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義卷第三

關燈
雲。

    汝是外人冥初生覺義。

    亦是黃蜂黃[蟲*巢]義。

    執诤不穆何可融會也。

    今謂此是不得别教四門之意。

    不知四悉檀。

    說此有空兩門義也。

    四明悉檀起圓教四門者。

    不生不生不可說。

    以四悉檀因緣。

    起圓教說四門也。

    第四明約十法成四門義者。

    外人亦說。

    四門但不為十法所成。

    故諸颠倒流轉生死不得解脫。

    今佛法四門。

    皆為十法所成必得涅槃。

    故不同外人也。

    就此即為四。

    一十法成三藏教四門。

    二十法成通教四門。

    三十法成别教四門。

    四十法成圓教四門。

    一明十法成三藏教四門者。

    四門即為四。

    一明用十法成毗昙有門見有得道者。

    十法名目具如前出。

    但知正因緣法成見有得道者。

    知無明因緣生一切法。

    破一切外人計無因緣邪。

    因緣生一切法也。

    二真正發心成見有得道者。

    知無明因緣。

    有三界一切生死苦。

    覺悟心生欲斷無明結業正求涅槃。

    此心真正過一切天魔外道之心也。

    三止觀進行成見有得道者。

    因止觀能發無漏定慧。

    不同外人不知。

    攢搖乳酪猶難得。

    況複生蘇。

    四破法遍成見有得道者。

    用生滅無常破身邊二見。

    單四見複四見。

    具足四見六十二見無量諸見。

    皆知從無明因緣生。

    心不愛著。

    涅槃經雲。

    是諸外道無有一法不從緣生。

    從緣生法悉皆無常。

    雲何外道有常樂我淨。

    如此諸見四颠倒悉能遍破不同外道也。

    五善知通塞成見有得道者。

    知無量諸見皆有道滅故為通。

    悉有苦集故為塞。

    不同外道如彼蟲道。

    不知是字非字也。

    六善修三十七品成見有得道者。

    三十七品調适行。

    對涅槃開三脫門。

    不同外人。

    如佛為須跋陀羅。

    經中作獅子吼八正道。

    外人尚無一分決定。

    不得四沙門果也。

    七對治助開成見有得道者。

    五停心觀發諸禅定背舍勝處。

    不同外人。

    根本味禅定起愛見慢之三病也。

    八善知次位成見有得道者。

    知七賢七聖之位。

    心不叨濫起增上慢。

    不同外人。

    戒取見取計生死法為涅槃也。

    九安忍強軟兩賊成見有得道者。

    能忍八風内外三障四魔。

    心不退轉。

    不同外人不能安忍微細遮道法也。

    十順道法愛不生成見有得道者。

    四善根人發得善有漏五陰。

    大涅槃經說。

    我弟子有外道則無。

    若不生法愛。

    則不頂堕進入忍法成世第一法。

    發苦忍真明十六刹那證須陀洹果。

    若入超果即成羅漢。

    故知十法成見有得道。

    聲聞乘辟支佛乘乃至大乘。

    故知毗昙見有得道。

    此非虛說也。

    二明十法成空門。

    三明十法成有空門。

    四明十法成非空非有門。

    悉得見第一義。

    證二種涅槃類。

    有門有十法所成意可知也。

    今佛法中義學坐禅。

    若不深得此意。

    但言見有見空得道。

    與外人有何殊也。

    故大智論雲。

    若無方便入阿毗昙。

    則堕有中。

    入空門即堕無中。

    入昆勒門即堕有無中。

    中論雲。

    若非有非無即是愚癡論也。

    二明十法成通教四門。

    三明十法成别教四門。

    四明十法成圓教四門。

    皆得入道類前可知。

    若偏取四門執诤戲論。

    不得十法入道意者。

    為邪見之火所燒也。

    故大智論雲。

    般若波羅蜜。

    譬如大焰四邊不可取。

    邪見火燒故。

    是事前于四教中已處處分别也。

    第五明信法兩種四門不同者。

    外人不信三寶。

    不學佛法。

    邪信邪行雖有四門非佛弟子。

    豈成信法兩行。

    今明佛弟子深信佛教修集佛法能發無漏。

    故成信法兩行。

    若信行人即是四種教門。

    若法行人即是四種觀門。

    是則信行人。

    以佛教門出三界苦。

    約四教各有四種教門。

    一往則有十六種教門。

    十六種信行人。

    約四教各有四種觀門。

    一往即有十六種觀門。

    十六種法行人。

    若細分别四教。

    則有能所信法兩行教門無量無邊。

    信行亦無量無邊。

    觀門無量無邊。

    法行亦無量無邊。

    宜論三藏四門。

    五百羅漢各說身因。

    即是五百觀門。

    況複此經諸菩薩。

    各說入不二法門。

    善财入法界見無量善知識。

    各各說所得法門。

    皆從四教三十二門顯出也。

    若四不可說故。

    文殊師利說一切法。

    無言無說。

    盡諸戲論。

    名入不二法門。

    淨名杜口默然無說。

    文殊稱歎是真入不二法門。

    當知一切法門皆不可說也。

     四教義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