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他。
教他已。
謂彼心入心起不令忘。
或曰。
禅者多妙法。
是故聖起已還複欲入。
無色者無多妙法。
是故聖起已不欲還入。
世尊說。
若不欲入者當教他。
教他已。
謂彼心入心起不令忘。
或曰。
禅者粗可見。
是故彼聖起已複欲還入。
無色者細不可見難可現。
是故彼聖起已不欲還入。
世尊說。
若不欲還入者當教他。
教他已。
謂彼心入心起不欲令忘。
是故佛世尊說四禅起已還當入。
如世尊契經說四禅增意。
問曰。
何以故世尊說四禅增意。
答曰。
一切地無有定。
極堅有力有功如根本地。
以是故佛契經說四禅增意。
或曰。
此中可得增上心心數法。
如無量等解脫。
除入一切入。
以是故佛說四禅增意。
或曰。
諸聖于此中增上門受樂。
如無量等門解脫。
除入一切入門。
是故說四禅增意。
如世尊契經說。
四禅是天。
諸天道未淨。
衆生當淨。
已淨當增益淨。
問曰。
此為取證故說四禅天道[跳-兆+(廠@火)]六識身。
初禅四種意四識身。
二禅一種意一識身獨意地。
是故說一心。
無覺無觀者。
非覺觀俱。
是故說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者。
初禅地定中生。
是故說定生喜樂。
問曰。
如初禅有定。
何以故說二禅地定。
或曰。
初禅地定故說二禅地定。
或曰。
謂二禅地定從初禅定中生。
從初禅定中來。
從初禅定長養。
從初禅定所轉。
或曰。
初禅此欲界極近。
極近故知此欲界設豪貴處眷屬處。
初禅亦爾。
如此欲界身識現在前。
初禅亦爾。
如此欲界有覺有觀。
初禅亦爾。
如此欲界出息入息。
初禅亦爾。
初禅此所娆亂不定。
二禅無此娆亂。
彼定而定。
或曰。
謂二禅離聲根本。
聲根本者。
是有覺有觀。
如所說。
居土覺觀已然後言說。
謂二禅離聲根本以故爾。
或曰。
謂二禅說賢聖默然如所說。
比丘賢聖默然者二禅是。
謂二禅賢聖默然。
以故爾。
是故說定生離。
喜樂二者禅。
次第數便有二。
順次數有二。
複次次第順正受。
是故說二。
成就遊處者。
謂二禅地善五陰到得成就。
是故說成就遊處。
複次比丘離喜欲無求遊。
念住正智覺受身樂。
謂彼聖說舍念安樂遊處。
三禅成就遊處。
彼離喜欲者已斷二禅喜故。
問曰。
如離一切二禅欲者。
何以故但說離喜。
答曰。
已說離喜欲。
當知已說離一切二禅欲。
或曰。
謂喜成患極重過多諸惡以故爾。
或曰。
謂彼行者斷喜故。
修三禅道以故爾。
或曰。
謂彼行者離喜離一切二禅以故爾。
或曰。
謂喜非上行上不可得。
世尊說當殷勤離以故爾。
是故說離喜欲。
無求遊者。
已得三禅樂不餘求。
念住者。
護三禅樂故。
正智者覺三禅樂。
受身樂者。
自覺二種樂。
猗樂痛樂。
謂彼聖說舍者。
說者教他。
舍者已放舍。
問如聖一切地教他已亦放舍。
何以故但說三禅。
答曰。
謂三禅道有娆亂。
己地亦有娆亂。
道有娆亂者二禅是。
于中染污喜娆亂。
如羅刹種令彼行者三禅退。
此是道娆亂。
己地娆亂者。
三禅地一切生死最妙樂。
是謂己地亂。
彼聖教初修行者當正念住。
莫令二禅地喜于三禅地退。
此亦應正念。
莫于中著樂令不至上地。
如彼商人主。
彼教初行商人。
某方有淫家。
某處有戲家。
某許有酒家。
莫入彼家令失錢财。
如是聖教初修行者當正念住。
莫令二禅地喜于三禅地退。
此亦應正覺。
莫于中著樂令不至上地。
以是故彼聖三禅說及舍。
是故說謂聖說。
舍念安樂遊處三禅者。
次第數便有三。
順次數有三。
複次次第順正受便有三。
是故說念安樂遊處三禅。
成就遊處者。
謂三禅地善五陰到得成就。
是故說成就遊處。
複次比丘樂斷苦斷。
前憂喜已沒。
不苦不樂護念淨。
四禅成就遊處。
彼樂斷苦斷者。
問曰。
如除欲界結時苦盡。
已三禅除結樂已盡。
何以故三禅除結時說苦盡。
答曰。
本已斷斷為名。
如已解脫解脫為名。
如所說。
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有漏心解脫。
