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論一卷

關燈
有所成。

    為有所壞。

    若因有所成。

    成汝亦成我。

    若因有所壞。

    壞我亦壞汝。

    以何為喻。

    如火能燒物。

    燒汝亦燒我。

    若于彼處熱。

    在此亦複然。

    複次更明此義。

    若言有因而成。

    成汝亦成我。

    因雖有所生。

    因法不俱成。

    汝立聲法是常。

    作要誓說。

    以何為因。

    無身是因。

    以何為喻。

    虛空為喻。

    虛空者。

    無身而常。

    以是故名聲作常。

    複有異說。

    名聲無常。

    以何故。

    聲是作法故無常。

    以何為喻。

    如瓶因泥輪繩人功水等而成瓶。

    以作因生故。

    瓶無常如聲從唇齒喉舌衆緣生故。

    聲亦無常。

    非此二因能有所成。

    汝言真實。

    其義有成。

    妄說虛因。

    理則不立。

    汝說要誓。

    有要時無誓。

    有誓時無要。

    二字不俱要誓則壞。

    如因法未生非為因。

    以滅亦非因。

    如子未生不名為生。

    以滅亦非生。

    以是故無因。

    外曰。

    汝雖破因果。

    我說有我法故。

    因果則還成。

    内曰。

    汝言有我法。

    以何為體。

    若以知識為我。

    知識則無常。

    知瓶智以滅知疊智始生。

    若知識非我。

    我則無知。

    我若無知。

    則無苦樂。

    如是之我。

    則無體相。

    若言我與知合故我有知。

    知與我合故。

    知亦非知。

    外曰。

    有我。

    所以者何。

    瓶衣等物。

    是我所故。

    當知有我。

    内曰。

    有一過故。

    瓶與有一。

    不異故有一。

    若瓶非瓶有一亦應是瓶。

    是則多瓶。

    若有一非瓶。

    是則無瓶。

    外曰。

    有一瓶。

    一故有過。

    我今立異。

    舍一過故。

    内曰。

    汝說異則無。

    瓶有無故無瓶喻。

    如異比丘異婆羅門。

    當知無比丘婆羅門。

    若瓶異有則是無。

    如刀與鞘。

    有異可見。

    瓶有一異。

    亦應可見。

    今有一異。

    不可見故。

    異義不成。

    外曰。

    一異雖壞。

    現見有瓶。

    喻如虛空中花。

    無故不可見。

    瓶現見故。

    當知有瓶。

    内曰。

    不見。

    何故不見。

    汝言現見。

    為眼見。

    為識見。

    若眼見者。

    死人有眼。

    亦應見。

    若識見者。

    盲人有識。

    亦應見。

    若根識一一别不見。

    和合亦不見。

    喻如一盲不能見。

    衆盲亦不見。

    外曰。

    有瓶有色故有瓶。

    内曰。

    汝言有色故有瓶。

    色與瓶為一為異。

    瓶色若一。

    見餘色時。

    亦應見瓶。

    若色異瓶。

    瓶非可見。

    則無瓶。

    若以見為瓶。

    瓶在障處。

    眼不見時。

    瓶應非瓶若色與瓶一。

    瓶壞時餘色亦應壞。

    外曰。

    我法不生不滅。

    見亦不壞。

    不見亦不壞。

    何以故。

    我法常有故。

    因中有果。

    微細不現。

    以先有故。

    後得成大。

    以是故知有因果。

    内曰。

    先有不須作。

    如泥有瓶不須陶師。

    如縷有疊不須織師。

    以瓶疊待功匠成故知因中無果。

    若因中已有果者。

    則無未來法。

    若無未來法。

    則無生滅。

    無生滅亦無善惡。

    無善惡亦無作業罪福果報。

    如是則一切法無。

    複次若因中先有微細果。

    而無粗者。

    是粗便先無而後有。

    是則生滅。

    違汝先說。

    又若微細先有。

    則非生法。

    非生法故。

    則壞三世。

    三世若無。

    當知一切法亦無。

    若因中先有果。

    乳中已有酪。

    若言先無而後有者。

    當知是作法。

    以是故一切法因中先有。

    更不須作。

    外曰。

    若因中先有果是過者今說因中先無。

    而後果生。

    離無生滅。

    是故無過。

    有生滅故。

    亦有亦無。

    内曰。

    無生有生非一時故。

    若瓶泥中已有。

    不須輪繩人功等成。

    若無如龜毛不可紡織令使有用。

    以是故。

    有亦不生。

    無亦不生。

    又受身為自生從他生。

    二俱有過。

    若自生更何用生。

    以是故自生無身。

    若不從自生雲何而從他生。

    若言自他生。

    是亦俱有過。

    以是故一切法無生。

    外曰。

    若無身。

    不應有生住滅有為三相。

    若有有為。

    則有無為。

    有為無為成故。

    一切法亦成。

    内曰。

    無有為法。

    汝言三相。

    為次第生。

    為一時生。

    次第亦有過。

    一時亦有過。

    若次第生。

    生時無住滅。

    住時無生滅。

    滅時無生住。

    以是故不得次第生。

    又若生有住。

    生自無體。

    住何所住。

    生體自無。

    住雲何有。

    無生無住。

    如石女兒。

    是則無法。

    若有生住為滅所滅。

    生住既無。

    滅何能滅。

    如壞兔角空有壞名。

    外曰。

    汝言生住滅次第不可得。

    有為相如二頭三手不可得。

    三相亦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