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義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師撰
大門第二辨所诠者。
夫教是能诠理是所诠。
故因理設教籍教顯理。
即理非教即教非理離理無教離教無理。
故思益經雲。
菩提之中無文字。
文字之中亦無菩提。
離菩提無文字。
離文字無菩提。
以離菩提無文字。
故約理而施教。
以離文字無菩提。
故施教即能顯理。
是則教為能诠理為所诠。
意在于此。
所言理者。
即是所诠谛也。
今約谛明理理能起教。
教能诠理。
教是能诠理是所诠。
今明所诠義略為四意。
一約四谛之理以明所诠。
二約三谛之理以明所诠。
三約二谛之理以明所诠。
四約一谛之理以明所诠也。
一約四谛明所诠者。
即為三意一明所诠四谛之理。
二明能诠之教。
三明約經論。
一明所诠四谛之理者。
有四種四谛。
一生滅四谛。
二無生四谛。
三無量四谛。
四無作四谛也。
問曰何處經論出此四種四谛。
答曰若散說諸經論趣緣處處有此文義。
但不聚在一處耳。
大涅槃經明慧聖行。
欲為五味譬本。
是以次第分别。
明此四種四谛。
勝鬘亦有四種四谛之文。
所謂有作四谛。
有量四谛。
無作四谛。
無量四谛。
但涅槃勝鬘明無量四谛。
诠次不同義意少異。
問曰前明生滅四谛。
是三藏教半字之義。
此事可然。
次明無量無作雲何分别。
答曰若作滿字明義。
三種四谛同是滿教。
不須分别。
若五味明義。
三種四谛義即不同。
無生四谛。
此雖大乘猶通二乘。
無量四谛但是菩薩之所行之道。
無作四實谛乃是佛之境界。
此為異也。
初約生滅四谛之理。
明所诠者。
即是因緣生滅以明谛理。
故法華經雲。
昔于波羅奈轉四谛法輪。
分别說諸法五衆之生滅。
生滅即是起作。
故勝鬘經明有作四聖谛也。
所言四谛。
者一苦谛二集谛三滅谛四道谛也所言苦者。
逼切為義。
無常三相逼切色心。
故名為苦。
審實不虛名之為谛。
所言集者。
招聚為義。
煩惱業合。
能招聚生死苦果。
故名為集。
審實不虛名之為谛。
所言滅者。
滅無為義。
無有子果二縛。
故名為滅。
審實不虛名之為谛。
所言道者。
能通為義。
戒定智慧能通至涅槃。
故名為道。
審實不虛名之為谛。
此是生滅四谛。
故涅槃經雲。
聲聞有苦有苦谛。
有集有集谛。
有滅有滅谛。
有道有道谛也。
問曰道滅聖人行因得果。
可言審實。
苦集虛妄何名審實。
答曰凡夫虛妄因果。
實是虛妄非不虛妄。
是則有漏無漏因果。
皆悉審實不可混監。
故遺教經雲。
日可令冷月可令熱。
而佛說四谛不可令異釋。
此生滅四谛義。
備如數人成論分别。
今不具明。
二明無生四谛者。
如思益經雲。
知苦無生名苦聖谛。
知集無和合相名集聖谛。
以不二相觀名道聖谛。
法本不生今即無滅。
是名滅聖谛。
即苦集滅道四法。
名字事相是同而谛義有異。
前以生滅之理為谛。
今明不生不滅真空之理為谛。
亦名四真谛也。
故涅槃經雲。
菩薩解苦無苦。
是故無苦而有真谛。
解集無集。
是故無集而有真谛。
有滅有真有道有真故名四真谛也。
三乘共觀得第一義。
證二種涅槃。
亦是勝鬘經明有量四谛也。
問曰若是三乘通學涅槃。
何故解滅谛明常樂我淨耶。
答曰若方等般若所明。
無生真谛三乘共見。
而二乘通教菩薩。
不見佛性。
不明滅谛是常住也。
至大涅槃。
為三乘人同說佛性。
故無生四真谛通别通圓。
故明滅谛四德。
異于方等大品。
意在此也。
