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鞞婆沙論卷第三
阿羅漢屍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五蓋處第七
五蓋者。
欲愛嗔恚睡眠調悔疑。
問曰。
五蓋有何性。
答曰。
欲愛欲界五種六識身。
嗔恚五種六識身。
睡調二俱三界五種。
不善無記一切染污心可得。
于中不善者立蓋中。
無記不立蓋中。
眠欲界五種善不善無記。
于中不善者立蓋中。
謂善無記不立蓋中。
悔欲界思惟斷善不善。
于中不善者立蓋中。
善者不立蓋中。
疑三界四種不善無記。
于中不善者立蓋中。
無記者不立蓋中。
此三十種是五蓋性此是性。
問曰。
彼有何相。
答曰。
謂彼性即是相相即是性。
一切法中不可離性說相。
尊者婆須蜜說曰。
于中欲得欲者便起欲愛。
令衆生相違故起嗔恚。
心沒故起睡。
已沒不動便眠不息。
相者是調心中生恨。
種種恨所作惡故生悔。
心中行未成意不定故便生疑。
已說恨相當說行。
可以故說蓋。
蓋有何義。
答曰。
障義是蓋義。
壞義是蓋義。
破義是蓋義。
堕義是蓋義。
卧義是蓋義。
障義是蓋者。
而作障礙聖道及聖道方便善根。
如彼契經所說。
有樹大樹子小。
而樹大謂覆餘小樹。
覆餘樹已壞破堕卧。
此雲何。
一千阇那。
二伽賓阇羅。
三伊說多。
四閉缽羅。
五必樓叉。
六優昙跋羅。
七尼拘類。
八那梨伽羅。
此樹大樹子小。
而樹大覆餘小樹。
覆餘樹已壞破堕卧。
如大樹覆小樹已亦不生華不轉成果。
如是衆生欲界心樹蓋所覆。
不生覺意華。
亦不轉成沙門果。
是故說障義壞義破義堕義卧義是蓋義。
問曰。
若此蓋作障礙聖道及聖道方便善根者。
一切諸結亦作障礙聖道及聖道方便善根。
何以故立五蓋不立餘。
答曰。
是世尊有餘言略言欲令行言。
世尊為教化故。
或曰。
佛世尊于法真谛餘真無能過者。
彼盡知法相盡知行。
謂有蓋相立蓋中。
或曰。
謂彼三界除欲時。
極作障礙非餘。
或曰。
謂彼正受障礙及果障礙。
正受障礙者。
九次第正受作障礙。
果障礙者。
九斷智果作障礙。
或曰。
欲愛者于離欲中而遠離。
嗔恚者于離惡中而遠離。
睡眠者于觀中而遠離。
調悔者于止中而遠離。
彼遠離已離欲離惡。
止觀失已便心中生疑。
有惡法報耶。
無惡法報耶。
或曰。
欲愛嗔恚者壞戒身。
睡眠壞慧身。
調悔壞定身。
彼已壞三身。
于心中便生疑。
有惡法報耶。
無惡法報耶。
或曰。
欲愛嗔恚壞戒。
睡眠壞觀。
調悔壞止。
彼壞三法已。
于心中便生疑。
有惡法報耶。
無惡法報耶。
或曰。
謂欲界衆生數數行行。
此中幾慢行。
幾見行。
地獄中雲。
何行慢。
豈可言我極燒汝。
不知一切畜生豈有見耶。
尊者瞿沙說亦爾。
謂此欲界衆生數數行行而不見咎。
欲令見咎故說五蓋。
或曰。
謂此因時作障礙。
果時亦作障礙。
因時作障礙者。
若蓋現在前。
爾時不可善有漏心現在前。
何況無漏果時作障礙者。
若生惡趣中受惡報時。
當爾時障礙一切諸功德。
以是故佛契經立五蓋非餘。
問曰。
名五蓋種有幾。
答曰。
名五蓋種有七。
欲愛嗔恚疑者。
名亦三種亦三。
睡眠者名有一種有二。
調悔者名有一種有二。
如是五蓋名有。
五種有七。
如名如種如是名數種數。
名異種異。
名别種别。
名覺種覺。
如是盡當知。
問曰。
若蓋種有七。
雲何名立五蓋。
答曰。
以三事故。
一食一治等擔。
一食一治者。
欲愛以何為食。
謂淨想也。
以何為治。
不淨想也。
如彼一食一治故立一蓋。
嗔恚以何為食。
謂相違想也。
以何為治慈也。
如彼一食一治故立一蓋。
睡眠以何為食。
愁憂不樂不欲食心沒也。
以何為治觀也。
如彼一食一治故二俱立一蓋。
調悔以何為食。
親裡想國想種種想本戲笑想。
已憶今憶當憶。
以何為治止也。
如彼一食一治故二俱立一蓋。
疑以何為食。
因前故猶豫。
因後故猶豫。
因中故猶豫。
内亦有猶豫。
何謂此雲何此衆生從何所來當至何所。
何因有雲何有。
以何為治。
觀緣起法也。
如彼一食一治故立一蓋。
是故說一食一治。
重擔者。
等欲愛嗔恚。
疑别蓋重擔等。
睡眠調悔二俱蓋重擔。
如彼村人能獨擔材擔。
彼獨擔不能者二共擔材擔。
如彼屋施椽。
強者施一弱者施二。
如是等欲愛嗔恚疑獨蓋重擔等。
睡眠調悔二俱蓋重擔。
是三事故名立五蓋。
問曰。
何以故佛契經。
前說欲愛蓋後說乃至疑。
答曰。
順他說故如是順他說。
如是應味次第順。
或曰。
世尊順說故他亦順受。
故佛說如是順受亦如是順。
或曰。
本末順故。
本末順者。
前生欲愛。
是故佛前說後至疑。
是故佛後說。
尊者婆須蜜說曰。
愛樂境界故而起欲愛。
若失愛樂境界而生嗔恚。
已失愛樂境界便生憂戚。
是睡身已著睡便眠。
眠覺已便起調。
起調已便起悔。
悔随順疑。
有善法報耶。
無有善法報耶。
