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論一卷

關燈
得。

    若三相一時亦不可得。

    何以故。

    若生中有滅。

    生則非生。

    若滅中有生。

    滅則非滅。

    住中生滅。

    破亦如是。

    生滅相違。

    雲何一時。

    以是故三相次第生不可得。

    一時生亦不可得。

    又汝言三相。

    為與有為作相。

    為與無為作相。

    若與有為作相。

    生是有為。

    應有三相。

    住滅亦爾。

    如是之相。

    則為無窮。

    相若無窮。

    汝不應說有為法但有三相。

    要誓則壞。

    若相相無為。

    雲何有為相而能相無為。

    外曰。

    汝若不欲令作有為相應作無為相。

    何以故。

    無為遍一切處。

    無方所故。

    是故應與無為作相。

    内曰。

    無為有方所。

    我今問汝。

    虛空為有方所。

    為無方所。

    虛空若有方所。

    應在汝身邊。

    亦在彼身邊。

    若爾便是有分。

    有分則有邊。

    若言虛空無方所。

    為汝身遍虛空。

    虛空遍汝身。

    若虛空遍汝身。

    汝身遍虛空。

    是則有邊際。

    如瓶衣疊等。

    有邊故無常。

    虛空爾者。

    亦是無常。

    又複常因能生常果。

    因若無常。

    果雲何常。

    如因泥生瓶。

    泥無常故。

    瓶亦無常。

    有方所故。

    名為無常。

    又複汝所言常。

    有因故常。

    無因故常。

    二俱有過。

    若言從因生是常者。

    如瓶衣等物。

    從因生故。

    皆亦無常。

    汝若以離因生法是常。

    我亦以離因生法是無常。

    若必有離因生法而常者。

    為是稱理言。

    為是偏黨說。

    今應分明更說其因。

    外曰。

    因有二種。

    作因了因。

    從作因生是無常。

    如瓶衣等物。

    作因生故無常。

    從了因生法是常。

    如燈能照闇中衆物。

    闇去物現。

    非作法故是常。

    以是故。

    從作因生者是無常。

    從了因生者是常。

    内曰。

    如瓶等物。

    現見故是有。

    無為非現見故是無。

    何以故。

    無為無體相故無法。

    舍有舍無。

    二俱舍故。

    能斷我見。

    及我所見。

    便得涅槃。

    如經中說。

    如智境見一切法空。

    識無所取故心識滅。

    種子滅。

    外曰。

    若有為法無體相。

    雲何而有實。

    内曰。

    如夢。

    世谛法皆如夢。

    夢非實有。

    又非是無。

    亦非無因。

    如世谛法。

    非有相。

    非無相。

    非無因。

    如似屋宅。

    若有體相。

    未作時應見。

    若言無。

    不應得見。

    假梁椽基壁故。

    而有成用。

    非是無因。

    以是故。

    一切法非是有。

    非是無。

    亦非無因。

    是故如夢。

    外曰。

    若一切法如夢。

    老少中年取瓶時何故不取疊等。

    取疊時何不亦取瓶等。

    今見取瓶不取餘物。

    以名有定故。

    當知一切法不如夢。

    内曰。

    名非是體。

    若名是體。

    如有瓶名。

    即應便有盛乳酪等用。

    如世智人言但瓶。

    空名已有用者。

    不應複須陶師造作。

    山價市瓶。

    如身有三名。

    若男若女。

    非男非女。

    以身取名。

    則統于三。

    若以名求名。

    則三不相攝。

    是故名體有異。

    複次如瓶有聲可聞。

    有色可見。

    瓶嗅觸亦得如是。

    則有多瓶。

    又瓶有口咽底腹。

    是名非一。

    複應多瓶。

    以此觀察。

    名字虛假。

    當知無實。

    如佛所說偈。

     世間有假名  相如熱時炎 音聲猶如響  世間相如夢 外曰。

    汝雖種種破法是有。

    若言有法。

    則壞汝說。

    若言是無。

    無何所破。

    内曰。

    汝法有體相。

    我則有所破。

    若本無體者。

    則我無所破。

    說曰。

     大人平等相  心無有染著 亦無有不染  都無有止住 諸有體相者  有欲及斷欲 成就不壞信  而舍諸邪見 蠲除邪見網  衆穢悉滅盡 能棄三毒刺  勤行修正道 善察如是法  深生信敬心 信心求實法  不趣向三有 不取于無有  得證寂滅道 一切法無一  如是法無異 雲何是有相  因法則無體 非相形而有  自是法不然 汝法則不成  如此不用因 汝當說體相  一則是有過 若爾則無體  五情不取塵 色法有名字  所見亦無體 以有不須作  彼法無有生 有為法無體  如此亦有方 等如夢無異  相亦無有異 此是百字論  提婆之所說 百字論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