三明無量四聖谛者。
如大涅槃經說。
知諸陰苦名為苦谛。
分别諸陰有無量相悉是諸苦。
是名無量苦谛。
無量集滅道。
至下自當具出經文。
如是四谛之理。
涅槃經雲悉非聲聞緣覺所知。
故知皆是别教所诠之理也。
問曰此無量四聖谛。
是何等四谛無量耶。
答曰今明四教所诠。
菩薩學道種智。
并得無量四谛。
但此無量四谛的屬别教也。
問曰若爾涅槃經明四谛無量相。
何得定知是别教所诠無量四谛。
答曰若不明佛性而說無量。
即是前二教所诠之無量也。
若明佛性說無量相者。
即任運自成後兩教所明無量也。
若圓教亦名無量四聖谛者。
即是無作四實谛之異名也。
四明無作四谛者。
如涅槃經明。
約一實谛而辨四谛。
即是無作四實。
谛明四實不作四故名無作。
觀四即得實故名四實谛也。
涅槃經雲。
所言苦者為無常相。
是可斷相。
是為實谛如來之性。
非苦非無常非可斷相。
是故為實。
虛空佛性亦複如是。
無作集滅道谛在下當具引涅槃經此文即無作四實谛之明說也。
若能依經。
解此四谛即一實谛。
是為圓教所诠之理。
勝鬘經明無作四谛。
無一實結成。
涅槃經不雲無作。
皆用一實結成四谛。
義既相關。
今合兩經立名。
故言無作四實谛也。
問曰勝鬘經。
明無量四聖谛無作四聖谛。
涅槃經亦有是說。
二處經文為同為異耶。
答曰有無量四聖谛。
雖依藏識非無作。
有無量四聖谛。
亦依藏識即是無作。
所以者何。
若約無明恒沙四谛法事數論無量。
即是别教所诠無量非無作。
若約法性明四谛無量。
即是圓教所诠無量。
無量即無作也大涅槃經答迦葉。
明無量四谛。
正約事數無量。
此别教所诠也。
若答文殊明四谛。
即是明無作四實谛也。
勝鬘經明二種四谛。
一異未可定判。
問曰勝鬘明無量四谛。
何故在無作四谛後。
答曰勝鬘經雲。
依無作說無量。
但依義有三種。
一依果說因。
因無量即
夫教是能诠理是所诠。
故因理設教籍教顯理。
即理非教即教非理離理無教離教無理。
故思益經雲。
菩提之中無文字。
文字之中亦無菩提。
離菩提無文字。
離文字無菩提。
以離菩提無文字。
故約理而施教。
以離文字無菩提。
故施教即能顯理。
是則教為能诠理為所诠。
意在于此。
所言理者。
即是所诠谛也。
今約谛明理理能起教。
教能诠理。
教是能诠理是所诠。
今明所诠義略為四意。
一約四谛之理以明所诠。
二約三谛之理以明所诠。
三約二谛之理以明所诠。
四約一谛之理以明所诠也。
一約四谛明所诠者。
即為三意一明所诠四谛之理。
二明能诠之教。
三明約經論。
一明所诠四谛之理者。
有四種四谛。
一生滅四谛。
二無生四谛。
三無量四谛。
四無作四谛也。
問曰何處經論出此四種四谛。
答曰若散說諸經論趣緣處處有此文義。
但不聚在一處耳。
大涅槃經明慧聖行。
欲為五味譬本。
是以次第分别。
明此四種四谛。
勝鬘亦有四種四谛之文。
所謂有作四谛。
有量四谛。
無作四谛。
無量四谛。
但涅槃勝鬘明無量四谛。
诠次不同義意少異。
問曰前明生滅四谛。
是三藏教半字之義。
此事可然。
次明無量無作雲何分别。
答曰若作滿字明義。
三種四谛同是滿教。
不須分别。
若五味明義。
三種四谛義即不同。
無生四谛。
此雖大乘猶通二乘。
無量四谛但是菩薩之所行之道。
無作四實谛乃是佛之境界。
此為異也。
初約生滅四谛之理。
明所诠者。
即是因緣生滅以明谛理。
故法華經雲。
昔于波羅奈轉四谛法輪。
分别說諸法五衆之生滅。
生滅即是起作。
故勝鬘經明有作四聖谛也。
所言四谛。
者一苦谛二集谛三滅谛四道谛也所言苦者。
