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發菩提心章
關燈
小
中
大
限。
所遍之事分位差别。
一一事中理皆全遍。
非是分遍何以故。
以彼真理不可分故。
是故一一纖塵皆攝無邊真理無不圓足。
二事遍于理門。
謂能遍之事是有分限。
所遍之理要無分限。
此有分限之事于無分限之理全同非分同。
何以故。
以事無體還如理故。
是故一塵不壞而遍法界也。
如一塵一切法亦然。
思之。
此全遍門超情離見非世喻能況。
如全大海。
在一波中而海非小。
如一小波匝于大海而波非大。
同時全遍于諸波而海非異。
俱時各匝于大海而波非一。
又大海全遍一波時不妨舉體全遍于諸波。
一波全匝大海時諸波亦各全匝互不相礙。
思之。
問。
理既全體遍一塵何故非小。
既不同塵而小何得說為全體遍于一塵。
又一塵全匝于理性。
何故非大。
若不同理而廣大何得全遍于理性。
既成矛盾。
義極相違。
答。
理事相望各非一異。
故得全收而不壞本位。
先理望事有其四句。
一真理與事非異。
故真理全體在一事中。
二真理與事非一。
故理性恒無邊際。
三以非一即是非異故。
無邊理性全在一塵。
四以非異即是非一故。
一塵理性無有分限。
次以事望理亦有四句者。
一事法與理非異。
故一塵全匝于理性。
二事法與理非一。
故不壞于一塵。
三以非一即非異故。
一小塵匝無邊真理。
四以非異即非一故。
匝無邊理而塵不大。
思之。
問。
無邊理性全遍一塵時外諸事處為有理性。
為無理性。
若塵外有理則非全體遍一塵。
若塵外無理則非全體遍一切事。
義甚相違。
答。
以一理性融故。
多事無礙故。
故得全在内而全在外無障無礙。
是故各有四句。
先就理四句者。
一以理性全體在一切事中時不礙全體在一塵處。
是故在外即在内。
二以全體在一塵中時不礙全體在餘事處。
是故在内即在外。
三以無二之性各全在一切中故。
是故亦在内亦在外。
四以無二之性非一切故。
是故非内非外。
前三句明與一切法非異。
此之一句明與一切法非一。
良為非一非異故内外無礙。
次就事四句者。
一一事全匝于理時不礙一切事法亦全匝。
是故在内即在外。
二一切事法各匝于理時不礙一塵亦全匝。
是故在外即在内。
三以諸事法同時各匝故。
是故全在内亦全在外無有障礙。
四以諸事法各不壞故。
彼此相望非内亦非外。
思之。
三依理成事門。
謂事無别體。
要因真理而得成立。
以諸緣起皆無自性故由無性理事方成。
故如波攬水以成動。
水望于波能成立故。
依如來藏得有諸法。
當知亦爾。
思之。
四事能顯理門。
謂由事攬理故則事虛而理實。
以事虛故全事中之理挺然露現。
猶如波相虛令水體露現。
當知此中道理亦爾。
思之。
五以理奪事門。
謂事既攬理成。
遂令事相皆盡。
唯一真理平等顯現。
以離真理外無片事可得故。
如水奪波波無不盡。
此則水存已壞波令盡。
六事能隐理門。
謂真理随緣成諸事法。
然此事法既違于理。
遂令事顯理不現也。
如水成波動顯靜隐。
經雲。
法身流轉五道名曰衆生。
故衆生現時法身不現也。
七真理即事門。
謂凡是真理必非事外。
以是法無我理故。
事必依理。
理虛無體。
是故此理舉體皆事方為真理。
如水即波無動而非濕。
故即水是波。
思之。
八事法即理門。
謂緣起事法必無自性。
無自性故舉體即真。
故說衆生即如不待滅也。
以波動相舉體即水故無異相也。
九真理非事門。
謂即事之理而非是事。
以真妄異故。
實非虛故。
所依非能依故。
如即波之水非波。
以動濕異故。
十事法非理門。
謂全理之事事恒非理。
性相異故。
能依非所依故。
是故舉體全理而事相宛然。
如全水之波波恒非水。
以動義非濕故。
此上十義同一緣起。
約理望事則有成有壞。
有即有離。
事望于理有顯有隐。
有一有異。
逆順自在無障無礙同時頓起。
深思令觀明現。
是謂理事圓融無礙觀也。
第三周遍含容觀者。
謂事如理融遍攝無礙交參自在。
略辨十門。
一理如事門。
謂事法既虛相無不盡。
理性真實體無不現。
此則事無别事。
即全理為事。
是故菩薩雖複看事即是觀理。
然說此事為不即理。
二事如理門。
謂諸事法與理非異。
故事随理而圓遍。
遂令一塵普遍法界。
法界全體遍諸法時此一微塵亦如理性。
全在一切法中如一微塵。
一切事法亦爾。
三事含理事無礙門。
謂諸事法與理非一。
故存本一事而能廣容。
如一微塵其相不大而能容攝無邊法界。
由刹等諸法既不離法界。
是故俱在一塵中現。
如一塵一切法亦爾。
此事理融通非一非異。
故總有四句。
一一中一。
二一切中一。
三一中一切。
四一切中一切。
各有所由。
思之。
四通局無礙門。
謂諸事法與理非一。