是本末順故。
佛契經前說欲愛後說乃至疑。
此佛契經中五蓋說十。
問曰。
何以故佛契經五蓋說十。
答曰。
三事故内外故種故善不善故。
内外者雲何。
佛說契經有内欲愛有外欲愛。
如内欲愛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不轉成涅槃。
如外欲愛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
不轉成涅槃。
有内嗔恚想。
有外嗔恚想。
如内嗔恚想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
不轉成涅槃。
如内嗔恚想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
不轉成涅槃。
種者有睡有眠。
如睡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不轉成涅槃。
如眠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成涅槃。
有調有悔。
如調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不輪成涅槃。
如悔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
不轉成涅槃。
善不善者。
有疑善法有疑不善法。
如疑善法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
不轉成涅槃。
如疑不善法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
不轉成涅槃。
是三事内外故種故善不善法故。
佛世尊契經五蓋說十。
說曰。
七使中無明不立蓋中。
慢不立蓋中。
見不立蓋中。
色無色界結不立蓋中。
問曰。
何以故無明不立蓋中。
答曰。
等重擔故立五蓋。
無明極重也。
問曰。
慢何以故不立蓋中。
答曰。
蓋者心覆。
慢者心受起能高。
問曰。
見何以故不立蓋中。
答曰。
蓋者滅慧見者性慧。
不以慧滅慧。
問曰。
此論中更有論生。
何以故蓋滅慧不滅餘。
答曰。
妙言妙義故。
于一切品中何者最妙慧也。
蓋能滅慧況不滅餘。
如一勝彼當千。
于凡小者有何想。
如是蓋能滅慧況餘。
問曰。
色無色界結何以故不立蓋中。
答曰。
蓋者三界除欲時能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除三界結時障礙。
或曰。
蓋者正受障礙及果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正受障礙及果障礙。
或曰。
蓋者九斷智果道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九斷智果道障礙。
或曰。
蓋者九次第正受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九次第正受障礙。
或曰。
蓋者四沙門果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四沙門果障礙。
或曰。
蓋者三三昧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三三昧障礙。
或曰。
蓋者三地障礙非色無色界結三地障礙。
或曰。
蓋者三根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三根障礙。
或曰蓋者三道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三道障礙。
或曰。
蓋者三慧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三慧障礙(一聞慧二思慧三思惟慧也)。
如是說如是思如是出要盡當知。
或曰。
三正受障礙非色無色界結三正受障礙。
如是三戒三思惟三法身盡當知或曰。
蓋者一向不善。
非色無色界結不善。
尊者瞿沙亦爾說。
一切結應不善。
聖道相違故。
但蓋咎故一向說不善。
如佛契經說無明所蓋愛所系。
如是愚得此身。
慧者亦爾。
問曰。
如無明亦可蓋亦可結。
愛亦可結亦可蓋。
何以故。
無明說蓋愛說結。
答曰。
應說若不說者。
是世尊有餘言現義義門義略義度當知義。
或曰。
現二門二略二度二炬二明二光現二數。
如無明說蓋。
亦應說結如愛。
說結亦應說蓋。
是故說現二門二略二度二炬二明二光現二數。
或曰。
前已障礙是蓋義更無二結令此衆生慧眼障礙。
如無明前已說。