有有漏無明有漏心解脫。
如已未來為名。
如所說。
大王從何所來。
當爾時非是來彼已來也。
已取證為名。
如所說。
菩薩于正受中取證時得等智。
如來得盡智無生智時。
于欲得無欲無恚無愚癡。
善根本已盡盡為名。
已正受正受為名。
如所說。
雲何念入慈正受。
答曰。
欲令衆生生樂。
已痛痛為名。
如所說。
彼覺樂痛時知樂痛如是前已斷斷為名。
或曰。
二俱永滅故說。
二俱者樂根苦根。
欲界除欲時。
雖有參差未來永滅。
彼三禅樂說是苦。
謂彼是無常。
如世尊契經說。
比丘謂無常即是苦。
或曰。
彼三禅樂痛說如苦。
如佛契經說。
比丘樂痛當觀如苦痛。
當觀如刺。
不苦不樂痛當觀如毒蛇。
或曰。
此出息入息說是苦。
彼聖極有苦想。
非凡夫地獄苦想。
是故說樂斷苦斷。
前憂喜已沒者。
欲界除欲時憂已盡。
二禅除欲時喜已盡。
是故說前憂喜已沒。
不苦不樂者。
已除苦樂故。
護者出息入息斷。
不欲求餘念淨者。
八事念淨故。
問曰。
如一切下地無漏念清淨。
何以故但說四禅念清淨。
答曰。
念離結煩惱故。
有念離結不離煩惱。
有離煩惱不離結。
有離結亦離煩惱。
有不離結亦不離煩惱。
離結不離煩惱者。
三禅無漏念。
離煩惱不離結者。
四禅世俗念。
離結離煩惱者。
四禅無漏念。
不離結亦不離煩惱者。
三禅世俗念及欲界念。
是謂念離結煩惱。
故說四禅念清淨。
或曰。
念不失不壞故。
三禅成敗所及。
謂彼所依念亦壞。
彼四禅一切成敗所不及。
謂彼所依念亦不壞。
是謂念不失不壞故說四禅念清淨。
或曰。
念離内外娆亂故。
初禅内有娆亂覺觀如火。
如此内有娆亂。
外娆亂亦及火所燒。
二禅内有娆亂者喜如水。
如此内娆亂。
外娆亂亦及水所漬溺。
三禅内有娆亂者。
出息入息如刀風。
如此内娆亂。
外娆亂亦及風所吹。
四禅内無娆亂。
如此内無娆亂。
外娆亂亦不及。
是謂念離内外娆亂故。
或曰。
謂四禅依中猶如齊。
上三無漏地。
下亦三無漏地。
謂四禅依中如齊以故爾。
或曰。
謂依四禅三行者。
取證得果除欲有漏盡。
佛辟支佛聲聞以故爾。
或曰。
謂四禅
教他已。
謂彼心入心起不令忘。
或曰。
禅者多妙法。
是故聖起已還複欲入。
無色者無多妙法。
是故聖起已不欲還入。
世尊說。
若不欲入者當教他。
教他已。
謂彼心入心起不令忘。
或曰。
禅者粗可見。
是故彼聖起已複欲還入。
無色者細不可見難可現。
是故彼聖起已不欲還入。
世尊說。
若不欲還入者當教他。
教他已。
謂彼心入心起不欲令忘。
是故佛世尊說四禅起已還當入。
如世尊契經說四禅增意。
問曰。
何以故世尊說四禅增意。
答曰。
一切地無有定。
極堅有力有功如根本地。
以是故佛契經說四禅增意。
或曰。
此中可得增上心心數法。
如無量等解脫。
除入一切入。
以是故佛說四禅增意。
或曰。
諸聖于此中增上門受樂。
如無量等門解脫。
除入一切入門。
是故說四禅增意。
如世尊契經說。
四禅是天。
諸天道未淨。
衆生當淨。
已淨當增益淨。
問曰。
此為取證故說四禅天道[跳-兆+(廠@火)]六識身。
初禅四種意四識身。
二禅一種意一識身獨意地。
是故說一心。
無覺無觀者。
非覺觀俱。
是故說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者。
初禅地定中生。
是故說定生喜樂。
問曰。
如初禅有定。
何以故說二禅地定。
或曰。
初禅地定故說二禅地定。
或曰。
謂二禅地定從初禅定中生。
從初禅定中來。
從初禅定長養。
從初禅定所轉。
或曰。
初禅此欲界極近。
極近故知此欲界設豪貴處眷屬處。
初禅亦爾。
如此欲界身識現在前。
初禅亦爾。
如此欲界有覺有觀。
初禅亦爾。
如此欲界出息入息。
初禅亦爾。
初禅此所娆亂不定。
二禅無此娆亂。
彼定而定。
或曰。
謂二禅離聲根本。
聲根本者。
是有覺有觀。
如所說。
居土覺觀已然後言說。
謂二禅離聲根本以故爾。
或曰。
謂二禅說賢聖默然如所說。
比丘賢聖默然者二禅是。
謂二禅賢聖默然。
以故爾。
是故說定生離。
喜樂二者禅。
次第數便有二。
順次數有二。
複次次第順正受。
是故說二。
成就遊處者。
