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十卷

關燈
不現在前。

    複有說者。

    不得。

    問曰若然者。

    施設經說雲何通。

    如說諸佛皆等。

    答曰即彼經說。

    以三事故等。

    過去世積行皆等。

    所得法身皆等。

    利世間皆等。

    過去世積行皆等者。

    如一佛于三阿僧祇劫。

    行四波羅蜜。

    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佛皆爾。

    所得法身皆等者。

    如一佛成就力無畏大悲三不共念處諸佛亦爾。

    利世間等者。

    如一佛度百千萬那由他衆生令入涅槃。

    諸佛亦爾。

    複次根等故言等。

    所以者何。

    皆住增上根故。

    戒亦等。

    皆得增上戒故。

    地亦等。

    皆依第四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雲何相似因。

    乃至廣說。

    問曰何以作此論。

    答曰為止無過去未來法現在是無為法。

    以如此文止無過去未來者意故。

    複次為止說相似法沙門意故。

    彼作是說。

    心唯與心作因。

    受唯與受作因。

    乃至慧唯與慧作因。

    為止如是意故。

    作如是說。

    心與心數法。

    心數法與心。

    作相似因。

    以如是事故。

    而作此論 問曰以何等故作如是說。

    前生善根。

    與後生善根及善根相應法。

    作相似因。

    而不作是說。

    過去善根。

    與現在善根及善根相應法。

    作相似因。

    答曰。

    欲現過去。

    有前後義故。

    過去法衆多。

    應有前後。

    若作是說。

    過去法與現在作相似因者。

    則不明過去于過去有相似因。

    若作是說。

    則明過去于過去有相似因。

    問曰以何等故。

    前生善根。

    不說相應法。

    後生善根。

    說相應法。

    答曰應作是說。

    前生善根。

    善根相應法。

    與後生善根及善根相應法。

    自界中作相似因中因。

    而不說者。

    當知此是有餘說。

    如先所說。

    此文說因處不盡。

    複有說者。

    為止說相似法沙門意故。

    彼作是說。

    善根與善根。

    作相似因。

    非善根相應法。

    善根相應法。

    與善根相應法。

    作相似因。

    非善根不善無記根亦如是。

    為止如是意故。

    作如是說。

    善根與善根相應法。

    善根相應法與善根。

    作相似因。

    自界中者。

    欲界還與欲界。

    色界還與色界。

    無色界還與無色界。

    如說自界。

    自地亦如是。

    初禅地還與初禅地。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還與非想非非想處。

    過去善根與未來現在。

    過去現在與未來善根。

    作相似因中因。

    問曰何以複作此論。

    答曰若别世說。

    于文不亂。

    乃至廣說。

    自界無記根亦如是。

    前生不善根。

    乃至廣說。

    問曰以何等故。

    此不善根中。

    不說自界耶。

    答曰以不善根唯在欲界故。

    複有說者。

    應說自種。

    見苦所斷種還與見苦所斷種。

    乃至修道所斷種還與修道所斷種。

    複有說者。

    應作是說。

    說善根已。

    不善無記根亦如是。

    問曰若然者不善根唯在欲界。

    雲何言自界耶。

    答曰以自種故。

    言是自界。

    問曰以何等故。

    不作是說。

    前生不善根。

    與後無記根。

    前生無記根。

    與後生不善根。

    作相似因耶。

    答曰或有說者。

    應作是說。

    而不說者。

    當知此義是有餘說。

    複有說者。

    若作是說則明。

    不善根在三界中。

    無記根唯在欲界。

    少因則有多果。

    多因則有少果故 問曰未來世有相似因不。

    若有者此中何以不說。

