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五卷

關燈
複有說者。

    無漏無我行。

    能對治四倒。

    如四倒所緣。

    彼無漏無我行亦緣有漏無我行。

    不能對治四倒。

    是以能緣一切法。

    複有說者。

    無漏觀谛有分齊。

    有漏觀谛無分齊。

    複有說者。

    無漏者。

    對治煩惱。

    非一切法是煩惱性。

    有漏者。

    不對治煩惱。

    是以能緣一切法。

    問曰。

    如有漏無我行不能盡緣一切法。

    彼作是念。

    一切諸法無我。

    雲何非是邪也。

    答曰。

    或有說者。

    彼緣多分。

    不緣少分。

    緣多分者。

    如大海水。

    少分不緣者。

    如海水一渧。

    複有說者。

    随其所行。

    随其境界。

    盡緣自體。

    相應共有。

    非其所行。

    非其境界。

    是以不緣。

    問曰。

    緣一切法無我行。

    體性是何。

    答曰。

    慧是體是性。

    乃至廣說。

    已說體性。

    今當說所以名無我行。

    答曰。

    此行無我法故。

    名無我行 界者。

    在欲色界無色界中。

    亦有緣一切法無我行。

    而不能普緣一切法。

    地者。

    在七地。

    謂欲界未至禅中間。

    根本四禅空處亦有。

    而不能緣一切法。

    問曰。

    為能緣幾所法。

    答曰。

    緣四無色陰。

    諸彼因。

    諸彼滅。

    諸彼比智分。

    諸比智分非數緣滅。

    諸無色非數緣滅及虛空。

    虛空與衆生。

    若言是一。

    若言是異。

    彼空處無我行盡能緣。

    識處亦有無我行。

    而不能緣一切法。

    問曰。

    能緣幾所法。

    答曰。

    緣三無色陰。

    諸彼因。

    諸彼滅。

    諸彼比智分。

    諸比智分非數緣滅。

    三無色非數緣滅。

    除一切虛空。

    彼識處無我行盡能緣。

    不用處。

    緣二地。

    非想非非想處緣一地。

    餘如上說。

    複有說者。

    空處無我行能緣。

    如上所說法。

    複緣五地。

    非數緣滅四無色第四禅如是識處緣四地。

    不用處緣三地。

    非想非非想處緣二地非數緣滅。

    評曰。

    不應作如是說。

    如前說者好。

    所依身者。

    依欲色界身初生依欲界身後依色界。

    所以者何。

    初生依欲界身。

    命終生色界。

    依色界身。

    重起現在前。

    行者唯行無我行。

    緣者。

    緣一切法。

    念處者壞緣法念處。

    智者等智。

    三昧相應者不與三昧相應。

    根相應者。

    三根相應。

    謂喜樂舍。

    第三禅與樂根相應。

    初禅二禅喜根相應。

    未至中間禅。

    及第四禅。

    舍根相應。

    欲界二根相應。

    謂喜舍。

    問曰。

    如善憂根相應能緣一切法。

    此中何以不說與相應。

    答曰。

    體性相違。

    無我行體性欣尚。

    憂根體性愁悴。

    是以不與相應。

    世者。

    當言在過去未來現在。

    緣世者緣過去未來現在及非世法。

    善不善無記者當言善。

    緣善不善無記者。

    當言三種緣。

    欲色無色界系者。

    當言欲色界系亦無色界系。

    緣欲色無色界系法者。

    當言緣欲色無色系法亦緣非系法。

    是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

    當言非學非無學。

    緣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

    當言三種緣。

    見谛斷修道斷不斷者。

    當言修道斷。

    緣見道斷法修道斷法不斷法者。

    當言三種緣。

    緣名緣義者。

    當言二俱緣。

    緣己身緣他身者。

    當言緣己身他身亦緣非己非他。

    聞慧思慧修慧者。

    當言是三種慧。

    欲界是聞慧思慧。

    色界是聞修慧。

    無色界是修慧。

    方便得生得者。

    當言是方便得是生得。

    如色界聞慧。

    可言是方便亦可言是生得。

    雲何言方便得。

    答曰如于此間修總相别相生彼則得。

    若不修習。

    雖生彼不得雲何亦可言生得。

    答曰。

    此雖修習。

    不生彼間。

    不名生得。

    欲界命終生二禅中。

    二禅命終生初禅中。

    彼為得不。

    答曰。

    或有說者。

    不得。

    所以者何。

    以遠故。

    若即二禅得修習。

    生初禅中。

    則得。

    初禅命終。

    生二禅中。

    初禅地法盡舍。

    二禅命終。

    還生二禅。

    彼為得不。

    答曰。

    得欲界命終。

    生無色界中。

    無色界命終。

    還生無色界中。

    彼為得不。

    答曰。

    或有說者。

    不得以遠故。

    複有說者。

    若即無色修習。

    還生無色界則得。

    問曰。

    為是聖人能生此法。

    為凡夫人能生此法。

    答曰。

    聖人亦能凡夫亦能。

    凡夫有二種。

    有内道凡夫有外道凡夫。

    何道凡夫能生此法。

    答曰。

    内道亦能外道亦能。

    内道凡夫。

    亦方便得。

    亦生處得。

    外道凡夫。

    唯生處得。

    複有說者。

    外道凡夫。

    唯生處得。

    不起現在前。

    所以者何。

    以計我故 問曰。

    雲何起緣一切法。

    無我行現在前。

    答曰。

    生欲界中。

    起現在前時。

    緣一切法。

    生欲界中。

    起色界者現在前。

    亦緣一切法。

    若生初禅。

    不入定現在前時。

    亦緣一切法。

    若入定現在前時。

    緣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生初禅起二禅三禅四禅者現在前。

    亦緣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若生二禅不入定現在前時。

    能緣一切法。

    若入定現在前時。

    緣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若生二禅起三禅四禅者現在前亦緣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生三禅四禅亦如是。

    無色中緣一切法無我行。

    若生欲界。

    若生色界。

    若生無色界現在前。

    緣一切法。

    如上說。

    問曰。

    欲界者緣法多。

    色界者緣法多。

    答曰。

    色界者若不入定。

    所緣與欲界等。

    若入定欲界者多非。

    色界者。

    所以者何。

    不自緣定共色故。

    應作是說。

    不入定時。

    無有不緣一切色身念處。

    無有緣一切受受念處。

    無有緣一切心心念處。

    無有緣一切法法念處 問曰。

    一切法無我行。

    為是欣尚行。

    為是厭離行。

    若是欣尚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