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唯說無漏。
所以者何。
因諸根故說。
聖人差别。
複次五根有漏無漏。
彼經唯說無漏。
所以者何。
以聖為對治法故。
聖人差别。
問曰。
上言若無五根堕凡夫數。
此雲何通。
答曰。
彼言堕凡夫數者。
謂斷善根凡夫。
或有說者。
犢子部說。
五根。
是世第一法。
何以故五根是善性。
以五根善故餘數法亦善。
亦以根故。
聖人差别。
如說五根猛利通達滿足。
得阿羅漢。
廣說如上。
問曰。
以何事故。
尊者迦旃延子引犢子部所立義耶。
答曰。
彼犢子部所說而與此經少有相違。
所謂五根是世第一法凡夫性一向染污。
彼以欲界苦谛所斷十使。
是凡夫性。
涅槃有三種。
學無學非學非無學。
阿須羅是第六道。
說有我人。
為如是等。
若五若六。
與此經相違。
莫謂彼部所說盡與此經同。
彼作經者。
為斷如是意故。
次作是說。
如我義。
于諸心心數法。
次第得正決定。
是名世第一法。
問曰。
如汝所說。
五根性善。
餘心心數法性非是善者。
應是不善無記。
若以五根性善不善無記親近五根。
亦名善者。
今五根亦親近不善無記。
應是不善無記。
此則不然。
何以故根與心心數法。
同一所依。
同一行。
同一所緣。
同一果。
同一依。
同一報。
共成一事。
而雲其性善是親近善者。
是妄想耳。
或有說者。
誦持修多羅者。
說言五根是世第一法。
尊者達摩多羅說曰。
世第一法。
體性是思名差别耳。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世第一法。
體性是心。
名差别耳。
所以者何信心異。
乃至慧心異。
若有衆生。
能于一時以五種心。
次第得正決定。
無有是處。
若一一次第得正決定。
斯有是處。
問曰。
若然者。
以不相應法得正決定耶。
答曰。
不也。
所以者何。
汝法心不與心相應。
有為所緣。
有為所緣故。
能次第得正決定。
我信亦爾。
不與信相應。
能有所緣。
有所緣故。
次第得正決定。
乃至慧亦如是。
問曰。
若然者則有大過。
所以者何。
若但信心得正決定。
不以精進念定慧等得正決定者。
懈怠失念亂意惡慧。
亦應次第得正決定。
乃至慧亦如是。
為斷彼人如是意故故作是說。
如我義于諸心心數法。
次第得正決定。
是世第一法。
如我義者謂不颠倒如法性順。
經文同我等意。
而作是說。
諸心心數法。
次第得正決定。
是名世第一法。
彼迦旃延子。
欲顯正義故。
言世第一法。
亦是根亦非根。
問曰。
如世第一法。
現在前未來世中心心數法。
亦修彼為是第一法不耶。
答曰。
或有說者。
依如經本非世第一法。
何以故經本說諸心心數法。
次第得正決定。
是世第一法。
彼未來者。
不能作次第。
是故非世第一法。
複次若當是者複違經本。
如說世第一法。
當言一心非衆多心。
評曰。
應作是說。
彼未來者。
亦是世第一法。
問曰。
彼未來者不能作次第緣。
雲何是世第一法耶。
答曰。
彼未來者雖不能作次第。
而能随順作次第法。
譬如比丘布薩時。
不在僧中。
而與僧欲名得布薩。
僧事亦成。
如是彼在未來世中。
為現在得如與欲者。
若未來世中。
無現在得不與欲者。
今現在者。
亦不能作次第。
若作次第。
當知皆是未來者力。
何以故彼未來者。
不與聖道作障礙故。
複次若彼未來非世第一法者。
與智犍度經文相違。
所以者何。
如未曾得道。
今現在前。
彼未來世中。
相似種修。
若彼未來不作世第一法者。
雲何名彼種相似修。
以是事故。
彼未來者亦是世第一法。
問曰。
若未來是世第一法者。
經文何故不說耶。
答曰。
若能與次第緣者經文則說。
彼不能與次第緣。
是故不說。
複次若流轉三世者則說。
未來不爾。
或有說者。
從因而生。
成就此法。
住在身中。
是故說之。
彼未來者。
雖從因生成就此法。
不住身中。
是故不說。
問曰。
若然者。
雲何非是衆多心耶。
