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五教止觀

關燈
生。

    生非實有。

    是則為空。

    空無毫末。

    故曰無生。

    經雲。

    因緣故有。

    無性故空。

    解雲。

    無性即因緣。

    因緣即無性。

    又中論雲。

    以有空義故。

    一切法得成。

    又經雲。

    若一切法不空者。

    則無道無果等。

    第二無相觀者。

    相即無相也。

    何以故。

    法離相故。

    經雲。

    法離于相。

    無所緣故。

    又經雲。

    一切法皆空。

    無有毫末相。

    空無有分别。

    由如虛空有門論雲。

    無性法亦無。

    一切皆空故。

    觀如是法離情執故。

    故名為觀。

    問一切法皆空。

    雲何成觀耶。

    答隻以一切法皆空故。

    是故得成觀也。

    若不空者。

    即是颠倒。

    何成觀也。

    問作如是觀者。

    治何等病耶。

    答治上執法之病。

    何者。

    法實非有。

    妄見為有。

    由妄見故。

    即謂真如涅槃可得。

    生死有為可舍。

    為斯見故。

    是故成病。

    今知法空。

    如法無謬。

    故成于觀。

    故經雲。

    如如與法界。

    菩提及實際。

    種種意生身。

    我說為心量等。

    又經雲。

    以無分别空故雲觀也。

    諸法皆空相無不盡。

    略申綱紀。

    準以思之。

    前門則得人無我智。

    此始教菩薩則得人法二空。

    亦名法無我智也。

     第三事理圓融觀 夫事理兩門圓融一際者。

    複有二門。

    一者心真如門。

    二者心生滅門。

    心真如門者是理。

    心生滅者是事。

    即謂空有二見。

    自在圓融。

    隐顯不同。

    竟無障礙。

    言無二者。

    緣起之法似有即空。

    空即不空。

    複還成有。

    有空無二。

    一際圓融。

    二見斯亡。

    空有無礙。

    何以故。

    真妄交映全該徹故。

    何者。

    空是不礙有之空。

    即空而常有。

    有是不礙空之有。

    即有而常空故。

    有即不有。

    離有邊有。

    空即不空。

    離無邊空。

    空有圓融一無二。

    故空有不相礙。

    互形奪故雙離兩邊。

    故經雲。

    深入緣起斷諸邪見。

    有無二邊無複餘習。

    又經雲。

    因緣故法生。

    因緣故法滅。

    若能如是解。

    斯人疾成佛。

    又經雲。

    甚深如來藏。

    恒與七識俱。

    二種攝受生。

    智者則遠離。

    又經雲。

    染而不染。

    難可了知。

    不染而染。

    難可了知。

    依是義故。

    得有止觀雙行悲智相導。

    何者。

    以有即空而不有故名止。

    以空即有而不空故名觀。

    空有全收不二而二故亦止亦觀。

    空有互奪二而不二故非止非觀。

    言悲智相導者。

    有即空而不失有故。

    悲導智而不住空。

    空即有而不失空故。

    智導悲而不滞有。

    以不住空之大悲故。

    恒随有以攝生。

    以不攝生。

    以不滞有之大智故。

    常處空而不證滅。

    滅則不滅之滅。

    滅而非滅。

    生則無生之生。

    生而非生。

    生非生故。

    生相紛然而不有。

    滅非滅故。

    空相(法然而不空。

    空相法然而不空。

    故生死涅槃而下一)。

    生相紛然而不有。

    故涅槃生死而不殊。

    何以故。

    空有圓融一不一故。

    亦可分為四句。

    以有即空故。

    不住生死。

    以空即有故。

    不住涅槃。

    空有一塊而兩存故。

    亦住生死亦住涅槃。

    以空有相奪兩不存故。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其猶水波為喻。

    高下相形是波。

    濕性平等是水。

    波無異水之波。

    即波以明水。

    水無異波之水。

    即水以成波。

    波水一而不礙殊。

    水波殊而不礙一。

    不礙一故處水即住波。

    不礙殊故住波而恒居水。

    何以故。

    水之與波别而不别故。

    經雲。

    衆生即涅槃相不複更滅。

    亦得涅槃即衆生性不複更生。

    又經雲。

    如來不見生死不見涅槃。

    生死涅槃等無差别。

    又經雲。

    于無為界現有為界。

    而亦不壞無為之性。

    于有為界等亦然。

    又經雲。

    非凡夫行。

    非賢聖行。

    是菩薩行。

    解雲。

    凡夫行者著有。

    賢聖行者住無。

    今既有無無二而二。

    二而不二。

    是故雙離兩失。

    頓絕百非。

    見心無寄。

    故名觀也。

     第四語觀雙絕門 夫語觀雙絕者。

    經雲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者是也。

    即于上來空有兩門。

    離諸言論心行之境。

    唯有真如及真如智。

    何以故。

    圓融相奪離諸相故。

    随所動念即皆如故。

    竟無能所為彼此故。

    獨奪顯示染不物故。

    經雲。

    唯如如及如如智獨存等。

    又經雲。

    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宜。

    又經雲。

    法離一切觀行。

    又經雲。

    若解真實者無菩提。

    問若雲空有圓融語觀雙絕者。

    即離觀行。

    雲何證入耶。

    答非是默而不言。

    但以語即如故。

    不異于法。

    是以無言。

    觀行亦爾。

    反上可知。

    故經雲。

    有三十二菩薩。

    各說二而不二不二而二。

    名入不二法門。

    次至維摩。

    默答寂無言說。

    名真入不二法門。

    文殊歎曰。

    善哉善哉。

    默然無言。

    是真入不二法門。

    解雲。

    維摩雖默無言。

    即是說法。

    何以故。

    以諸菩薩皆得解故。

    何者。

    言說觀行即是法也。

    問空有無二遂令大士無言。

    性相镕融緻使觀心無措者。

    信如其說。

    今修學者未審。

    以何方便而證契耶。

    答即于此空有法上。

    消息取之。

    何者。

    以空攝于有。

    有而非有。

    有見斯盡。

    以有攝于空。

    空而非空。

    空執都亡。

    空有即入全體交徹。

    一相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