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三十門頌卷上

關燈
兼降魔外。

    現種種相調伏衆生。

    容鵲巢于頂上。

    挂蛛網于眉間。

    蘆芽長于膝中。

    白醭生于口畔。

    又經六載。

    二月八日。

    于夜後分明星現時。

    示成正覺。

    号天人師。

    時年三十。

    此成道相也。

    大經五十九說妙覺果有十種相。

    一住天相。

    二示沒相。

    三入胎相。

    四住胎相。

    五初生相。

    六在家相。

    七出家相。

    八成道相。

    九轉輪相。

    十入涅槃相。

    然諸教言八相成道此又言十。

    何者端的。

    下雲。

     要會老胡端的處 西域記說。

    蔥嶺東有胡國。

    至五印土數萬餘裡。

    非佛生處。

    此方凡外相習。

    呼佛為西胡人也。

    然華嚴經如來名号品雲。

    此娑婆世界有百億四天下。

    如來于彼有百億萬種種名号。

    令諸衆生各别知見而為說法。

    今大師順俗呼佛為老胡。

    有何不可。

     一二三四五六七 去一拈七。

    言端語的。

    恁麼會得絕爾情識。

    故佛言。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所以僧問洞山。

    如何是佛。

    山雲。

    麻三斤。

    僧問法眼。

    如何是佛。

    眼雲。

    汝是慧超。

    自餘答佛例皆如此。

    與大師此語好本多同何也。

    不見道。

    懷州牛膝青州棗。

    到底輸他出處精。

    夷門下雲。

     收 收得龜毛。

    失卻兔角。

     華 普賢萬行。

    德若敷榮。

     華 歎上真流行大。

    起下契果深因。

     萬蕊千葩 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香遠布天涯 真流行滿三千界。

    實願香騰百萬州。

     居文殊地向普賢家 行因解生似地。

    能證極果如家。

     昔日五莖施徒勞記釋迦 案本行經說。

    佛于第二阿僧祇劫修行時。

    爾時有城。

    名曰蓮花。

    城中有王名降怨。

    彼國有大菩薩。

    名曰然燈。

    出家成佛時。

    降怨王虔心迎請供養然燈。

    王敕城外十二由旬禁斷諸花不令私賣。

    王皆自買以供如來。

    彼國雪山有一梵志仙人。

    名曰珍寶。

    有一弟子。

    名曰雲童。

    法号善慧。

    于彼衆中而為上首。

    所有仙法皆學已畢。

    童子辭師赴無遮會。

    得金錢五百欲送于師。

    至蓮花城見城嚴麗。

    因問于人。

    何故如斯。

    人乃報曰。

    王請然燈如來作大供養。

    童子聞已踴躍歡喜。

    遂舍金錢。

    于一女處買得優缽羅花五枝。

    供養然燈佛。

    時佛入城。

    散佛頂上。

    以願力故變成花蓋。

    随佛行住。

    佛以神力化一方泥。

    童子見之布發而掩。

    複作是念。

    願得如來踏我身過。

    若不蒙記我終不起。

    如來既至履之而過。

    止諸徒衆皆不令踏。

    佛與授記。

    汝于來世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十号具足。

    與我無異矣。

    今夷門推之。

    從始發心合于本覺成究竟位。

    顯自功圓不從他得。

    故曰。

    徒勞記矣。

     靈雲見處鹵莽玄沙特地周遮 鹵莽者。

    輕薄不用心也。

    莊子雲。

    君為正焉勿鹵莽。

    治民勿易滅裂矣。

    昔福州靈雲山志勒禅師。

    久依大沩祐禅師。

    一日因見桃花忽然悟道。

    以一偈呈于沩山曰。

    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逢葉落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

