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論 第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佛性論第三卷
天親菩薩造
陳天竺三藏真谛譯
辯相分第四中總攝品第五
複次總攝義應知。
攝有二種。
一者由因。
二者由果。
由因攝者。
是如來性清淨。
有四種因。
三種法與三譬。
相似故取海為喻。
三法者。
一法身清淨因。
二佛智德生因。
三佛恩德因。
法身清淨因者。
修習信樂大乘。
應知。
佛智德生因者。
修習般若及禅定。
應知。
恩德因者。
修習菩薩大悲。
應知。
修習信樂大乘者。
與器相似。
此中有無量定慧。
大寶所遍滿故。
故說與器相似。
修習般若禅定與寶相似者。
般若無分别故。
禅定不可思惟。
功德所依止故。
般若如淨寶。
禅定如如意寶。
修習菩薩大悲如清淨水。
于一切世間衆生。
潤滑一味故。
譬如大海唯一醎味。
菩薩大悲潤諸衆生亦複如是。
故此三法于因地中。
為所依能依。
故說總攝。
名如來法海。
是名因攝。
次由果攝者。
明如來法身有三種法與三譬。
相似故能總攝三譬。
相似者。
如日有三。
一體。
二光。
三明。
此與三身相似故。
三法者。
一神通。
二流滅。
三顯淨。
一神通者。
譬日有明能除障自境界無明之暗。
以為事用故。
與日明相似。
二流滅者。
謂盡無生智能燒除業煩惱。
令無餘以為事用故。
與日光相似。
所言滅者。
即是真智正能除惑故。
與滅名盡者。
即惑無時名為解脫故與盡稱。
三顯淨者。
謂盡無生境名轉依。
極清淨故。
無垢故。
澄靜故。
與日輪相似。
清淨者。
解脫障滅故。
無垢者。
一切智障滅故。
澄靜者。
客塵所不能染。
以本性清淨故。
轉依者。
勝聲聞獨覺菩薩三人所依止法故。
又有四種相。
應知。
一者為生依。
二滅依。
三善熟思量果。
四法界清淨相。
一生依者。
佛無分别道相續依止。
若不緣此法。
無分别道即不得生。
以依緣此故。
名此法為道生依。
二滅依者。
一切諸惑及習氣究竟滅不生。
無所依止故。
若不依此轉依法究竟滅惑者。
則聲聞獨覺與佛滅惑不異。
由不同故。
故知。
此法為究竟滅惑依止。
三善熟思量果者。
善正通達。
長時恭敬。
無間無餘等修習所知真如。
是轉依果。
若在道中。
轉依為因。
若在道後。
即名為果。
若轉依非是善熟思量果者。
則諸佛自性應更熟思量。
更滅更淨。
而不然者。
故知轉依為善熟思量之果。
四法界清淨相者。
一切妄想于中滅盡故。
此法界過思量過言說所顯現故。
故以法界清淨為相。
此即心行處滅。
言語道斷。
不可诠詺。
方是得無所得真如理故。
複次如來轉依有八種法攝持。
應知。
八法者。
一不可思量。
二無二。
三無分别。
四清淨。
五照了因。
六對治。
七離欲。
八離欲因。
此八合有二意。
一離欲。
是滅谛。
二離欲因。
即是道谛。
前不可思量等三句屬滅谛攝。
次清淨等三句屬道谛攝。
初離欲有三句。
一者雲何不可思量。
于有無等四句。
覺觀思量。
不能通達故。
一切衆生言語名句味等。
不能诠辯故。
唯聖人無分别智所證知故。
故名不可思量。
二無二者。
如經中說。
舍利弗。
諸佛法身無二法。
無分别法。
所言二者。
煩惱及業。
是名為二。
如來法身無此二法。
故名無二。
三無分别。
分别者。
煩惱業家習不正思惟。
由不正思惟故起二。
由通達自性故滅二。
是二及分别。
不應不行。
不應者。
上心煩惱不相應共行。
