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地獄中陰彼不趣餘趣。
要當生地獄。
如是至天。
是故尊者昙摩難提說。
不向餘趣不說攝。
如是說者中陰離趣。
何以故。
中陰者是亂趣者非亂。
不應非亂攝亂。
亦不應亂攝非亂。
或曰。
中陰者不定趣者定。
不應不定攝定。
亦不應定攝不定。
或曰。
趣者已到為名中陰者方當趣。
以是故中陰離趣。
問曰。
中陰者具諸根耶。
為不具諸根耶。
有一說者具諸根。
更有說者不具諸根。
問曰。
若不具諸根者。
諸本有不具諸根。
彼即是中陰耶。
有一根者即是。
更有說者異。
如是說者中陰具諸根。
何以故。
中陰者始行。
複次彼衆生六門常求有。
是故中陰具諸根。
問曰。
中陰去速耶。
為神足去速耶。
有一說者神足去速非中陰。
更有說者。
中陰去速非神足。
何以故。
行力強非神足力。
如是說者神足去速非中陰。
問曰。
若神足去速非中陰者。
何以故。
說行力強非神足。
答曰。
當聽所以說行力強非神足力者。
神足者能止神足佛能止一切衆生。
一切衆生不能止佛。
辟支佛者除佛能止一切衆生。
一切衆生不能止辟支佛。
尊者舍利弗者。
除佛辟支佛已能止一切衆生。
一切衆生不能止。
尊者舍利弗。
乃至利根止鈍根。
鈍根不能止利根。
中陰者非衆生所能止。
非法非咒術亦非藥。
非佛辟支佛及聲聞度無極能止。
要當往生。
是故說行力強非神足力。
但神足去速非中陰。
如世尊契經所說。
三事合會已入于母胎。
父母合會為淫欲故。
母或時滿。
時滿者。
彼女人以欲滿體如滿溢河。
如是彼女人淫欲滿體。
更有說者。
母或時滿者。
是女人病。
是故說或時滿。
有所堪任者。
彼女人極有力。
懷妊持至九月十月。
是故說有所堪任。
香陰已至。
香陰者中陰也。
香陰于彼時有二意愛心及害心。
若女者彼于父有愛心于母有害心。
作是念。
無此女者我共此男合會。
彼不見母自見共父合會。
謂父母不淨彼作是念是我有。
見已便悶。
悶已此陰轉厚。
陰轉厚已便舍中陰得生陰。
若男者彼于母有愛心于父有害心。
作是念。
若無此男者我與此女合會。
彼不見父便與女人合會。
謂父母不淨彼作是念是我有。
見已便悶。
悶已此陰轉厚。
陰轉厚已便舍中陰得生陰。
一切凡夫如是颠倒意入母胎。
唯一菩薩無颠倒心入母胎。
謂世尊說此契經。
父母有德香陰無德。
不得入母胎。
香陰有德父母無德。
亦不得入母胎。
父母有德香陰亦有德。
三事等合得入母胎。
問曰。
如此豪貴者亦與賤女共會。
或賤男共貴女合會。
雲何三事等和合。
答曰。
謂豪貴與賤女人共會者。
彼賤女人随彼得貴。
謂若賤男與貴女共會。
彼貴女随彼得賤處。
如是三事等和合。
問曰。
中陰由何處入母胎。
答曰。
中陰随所欲入。
何以故。
謂中陰者。
于垣牆樹木山河石壁盡無所閡。
如是說者。
中陰從産門入母胎。
以此事故。
雙生兒前出為小後出為大。
何以故。
謂彼先入故。
問曰。
如一胎中有五趣中陰可得。
如豬狗魚蝦蟆。
謂胎中地獄中陰可得。
雲何不燒彼胎。
答曰。
彼火行所作。
謂作惡行者便被燒。
謂不作惡行者便不被燒。
複次彼根本大地獄。
猶尚不恒被燒。
何況中陰恒被燒耶。