謂二禅地善五陰到得成就。
是故說成就遊處。
複次比丘離喜欲無求遊。
念住正智覺受身樂。
謂彼聖說舍念安樂遊處。
三禅成就遊處。
彼離喜欲者已斷二禅喜故。
問曰。
如離一切二禅欲者。
何以故但說離喜。
答曰。
已說離喜欲。
當知已說離一切二禅欲。
或曰。
謂喜成患極重過多諸惡以故爾。
或曰。
謂彼行者斷喜故。
修三禅道以故爾。
或曰。
謂彼行者離喜離一切二禅以故爾。
或曰。
謂喜非上行上不可得。
世尊說當殷勤離以故爾。
是故說離喜欲。
無求遊者。
已得三禅樂不餘求。
念住者。
護三禅樂故。
正智者覺三禅樂。
受身樂者。
自覺二種樂。
猗樂痛樂。
謂彼聖說舍者。
說者教他。
舍者已放舍。
問如聖一切地教他已亦放舍。
何以故但說三禅。
答曰。
謂三禅道有娆亂。
己地亦有娆亂。
道有娆亂者二禅是。
于中染污喜娆亂。
如羅刹種令彼行者三禅退。
此是道娆亂。
己地娆亂者。
三禅地一切生死最妙樂。
是謂己地亂。
彼聖教初修行者當正念住。
莫令二禅地喜于三禅地退。
此亦應正念。
莫于中著樂令不至上地。
如彼商人主。
彼教初行商人。
某方有淫家。
某處有戲家。
某許有酒家。
莫入彼家令失錢财。
如是聖教初修行者當正念住。
莫令二禅地喜于三禅地退。
此亦應正覺。
莫于中著樂令不至上地。
以是故彼聖三禅說及舍。
是故說謂聖說。
舍念安樂遊處三禅者。
次第數便有三。
順次數有三。
複次次第順正受便有三。
是故說念安樂遊處三禅。
成就遊處者。
謂三禅地善五陰到得成就。
是故說成就遊處。
複次比丘樂斷苦斷。
前憂喜已沒。
不苦不樂護念淨。
四禅成就遊處。
彼樂斷苦斷者。
問曰。
如除欲界結時苦盡。
已三禅除結樂已盡。
何以故三禅除結時說苦盡。
答曰。
本已斷斷為名。
如已解脫解脫為名。
如所說。
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有漏心解脫。
有有漏無明有漏心解脫。
如已未來為名。
如所說。
大王從何所來。
當爾時非是來彼已來也。
已取證為名。
如所說。
菩薩于正受中取證時得等智。
如來得盡智無生智時。
于欲得無欲無恚無愚癡。
善根本已盡盡為名。
已正受正受為名。
如所說。
雲何念入慈正受。
答曰。
欲令衆生生樂。
已痛痛為名。
如所說。
彼覺樂痛時知樂痛如是前已斷斷為名。
或曰。
二俱永滅故說。
二俱者樂根苦根。
欲界除欲時。
雖有參差未來永滅。
彼三禅樂說是苦。
謂彼是無常。
如世尊契經說。
比丘謂無常即是苦。
或曰。
彼三禅樂痛說如苦。
如佛契經說。
比丘樂痛當觀如苦痛。
當觀如刺。
不苦不樂痛當觀如毒蛇。
或曰。
此出息入息說是苦。
彼聖極有苦想。
非凡夫地獄苦想。
是故說樂斷苦斷。
前憂喜已沒者。
欲界除欲時憂已盡。
二禅除欲時喜已盡。
是故說前憂喜已沒。
不苦不樂者。
已除苦樂故。
護者出息入息斷。
不欲求餘念淨者。
八事念淨故。
問曰。
如一切下地無漏念清淨。
何以故但說四禅念清淨。
答曰。
念離結煩惱故。
有念離結不離煩惱。
有離煩惱不離結。
有離結亦離煩惱。
有不離結亦不離煩惱。
離結不離煩惱者。
三禅無漏念。
離煩惱不離結者。
四禅世俗念。
離結離煩惱者。
四禅無漏念。
不離結亦不離煩惱者。
三禅世俗念及欲界念。
是謂念離結煩惱。
故說四禅念清淨。
或曰。
念不失不壞故。
三禅成敗所及。
謂彼所依念亦壞。
彼四禅一切成敗所不及。
謂彼所依念亦不壞。
是謂念不失不壞故說四禅念清淨。
或曰。
念離内外娆亂故。
初禅内有娆亂覺觀如火。
如此内有娆亂。
外娆亂亦及火所燒。
二禅内有娆亂者喜如水。
如此内娆亂。
外娆亂亦及水所漬溺。
三禅内有娆亂者。
出息入息如刀風。
如此内娆亂。
外娆亂亦及風所吹。
四禅内無娆亂。
如此内無娆亂。
外娆亂亦不及。
是謂念離内外娆亂故。
或曰。
謂四禅依中猶如齊。
上三無漏地。
下亦三無漏地。
謂四禅依中如齊以故爾。
或曰。
謂依四禅三行者。
取證得果除欲有漏盡。
佛辟支佛聲聞以故爾。
或曰。
謂四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