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發菩提心章

關燈
竟。

    十者自有衆生尋教得真。

    會理教無礙常觀理而不礙持教。

    恒誦習而不礙觀空。

    故經曰。

    成就第一誠谛之語如說能行如行能說。

    乃至學三世諸佛無二語随順如來一切智慧等。

    此則理教俱融合成一觀方為究竟也。

     第三顯過者。

    問。

    色空空色為相即耶。

    為不相即耶。

    答。

    有二門。

    一顯過。

    二表德。

    第一顯過中有四句。

    謂即亦不可。

    非即亦不可。

    俱亦不可。

    俱非亦不可。

    初中有二。

    謂據人及法。

    就人有四句。

    若色即空有二過失。

    一凡迷同聖過。

    以凡夫見色即是空故。

    二聖智同凡過。

    以所證真空即是凡見色故。

    若空即色亦有二過失。

    一聖應同凡見妄色故。

    二凡應同聖見真空故。

    就法四句者。

    若色即空還有二過失。

    一壞俗谛過。

    以青黃等色即是真空則無别俗故。

    二者壞真谛過。

    既以青黃等相為真空則别無真空故。

    若空即色亦有二過失。

    一壞真谛過。

    以空是青黃等則無真空故。

    二壞俗谛過。

    以真空為色則無妄色故。

    第二非即亦不可者。

    亦有二失。

    據人四句者。

    若色不即空有二失。

    一者凡迷不成過。

    以所見色非虛妄故。

    二凡無悟聖過。

    以所見妄色隔真空故。

    若空不即色亦有二失。

    一聖智不成過。

    以空取色外是非真空故。

    二聖不從凡過。

    以空異妄色聖自聖故。

    就法四句者。

    若色不即空亦有二失。

    一壞俗谛過。

    以色不無性則待緣不得有故。

    二壞真谛過。

    以不會色歸空則無真空故。

    若空不即色亦有二失。

    一壞真谛過。

    以色外斷空理非真故。

    二壞俗谛過。

    以空非色妄無依故。

    第三俱亦不可者。

    謂若色即空不即空。

    空即色不即色。

    亦有二種失。

    初據人有二失。

    一凡聖雜亂過。

    二迷悟不成過。

    次就法亦有二失。

    一二谛雜亂過。

    二二谛不成過。

    思之可見。

    第四俱非亦不可者。

    謂若色非空非不空。

    空非色非不色者。

    亦有二種失。

    就人有二失。

    一迷無悟聖期。

    悟不從凡過。

    二聖凡雜亂二位俱壞過。

    二據法者亦有二失。

    一二谛各别俱不成過。

    二二谛混雜失法體過。

    思之可見。

    第四表德者。

    自有五門。

    一真空觀。

    二理事無礙觀。

    三周偏含容觀。

    四色空章十門止觀。

    五理事圓融義。

     第一真空觀法。

    于中略作四句十門。

    一會色歸空觀。

    二明空即色觀。

    三空色無礙觀。

    四泯絕無寄觀。

    就初門中為四。

    一色不即空。

    以即空故。

    何以故。

    以色不即斷空故。

    不是空也。

    以色舉體是真空也。

    故雲以即空故。

    良由即是真空故。

    非斷空也。

    是故言由是空。

    故不是空也。

    二色不即空。

    以即空故。

    何以故。

    以青黃之相非是真空之理故雲不即空。

    然青黃無體莫不皆空。

    故雲即空。

    良以青黃無體之空非即青黃故雲不即空也。

    三色不即空。

    以即空故何以故。

    以空中無色故不即空。

    會色無體故是即空。

    良由會色歸空空中必無有色。

    是故由色空。

    故色非空也。

    上三句以法揀情訖。

    四色即是空。

    何以故。

    凡是色法必不異真空。

    以諸色法必無性故。

    是故色即是空。

    如色空既爾一切法亦然。

    思之。

    第二明空即色觀者。

    于中亦作四門。

    一空不即色。

    以空即色故。

    何以故。

    斷空不即是色。

    故雲非色。

    真空必不異色。

    故雲空即色。

    是故要由真空即色故令斷空不即色也。

    二空不即色。

    以空即色故。

    何以故。

    以空理非青黃故雲空不即色。

    然非青黃之真空必不異青黃故。

    是故言空即色。

    要由不異青黃故不即青黃。

    故言空即色不即色也。

    三空不即色。

    以空即色故。

    何以故。

    空是所依非能依。

    故不即色也。

    必與能依作所依。

    故即是色也。

    良由是所依故不即色。

    是所依故即是色。

    是故言由不即色故即是色也。

    上三句亦以法揀情訖。

    四空即是色。

    何以故。

    凡是真空必不異色。

    以是法無我理非斷滅故。

    是故空即是色。

    如空色既爾一切法皆然。

    思之。

    第三色空無礙觀者。

    謂色舉體不異空。

    全是盡色之空故。

    即色不盡而空現。

    空舉體不異色。

    全是盡空之色故。

    即空即色而空不隐也。

    是故菩薩觀色無不見空。

    觀空莫非見色。

    無障無礙為一味法。

    思之可見。

    第四泯絕無寄觀者。

    謂此所觀真空不可言即色不即色。

    亦不可言即空不即空。

    一切法皆不可。

    不可亦不可。

    此語亦不受。

    回絕無寄。

    非言所及。

    非解所到。

    是謂行境。

    何以故。

    以生心動念即乖法體失正念故。

    又于前四句中初二句八門皆揀情顯解。

    第三句一門解終趣行。

    第四句一門正成行體。

    若不洞明前解無以蹑成此行。

    若不解此行法絕于前解無以成其正解。

    若守解不舍無以入茲正行。

    是故行由解成。

    行起解絕也。

     第二理事無礙觀者。

    謂理事镕融存亡逆順通有十門。

    一理遍于事門。

    謂能遍之理性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