答曰。
此中唯說現在刹那能成事者。
故非衆多心。
或有說者。
若能令未來世中修者則說。
未來不爾。
或有說者。
若心彼因彼心此果。
是以故說。
未來不爾。
或有說者。
能與因能取果住身中。
能有所緣。
是以故說。
未來不爾。
或有說者。
有二修義。
是以故說。
彼未來者。
唯有得修無有行修。
是故不說。
問曰。
彼世第一法。
俱生色心不相應行。
為是世第一法不耶。
答曰。
或有說者。
如經本說。
彼非世第一法。
所以者何。
彼不能與次第緣故。
評曰。
應作是說。
彼亦是世第一法。
問曰。
彼不能與次第緣。
雲何名世第一法耶。
答曰。
彼雖不能與次第緣。
而能随順次第緣義。
所以者何。
彼與世第一法。
俱生住滅。
同一果一依一報。
是以故說。
問曰。
彼若是世第一法者。
經本何故不說耶。
答曰。
彼不能與次第緣故。
是以不說。
或有說者。
若從因生成就此法。
能有所緣是以說之。
彼雖從因生成就此法。
不能有所緣。
是故不說。
或有說者。
若是相應。
有依有勢。
有行有緣。
是以故說。
彼非相應。
無依無勢。
無行無緣。
是故不說。
問曰彼世第一法。
得為是世第一法不耶。
答曰。
彼非世第一法。
問曰。
以何等故。
生住無常。
是世第一法。
而得非耶。
答曰。
生等一事。
世第一法。
同一果。
共行不相離。
常相随無前後。
得則不爾。
不同一果。
不共行相離。
不相随有前後。
或離所得法。
如樹皮離樹。
以是義故非世第一法。
問曰。
以何義故。
沙門果得即沙門果。
而此第一法。
得非世第一法耶。
答曰。
以成就得故。
名沙門果。
是以得即沙門果。
能與次第緣。
亦能随順次第緣義。
名世第一法。
得則不爾。
是故非世第一法。
如是餘達分善根。
得非達分善根。
何以故若得即是達分善根者。
已得聖果。
應重起達分善根現在前。
以成就得故而實不爾。
是故得非達分善根。
或有說者。
若共起世第一法。
俱生者名世第一法。
後生者非。
餘達分善根亦如是。
或有說者。
得即是世第一法。
其餘達分善根得。
即是達分善根。
問曰。
若然者已得聖果。
應重起達分善根現在前。
答曰。
或現前。
或不現在前。
何者現前所謂得也。
何者不現在前所謂諸相應法也。
評曰。
不應作如是說。
如先所說者好◎ ◎問曰。
世第一法為幾念處。
答曰。
現在一壞緣法念處。
未來四。
問曰。
世第一法為幾緣。
答曰。
為四緣。
因緣者相應共有因。
次第緣者。
與苦法忍作次第緣。
境界緣者忍智所緣。
威勢緣者除其自體。
餘一切法是彼緣生法。
于世第一法亦有四緣。
因緣者相應共有法。
次第緣者苦忍是。
境界緣者欲界五陰是。
威勢緣者除其自體。
餘一切法是複有義說者。
雲何名出世第一法。
答曰。
苦法忍是。
所以者何。
是聖道種子故。
複有說者。
金剛喻定是。
所以者何。
能盡諸結得究竟果故。
複有說者。
盡智是。
所以者何。
以初得盡智。
餘無漏法時淨修故。
複有說者。
正三昧是。
所以者何。
得一切有為法中正定最勝故。
複有說者。
涅槃是。
所以者何。
一切法中最妙勝故。
複有說者。
阿羅漢最後心是。
所以者何。
凡夫人最後心。
名世第一法。
阿羅漢最後心。
名出世第一法。
評曰。
不應作是說。
彼阿羅漢最後心。
非出世法故。
如先說者好。
問曰。
頗有世第一法不與苦法忍作次第緣耶。
答曰。
有。
世間第一法。
色心不相應法則是。
問曰。
頗有相應法不與苦法忍作次第緣耶。
答曰。
有。
未來修者是也。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若以信心。
得正決定。
是名世第一法與苦法忍作次第緣。
餘精進念定慧心。
是名世第一法。
而不與苦法忍作次第緣。
說相似法沙門說曰。
受與受作次第。
不與想等。
餘數法亦如是。
心法生時。
遇緣便生。
若愛前緣生樂受。
欲有所想生想。
欲有所作生思。
問曰。
若然者無相似次第義。
答曰。