    如說雲何相似因。

    答曰前生善根。

    與後生善根。

    善根相應法。

    自界相似因中因。

    如是過去與未來現在。

    過去現在與未來。

    作相似因中因。

    而不說未來與未來作相似因中因。

    若有者雲何不二心展轉為因。

    若無者此說雲何通。

    如說若法能與彼法作因。

    或時而不與彼法作因耶。

    答曰不也。

    問曰此法與彼法。

    或時作因。

    或時不作因。

    若法生者則作因。

    若不生者。

    則不作因。

    何以言不也。

    若無者波伽羅那說雲何通。

    如說非心因法雲何。

    答曰得正決定人初無漏心是也。

    諸餘凡夫。

    必當得正決定者。

    初無漏心。

    問曰如未得正決定者。

    一切無漏心。

    是非心因法。

    何以但說初無漏心耶。

    若無者。

    複與此經。

    餘所說相違。

    如說苦谛。

    或以身見為因。

    不與身見作因。

    乃至廣說。

    身見為因。

    不與身見作因者。

    除過去現在見苦所斷使及使相應法苦谛。

    除過去現在見集所斷一切遍使及使相應法苦谛。

    除未來世身見及身見相應法。

    諸餘染污苦谛是。

    謂以身見為因。

    不與身見作因。

    問曰如未來身見不能與未來身見作因。

    何以故除未來身見及身見相應法。

    若無者識身經說雲何通。

    如說過去染污眼識諸使所使。

    亦是因耶。

    若是因。

    亦使所使耶。

    應廣作四句。

    是因不為使所使者。

    諸使在彼心前。

    是自界一切遍不緣。

    若緣已斷相應使解脫。

    為使所使非因者。

    諸使在心後。

    彼是自界一切遍緣而不斷。

    亦因亦使者。

    諸使在彼心前。

    是自界一切遍緣而不斷。

    相應使不解脫。

    非因非使者。

    諸使在彼心後。

    是自界一切遍非緣。

    緣者已斷他界一切遍使。

    如過去。

    未來現在亦應如是。

    廣作四句。

    問曰過去現在四句可爾。

    未來雲何通。

    若無者施設經說雲何通。

    如說諸法以四事故決定。

    一因。

    二果。

    三所依。

    四所緣。

    若無者雲何不無因而有因。

    無果而有果。

    答曰應作是說。

    未來世無相似因。

    以無故。

    所以不說。

    亦無二心展轉相因過。

    問曰若然者如所說。

    若法能與彼法作因。

    或時不作因。

    乃至廣說。

    此雲何通。

    答曰或有說者。

    此中以二因故作論。

    所謂相應因。

    共生因。

    複有說者以四因故作論。

    所謂相應因。

    共生因。

    報因。

    所作因複有說者。

    以五因故作論。

    除所作因。

    所以者何一切處不遮故。

    應作是說。

    以六因故而作論。

    問曰有法或與彼法作因。

    或時不作因。

    何故作如是說。

    若法能與彼法作因。

    或時不與彼法作因。

    答言不也。

    答曰此說最後生時。

    能作一切遍相似因義。

    從是已後生者。

    無不以此法為因。

    問曰若然者此說雲何通。

    如說若法能與彼作次第。

    或時不作次第。

    答曰。

    若彼法未生。

    問曰次第緣最後生時。

    亦能作次第緣義。

    從是已後生者。

    無不以此為次第緣。

    何以答言未生不說最後生時耶。

    答曰應說而不說者。

    當知此義是有餘說。

    複次現異說異文。

    若以異文。

    莊嚴于義。

    義則易解。

    複次現二門義故。

    現二種略義故。

    現二種入法性故。

    現二種炬故。

    現二事故。

    現二種文影故。

    現俱生俱通故。

    如說最後生因義。

    亦應說最後生緣義。

    如說次第緣未生義。

    亦應說因未生義。

    說現二門義。

    乃至廣說。

    如波伽羅那說。

    非心因法。

    乃至廣說。

    雲何通。

    答曰此說究竟非心因法。

    如未得正決定者。

    一切無漏心未生盡。