縛義是結義更無二結。
令此衆生縛生死中。
如愛如此衆生無明所盲愛所縛。
如是不能至涅槃。
如人有二怨家。
一來近已以一把土坌其目。
二來近已系手足。
彼盲被縛已不能
欲愛嗔恚睡眠調悔疑。
問曰。
五蓋有何性。
答曰。
欲愛欲界五種六識身。
嗔恚五種六識身。
睡調二俱三界五種。
不善無記一切染污心可得。
于中不善者立蓋中。
無記不立蓋中。
眠欲界五種善不善無記。
于中不善者立蓋中。
謂善無記不立蓋中。
悔欲界思惟斷善不善。
于中不善者立蓋中。
善者不立蓋中。
疑三界四種不善無記。
于中不善者立蓋中。
無記者不立蓋中。
此三十種是五蓋性此是性。
問曰。
彼有何相。
答曰。
謂彼性即是相相即是性。
一切法中不可離性說相。
尊者婆須蜜說曰。
于中欲得欲者便起欲愛。
令衆生相違故起嗔恚。
心沒故起睡。
已沒不動便眠不息。
相者是調心中生恨。
種種恨所作惡故生悔。
心中行未成意不定故便生疑。
已說恨相當說行。
可以故說蓋。
蓋有何義。
答曰。
障義是蓋義。
壞義是蓋義。
破義是蓋義。
堕義是蓋義。
卧義是蓋義。
障義是蓋者。
而作障礙聖道及聖道方便善根。
如彼契經所說。
有樹大樹子小。
而樹大謂覆餘小樹。
覆餘樹已壞破堕卧。
此雲何。
一千阇那。
二伽賓阇羅。
三伊說多。
四閉缽羅。
五必樓叉。
六優昙跋羅。
七尼拘類。
八那梨伽羅。
此樹大樹子小。
而樹大覆餘小樹。
覆餘樹已壞破堕卧。
如大樹覆小樹已亦不生華不轉成果。
如是衆生欲界心樹蓋所覆。
不生覺意華。
亦不轉成沙門果。
是故說障義壞義破義堕義卧義是蓋義。
問曰。
若此蓋作障礙聖道及聖道方便善根者。
一切諸結亦作障礙聖道及聖道方便善根。
何以故立五蓋不立餘。
答曰。
是世尊有餘言略言欲令行言。
世尊為教化故。
或曰。
佛世尊于法真谛餘真無能過者。
彼盡知法相盡知行。
謂有蓋相立蓋中。
或曰。
謂彼三界除欲時。
極作障礙非餘。
或曰。
謂彼正受障礙及果障礙。
正受障礙者。
九次第正受作障礙。
果障礙者。
九斷智果作障礙。
或曰。
欲愛者于離欲中而遠離。
嗔恚者于離惡中而遠離。
睡眠者于觀中而遠離。
調悔者于止中而遠離。
彼遠離已離欲離惡。
止觀失已便心中生疑。
有惡法報耶。
無惡法報耶。
或曰。
欲愛嗔恚者壞戒身。
睡眠壞慧身。
調悔壞定身。
彼已壞三身。
于心中便生疑。
有惡法報耶。
無惡法報耶。
或曰。
欲愛嗔恚壞戒。
睡眠壞觀。
調悔壞止。
彼壞三法已。
于心中便生疑。
有惡法報耶。
無惡法報耶。
或曰。
謂欲界衆生數數行行。
此中幾慢行。
幾見行。
地獄中雲。
何行慢。
豈可言我極燒汝。
不知一切畜生豈有見耶。
尊者瞿沙說亦爾。
謂此欲界衆生數數行行而不見咎。
欲令見咎故說五蓋。
或曰。
謂此因時作障礙。
果時亦作障礙。
因時作障礙者。
若蓋現在前。
爾時不可善有漏心現在前。
何況無漏果時作障礙者。
若生惡趣中受惡報時。
當爾時障礙一切諸功德。
以是故佛契經立五蓋非餘。
問曰。
名五蓋種有幾。
答曰。
名五蓋種有七。
欲愛嗔恚疑者。
名亦三種亦三。
睡眠者名有一種有二。
調悔者名有一種有二。
如是五蓋名有。
五種有七。
如名如種如是名數種數。
名異種異。
名别種别。
名覺種覺。
如是盡當知。
問曰。
若蓋種有七。
雲何名立五蓋。
答曰。
以三事故。
一食一治等擔。
一食一治者。
欲愛以何為食。
謂淨想也。
以何為治。
不淨想也。
如彼一食一治故立一蓋。
嗔恚以何為食。
謂相違想也。
以何為治慈也。
如彼一食一治故立一蓋。
睡眠以何為食。
愁憂不樂不欲食心沒也。
以何為治觀也。
如彼一食一治故二俱立一蓋。
調悔以何為食。
親裡想國想種種想本戲笑想。
已憶今憶當憶。
以何為治止也。
如彼一食一治故二俱立一蓋。
疑以何為食。
因前故猶豫。
因後故猶豫。
因中故猶豫。
内亦有猶豫。
何謂此雲何此衆生從何所來當至何所。
何因有雲何有。
以何為治。
觀緣起法也。
如彼一食一治故立一蓋。
是故說一食一治。
重擔者。
等欲愛嗔恚。
疑别蓋重擔等。
睡眠調悔二俱蓋重擔。
如彼村人能獨擔材擔。
彼獨擔不能者二共擔材擔。
如彼屋施椽。
強者施一弱者施二。
如是等欲愛嗔恚疑獨蓋重擔等。
睡眠調悔二俱蓋重擔。
是三事故名立五蓋。
問曰。
何以故佛契經。
前說欲愛蓋後說乃至疑。
答曰。
順他說故如是順他說。
如是應味次第順。
或曰。
世尊順說故他亦順受。
故佛說如是順受亦如是順。
或曰。
本末順故。
本末順者。
前生欲愛。
是故佛前說後至疑。
是故佛後說。
尊者婆須蜜說曰。
愛樂境界故而起欲愛。
若失愛樂境界而生嗔恚。
已失愛樂境界便生憂戚。
是睡身已著睡便眠。
眠覺已便起調。
起調已便起悔。
悔随順疑。
有善法報耶。
無有善法報耶。
是本末順故。
佛契經前說欲愛後說乃至疑。
此佛契經中五蓋說十。
問曰。
何以故佛契經五蓋說十。