有。
但
所以者何。
因諸根故說。
聖人差别。
複次五根有漏無漏。
彼經唯說無漏。
所以者何。
以聖為對治法故。
聖人差别。
問曰。
上言若無五根堕凡夫數。
此雲何通。
答曰。
彼言堕凡夫數者。
謂斷善根凡夫。
或有說者。
犢子部說。
五根。
是世第一法。
何以故五根是善性。
以五根善故餘數法亦善。
亦以根故。
聖人差别。
如說五根猛利通達滿足。
得阿羅漢。
廣說如上。
問曰。
以何事故。
尊者迦旃延子引犢子部所立義耶。
答曰。
彼犢子部所說而與此經少有相違。
所謂五根是世第一法凡夫性一向染污。
彼以欲界苦谛所斷十使。
是凡夫性。
涅槃有三種。
學無學非學非無學。
阿須羅是第六道。
說有我人。
為如是等。
若五若六。
與此經相違。
莫謂彼部所說盡與此經同。
彼作經者。
為斷如是意故。
次作是說。
如我義。
于諸心心數法。
次第得正決定。
是名世第一法。
問曰。
如汝所說。
五根性善。
餘心心數法性非是善者。
應是不善無記。
若以五根性善不善無記親近五根。
亦名善者。
今五根亦親近不善無記。
應是不善無記。
此則不然。
何以故根與心心數法。
同一所依。
同一行。
同一所緣。
同一果。
同一依。
同一報。
共成一事。
而雲其性善是親近善者。
是妄想耳。
或有說者。
誦持修多羅者。
說言五根是世第一法。
尊者達摩多羅說曰。
世第一法。
體性是思名差别耳。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世第一法。
體性是心。
名差别耳。
所以者何信心異。
乃至慧心異。
若有衆生。
能于一時以五種心。
次第得正決定。
無有是處。
若一一次第得正決定。
斯有是處。
問曰。
若然者。
以不相應法得正決定耶。
答曰。
不也。
所以者何。
汝法心不與心相應。
有為所緣。
有為所緣故。
能次第得正決定。
我信亦爾。
不與信相應。
能有所緣。
有所緣故。
次第得正決定。
乃至慧亦如是。
問曰。
若然者則有大過。
所以者何。
若但信心得正決定。
不以精進念定慧等得正決定者。
懈怠失念亂意惡慧。
亦應次第得正決定。
乃至慧亦如是。
為斷彼人如是意故故作是說。
如我義于諸心心數法。
次第得正決定。
是世第一法。
如我義者謂不颠倒如法性順。
經文同我等意。
而作是說。
諸心心數法。
次第得正決定。
是名世第一法。
彼迦旃延子。
欲顯正義故。
言世第一法。
亦是根亦非根。
問曰。
如世第一法。
現在前未來世中心心數法。
亦修彼為是第一法不耶。
答曰。
或有說者。
依如經本非世第一法。
何以故經本說諸心心數法。
次第得正決定。
是世第一法。
彼未來者。
不能作次第。
是故非世第一法。
複次若當是者複違經本。
如說世第一法。
當言一心非衆多心。
評曰。
應作是說。
彼未來者。
亦是世第一法。
問曰。
彼未來者不能作次第緣。
雲何是世第一法耶。
答曰。
彼未來者雖不能作次第。
而能随順作次第法。
譬如比丘布薩時。
不在僧中。
而與僧欲名得布薩。
僧事亦成。
如是彼在未來世中。
為現在得如與欲者。
若未來世中。
無現在得不與欲者。
今現在者。
亦不能作次第。
若作次第。
當知皆是未來者力。
何以故彼未來者。
不與聖道作障礙故。
複次若彼未來非世第一法者。
與智犍度經文相違。
所以者何。
如未曾得道。
今現在前。
彼未來世中。
相似種修。
若彼未來不作世第一法者。
雲何名彼種相似修。
以是事故。
彼未來者亦是世第一法。
問曰。
若未來是世第一法者。
經文何故不說耶。
答曰。
若能與次第緣者經文則說。
彼不能與次第緣。
是故不說。
複次若流轉三世者則說。
未來不爾。
或有說者。
從因而生。
成就此法。
住在身中。
是故說之。
彼未來者。
雖從因生成就此法。
不住身中。
是故不說。
問曰。
若然者。
雲何非是衆多心耶。
答曰。
此中唯說現在刹那能成事者。
故非衆多心。
或有說者。
若能令未來世中修者則說。
未來不爾。
或有說者。
