起。

    從聖道起已。

    若見集所斷使現在前。

    此使當言。

    見集所斷因。

    見集所斷生見集所斷因。

    見苦所斷生。

    答曰。

    應作是說。

    是使因見集所斷生見集所斷使因見苦所斷生不現在前。

    所以者何。

    彼因已斷故。

    如是自有見滅所斷使。

    唯以見滅所斷為因。

    自有見滅所斷使。

    以見滅所斷為因。

    亦以見苦所斷為因。

    自有見滅所斷使。

    以見滅所斷為因。

    亦以見集所斷為因。

    無三種因。

    見道所斷亦如是。

    自有修道所斷法。

    唯以修道所斷為因。

    自有修道所斷法。

    以修道所斷為因。

    亦以見苦所斷為因。

    自有修道所斷法。

    以修道所斷為因。

    亦以見集所斷為因無三種因。

    諸修道所斷。

    唯以修道所斷為因者。

    聖人起現在前。

    諸修道所斷。

    以見苦所斷為因。

    亦以見集所斷為因者。

    聖人不起現在前。

    所以者何。

    因已斷故。

    尊者奢摩達多。

    作如是說。

    則為通前所說。

    彼作如是說。

    如聖人離欲界欲。

    諸修道所斷。

    以修道所斷為因者。

    修道所斷。

    以見苦所斷為因者。

    諸修道所斷。

    以見集所斷為因者。

    盡合集為束。

    如克契法九品斷。

    後于離欲退。

    諸修道所斷。

    修道所斷為因者。

    成就亦得。

    諸修道所斷。

    見道所斷為因者。

    成就而不得。

    所以者何。

    因已斷故。

    諸修道所斷使。

    未來世成就亦得。

    當起現在前。

    過去者。

    成就而不得。

    評曰。

    不應作是說。

    所以者何。

    同一對治斷使。

    于彼對治道退時。

    雲何成就亦得。

    雲何成就不得。

    如是波伽羅那識身經所說便不通。

    如前說者好。

    見道所斷法。

    為一切染污法作因問曰。

    如愛果斷地斷種斷他界緣使。

    何以不使他界他地。

    但使他種耶。

    答曰。

    此一切遍使。

    于自界自地五種中。

    有依果故能使。

    他界他地無依果故不使 問曰。

    一切遍使報。

    一切不遍使報。

    展轉為因不。

    答曰。

    或有說者。

    一切遍使報。

    與不一切遍使報為因。

    非一切遍使報不與一切遍使報作因。

    所以者何。

    如一切遍與不一切遍作因。

    彼一切遍報。

    亦與不一切遍報作因。

    如他種不遍使不能與遍使作因。

    如是不一切遍報。

    不能與一切遍報作因。

    評曰。

    如是說者好。

    一切遍報。

    與不一切遍報作因。

    不一切遍報。

    與一切遍報作因。

    所以者何。

    一切遍使。

    一切不遍使。

    異一切遍使報。

    一切不遍使報。

    不異一切遍因。

    定在過去現在。

    果是依果。

    雲何報因。

    乃至廣說。

    問曰。

    何以作此論。

    答曰。

    為止他義故其事雲何。

    或有說者。

    離思更無報因。

    離受更無報果。

    如譬喻者說。

    思是報因。

    受是報果。

    為止如是意。

    令離思有報因離受有報果。

    複有說者。

    報熟因則失壞。

    彼作是說為因。

    乃至報未熟。

    報熟因則失壞。

    如為種乃至牙未生。

    牙生則種失壞。

    為止如是意明報熟因不失壞故。

    複有說者。

    為止諸外道意故。

    外道言善惡諸業。

    無有果報。

    為止是意明善惡諸業有果報故。

    複有說者。

    為止摩诃僧祇部意故。

    摩诃僧祇部。

    作如是說。

    唯心心數法能生報。

    非餘法。

    為止是意明五陰是報因是報果。

    為止他義現于己義亦顯法相相應義故而作此論 雲何報因。

    答曰。

    諸心心數法受報色。

    心心數法心不相應行乃至廣說。

    色者是色陰。

    心者是識陰。

    心數法是三陰。

    心不相應行是彼生老住無常。

    此五陰是報果。

    心回轉色。

    亦攝在心心數法中。

    複次身口業受報色。

    乃至廣說。

    問曰。

    如心回轉。

    身口業前已說。

    今複言身口業者是何。

    答曰。

    或有說者。

    是作無作。

    所以者何。

    同受一果故。

    不應作是說言。

    同受一果。

    複有說者。

    此說作即此刹那生無作。

    所以者何。

    同一時受報故。

    此亦不定。

    或有前受或有後受。

    評曰。

    應作是說。

    是作無作。

    複次心不相應行受報色。

    乃至廣說。

    問曰。

    彼法生老住無常。

    已攝在彼法中。

    今說心不相應行。

    是何心不相應行。