答曰。
三事故内外故種故善不善故。
内外者雲何。
佛說契經有内欲愛有外欲愛。
如内欲愛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不轉成涅槃。
如外欲愛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
不轉成涅槃。
有内嗔恚想。
有外嗔恚想。
如内嗔恚想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
不轉成涅槃。
如内嗔恚想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
不轉成涅槃。
種者有睡有眠。
如睡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不轉成涅槃。
如眠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成涅槃。
有調有悔。
如調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不輪成涅槃。
如悔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
不轉成涅槃。
善不善者。
有疑善法有疑不善法。
如疑善法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
不轉成涅槃。
如疑不善法即是蓋。
非智非等覺。
不轉成涅槃。
是三事内外故種故善不善法故。
佛世尊契經五蓋說十。
說曰。
七使中無明不立蓋中。
慢不立蓋中。
見不立蓋中。
色無色界結不立蓋中。
問曰。
何以故無明不立蓋中。
答曰。
等重擔故立五蓋。
無明極重也。
問曰。
慢何以故不立蓋中。
答曰。
蓋者心覆。
慢者心受起能高。
問曰。
見何以故不立蓋中。
答曰。
蓋者滅慧見者性慧。
不以慧滅慧。
問曰。
此論中更有論生。
何以故蓋滅慧不滅餘。
答曰。
妙言妙義故。
于一切品中何者最妙慧也。
蓋能滅慧況不滅餘。
如一勝彼當千。
于凡小者有何想。
如是蓋能滅慧況餘。
問曰。
色無色界結何以故不立蓋中。
答曰。
蓋者三界除欲時能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除三界結時障礙。
或曰。
蓋者正受障礙及果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正受障礙及果障礙。
或曰。
蓋者九斷智果道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九斷智果道障礙。
或曰。
蓋者九次第正受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九次第正受障礙。
或曰。
蓋者四沙門果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四沙門果障礙。
或曰。
蓋者三三昧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三三昧障礙。
或曰。
蓋者三地障礙非色無色界結三地障礙。
或曰。
蓋者三根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三根障礙。
或曰蓋者三道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三道障礙。
或曰。
蓋者三慧障礙。
非色無色界結三慧障礙(一聞慧二思慧三思惟慧也)。
如是說如是思如是出要盡當知。
或曰。
三正受障礙非色無色界結三正受障礙。
如是三戒三思惟三法身盡當知或曰。
蓋者一向不善。
非色無色界結不善。
尊者瞿沙亦爾說。
一切結應不善。
聖道相違故。
但蓋咎故一向說不善。
如佛契經說無明所蓋愛所系。
如是愚得此身。
慧者亦爾。
問曰。
如無明亦可蓋亦可結。
愛亦可結亦可蓋。
何以故。
無明說蓋愛說結。
答曰。
應說若不說者。
是世尊有餘言現義義門義略義度當知義。
或曰。
現二門二略二度二炬二明二光現二數。
如無明說蓋。
亦應說結如愛。
說結亦應說蓋。
是故說現二門二略二度二炬二明二光現二數。
或曰。
前已障礙是蓋義更無二結令此衆生慧眼障礙。
如無明前已說。
縛義是結義更無二結。
令此衆生縛生死中。
如愛如此衆生無明所盲愛所縛。
如是不能至涅槃。
如人有二怨家。
一來近已以一把土坌其目。
二來近已系手足。
彼盲被縛已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