若心彼因彼心此果。
是以故說。
未來不爾。
或有說者。
能與因能取果住身中。
能有所緣。
是以故說。
未來不爾。
或有說者。
有二修義。
是以故說。
彼未來者。
唯有得修無有行修。
是故不說。
問曰。
彼世第一法。
俱生色心不相應行。
為是世第一法不耶。
答曰。
或有說者。
如經本說。
彼非世第一法。
所以者何。
彼不能與次第緣故。
評曰。
應作是說。
彼亦是世第一法。
問曰。
彼不能與次第緣。
雲何名世第一法耶。
答曰。
彼雖不能與次第緣。
而能随順次第緣義。
所以者何。
彼與世第一法。
俱生住滅。
同一果一依一報。
是以故說。
問曰。
彼若是世第一法者。
經本何故不說耶。
答曰。
彼不能與次第緣故。
是以不說。
或有說者。
若從因生成就此法。
能有所緣是以說之。
彼雖從因生成就此法。
不能有所緣。
是故不說。
或有說者。
若是相應。
有依有勢。
有行有緣。
是以故說。
彼非相應。
無依無勢。
無行無緣。
是故不說。
問曰彼世第一法。
得為是世第一法不耶。
答曰。
彼非世第一法。
問曰。
以何等故。
生住無常。
是世第一法。
而得非耶。
答曰。
生等一事。
世第一法。
同一果。
共行不相離。
常相随無前後。
得則不爾。
不同一果。
不共行相離。
不相随有前後。
或離所得法。
如樹皮離樹。
以是義故非世第一法。
問曰。
以何義故。
沙門果得即沙門果。
而此第一法。
得非世第一法耶。
答曰。
以成就得故。
名沙門果。
是以得即沙門果。
能與次第緣。
亦能随順次第緣義。
名世第一法。
得則不爾。
是故非世第一法。
如是餘達分善根。
得非達分善根。
何以故若得即是達分善根者。
已得聖果。
應重起達分善根現在前。
以成就得故而實不爾。
是故得非達分善根。
或有說者。
若共起世第一法。
俱生者名世第一法。
後生者非。
餘達分善根亦如是。
或有說者。
得即是世第一法。
其餘達分善根得。
即是達分善根。
問曰。
若然者已得聖果。
應重起達分善根現在前。
答曰。
或現前。
或不現在前。
何者現前所謂得也。
何者不現在前所謂諸相應法也。
評曰。
不應作如是說。
如先所說者好◎ ◎問曰。
世第一法為幾念處。
答曰。
現在一壞緣法念處。
未來四。
問曰。
世第一法為幾緣。
答曰。
為四緣。
因緣者相應共有因。
次第緣者。
與苦法忍作次第緣。
境界緣者忍智所緣。
威勢緣者除其自體。
餘一切法是彼緣生法。
于世第一法亦有四緣。
因緣者相應共有法。
次第緣者苦忍是。
境界緣者欲界五陰是。
威勢緣者除其自體。
餘一切法是複有義說者。
雲何名出世第一法。
答曰。
苦法忍是。
所以者何。
是聖道種子故。
複有說者。
金剛喻定是。
所以者何。
能盡諸結得究竟果故。
複有說者。
盡智是。
所以者何。
以初得盡智。
餘無漏法時淨修故。
複有說者。
正三昧是。
所以者何。
得一切有為法中正定最勝故。
複有說者。
涅槃是。
所以者何。
一切法中最妙勝故。
複有說者。
阿羅漢最後心是。
所以者何。
凡夫人最後心。
名世第一法。
阿羅漢最後心。
名出世第一法。
評曰。
不應作是說。
彼阿羅漢最後心。
非出世法故。
如先說者好。
問曰。
頗有世第一法不與苦法忍作次第緣耶。
答曰。
有。
世間第一法。
色心不相應法則是。
問曰。
頗有相應法不與苦法忍作次第緣耶。
答曰。
有。
未來修者是也。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若以信心。
得正決定。
是名世第一法與苦法忍作次第緣。
餘精進念定慧心。
是名世第一法。
而不與苦法忍作次第緣。
說相似法沙門說曰。
受與受作次第。
不與想等。
餘數法亦如是。
心法生時。
遇緣便生。
若愛前緣生樂受。
欲有所想生想。
欲有所作生思。
問曰。
若然者無相似次第義。
答曰。
有。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