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二卷
關燈
小
中
大
。
頗二阿羅漢俱在欲界中。
于世第一法。
一成就。
一不成就耶。
答曰。
有。
一依初禅得正決定。
二依二禅得正決定。
彼俱命終。
生二禅中陰中得阿羅漢果。
彼依初禅得正決定者。
則不成就。
所以者何。
以離地故失。
問曰。
頗有聖人不成就世第一法。
成就世第一法解脫得耶。
答曰。
有。
依初禅得正決定。
彼命終生二禅中。
以離地故。
不成就世第一法。
彼成就世第一法解脫得。
彼得以二禅所攝故。
若命終生三禅以上。
則不成就世第一法。
問曰。
頗有聖人不成就世第一法。
亦不成就解脫得耶。
答曰。
有。
依初禅得正決定。
彼若命終。
生第三禅以上。
則不成就世第一法及解脫得 如經說。
諸比丘。
我不見一法速疾回轉過于心者。
難以喻知。
乃至廣說。
問曰。
言速疾回轉者。
為于世耶為于緣耶。
若于世者。
一切有為法。
亦随世速疾回轉。
不但心也。
若于緣者。
諸心心數法受緣。
亦速疾回轉。
不但心也。
答曰。
此中亦說世速疾回轉。
亦說緣速疾回轉。
謂一身中非謂一刹那也。
若一刹那言速疾回轉者。
則有少分速疾回轉。
少分不速疾回轉。
亦無于緣速疾回轉。
所以者何。
如說若法能緣彼法。
或時不緣。
無有是事。
是以說世之與緣速疾回轉。
謂一身中非謂一刹那。
彼一身中。
或生善心或時染污。
或時不隐沒無記。
或依眼生。
乃至依意生。
若緣色生乃至緣法生。
問曰。
若于世于緣。
名速疾回轉者。
心心數法。
亦于世于緣。
速疾回轉。
何以獨言心耶。
答曰。
或有說者。
此是世尊有餘之說。
亦是世尊為化衆生。
簡略之說。
複有說者。
于心法中誰為最勝。
所謂心也。
是以說心。
猶如王來餘人亦來。
以王勝故但言王來。
複有說者。
以因心故名為心數。
是故說心。
以心大故數法亦名大地。
是故說心。
複有說者。
若修證心通法時。
彼無礙道唯緣于心。
是故說心。
複有說者。
心是遠行法。
如說 獨行遠逝不在此身若能調伏 是世梵志 複有說者。
心為尊導。
如說 心為前導心尊心使中心念善 亦言亦行安樂自追如影随形 或有說者。
心猶如王。
如說 第六增上王此染彼亦染 無染而生染染者名愚小 複有說者。
心名城主。
如說。
比丘當知。
言城主者即有漏識。
複有說者。
心是内法。
遍一切處。
能有所緣。
内者。
内入所攝。
遍者。
從阿毗地獄上至有頂。
能有所緣者。
緣一切法。
複有說者。
能起善不善屍羅。
如說。
善不善屍羅。
皆因心起。
複有說者。
心起惡法生惡道中。
心起善法生天人中。
如世尊言。
諸比丘。
都提夜子叔迦摩納婆。
以向如來生惡心故。
身壞命終。
如擲真珠頃當堕惡道。
比丘都提夜子叔迦摩納婆。
以向如來起善心故。
如擲真珠頃身壞命終。
當生善道。
複有說者。
此心為主。
多所統攝。
如說。
此五情根各行境界。
心悉能行種種境界。
複有說者。
如心行于緣。
數法皆随。
猶如雄魚。
其所住處雌魚皆随。
複有說者。
心是數法所依之處。
複有說者。
心所依受身之處無不有心。
數法不爾有增有減。
複有說者。
若心不調伏。
不守護。
不淨修。
數法亦爾。
若心調伏守護淨修。
數法亦爾。
複有說者。
若心不伏數法不伏。
以不伏故。
流行色聲香味觸法。
若心折伏數法亦伏。
以折伏故不行色聲香味觸法。
如濾水筒。
上開則漏上閉則止。
彼亦如是。
複有說者。
世尊先說心速疾回轉。
當知餘有緣法。
亦速疾回轉。
如經說。
我不見一法速疾回轉過于心者。
難以喻知。
問曰。
如餘經說以猨猴為喻。
今何故言難以喻知。
答曰。
或有說者。
此經難以喻知。
不言不以喻知。
所以者何。
非凡人能作。
不易作。
不過時作。
非無慧者作。
非凡人作者。
唯佛能作。
不易作者。
用功能作。
不過時作者。
佛日出世。
爾時能作。
非無慧作者。
非粗心亂意之所能作。
又非凡作者。
能知善心起住滅相。
亦知出入及知方便。
如佛緣覺及諸弟子。
善于總相别相。
複有說者。