如彼目連施設所說。
或有時活大地獄有冷風起。
展轉唱音言。
等活衆生等活衆生。
彼衆生還活肌肉血脈還生。
如彼根本大地獄猶尚不恒被燒。
何況中陰恒被燒耶。
此說中陰四種。
一中陰。
二意乘行。
三香陰。
四求有。
問曰。
何以故說中陰。
答曰。
二陰中間故名為中陰。
二陰者死陰生陰。
此二陰中間生故名為中陰。
問曰。
何以故說意乘行。
答曰。
意所生故名意乘行。
衆生或以行生。
或以結生。
或意生行生者地獄是。
要畢其行終不中死。
結生者卵生胎生及欲界化生天。
意生者化中陰及色無色界天始初人。
此中意生故中陰名意乘行。
問曰。
何以故說香陰。
答曰。
以香存命故。
中陰名香陰。
問曰。
何以故說求有。
答曰。
于六入門常求有。
是故中陰說求有。
如世尊契經說。
調達即身入地獄。
問曰。
調達有中陰耶無中陰耶。
答曰。
調達有中陰。
但死陰即滅中陰尋生。
中陰即滅生陰尋生。
說者釋提桓因以契經白世尊。
偈曰。
于此坐終已 大仙我天身 既還複其命 淨眼我自知 問曰。
釋提桓因為終更生。
為不終不生。
若終更生者彼中陰雲何。
若不終不生者此偈雲何通(偈如上也)。
作此論已。
答曰。
釋提桓因終已更生問曰。
若終已更生者雲何。
答曰。
諸天中陰生陰化生也。
化者死身不現不可知。
問曰。
如所說。
此天如十六男女形。
在天膝上坐。
爾時諸天不見耶。
答曰見。
但諸天作是念。
此釋提桓因極大力極大德極大神足。
于如來前現其神足。
更有說者。
彼諸大威德天。
如因陀羅披樓那伊沙那(此三釋子亦如五)。
如是彼諸大天等本有中有大小。
一種如是釋提桓因終已更生身大。
但諸天不知。
如是說者釋提桓因不終不生。
問曰。
若釋提桓因不終不生者。
此偈雲何通(偈如上也)。
答曰。
除五衰相故說偈。
諸天有五衰相有五死相。
五衰相者。
諸天身潔淨柔軟從香池浴。
還出池已水不著身。
衰時。
便著。
諸天身力強目初不眴。
衰時便眴。
諸天五欲境界極妙極好端正無比。
常不樂一處意如陶輪。
衰時便守一處。
諸天衣裳璎珞相[打-丁+棠]。
聲妙。
猶五樂音。
衰時便無音聲。
諸天遍有光明。
如摩尼寶。
影不可見。
衰時便有影現。
更有說者。
影不可見但光不極妙是謂五衰相。
五死相者。
諸天花冠未曾萎而萎。
寶衣未曾有垢而有垢。
腋下汗流。
形色變易。
不樂本座。
是謂五死相。
衰相者猶可禁制。
死相者不可禁制。
釋提桓因生五衰相。
不久當生五死相便作是念。
我當何恃怙脫五死相。
觀唯有佛。
便往至世尊所聽微妙法。
歡喜見谛即除五衰相。
故彼以軟愛言白世尊。
說此偈(偈如上也)。
或曰。
除惡道故說此偈。
佛于惡道拔濟釋提桓因。
安處天人中。
彼即除惡道故。
以軟愛言白世尊。
我應于惡道即滅斷壞。
遭遇世尊拔濟惡道。
如人出獄中囚著安隐處。
彼囚數至人所。
以軟愛言答謝彼人。
我應于獄中斷壞。
遭蒙仁恩得脫此難。
如是佛世尊于惡道拔濟釋提桓因。
安處天人中。
彼即除惡道故。
以軟愛言白世尊。
我應于惡道即滅斷壞。
遭遇世尊拔濟惡道。
以無上慧得存此命。
皆世尊恩。
是謂除惡道故說偈。
或曰。
見斷結病盡故說偈。
世尊脫釋提桓因見斷結病。
安處第一義如醫療病令得除愈。