    是非心因法。

    若得正決定時。

    初無漏心。

    是非心因法。

    諸餘無漏心。

    是心因法。

    是故彼經說。

    初無漏心。

    是非心因法。

    複有說者。

    此中不說相似因。

    此說二種凡夫。

    所謂能得涅槃者。

    不能得涅槃者。

    此中說不能得涅槃者。

    言是非心因。

    何以知有不得涅槃者。

    答曰如此所說。

    必得正決定者。

    當知亦有不必得正決定者。

    如是則所說善通。

    如此波伽羅那第二所說。

    除未來身見及身見相應法。

    此雲何通。

    答曰應作是說。

    除未來身見相應法。

    諸餘染污苦谛。

    如是者此亦善通。

    如識身經說。

    複雲何通。

    答曰如過去作四句。

    現在亦應作四句。

    未來世應作三句。

    或有是因非使所使。

    或是因為使所使。

    或非是因非使所使。

    是因非使所使者。

    諸使與彼心相應已斷。

    是因為使所使者。

    諸使與彼心相應不斷。

    非是因非使所使者。

    如餘緣他使所使。

    他界一切遍使。

    應作如是說。

    而不說者有何意。

    答曰欲現未來世有前後義故。

    如施設經說。

    一切有為法。

    有四事決定。

    此義雲何通。

    答曰因者說四因。

    相應因共生因報因所作因。

    果者。

    說三果。

    功用果報果威勢果。

    所依者說六種。

    所謂眼識及相應法依眼。

    乃至意識意識相應法依意。

    緣者眼識眼識相應法緣色。

    乃至意識意識相應法緣法。

    雲何不無因而有因無果而有果者。

    答曰如我義。

    亦無因而有因。

    無果而有果。

    言因者。

    以時故說非謂無法而有。

    複有說者。

    未來世中。

    有相似因 問曰若然者諸所難者。

    善通經文。

    何以不說。

    答曰。

    應說而不說者。

    當知此義是有餘說。

    複有說者。

    此說相似因不盡。

    此中唯說因。

    有力能與果取果者。

    未來世相似因。

    不能與果取果。

    若有者雲何不二心展轉相因。

    答曰未來世中。

    有四行相随從。

    以通此事。

    如無常行有四行相随從。

    苦空無我。

    亦有四行相随從。

    如無常行。

    先生為因。

    後生三行。

    不能與無常行作因。

    餘三行亦如是。

    若作是說。

    依第四禅。

    得阿羅漢。

    彼第四禅相随從。

    有九地無漏未來世修。

    若出彼禅欲起無漏。

    初禅現在前時。

    則無有因。

    何以故。

    以無相随從故。

    若然者過去現在無漏道。

    則有作相似因者。

    有不能作者。

    複違此經文。

    前生善法。

    與後生善法。

    乃至廣說。

    欲令無如是等過者。

    未來世中。

    無相似因 問曰色法為有相似因不。

    答曰譬喻者作如是說。

    色法無相似因。

    以緣力故生。

    其事雲何。

    如鑿地深百肘出泥。

    天雨日曝風吹。

    而便生草。

    如此泥未曾生物。

    如屋上生草樹。

    此處亦未曾生物。

    誰與彼作相似因。

    問曰若然者彼文雲何通。

    如說過去四大。

    與未來四大因威勢緣。

    彼作是答。

    我無如是經。

    欲去如是文。

    故作如先說。

    以是事故。

    不必須通。

    若欲必通者。

    當雲何通。

    彼威勢緣有二種。

    有近有遠。

    有在此身。

    有在餘身。

    諸近在此身者。

    說名為因。

    若遠在餘身者。

    說名為緣。

    阿毗昙人。

    作如是說。

    色法有相似因。

    問曰若有者。

    譬喻者說雲何通。

    答曰以有種子在彼法中住。

    但未得生芽因緣故不生。

    若得便生。

    屋上生草樹者。

    若鳥銜種來。

    若風吹來然後乃生。

    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