言難以喻知者。
喻若同若相似。
同者。
如說心速疾回轉。
其猶如受。
此是心法。
經先已說。
若非心法。
喻不相似。
複次難以喻知者。
不以少功而能得知。
複次難以喻知者。
如心速疾能有所緣。
彼喻亦爾。
而無有法與心等者。
猶如猨猴。
從一枝至一枝頃。
心想回轉。
有百千刹那。
尊者波奢說曰。
世尊為化衆生。
還以心喻心。
彼猨猴輕躁躁動皆心所為。
問曰。
彼心可以一法為定喻不。
答曰。
或有說者。
有誰能作。
唯佛能作。
但無能知者。
如佛化作一刹那以喻心而無知者。
是故比丘應善知心。
應善知心回轉。
乃至廣說。
問曰。
善知心善知心回轉。
有何差别。
答曰。
或有說者。
無有差别。
言善知心即是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有差别。
若觀心總相是名善知心。
觀心别相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心。
是名善知心。
若觀數法。
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心念處。
是名善知心。
若觀法念處。
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識陰。
是名善知心若觀餘陰。
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意入。
是名善知心。
若觀餘入。
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七識界。
是名善知心。
若觀餘界。
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心自相。
是名善知心。
若觀心所緣行處。
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識。
是名善知心。
若觀識住處。
是名善知心回轉。
尊者波奢說曰。
若知有欲心是名善知心。
若知轉離欲心是名善知心回轉。
如有欲心轉離欲心。
有嗔心轉離嗔心。
有癡心轉離癡心。
散亂心攝心。
懈怠心精進心。
有掉心無掉心。
少心多心。
有染心無染心定心不定心。
修心不修心。
解脫心不解脫心。
系心不系心。
當知亦如是。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世尊言善知心回轉者。
即是善知心異名說耳。
如定犍度說。
我弟子中善知心回轉。
摩诃般特迦是也。
此即說心念處。
名善知心回轉 問曰。
頗住一刹那頃。
當得世第一法。
不當得所依緣耶。
當得所依緣不當得世第一法耶。
亦當得世第一法及所依緣耶。
亦不當得世第一法及所依緣耶。
答曰。
有。
應作四句。
若依未來禅。
當得正決定。
住增上忍一刹那頃。
當得世第一法。
不當得所依緣者。
除未至禅所攝世第一法現在前及所依緣。
謂諸餘未來世第一法也。
當得所依緣。
不當得世第一法者。
謂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所攝世第一法所依緣也。
當得世第一法及所依緣者。
謂未來禅所攝世第一法現在前及所依緣也。
亦不當得世第一法及所依緣者。
謂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所攝世第一法。
諸餘所依緣。
問曰。
頗住一刹那頃當得世第一法緣有緣法耶。
當得緣無緣法耶。
當得緣有緣無緣法耶。
不當得緣有緣無緣法耶。
答曰。
有。
住增上忍應作四句。
初句者。
謂世第一法。
能緣心心數法也。
第二句者。
謂世第一法。
能緣色心不相應行也。
第三句者。
謂世第一法。
能緣心心數法色心不相應行也。
第四句者。
除上爾所事 彼作經者說世第一法。
凡作七論。
五是根本。
二因論生論。
五根本者。
從雲何世第一法。
乃至根相應。
二因論生論者。