不行者。
随眠煩惱不共随行。
即不應不行。
此二處故。
故說如來法身苦滅究竟永無生起。
雲何如此。
非為除滅一法故名為滅。
以本來不生故名為滅。
如無上依經中說。
阿難。
于無生無滅法中。
心意及識。
決定不生故 釋曰。
心者即六識心。
意者阿陀那識。
識者阿梨耶識。
于此三中。
不得生故。
此中若無三識。
則無分别。
分别既無。
亦無不正思惟等。
既無三識。
則不得起無明。
是以如來法身離不正思惟故。
則不起無明。
若不起無明。
十二有分不為生緣故名不生。
又勝鬘經說。
是苦滅者。
非滅壞法。
名為苦滅。
壞者破三界見谛。
得有餘涅槃。
滅者除四種生死思惟煩惱。
得無餘涅槃故言滅。
壞由苦滅名。
無始時節。
非作非生。
無滅離盡。
常住恒寂。
湛然自性清淨解脫。
一切煩惱[谷-禾+卵]功德。
過恒沙數。
相攝非相離。
不舍離智不可思惟。
與如來法相應。
如來法身諸佛所說。
是如來法身說名離欲。
二離欲因者。
為得此法身見谛道修道所攝。
由境界故說無分别智。
有三義。
與日相似。
無流清淨故。
與日輪相似。
能照了一切境界故。
與日明相似。
能對治一切真見暗障故。
與日光相似 釋曰。
真見暗障者。
謂具足想。
煩惱難。
業難。
果報難。
具足想者。
以随眠煩惱為因。
五塵欲為緣。
不正思惟為俱起因。
具此三故。
名為具足想。
是暗障如實不見不知。
離欲法身一界故。
即得生起。
如此應見應知。
如來法身離欲。
雲何見知。
謂如實思量不見想。
及不見境。
境者名分别性。
想名依他。
不見分别依他二性故。
名為真實見知一界。
又想者人。
境者法。
不見此人法想境故名二空。
如是一切諸法。
如來悉見悉知。
由平等平等已通達如真實故。
境智等無增減是名平等觀。
此觀能除真實見暗障。
是如來法身至得家因。
見修二道所攝故。
以是義故。
此離欲
攝有二種。
一者由因。
二者由果。
由因攝者。
是如來性清淨。
有四種因。
三種法與三譬。
相似故取海為喻。
三法者。
一法身清淨因。
二佛智德生因。
三佛恩德因。
法身清淨因者。
修習信樂大乘。
應知。
佛智德生因者。
修習般若及禅定。
應知。
恩德因者。
修習菩薩大悲。
應知。
修習信樂大乘者。
與器相似。
此中有無量定慧。
大寶所遍滿故。
故說與器相似。
修習般若禅定與寶相似者。
般若無分别故。
禅定不可思惟。
功德所依止故。
般若如淨寶。
禅定如如意寶。
修習菩薩大悲如清淨水。
于一切世間衆生。
潤滑一味故。
譬如大海唯一醎味。
菩薩大悲潤諸衆生亦複如是。
故此三法于因地中。
為所依能依。
故說總攝。
名如來法海。
是名因攝。
次由果攝者。
明如來法身有三種法與三譬。
相似故能總攝三譬。
相似者。
如日有三。
一體。
二光。
三明。
此與三身相似故。
三法者。
一神通。
二流滅。
三顯淨。
一神通者。
譬日有明能除障自境界無明之暗。
以為事用故。
與日明相似。
二流滅者。
謂盡無生智能燒除業煩惱。
令無餘以為事用故。
與日光相似。
所言滅者。
即是真智正能除惑故。
與滅名盡者。
即惑無時名為解脫故與盡稱。
三顯淨者。
謂盡無生境名轉依。
極清淨故。
無垢故。
澄靜故。
與日輪相似。
清淨者。
解脫障滅故。
無垢者。
一切智障滅故。
澄靜者。
客塵所不能染。
以本性清淨故。
轉依者。
勝聲聞獨覺菩薩三人所依止法故。
又有四種相。
應知。
一者為生依。
二滅依。
三善熟思量果。
四法界清淨相。
一生依者。
佛無分别道相續依止。
若不緣此法。
