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六卷
關燈
小
中
大
間。
問曰。
諸是心次第。
亦是定無間耶。
答曰。
應作四句。
是心次第非定無間者。
謂定初刹那。
諸餘有心時。
是謂心次第非定無間。
是定無間非心次第者。
除定初刹那及餘有心法生住無常。
諸餘定及出定心生住無常。
是謂定無間非心次第。
是心次第亦定無間者。
除定初刹那及餘有心法。
諸餘定及出定心。
是謂心次第亦定無間。
非心次第非定無間者。
定初刹那生住無常。
及餘有心生住無常。
是謂非心次第非定無間 觀有三種。
所謂别相觀。
總相觀。
虛相觀。
别相觀者觀色是色相乃至觀識是識相。
觀地是堅相。
乃至觀風是動相。
是名别相觀。
總相觀者十六聖行觀是名總相觀。
虛相觀者不淨安般無量除入解脫一切處。
是名虛相觀。
問曰。
此三種觀。
何觀次第能入聖道。
出聖道時何觀最初現在前。
答曰。
或有說者。
入聖道時三種能入。
出聖道時三種現在前複有說者。
總相觀能入聖道出聖道時三種現在前。
問曰。
若虛想觀不入聖道。
此經雲何通。
如說不淨觀次修念覺意。
答曰。
此說展轉相因。
如子孫法。
其事雲何。
答曰。
先以不淨觀。
善調伏心。
使心止息堪任質直柔軟。
心得自在。
然後總相觀現在前能入聖道。
複有說者。
總相觀現在前能入聖道。
出聖道時亦總相觀而現在前。
問曰。
若然者若依未至若依初禅。
若依中間。
得正決定出聖道時。
欲界總相觀現在前可爾。
若依二禅三禅四禅得正決定。
彼無欲界總相觀。
所以者何。
以大遠故。
複更不得總相觀除達分善根。
所以者何。
以聖道後不能複起現在前故。
出聖道時。
為起何等總相觀現在前。
答曰。
于暖頂忍中間。
修總相觀。
所謂諸行無常苦空無我。
涅槃寂靜。
出聖道時。
此觀現在前。
評曰。
不應作是說。
如前說者好。
欲界有三種觀。
所謂聞慧思慧生得慧。
色界有三種。
所謂聞慧修慧生得慧。
無色界有二種。
修慧生得慧。
問曰。
欲界有三種觀慧。
何等慧現在前能入聖道。
答曰。
欲界思慧觀現在前。
能入聖道。
出聖道時。
三種觀現在前。
色界修慧觀現在前。
能入聖道。
出聖道時二種。
聞修慧觀現在前。
非生得慧。
無色界修慧現在前。
能入聖道。
出聖道時。
亦修慧觀現在前。
非生得慧。
問曰。
以何等故。
出聖道時。
欲界生得慧現在前。
非色無色界。
答曰。
欲界生得慧猛利。
色無色界不猛利。
若依未至禅。
得阿羅漢。
出聖道時。
還起未至地及欲界心。
若依無所有處。
得阿羅漢。
出聖道時。
還起無所有處及非想非非想處心。
若依餘地得阿羅漢。
出聖道時即起彼地心 初禅有三種。
味淨無漏。
乃至無所有處亦三種。
非想非非想處二種。
味淨味相應次第生。
味相應及淨不生。
無漏淨有三種。
無漏二種淨及無漏不生味淨。
初禅有四種。
有退分住分勝進分達分。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亦有四種。
退分次第生退分生住分。
不生勝進分不生達分。
住分次第生住分生退分生勝進分。
不生達分。
勝進分次第生勝進分生住分生達分。
不生退分。
達分次第生達分生勝進分。
不生住分退分。
複有說者。
退分次第生三種。
不生達分住分勝進分。
盡生四種。
達分次第生三種除退分。
問曰。
若坐二禅三禅四禅地。
欲入初禅。
識現在前。
幾種觀現在前。
答曰。
随所住地。
未離欲者。
三種觀現在前。
所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