謂當言一心當言不退。
造毗婆沙者。
因此造論廣現多文
頗二阿羅漢俱在欲界中。
于世第一法。
一成就。
一不成就耶。
答曰。
有。
一依初禅得正決定。
二依二禅得正決定。
彼俱命終。
生二禅中陰中得阿羅漢果。
彼依初禅得正決定者。
則不成就。
所以者何。
以離地故失。
問曰。
頗有聖人不成就世第一法。
成就世第一法解脫得耶。
答曰。
有。
依初禅得正決定。
彼命終生二禅中。
以離地故。
不成就世第一法。
彼成就世第一法解脫得。
彼得以二禅所攝故。
若命終生三禅以上。
則不成就世第一法。
問曰。
頗有聖人不成就世第一法。
亦不成就解脫得耶。
答曰。
有。
依初禅得正決定。
彼若命終。
生第三禅以上。
則不成就世第一法及解脫得 如經說。
諸比丘。
我不見一法速疾回轉過于心者。
難以喻知。
乃至廣說。
問曰。
言速疾回轉者。
為于世耶為于緣耶。
若于世者。
一切有為法。
亦随世速疾回轉。
不但心也。
若于緣者。
諸心心數法受緣。
亦速疾回轉。
不但心也。
答曰。
此中亦說世速疾回轉。
亦說緣速疾回轉。
謂一身中非謂一刹那也。
若一刹那言速疾回轉者。
則有少分速疾回轉。
少分不速疾回轉。
亦無于緣速疾回轉。
所以者何。
如說若法能緣彼法。
或時不緣。
無有是事。
是以說世之與緣速疾回轉。
謂一身中非謂一刹那。
彼一身中。
或生善心或時染污。
或時不隐沒無記。
或依眼生。
乃至依意生。
若緣色生乃至緣法生。
問曰。
若于世于緣。
名速疾回轉者。
心心數法。
亦于世于緣。
速疾回轉。
何以獨言心耶。
答曰。
或有說者。
此是世尊有餘之說。
亦是世尊為化衆生。
簡略之說。
複有說者。
于心法中誰為最勝。
所謂心也。
是以說心。
猶如王來餘人亦來。
以王勝故但言王來。
複有說者。
以因心故名為心數。
是故說心。
以心大故數法亦名大地。
是故說心。
複有說者。
若修證心通法時。
彼無礙道唯緣于心。
是故說心。
複有說者。
心是遠行法。
如說 獨行遠逝不在此身若能調伏 是世梵志 複有說者。
心為尊導。
如說 心為前導心尊心使中心念善 亦言亦行安樂自追如影随形 或有說者。
心猶如王。
如說 第六增上王此染彼亦染 無染而生染染者名愚小 複有說者。
心名城主。
如說。
比丘當知。
言城主者即有漏識。
複有說者。
心是内法。
遍一切處。
能有所緣。
内者。
内入所攝。
遍者。
從阿毗地獄上至有頂。
能有所緣者。
緣一切法。
複有說者。
能起善不善屍羅。
如說。
善不善屍羅。
皆因心起。
複有說者。
心起惡法生惡道中。
心起善法生天人中。
如世尊言。
諸比丘。
都提夜子叔迦摩納婆。
以向如來生惡心故。
身壞命終。
如擲真珠頃當堕惡道。
比丘都提夜子叔迦摩納婆。
以向如來起善心故。
如擲真珠頃身壞命終。
當生善道。
複有說者。
此心為主。
多所統攝。
如說。
此五情根各行境界。
心悉能行種種境界。
複有說者。
如心行于緣。
數法皆随。
猶如雄魚。
其所住處雌魚皆随。
複有說者。
心是數法所依之處。
複有說者。
心所依受身之處無不有心。
數法不爾有增有減。
複有說者。
若心不調伏。
不守護。
不淨修。
數法亦爾。
若心調伏守護淨修。
數法亦爾。
複有說者。
若心不伏數法不伏。
以不伏故。
流行色聲香味觸法。
若心折伏數法亦伏。
以折伏故不行色聲香味觸法。
如濾水筒。
上開則漏上閉則止。
彼亦如是。
複有說者。
世尊先說心速疾回轉。
當知餘有緣法。
亦速疾回轉。
如經說。
我不見一法速疾回轉過于心者。
難以喻知。
問曰。
如餘經說以猨猴為喻。
今何故言難以喻知。
答曰。
或有說者。
此經難以喻知。
不言不以喻知。
所以者何。
非凡人能作。
不易作。
不過時作。
非無慧者作。
非凡人作者。
唯佛能作。
不易作者。
用功能作。
不過時作者。
佛日出世。
爾時能作。
非無慧作者。
非粗心亂意之所能作。
又非凡作者。
能知善心起住滅相。
亦知出入及知方便。
如佛緣覺及諸弟子。
善于總相别相。
複有說者。
言難以喻知者。
喻若同若相似。
同者。
如說心速疾回轉。
其猶如受。
此是心法。
經先已說。