    答曰。

    是無想定滅盡定諸得報 問曰。

    無想定為受何報。

    答曰。

    或有說者。

    受無想及色命根受身處(此言受身處者是舊言衆生種類)。

    是第四禅有心報。

    其餘陰是共報。

    複有說者。

    無想定唯受無想報。

    命根受身處。

    是第四禅有心報。

    餘陰是共報。

    複有說者。

    無想定受無想報。

    命根是第四禅有心報。

    餘陰是共報。

    複有說者。

    無想定受無想報。

    餘陰是共報。

    問曰。

    若然者。

    如所說雲何通。

    一法是業報非業。

    答曰。

    一切命根盡是報。

    報以業差别故作是說。

    一法是業。

    報非業。

    複有說者。

    此是世俗言說法。

    如見短壽人言是人作短壽業。

    如見長壽人言作長壽業。

    命根亦從非業生報。

    複有說者。

    無心時亦受第四禅有心報。

    有心時亦受無心報。

    問曰。

    雲何無心時亦受第四禅有心報。

    有心時亦受無心報耶。

    答曰。

    若爾有何過。

    如受色報時。

    亦受非色報。

    如受非色報時。

    亦受色報。

    尊者奢摩達多說曰。

    無想定報。

    得無想得受身處有心報。

    得色得命根。

    餘心不相應行。

    心心數法非是報。

    評曰。

    不應作是說。

    如是說者好。

    無想定不能造受身處(受身處有二種一是五陰性二是心不相應行此中言不造者不造具五陰性者也)。

    所以者何。

    非是業故。

    業能造受身處。

    及能得報命根。

    無想定報得無想。

    諸餘陰是彼報果(諸餘者陰五情根餘悉是)。

    問曰。

    滅盡定為受何報。

    答曰。

    滅盡定不造受身處。

    若業造受身處。

    受彼報時。

    亦受彼四陰報。

    問曰。

    諸得為受何報。

    答曰。

    得亦不造受身處。

    若造受身處業。

    受彼報時。

    亦受彼報色心心數法心不相應行。

    色者四入。

    四入者色香味觸。

    心心數法者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及相應法。

    心不相應行者得生老住無常。

    尊者僧伽婆修作是說。

    得能造受身處。

    其事雲何。

    積集諸得。

    能造受身處。

    受身癡不猛利卑小如是報。

    當知皆從得生得。

    能造受身處。

    能得報色心心數法心不相應行。

    色者九入除聲入。

    心心數法者。

    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及相應法。

    心不相應行者。

    命根受身處得生老住無常。

    評曰。

    如是說者好。

    得不能造受身處。

    所以者何。

    若得同一果。

    可言積集業造受身處。

    諸得不同一果。

    積集百千億得。

    亦不能造受身處。

    積集何所益。

    尊者佛陀羅又說曰。

    得不能造受身處受受身處報時。

    亦受彼報。

    如眼處所。

    色香味觸等。

    展轉受報如是。

    乃至身處所色香味觸等。

    展轉受報。

    生老住無常。

    無有别報。

    諸法生老住無常。

    還與彼法。

    俱共受報 問曰。

    已得報當得報者。

    為是報因不耶。

    答曰。

    是報因。

    問曰。

    此文何以不說。

    答曰。

    以現在顯過去未來故。

    若說現在當知亦說過去未來。

    複有說者。

    所以者施設。

    是地獄乃至天因。

    何事故施設。

    答曰。

    以現在事故施設。

    如說報現在前。

    是名地獄衆生。

    以是事故但說現在。

    如波伽羅那說。

    雲何有報法。

    答曰。

    不善法有漏善法。

    問曰。

    彼經所說與此文說報因。

    有何差别。

    答曰。

    彼經所說是了義。

    此文所說是不了義。

    此有餘意彼無餘意。

    此說有餘彼說無餘。

    此有岸有影有相續。

    彼無岸無影無相續。

    複次此說生。

    彼說生不生。

    此說現在彼說三世。

    此文彼說是謂差别 問曰。

    有作無作。

    同一報不。

    答曰。

    不也有作報異。

    無作報異。

    問曰。

    身口有作同一報不。

    答曰。

    不也即身有作。

    報亦不同。

    彼身有作。

    有爾所微塵有爾所報。

    即彼生老住無常。

    俱同一報。

    所以者何。

    同一意所起。

    同一果故。

    有作有七種。

    不殺生乃至不绮語。

    當知如向所解。

    如欲界中善不善心心數法四陰。

    作報因得一果。

    善不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