逼切為義。
無常三相逼切色心。
故名為苦。
審實不虛名之為谛。
所言集者。
招聚為義。
煩惱業合。
能招聚生死苦果。
故名為集。
審實不虛名之為谛。
所言滅者。
滅無為義。
無有子果二縛。
故名為滅。
審實不虛名之為谛。
所言道者。
能通為義。
戒定智慧能通至涅槃。
故名為道。
審實不虛名之為谛。
此是生滅四谛。
故涅槃經雲。
聲聞有苦有苦谛。
有集有集谛。
有滅有滅谛。
有道有道谛也。
問曰道滅聖人行因得果。
可言審實。
苦集虛妄何名審實。
答曰凡夫虛妄因果。
實是虛妄非不虛妄。
是則有漏無漏因果。
皆悉審實不可混監。
故遺教經雲。
日可令冷月可令熱。
而佛說四谛不可令異釋。
此生滅四谛義。
備如數人成論分别。
今不具明。
二明無生四谛者。
如思益經雲。
知苦無生名苦聖谛。
知集無和合相名集聖谛。
以不二相觀名道聖谛。
法本不生今即無滅。
是名滅聖谛。
即苦集滅道四法。
名字事相是同而谛義有異。
前以生滅之理為谛。
今明不生不滅真空之理為谛。
亦名四真谛也。
故涅槃經雲。
菩薩解苦無苦。
是故無苦而有真谛。
解集無集。
是故無集而有真谛。
有滅有真有道有真故名四真谛也。
三乘共觀得第一義。
證二種涅槃。
亦是勝鬘經明有量四谛也。
問曰若是三乘通學涅槃。
何故解滅谛明常樂我淨耶。
答曰若方等般若所明。
無生真谛三乘共見。
而二乘通教菩薩。
不見佛性。
不明滅谛是常住也。
至大涅槃。
為三乘人同說佛性。
故無生四真谛通别通圓。
故明滅谛四德。
異于方等大品。
意在此也。
三明無量四聖谛者。
如大涅槃經說。
知諸陰苦名為苦谛。
分别諸陰有無量相悉是諸苦。
是名無量苦谛。
無量集滅道。
至下自當具出經文。
如是四谛之理。
涅槃經雲悉非聲聞緣覺所知。
故知皆是别教所诠之理也。
問曰此無量四聖谛。
是何等四谛無量耶。
答曰今明四教所诠。
菩薩學道種智。
并得無量四谛。
但此無量四谛的屬别教也。
問曰若爾涅槃經明四谛無量相。
何得定知是别教所诠無量四谛。
答曰若不明佛性而說無量。
即是前二教所诠之無量也。
若明佛性說無量相者。
即任運自成後兩教所明無量也。
若圓教亦名無量四聖谛者。
即是無作四實谛之異名也。
四明無作四谛者。
如涅槃經明。
約一實谛而辨四谛。
即是無作四實。
谛明四實不作四故名無作。
觀四即得實故名四實谛也。
涅槃經雲。
所言苦者為無常相。
是可斷相。
是為實谛如來之性。
非苦非無常非可斷相。
是故為實。
虛空佛性亦複如是。
無作集滅道谛在下當具引涅槃經此文即無作四實谛之明說也。
若能依經。
解此四谛即一實谛。
是為圓教所诠之理。
勝鬘經明無作四谛。
無一實結成。
涅槃經不雲無作。
皆用一實結成四谛。
義既相關。
今合兩經立名。
故言無作四實谛也。
問曰勝鬘經。
明無量四聖谛無作四聖谛。
涅槃經亦有是說。
二處經文為同為異耶。
答曰有無量四聖谛。
雖依藏識非無作。
有無量四聖谛。
亦依藏識即是無作。
所以者何。
若約無明恒沙四谛法事數論無量。
即是别教所诠無量非無作。
若約法性明四谛無量。
即是圓教所诠無量。
無量即無作也大涅槃經答迦葉。
明無量四谛。
正約事數無量。
此别教所诠也。
若答文殊明四谛。
即是明無作四實谛也。
勝鬘經明二種四谛。
一異未可定判。
問曰勝鬘明無量四谛。
何故在無作四谛後。
答曰勝鬘經雲。
依無作說無量。
但依義有三種。
一依果說因。
因無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