出時亦三種現在前。
若離欲二種。
有十二種心。
欲界系四種。
善不善隐沒無記不隐沒無記。
色界系三種。
善隐沒無記不隐沒無記。
無色界系亦三種。
學無學心。
問曰。
欲界系善心次第生。
幾心複從幾心次第生。
乃至無學心次第生。
幾心複從幾心生。
答曰。
欲界系善心。
次第生九心。
欲界系四。
色界系二善隐沒無記。
無色界系一。
隐沒無記學無學。
亦從八心次第生。
欲界系四。
色界二。
善隐沒無記。
學無學不善心次第生。
欲界四心亦從十心次第生。
欲界系四。
色界系三。
無色界系三。
隐沒無記心亦如是。
欲界系不隐沒無記心次第生七心。
欲界四。
色界二。
善隐沒無記。
無色界一。
隐沒無記。
亦從五心次第生。
欲界四。
色界一。
善心。
色界系善心次第生十一心。
除無色界系不隐沒無記心。
餘次第能生。
亦從九心生。
自地三。
欲界二。
善不隐沒無記。
無色界二。
善隐沒無記。
學無學心色界系隐沒無記心次第生六心。
色界系三。
欲界三。
除不隐沒無記心。
亦從八心次第生。
色界三。
欲界二。
善不隐沒無記。
無色界三。
色界系不隐沒無記心次第生六心。
色界三。
欲界二。
不善隐沒無記。
無色界一。
隐沒無記。
亦從色界三心次第生。
無色界善心次第生九心。
無色界三。
欲界二。
不善隐沒無記。
色界系二。
善隐沒無記。
學無學心亦從六心次第生。
無色界三。
色界一。
善心。
學無學心無色界系隐沒無記心次第生七心。
無色界三。
欲界二。
不善隐沒無記。
色界二。
善隐沒無記。
亦從七心次第生。
無色界三。
欲界二。
善不隐沒無記。
色界二。
善不隐沒無記。
無色界系不隐沒無記心次第生六心。
無色界三。
欲界二。
不善隐沒無記。
色界一。
隐沒無記。
亦從無色界三心次第生。
學心次第生五心。
欲界善色界善無色界善學無學心。
亦從四心次第生。
欲界善色界善無色界善。
學心無學心次第生四心。
欲界善色界善無色界善無學心。
亦從五心生。
欲界善色界善無色界善學無學心 九八四與十七五當知欲 十一九六八六三當知色 九六七亦七六三知無色 五四亦四五當知學無學 有二十種心。
欲界有八心。
方便善心。
生得善心。
不善心。
隐沒無記心。
威儀心。
工巧心。
報心。
通果心。
色界有六心。
方便善心。
生得善心。
隐沒無記心。
威儀心。
報心。
通果心。
無色界有四心。
方便善心。
生得善心。
隐沒無記心。
報心。
無漏有二心。
學心無學心。
問曰。
欲界方便善心次第生幾心。
亦從幾心次第生。
乃至無學心次第生幾心。
亦從幾心生。
答曰。
欲界方便善心次第生十心。
欲界七除通果心。
色界一。
方便善心。
學心無學心。
亦從八心次第生。
欲界四。
方便善生得善不善隐沒無記。
色界二。
方便善隐沒無記。
學無學。
欲界生得善心次第生九心。
欲界七。
除通果心。
色界隐沒無記心。
無色界隐沒無記心。
亦從十一心次第生。
欲界七。
除通果心。
色界二。
方便善隐沒無記。
學無學。
不善心次第生欲界七心。
除通果心。
亦從十四心次第生。
欲界七。
除通果心。
色界四。
生得善隐沒無記威儀報。
無色界三。
除方便善。
隐沒無記心亦如是。
欲界威儀心次第生八心。
欲界六。
除方便善通果心。
色界一。
隐沒無記心。
無色界一。
隐沒無記心。
亦從七心次第生。
欲界七。
除通果心。
報心亦如是。
工巧心次第生六心。
除方便善通果心。
亦從七心次第生。
欲界七。
除通果心。
欲界通果心次第生二心。
欲界通果。
色界方便善心。
亦從二心次第生。
欲界通果。