彼人數數至醫所。
要當生地獄。
如是至天。
是故尊者昙摩難提說。
不向餘趣不說攝。
如是說者中陰離趣。
何以故。
中陰者是亂趣者非亂。
不應非亂攝亂。
亦不應亂攝非亂。
或曰。
中陰者不定趣者定。
不應不定攝定。
亦不應定攝不定。
或曰。
趣者已到為名中陰者方當趣。
以是故中陰離趣。
問曰。
中陰者具諸根耶。
為不具諸根耶。
有一說者具諸根。
更有說者不具諸根。
問曰。
若不具諸根者。
諸本有不具諸根。
彼即是中陰耶。
有一根者即是。
更有說者異。
如是說者中陰具諸根。
何以故。
中陰者始行。
複次彼衆生六門常求有。
是故中陰具諸根。
問曰。
中陰去速耶。
為神足去速耶。
有一說者神足去速非中陰。
更有說者。
中陰去速非神足。
何以故。
行力強非神足力。
如是說者神足去速非中陰。
問曰。
若神足去速非中陰者。
何以故。
說行力強非神足。
答曰。
當聽所以說行力強非神足力者。
神足者能止神足佛能止一切衆生。
一切衆生不能止佛。
辟支佛者除佛能止一切衆生。
一切衆生不能止辟支佛。
尊者舍利弗者。
除佛辟支佛已能止一切衆生。
一切衆生不能止。
尊者舍利弗。
乃至利根止鈍根。
鈍根不能止利根。
中陰者非衆生所能止。
非法非咒術亦非藥。
非佛辟支佛及聲聞度無極能止。
要當往生。
是故說行力強非神足力。
但神足去速非中陰。
如世尊契經所說。
三事合會已入于母胎。
父母合會為淫欲故。
母或時滿。
時滿者。
彼女人以欲滿體如滿溢河。
如是彼女人淫欲滿體。
更有說者。
母或時滿者。
是女人病。
是故說或時滿。
有所堪任者。
彼女人極有力。
懷妊持至九月十月。
是故說有所堪任。
香陰已至。
香陰者中陰也。
香陰于彼時有二意愛心及害心。
若女者彼于父有愛心于母有害心。
作是念。
無此女者我共此男合會。
彼不見母自見共父合會。
謂父母不淨彼作是念是我有。
見已便悶。
悶已此陰轉厚。
陰轉厚已便舍中陰得生陰。
若男者彼于母有愛心于父有害心。
作是念。
若無此男者我與此女合會。
彼不見父便與女人合會。
謂父母不淨彼作是念是我有。
見已便悶。
悶已此陰轉厚。
陰轉厚已便舍中陰得生陰。
一切凡夫如是颠倒意入母胎。
唯一菩薩無颠倒心入母胎。
謂世尊說此契經。
父母有德香陰無德。
不得入母胎。
香陰有德父母無德。
亦不得入母胎。
父母有德香陰亦有德。
三事等合得入母胎。
問曰。
如此豪貴者亦與賤女共會。
或賤男共貴女合會。
雲何三事等和合。
答曰。
謂豪貴與賤女人共會者。
彼賤女人随彼得貴。
謂若賤男與貴女共會。
彼貴女随彼得賤處。
如是三事等和合。
問曰。
中陰由何處入母胎。
答曰。
中陰随所欲入。
何以故。
謂中陰者。
于垣牆樹木山河石壁盡無所閡。
如是說者。
中陰從産門入母胎。
以此事故。
雙生兒前出為小後出為大。
何以故。
謂彼先入故。
問曰。
如一胎中有五趣中陰可得。
如豬狗魚蝦蟆。
謂胎中地獄中陰可得。
雲何不燒彼胎。
答曰。
彼火行所作。
謂作惡行者便被燒。
謂不作惡行者便不被燒。
複次彼根本大地獄。
猶尚不恒被燒。
何況中陰恒被燒耶。
如彼目連施設所說。
或有時活大地獄有冷風起。
展轉唱音言。
等活衆生等活衆生。
彼衆生還活肌肉血脈還生。
