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論 第一卷

關燈
既自他一異。

    俱不可得。

    故知不俱從自他生。

    所以文言二亦爾。

    故四不從自他生者。

    是無因義。

    若汝謂諸法不從因緣。

    而自有者。

    則一切諸法互能相生。

    火應生水。

    水能生火。

    等無因緣故。

    若不爾者。

    無因生義。

    即不得成故。

    文言從無因亦然。

    于四句中。

    求覓生相。

    并不可得。

    是故當知。

    決定無生。

    複次若汝難即與證量相違。

    若諸法無實性者。

    則能所皆不可得。

    聲不至耳。

    耳不得聲。

    我現見聲耳相對。

    所以得聞。

    故知不空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是能所及證量自性。

    皆不可得故。

    汝言由自性得成故不空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此自性于根塵證量中。

    一異有無等。

    皆不可得故。

    自性不成。

    若汝說雲何不可得。

    由多因成故。

    若法有自性。

    即不由因得成。

    已成物者。

    更生無用故。

    若汝言多因各生聲自性。

    譬如鼓聲。

    必由手桴等因緣。

    随此手等各自分。

    有得聲義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前自他等四句中。

    覓生不可得。

    由性空以顯故。

    若一性不成者。

    多性雲何成。

    若汝立自性者。

    是因不勞立。

    何以故。

    自性自是有。

    何複用因為。

    若汝說一果由一因得成。

    果以因為體故。

    若爾但應一人得聞。

    何以故。

    由一人擊鼓。

    但一人應聞。

    餘人那并得聞。

    若多人共聞。

    則知因果不得一體。

    若汝說有多果。

    即從多因生。

    随至而取。

    如人散種田中。

    人田是一。

    而種子衆多。

    所生芽等。

    亦複不少。

    亦如一人打鼓。

    鼓聲衆多。

    故人聞亦多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本不可取故。

    若本已有自性。

    何得稱言現見。

    因打鼓已。

    後方聞聲。

    若汝說聲自性本有。

    由八種不了故未得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雖近遠等。

    亦不得聞故知本無自性。

    若汝說一聲轉作多聲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一多數相違故。

    倒義應成。

    汝義本壞。

    一多數相違者。

    汝所立義。

    聲有三種。

    一但與果相違。

    二雙與因果相違。

    三但與因相違。

    初刹那聲。

    但與第二刹那聲相違。

    最後刹那聲。

    但與因相違。

    無更有别果。

    中間無數聲。

    前後相望。

    有無量因果。

    自俱相違。

    以是義故。

    一聲生無量聲者。

    是義不可。

    何以故。

    一時俱聞故。

    若前後生多聲者。

    則應前後而聞。

    不前後聞。

    一時俱聞者故知非一聲生無量聲。

    複次倒義得成故者。

    若汝謂一能生多。

    我亦言多能生一。

    汝若不信多能生一。

    我亦不信一能生多。

    複次汝義本壞故者。

    汝義雲。

    有物德事等三種。

    唯于物中。

    可說有德有事。

    不于德中更複立德。

    而汝今于聲德中。

    分别有數量德。

    甯不自乖本執耶。

    若汝說是數量。

    但依名句味。

    不依于聲。

    譬如劫來燒屋。

    實是火燒。

    以火與劫相應故。

    非是劫燒。

    由火依劫故。

    故雲劫燒。

    數量亦爾。

    實是名句味家德。

    此名句味。

    與聲相應故。

    數量德依聲而說故。

    我義本不失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名句味耳根所得故。

    此名句味為是聲。

    非聲耶。

    若是聲者。

    不應有德。

    諸德無體故。

    若非聲者。

    聞聲之時。

    則不應得。

    于名句味。

    若一時得。

    雲何複言名句味等有于數量。

    而聲無耶。

    故知汝義自乖于本。

    此前破鞞世師 複次破僧佉義應知。

    内曰。

    汝義雲。

    聲有自性。

    與自性不異故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若聲有自性。

    則聲應為耳本故。

    若說聲是耳。

    耳即是聲。

    可說自性即聲。

    聲即自性。

    若不許耳即是聲者。