色界方便善心。
色界方
問曰。
諸是心次第。
亦是定無間耶。
答曰。
應作四句。
是心次第非定無間者。
謂定初刹那。
諸餘有心時。
是謂心次第非定無間。
是定無間非心次第者。
除定初刹那及餘有心法生住無常。
諸餘定及出定心生住無常。
是謂定無間非心次第。
是心次第亦定無間者。
除定初刹那及餘有心法。
諸餘定及出定心。
是謂心次第亦定無間。
非心次第非定無間者。
定初刹那生住無常。
及餘有心生住無常。
是謂非心次第非定無間 觀有三種。
所謂别相觀。
總相觀。
虛相觀。
别相觀者觀色是色相乃至觀識是識相。
觀地是堅相。
乃至觀風是動相。
是名别相觀。
總相觀者十六聖行觀是名總相觀。
虛相觀者不淨安般無量除入解脫一切處。
是名虛相觀。
問曰。
此三種觀。
何觀次第能入聖道。
出聖道時何觀最初現在前。
答曰。
或有說者。
入聖道時三種能入。
出聖道時三種現在前複有說者。
總相觀能入聖道出聖道時三種現在前。
問曰。
若虛想觀不入聖道。
此經雲何通。
如說不淨觀次修念覺意。
答曰。
此說展轉相因。
如子孫法。
其事雲何。
答曰。
先以不淨觀。
善調伏心。
使心止息堪任質直柔軟。
心得自在。
然後總相觀現在前能入聖道。
複有說者。
總相觀現在前能入聖道。
出聖道時亦總相觀而現在前。
問曰。
若然者若依未至若依初禅。
若依中間。
得正決定出聖道時。
欲界總相觀現在前可爾。
若依二禅三禅四禅得正決定。
彼無欲界總相觀。
所以者何。
以大遠故。
複更不得總相觀除達分善根。
所以者何。
以聖道後不能複起現在前故。
出聖道時。
為起何等總相觀現在前。
答曰。
于暖頂忍中間。
修總相觀。
所謂諸行無常苦空無我。
涅槃寂靜。
出聖道時。
此觀現在前。
評曰。
不應作是說。
如前說者好。
欲界有三種觀。
所謂聞慧思慧生得慧。
色界有三種。
所謂聞慧修慧生得慧。
無色界有二種。
修慧生得慧。
問曰。
欲界有三種觀慧。
何等慧現在前能入聖道。
答曰。
欲界思慧觀現在前。
能入聖道。
出聖道時。
三種觀現在前。
色界修慧觀現在前。
能入聖道。
出聖道時二種。
聞修慧觀現在前。
非生得慧。
無色界修慧現在前。
能入聖道。
出聖道時。
亦修慧觀現在前。
非生得慧。
問曰。
以何等故。
出聖道時。
欲界生得慧現在前。
非色無色界。
答曰。
欲界生得慧猛利。
色無色界不猛利。
若依未至禅。
得阿羅漢。
出聖道時。
還起未至地及欲界心。
若依無所有處。
得阿羅漢。
出聖道時。
還起無所有處及非想非非想處心。
若依餘地得阿羅漢。
出聖道時即起彼地心 初禅有三種。
味淨無漏。
乃至無所有處亦三種。
非想非非想處二種。
味淨味相應次第生。
味相應及淨不生。
無漏淨有三種。
無漏二種淨及無漏不生味淨。
初禅有四種。
有退分住分勝進分達分。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亦有四種。
退分次第生退分生住分。
不生勝進分不生達分。
住分次第生住分生退分生勝進分。
不生達分。
勝進分次第生勝進分生住分生達分。
不生退分。
達分次第生達分生勝進分。
不生住分退分。
複有說者。
退分次第生三種。
不生達分住分勝進分。
盡生四種。
達分次第生三種除退分。
問曰。
若坐二禅三禅四禅地。
欲入初禅。
識現在前。
幾種觀現在前。
答曰。
随所住地。
未離欲者。
三種觀現在前。
所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
出時亦三種現在前。
若離欲二種。
有十二種心。
欲界系四種。
善不善隐沒無記不隐沒無記。
