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禅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九

關燈
觀之好容美貌為此昏迷。

    今見臭爛甚于糞穢何可貪着。

    自念我身未脫此法一心三昧除世貪愛。

    五青瘀想。

    行者複觀死屍膿血稍盡風日所變皮肉黃赤瘀黑青[黑*敢]臭氣。

    轉增我所愛者以此觀之桃華之色诳惑于我今何所在。

    自念我身未脫此法一心三昧除世貪愛六啖想。

    行者複觀死屍蟲蛆唼食烏挑其眼狐狗咀嚼虎狼[國*瓜]裂身殘缺駁脫落可惡我所愛人以此觀之本時形體清潔服飾莊嚴嬌态自惑。

    今見破壞本相皆失甚可厭惡。

    自念我身未脫此法一心三昧除世貪愛。

    七散想。

    行者複觀死屍禽獸分裂身形破散風吹日曝筋斷骨離頭首交橫。

    我所愛人以此觀之人相何在。

    自念我身未脫是法一心三昧除世貪愛。

    八骨想。

    行者複觀死屍皮肉等已盡但見白骨。

    見骨有二種。

    一者見筋相連。

    二者筋盡骨離。

    複有二種。

    一則餘血膏膩染污。

    二則骨白如珂如貝。

    我所愛人以此觀之髑髅可畏堅強之相甚于瓦石。

    柔軟細觸一旦皆失。

    自念我身未免此法一心三昧除世貪愛。

    九燒想。

    行者複到死屍林中。

    或見[卄/積]多草木焚燒死屍腹破肥出爆裂煙臭甚可驚畏。

    或見但燒白骨煙焰洞然薪盡火滅形同灰土。

    假令不燒不埋亦歸磨滅。

    我所愛人以此觀之身相皆盡甚于兵刃。

    沐浴香熏華粉嚴飾軟肥細體清溫谄佞。

    以此惑人今皆磨滅竟何所在。

    自念我身未脫此法一心三昧除世貪愛二明九想對治者。

    行者修九想既通。

    必須增想重修令觀行熟利。

    随所觀時心即與定相應。

    想法持心無分散意。

    此則能破六欲除世貪愛。

    六欲者。

    一者色欲。

    二形貌欲。

    三威儀恣态欲。

    四言語音聲欲。

    五細滑欲。

    六人相欲。

    此六欲中能生六種着。

    色欲者有人染着赤色。

    若赤白色若黃白色黑色若赤黑色若青色若青白色若桃華色。

    無智愚人見此等色沒溺迷醉。

    若形貌欲有人。

    但着形貌面如滿月。

    修目高眉細腰纖指相好端嚴。

    心即惑着。

    威儀欲者有人着威儀恣态行步汪洋揚眉頓臉含笑嬌盈便生愛染。

    言語欲者有人但愛語聲若聞巧言華說應意承旨音詞清雅歌詠贊歎悅動人心。

    愚夫淺識為之迷惑細滑欲者有人但愛身形柔軟肥膚光悅猶若兜羅之綿。

    寒時體溫熱時體涼。

    按摩接待身服熏香。

    凡情沒溺為此危喪。

    雜欲者。

    有人皆着五事。

    人相欲者。

    有人皆不着五事。

    但着人相若男若女雖見上五事。

    若不得所愛之人猶不染着。

    若遇适意之人則能舍世所重頓亡軀命。

    如是六欲世世诳惑衆生。

    沉淪生死沒溺三塗。

    不得解脫。

    若能善修九想對治除滅。

    則六欲賊破散疾證涅槃。

    所以者何。

    初死想破威儀語言二欲。

    次脹想壞想啖想破形貌欲。

    次血塗漫想青瘀想膿爛想多破色欲。

    次骨想燒想多除細滑欲。

    九想除雜欲及所著人相欲啖。

    想散想骨想偏除人相欲殘啖離散白骨中不見有人可着故。

    以是九想觀能破欲結嗔癡亦薄。

    三毒薄故九十八使山皆動。

    漸漸增進其道以金剛三昧摧破結使山得三乘道。

    九想雖是不淨觀因是能成大事。

    譬如大海中死屍溺人依之即得度也。

    三明攝法者。

    是九想法緣欲界身色想陰攝。

    亦身念處少分。

    或欲界攝或初禅二禅攝。

    未離欲散心人得欲界系。

    離欲人得色界。

    系胮脹等八想欲界初禅二禅中攝。

    淨骨想欲界初禅二禅四禅中攝。

    三禅中樂多故無是想。

    四明九想趣道者。

    修九想有二種。

    若按事而修此則但能伏欲界結後别修十想以斷見思成無學道。

    二者若善修九想即具十想從事入理此。

    則不煩别約餘門修十想。

    所以者何如。

    行者觀人死時動轉言語須臾間忽然已滅。

    身體胮脹爛壞分散各各變異。

    是則無常。

    若着此身無常壞時是即為苦。

    若無常苦不得自在者是則無我。

    不淨無常苦無我故。

    則世間不可樂着。

    觀身如是。

    食雖在口腦涎流下與唾和合成味。

    而咽與吐無異。

    下人腹中即為糞穢。

    即是食不淨想。

    以此九想觀觀身無常變易念念皆滅。

    即是死想。

    以是九想厭世間樂。

    知煩惱斷即安隐寂滅。

    即是斷想。

    以是九想遮諸煩惱即離想。

    以九想厭世間故。

    知五陰滅。

    更不須生是處安隐。

    即是盡想。

    若能如是善修九想即具十想斷見思惑。

    當知是人必定趣三乘道。

    複次摩诃衍中說若善修九想開身念處門。

    身念處開三念處門。

    四念處開三十七品門。

    三十七品開涅槃門。

    入涅槃故則滅一切憂苦。

    菩薩憐愍衆生故。

    雖于九想能入涅槃。

    而亦不取實際作證。

    所以者何。

    若色中無味相衆生即不應着于色若。

    色中無離相今亦不應從色得解脫。

    以色中有味故衆生則着于色。

    色中有離相故衆生從色得解脫。

    而味不即離離不即味。

    離味處無脫處離脫處無味處。

    當知色即非縛非脫。

    爾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