無分别道即不得生。
以依緣此故。
名此法為道生依。
二滅依者。
一切諸惑及習氣究竟滅不生。
無所依止故。
若不依此轉依法究竟滅惑者。
則聲聞獨覺與佛滅惑不異。
由不同故。
故知。
此法為究竟滅惑依止。
三善熟思量果者。
善正通達。
長時恭敬。
無間無餘等修習所知真如。
是轉依果。
若在道中。
轉依為因。
若在道後。
即名為果。
若轉依非是善熟思量果者。
則諸佛自性應更熟思量。
更滅更淨。
而不然者。
故知轉依為善熟思量之果。
四法界清淨相者。
一切妄想于中滅盡故。
此法界過思量過言說所顯現故。
故以法界清淨為相。
此即心行處滅。
言語道斷。
不可诠詺。
方是得無所得真如理故。
複次如來轉依有八種法攝持。
應知。
八法者。
一不可思量。
二無二。
三無分别。
四清淨。
五照了因。
六對治。
七離欲。
八離欲因。
此八合有二意。
一離欲。
是滅谛。
二離欲因。
即是道谛。
前不可思量等三句屬滅谛攝。
次清淨等三句屬道谛攝。
初離欲有三句。
一者雲何不可思量。
于有無等四句。
覺觀思量。
不能通達故。
一切衆生言語名句味等。
不能诠辯故。
唯聖人無分别智所證知故。
故名不可思量。
二無二者。
如經中說。
舍利弗。
諸佛法身無二法。
無分别法。
所言二者。
煩惱及業。
是名為二。
如來法身無此二法。
故名無二。
三無分别。
分别者。
煩惱業家習不正思惟。
由不正思惟故起二。
由通達自性故滅二。
是二及分别。
不應不行。
不應者。
上心煩惱不相應共行。
不行者。
随眠煩惱不共随行。
即不應不行。
此二處故。
故說如來法身苦滅究竟永無生起。
雲何如此。
非為除滅一法故名為滅。
以本來不生故名為滅。
如無上依經中說。
阿難。
于無生無滅法中。
心意及識。
決定不生故 釋曰。
心者即六識心。
意者阿陀那識。
識者阿梨耶識。
于此三中。
不得生故。
此中若無三識。
則無分别。
分别既無。
亦無不正思惟等。
既無三識。
則不得起無明。
是以如來法身離不正思惟故。
則不起無明。
若不起無明。
十二有分不為生緣故名不生。
又勝鬘經說。
是苦滅者。
非滅壞法。
名為苦滅。
壞者破三界見谛。
得有餘涅槃。
滅者除四種生死思惟煩惱。
得無餘涅槃故言滅。
壞由苦滅名。
無始時節。
非作非生。
無滅離盡。
常住恒寂。
湛然自性清淨解脫。
一切煩惱[谷-禾+卵]功德。
過恒沙數。
相攝非相離。
不舍離智不可思惟。
與如來法相應。
如來法身諸佛所說。
是如來法身說名離欲。
二離欲因者。
為得此法身見谛道修道所攝。
由境界故說無分别智。
有三義。
與日相似。
無流清淨故。
與日輪相似。
能照了一切境界故。
與日明相似。
能對治一切真見暗障故。
與日光相似 釋曰。
真見暗障者。
謂具足想。
煩惱難。
業難。
果報難。
具足想者。
以随眠煩惱為因。
五塵欲為緣。
不正思惟為俱起因。
具此三故。
名為具足想。
是暗障如實不見不知。
離欲法身一界故。
即得生起。
如此應見應知。
如來法身離欲。
雲何見知。
謂如實思量不見想。
及不見境。
境者名分别性。
想名依他。
不見分别依他二性故。
名為真實見知一界。
又想者人。
境者法。
不見此人法想境故名二空。
如是一切諸法。
如來悉見悉知。
由平等平等已通達如真實故。
境智等無增減是名平等觀。
此觀能除真實見暗障。
是如來法身至得家因。
見修二道所攝故。
以是義故。
此離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