    直至如今更不疑。

    沩山曰。

    從緣悟入永無退失。

    汝善護持。

    時玄沙聞舉乃雲。

    谛當甚谛。

    當敢保老兄未徹在。

    故号周遮。

    是宛轉未許之義也。

     會得南泉親的旨 南泉願禅師。

    因與陸亘大夫坐次。

    大夫曰。

    肇法師也甚奇特。

    解道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

    南泉以手指庭前一株花雲。

    大夫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也。

     東村王老賣甜瓜 當行中買賣。

    不許外人。

    知。

    噫時人皆道王老賣瓜。

    以因行花得佛滿果。

    或雲。

    王老是南泉。

    常自呼為王老師。

    切莫錯會。

    何則。

    南泉叫大夫。

    莺吟堤畔柳。

    以手指庭花。

    蝶舞樹頭春。

    恐人不領。

    又出王老賣瓜絕情之語。

    若更不明夷門亡。

     合 合取唇皮。

    卻較[此/夕]子。

     嚴 權實俱通。

    因果兩嚴。

     嚴 歎上能嚴智大。

    起下更互通依。

     因果相兼 運普賢萬行因花。

    嚴遮那十身滿果。

    故曰相兼也。

     智為鈎行作簾 權實二智導物冥真。

    如廉得鈎收卷。

    有則理事二行妙合天真。

    如門得廉遮魔外。

    故斯乃明能嚴因。

    行下明所嚴果德也。

     長空雲起 雲喻如理智。

    空比法身也。

     錦上花添 花喻如量智。

    錦比報身也。

     一輪晃秋夜千派落寒蟾 月喻智也。

    秋夜比法身也。

    千派類報身善應群器。

    斯則現自他受用。

    是理量雙融智。

     淨穢樓閣重疊 二十重華藏世界。

    染淨區分。

    百萬億佛國莊嚴。

    樓閣無盡。

    二種依報更互通依種種相容。

    故曰重疊也。

     聖凡影像交參 四聖六凡。

    若燈影像交互相參同時包遍。

    此明二種正報也。

    李長者雲。

    依正二報身土交參。

    上二句明混融無礙智也。

     若人欲了個中意苦者苦兮甜者甜 會得舌根知味者。

    黃連甘草盡圓通。

     知 衆妙之門。

    于斯顯矣。

     經 體則聲名句文。

    義乃貫攝常法。

     經 歎上一乘教大。

    起下圓别幽深。

     萬古芳馨 正法一千年。

    像法一千年。

    末法一萬年盡末法數。

    故曰萬古。

    聲教流傳。

    如香遠騰也。

     花得線免凋零 西天佛教。

    呼之為線。

    取貫花作纓絡。

    不失堕義。

    此方儒典稱經。

    取經緯相織為義。

    其理頗同也。

     塵中剖出 華嚴五十一偈雲。

    如有大經卷。

    量等三千界。

    在一微塵内。

    一切塵悉然。

    有一聰慧人。

    淨眼悉明見。

    破塵出經卷。

    普饒益衆生。

    佛智亦如是。

    遍在衆生心。

    妄想之所纏。

    不覺亦不知。

    諸佛大慈悲。

    令其除妄想。

    如是乃出現。

    饒益諸菩薩。

    清涼雲剖微塵之經卷。

    念念果成。

     言下惺惺 且如憍陳那五比丘等。

    初聞佛于鹿野苑中說法。

    悟四谛人空。

    皆證阿羅漢果。

    圭峰雲。

    一言之下心地開通。

    一軸之中義天朗耀。

    自餘聞經悟道之者。

    不可具引也。

     四流波浪息 十地品雲。

    欲流有流無明流。

    見流。

    相續起心。

    漂流苦海。

    難得出離。

    今聞圓音頓悟心源。

    湛然凝寂不随四流。

    是息生死之波浪矣。

     六國得安甯 謂迷時于六根境内各有一類心心所法。

    識于自境之内取舍無休。

    如國有賊不得安靜。

    今則因經證性達妄全真。

    根境不偶識魔自消。

    似國無賊故得安甯矣。

     這回朝看暮轉 因指見月何妨時戲。

    指端悟教。

    通真豈礙。

    随流看轉。

    如有僧問藥山雲。

    和尚尋常誡人不令看經。

    何故卻自看耶。

    山雲我要遮眼。

    是此意也。

     休更拔楔抽釘 二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