即非異。
故令此
所遍之事分位差别。
一一事中理皆全遍。
非是分遍何以故。
以彼真理不可分故。
是故一一纖塵皆攝無邊真理無不圓足。
二事遍于理門。
謂能遍之事是有分限。
所遍之理要無分限。
此有分限之事于無分限之理全同非分同。
何以故。
以事無體還如理故。
是故一塵不壞而遍法界也。
如一塵一切法亦然。
思之。
此全遍門超情離見非世喻能況。
如全大海。
在一波中而海非小。
如一小波匝于大海而波非大。
同時全遍于諸波而海非異。
俱時各匝于大海而波非一。
又大海全遍一波時不妨舉體全遍于諸波。
一波全匝大海時諸波亦各全匝互不相礙。
思之。
問。
理既全體遍一塵何故非小。
既不同塵而小何得說為全體遍于一塵。
又一塵全匝于理性。
何故非大。
若不同理而廣大何得全遍于理性。
既成矛盾。
義極相違。
答。
理事相望各非一異。
故得全收而不壞本位。
先理望事有其四句。
一真理與事非異。
故真理全體在一事中。
二真理與事非一。
故理性恒無邊際。
三以非一即是非異故。
無邊理性全在一塵。
四以非異即是非一故。
一塵理性無有分限。
次以事望理亦有四句者。
一事法與理非異。
故一塵全匝于理性。
二事法與理非一。
故不壞于一塵。
三以非一即非異故。
一小塵匝無邊真理。
四以非異即非一故。
匝無邊理而塵不大。
思之。
問。
無邊理性全遍一塵時外諸事處為有理性。
為無理性。
若塵外有理則非全體遍一塵。
若塵外無理則非全體遍一切事。
義甚相違。
答。
以一理性融故。
多事無礙故。
故得全在内而全在外無障無礙。
是故各有四句。
先就理四句者。
一以理性全體在一切事中時不礙全體在一塵處。
是故在外即在内。
二以全體在一塵中時不礙全體在餘事處。
是故在内即在外。
三以無二之性各全在一切中故。
是故亦在内亦在外。
四以無二之性非一切故。
是故非内非外。
前三句明與一切法非異。
此之一句明與一切法非一。
良為非一非異故内外無礙。
次就事四句者。
一一事全匝于理時不礙一切事法亦全匝。
是故在内即在外。
二一切事法各匝于理時不礙一塵亦全匝。
是故在外即在内。
三以諸事法同時各匝故。
是故全在内亦全在外無有障礙。
四以諸事法各不壞故。
彼此相望非内亦非外。
思之。
三依理成事門。
謂事無别體。
要因真理而得成立。
以諸緣起皆無自性故由無性理事方成。
故如波攬水以成動。
水望于波能成立故。
依如來藏得有諸法。
當知亦爾。
思之。
四事能顯理門。
謂由事攬理故則事虛而理實。
以事虛故全事中之理挺然露現。
猶如波相虛令水體露現。
當知此中道理亦爾。
思之。
五以理奪事門。
謂事既攬理成。
遂令事相皆盡。
唯一真理平等顯現。
以離真理外無片事可得故。
如水奪波波無不盡。
此則水存已壞波令盡。
六事能隐理門。
謂真理随緣成諸事法。
然此事法既違于理。
遂令事顯理不現也。
如水成波動顯靜隐。
經雲。
法身流轉五道名曰衆生。
故衆生現時法身不現也。
七真理即事門。
謂凡是真理必非事外。
以是法無我理故。
事必依理。
理虛無體。
是故此理舉體皆事方為真理。
如水即波無動而非濕。
故即水是波。
思之。
八事法即理門。
謂緣起事法必無自性。
無自性故舉體即真。
故說衆生即如不待滅也。
以波動相舉體即水故無異相也。
九真理非事門。
謂即事之理而非是事。
以真妄異故。
實非虛故。
所依非能依故。
如即波之水非波。
以動濕異故。
十事法非理門。
謂全理之事事恒非理。
性相異故。
能依非所依故。
是故舉體全理而事相宛然。
如全水之波波恒非水。
以動義非濕故。
此上十義同一緣起。
約理望事則有成有壞。
有即有離。
事望于理有顯有隐。
有一有異。
逆順自在無障無礙同時頓起。
深思令觀明現。
是謂理事圓融無礙觀也。
第三周遍含容觀者。
謂事如理融遍攝無礙交參自在。
略辨十門。
一理如事門。
謂事法既虛相無不盡。
理性真實體無不現。
此則事無别事。
即全理為事。
是故菩薩雖複看事即是觀理。
然說此事為不即理。
二事如理門。
謂諸事法與理非異。
故事随理而圓遍。
遂令一塵普遍法界。
法界全體遍諸法時此一微塵亦如理性。
全在一切法中如一微塵。
一切事法亦爾。
三事含理事無礙門。
謂諸事法與理非一。
故存本一事而能廣容。
如一微塵其相不大而能容攝無邊法界。
由刹等諸法既不離法界。
是故俱在一塵中現。
如一塵一切法亦爾。
此事理融通非一非異。
故總有四句。
一一中一。
二一切中一。
三一中一切。
四一切中一切。
各有所由。
思之。
四通局無礙門。
謂諸事法與理非一。
即非異。
故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