如彼根本大地獄猶尚不恒被燒。
何況中陰恒被燒耶。
此說中陰四種。
一中陰。
二意乘行。
三香陰。
四求有。
問曰。
何以故說中陰。
答曰。
二陰中間故名為中陰。
二陰者死陰生陰。
此二陰中間生故名為中陰。
問曰。
何以故說意乘行。
答曰。
意所生故名意乘行。
衆生或以行生。
或以結生。
或意生行生者地獄是。
要畢其行終不中死。
結生者卵生胎生及欲界化生天。
意生者化中陰及色無色界天始初人。
此中意生故中陰名意乘行。
問曰。
何以故說香陰。
答曰。
以香存命故。
中陰名香陰。
問曰。
何以故說求有。
答曰。
于六入門常求有。
是故中陰說求有。
如世尊契經說。
調達即身入地獄。
問曰。
調達有中陰耶無中陰耶。
答曰。
調達有中陰。
但死陰即滅中陰尋生。
中陰即滅生陰尋生。
說者釋提桓因以契經白世尊。
偈曰。
于此坐終已 大仙我天身 既還複其命 淨眼我自知 問曰。
釋提桓因為終更生。
為不終不生。
若終更生者彼中陰雲何。
若不終不生者此偈雲何通(偈如上也)。
作此論已。
答曰。
釋提桓因終已更生問曰。
若終已更生者雲何。
答曰。
諸天中陰生陰化生也。
化者死身不現不可知。
問曰。
如所說。
此天如十六男女形。
在天膝上坐。
爾時諸天不見耶。
答曰見。
但諸天作是念。
此釋提桓因極大力極大德極大神足。
于如來前現其神足。
更有說者。
彼諸大威德天。
如因陀羅披樓那伊沙那(此三釋子亦如五)。
如是彼諸大天等本有中有大小。
一種如是釋提桓因終已更生身大。
但諸天不知。
如是說者釋提桓因不終不生。
問曰。
若釋提桓因不終不生者。
此偈雲何通(偈如上也)。
答曰。
除五衰相故說偈。
諸天有五衰相有五死相。
五衰相者。
諸天身潔淨柔軟從香池浴。
還出池已水不著身。
衰時。
便著。
諸天身力強目初不眴。
衰時便眴。
諸天五欲境界極妙極好端正無比。
常不樂一處意如陶輪。
衰時便守一處。
諸天衣裳璎珞相[打-丁+棠]。
聲妙。
猶五樂音。
衰時便無音聲。
諸天遍有光明。
如摩尼寶。
影不可見。
衰時便有影現。
更有說者。
影不可見但光不極妙是謂五衰相。
五死相者。
諸天花冠未曾萎而萎。
寶衣未曾有垢而有垢。
腋下汗流。
形色變易。
不樂本座。
是謂五死相。
衰相者猶可禁制。
死相者不可禁制。
釋提桓因生五衰相。
不久當生五死相便作是念。
我當何恃怙脫五死相。
觀唯有佛。
便往至世尊所聽微妙法。
歡喜見谛即除五衰相。
故彼以軟愛言白世尊。
說此偈(偈如上也)。
或曰。
除惡道故說此偈。
佛于惡道拔濟釋提桓因。
安處天人中。
彼即除惡道故。
以軟愛言白世尊。
我應于惡道即滅斷壞。
遭遇世尊拔濟惡道。
如人出獄中囚著安隐處。
彼囚數至人所。
以軟愛言答謝彼人。
我應于獄中斷壞。
遭蒙仁恩得脫此難。
如是佛世尊于惡道拔濟釋提桓因。
安處天人中。
彼即除惡道故。
以軟愛言白世尊。
我應于惡道即滅斷壞。
遭遇世尊拔濟惡道。
以無上慧得存此命。
皆世尊恩。
是謂除惡道故說偈。
或曰。
見斷結病盡故說偈。
世尊脫釋提桓因見斷結病。
安處第一義如醫療病令得除愈。
彼人數數至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