    亦不許汝聲即自性。

    若汝說聲是所聞。

    耳不爾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汝聲與耳。

    為一為異。

    若汝說聲是所聞與耳異者。

    已所聞故與自性亦異。

    若說聲與耳不異者。

    何故不說聲能聞耳。

    若汝說德如耳者。

    是亦不然。

    何以故。

    若聲滅時。

    耳應俱滅。

    聲耳是一故。

    如耳聲一物不成例。

    餘成不成亦爾。

    故知諸法決無自性。

    悉皆是空。

    若汝說證量。

    雲何成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今我立證量。

    顯了二空。

    諸法空故。

    自性不可得。

    如見幻事。

    幻物者證量。

    所見不如實有諸法亦爾。

    不如所見而有所見。

    由體不實故。

    不有由證量故。

    不無由體無故。

    空義得成。

    以證量故。

    假有不失。

    複次一切諸法。

    無有自性。

    何以故依因緣生故。

    譬如火依他而生。

    離樵即不可見。

    亦如螢火若火有自性。

    則應離樵空中自燃。

    若自燃有。

    則應離于燃具為更生事。

    則無有用火成無事。

    一切諸水所不能滅。

    若汝說有自性故。

    是故可滅。

    若無自性。

    如幻化火無有實性。

    無對治故。

    水不能滅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責汝此火為本有性。

    為是無性。

    若本有性者。

    末亦是有。

    本末既有。

    則應是常。

    不應可滅。

    複次自性各各自不同。

    可相壞故。

    譬如作事。

    後作事成。

    前事則壞。

    如火為水所滅。

    若一切法各有自性。

    何能相滅。

    若汝說若無自性。

    則火與樵不得異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多有過失。

    能所不異故。

    若一不異者。

    有何能所火樵二物。

    亦可說言。

    樵為能照。

    火為所照。

    若不爾者。

    則汝義本立一不成。

    外曰。

    若汝說火離一異者。

    雲何說火從因緣生耶。

    内曰。

    如樵中色等五塵。

    是時不成樵。

    即于一時并成熱性故。

    四大四微等八物。

    皆不一不異。

    若言冷熱等八物一異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若是一者。

    冷應至熱。

    即堕常見。

    若言異者。

    簡空而生。

    即是斷見。

    緣冷生熱。

    故若異者應有八火。

    火若有八。

    一火不生。

    并如前說。

    是故諸法悉依緣生。

    何以故。

    相續不度故相續故不斷。

    不度故不常。

    以是義故。

    斷常見滅。

    不一不異。

    随世間故。

    亦說一異。

    複次若汝說能量所量二法成就。

    所以諸法各有自性故不空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量從自生故。

    不緣所量境而能量智自成者。

    無有是處。

    既無所量。

    能量之名。

    對何而立。

    則量何所量耶。

    若汝說由觀所量故。

    得成能量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若前境未有。

    即量何所緣。

    所量者。

    是所緣境。

    能量者。

    是能緣智。

    若所量已成。

    能量何用。

    所本由能故得所名。

    若能量未有。

    已成所量。

    則能量無用。

    若所量不關能量。

    自得成者。

    有何能所。

    若汝說能量所量。

    更互相成。

    是二各有自性。

    而更互相合故。

    一名能量一名所量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若未相對時。

    兩法已成。

    而後時得名者。

    有四過失。

    一者相對無用。

    何以故。

    一切諸法未被緣時。

    已成所量。

    智亦如是。

    未能緣時。

    已成能量。

    既自性已成。

    何用相對。

    二者為何事未足。

    複須相對。

    若為立名。

    須相對者。

    體既已立。

    何故無名。

    若汝謂體本自性是有。

    但未相對故。

    未有名者。

    是義不可。

    既未有名。

    雲何有體。

    三者所量前成。

    能量後成者。

    若所量已成故得所量。

    能量未成。

    複何所對。

    而名所量。

    四者若能所俱時成者。

    則能所義壞。

    如牛角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