色界系三種。
善隐沒無記不隐沒無記。
無色界系亦三種。
學無學心。
問曰。
欲界系善心次第生。
幾心複從幾心次第生。
乃至無學心次第生。
幾心複從幾心生。
答曰。
欲界系善心。
次第生九心。
欲界系四。
色界系二善隐沒無記。
無色界系一。
隐沒無記學無學。
亦從八心次第生。
欲界系四。
色界二。
善隐沒無記。
學無學不善心次第生。
欲界四心亦從十心次第生。
欲界系四。
色界系三。
無色界系三。
隐沒無記心亦如是。
欲界系不隐沒無記心次第生七心。
欲界四。
色界二。
善隐沒無記。
無色界一。
隐沒無記。
亦從五心次第生。
欲界四。
色界一。
善心。
色界系善心次第生十一心。
除無色界系不隐沒無記心。
餘次第能生。
亦從九心生。
自地三。
欲界二。
善不隐沒無記。
無色界二。
善隐沒無記。
學無學心色界系隐沒無記心次第生六心。
色界系三。
欲界三。
除不隐沒無記心。
亦從八心次第生。
色界三。
欲界二。
善不隐沒無記。
無色界三。
色界系不隐沒無記心次第生六心。
色界三。
欲界二。
不善隐沒無記。
無色界一。
隐沒無記。
亦從色界三心次第生。
無色界善心次第生九心。
無色界三。
欲界二。
不善隐沒無記。
色界系二。
善隐沒無記。
學無學心亦從六心次第生。
無色界三。
色界一。
善心。
學無學心無色界系隐沒無記心次第生七心。
無色界三。
欲界二。
不善隐沒無記。
色界二。
善隐沒無記。
亦從七心次第生。
無色界三。
欲界二。
善不隐沒無記。
色界二。
善不隐沒無記。
無色界系不隐沒無記心次第生六心。
無色界三。
欲界二。
不善隐沒無記。
色界一。
隐沒無記。
亦從無色界三心次第生。
學心次第生五心。
欲界善色界善無色界善學無學心。
亦從四心次第生。
欲界善色界善無色界善。
學心無學心次第生四心。
欲界善色界善無色界善無學心。
亦從五心生。
欲界善色界善無色界善學無學心 九八四與十七五當知欲 十一九六八六三當知色 九六七亦七六三知無色 五四亦四五當知學無學 有二十種心。
欲界有八心。
方便善心。
生得善心。
不善心。
隐沒無記心。
威儀心。
工巧心。
報心。
通果心。
色界有六心。
方便善心。
生得善心。
隐沒無記心。
威儀心。
報心。
通果心。
無色界有四心。
方便善心。
生得善心。
隐沒無記心。
報心。
無漏有二心。
學心無學心。
問曰。
欲界方便善心次第生幾心。
亦從幾心次第生。
乃至無學心次第生幾心。
亦從幾心生。
答曰。
欲界方便善心次第生十心。
欲界七除通果心。
色界一。
方便善心。
學心無學心。
亦從八心次第生。
欲界四。
方便善生得善不善隐沒無記。
色界二。
方便善隐沒無記。
學無學。
欲界生得善心次第生九心。
欲界七。
除通果心。
色界隐沒無記心。
無色界隐沒無記心。
亦從十一心次第生。
欲界七。
除通果心。
色界二。
方便善隐沒無記。
學無學。
不善心次第生欲界七心。
除通果心。
亦從十四心次第生。
欲界七。
除通果心。
色界四。
生得善隐沒無記威儀報。
無色界三。
除方便善。
隐沒無記心亦如是。
欲界威儀心次第生八心。
欲界六。
除方便善通果心。
色界一。
隐沒無記心。
無色界一。
隐沒無記心。
亦從七心次第生。
欲界七。
除通果心。
報心亦如是。
工巧心次第生六心。
除方便善通果心。
亦從七心次第生。
欲界七。
除通果心。
欲界通果心次第生二心。
欲界通果。
色界方便善心。
亦從二心次第生。
欲界通果。
色界方便善心。
色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