若非心法。
喻不相似。
複次難以喻知者。
不以少功而能得知。
複次難以喻知者。
如心速疾能有所緣。
彼喻亦爾。
而無有法與心等者。
猶如猨猴。
從一枝至一枝頃。
心想回轉。
有百千刹那。
尊者波奢說曰。
世尊為化衆生。
還以心喻心。
彼猨猴輕躁躁動皆心所為。
問曰。
彼心可以一法為定喻不。
答曰。
或有說者。
有誰能作。
唯佛能作。
但無能知者。
如佛化作一刹那以喻心而無知者。
是故比丘應善知心。
應善知心回轉。
乃至廣說。
問曰。
善知心善知心回轉。
有何差别。
答曰。
或有說者。
無有差别。
言善知心即是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有差别。
若觀心總相是名善知心。
觀心别相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心。
是名善知心。
若觀數法。
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心念處。
是名善知心。
若觀法念處。
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識陰。
是名善知心若觀餘陰。
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意入。
是名善知心。
若觀餘入。
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七識界。
是名善知心。
若觀餘界。
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心自相。
是名善知心。
若觀心所緣行處。
是名善知心回轉。
複有說者。
若觀識。
是名善知心。
若觀識住處。
是名善知心回轉。
尊者波奢說曰。
若知有欲心是名善知心。
若知轉離欲心是名善知心回轉。
如有欲心轉離欲心。
有嗔心轉離嗔心。
有癡心轉離癡心。
散亂心攝心。
懈怠心精進心。
有掉心無掉心。
少心多心。
有染心無染心定心不定心。
修心不修心。
解脫心不解脫心。
系心不系心。
當知亦如是。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世尊言善知心回轉者。
即是善知心異名說耳。
如定犍度說。
我弟子中善知心回轉。
摩诃般特迦是也。
此即說心念處。
名善知心回轉 問曰。
頗住一刹那頃。
當得世第一法。
不當得所依緣耶。
當得所依緣不當得世第一法耶。
亦當得世第一法及所依緣耶。
亦不當得世第一法及所依緣耶。
答曰。
有。
應作四句。
若依未來禅。
當得正決定。
住增上忍一刹那頃。
當得世第一法。
不當得所依緣者。
除未至禅所攝世第一法現在前及所依緣。
謂諸餘未來世第一法也。
當得所依緣。
不當得世第一法者。
謂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所攝世第一法所依緣也。
當得世第一法及所依緣者。
謂未來禅所攝世第一法現在前及所依緣也。
亦不當得世第一法及所依緣者。
謂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所攝世第一法。
諸餘所依緣。
問曰。
頗住一刹那頃當得世第一法緣有緣法耶。
當得緣無緣法耶。
當得緣有緣無緣法耶。
不當得緣有緣無緣法耶。
答曰。
有。
住增上忍應作四句。
初句者。
謂世第一法。
能緣心心數法也。
第二句者。
謂世第一法。
能緣色心不相應行也。
第三句者。
謂世第一法。
能緣心心數法色心不相應行也。
第四句者。
除上爾所事 彼作經者說世第一法。
凡作七論。
五是根本。
二因論生論。
五根本者。
從雲何世第一法。
乃至根相應。
二因論生論者。
謂當言一心當言不退。
造毗婆沙者。
因此造論廣現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