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智者大師禅門口訣
關燈
小
中
大
一片各有十紀脈。
共絞絡故心端有四十脈也。
其下一脈直往趣臍。
号曰優陀那風。
優陀那者中也。
故号此脈為中脈也。
初坐之中其外種種變形。
或作父母師僧國王美女形像師子虎狼。
如是謂魔鬼。
行者當假想心。
作金剛刀拟之即去。
夫病有多種。
一身作病。
二鬼作病。
三魔作病。
四不調息成病。
五業障病。
今須識知第一身自作病者。
坐時或倚壁或衣襟。
大衆未出而卧。
此心懈怠魔得其便。
入身成病使人身體背脊骨欲疼痛。
名為注病難治。
行者慎之。
治法者用息從頭流氣。
向背脊曆骨節邊注下。
須好用心方差耳。
第二鬼作病者。
有人坐時其心念種種事。
或望有所知。
或欲知人吉兇。
有兜醯羅鬼來入其身。
種種變現或見吉兇事知他身。
或知一家一村一聚落一州一郡。
及一國土中吉兇善惡等。
或如似聖人此非聖也。
并是前鬼所作莫取之也。
若不治之者久久亦能殺人。
第三魔作病者。
有人坐時心念利養。
魔即現其種種衣服飲食七珍雜物供養之具應識之。
若覺急須治之。
若不治入心成病者難治。
第四病者有人坐不解調息成病。
令人身體枯閉而羸瘦。
此人無罪易治。
治法用遍息正用心息之息名為遍滿息。
用之法以心住息。
從頭溜氣遍滿四胑。
此是不解用息。
使筋脈焦枯身無潤澤。
令以此二息從上流下。
令息遍身故名遍息滿息。
息遍滿故身即平複可用止息。
雲何名止息。
平心直住不動是名為止息。
第五業障病者。
舉身腫滿顔色虛肥而黃。
此人障重難治應須忏悔。
治法用焦息[火*朝]息。
雲何名焦[火*朝]。
二息亦非外别捉[火*朝]等物來著身中。
還用心息想作焦[火*朝]。
二息從頭至足及溜氣四胑。
通遍令使腫滿得消。
還用心息平心直住。
息得平複唯須忏悔。
複有四胑痿弱無力。
兩臂兩足欲落。
或一臂欲落者。
治法用遍息流氣使滿四胑良久自差。
若口向左邊窪即注息往左。
若右邊窪注息往右邊。
若向左角右角如上法。
若有宿痤冷熱等病。
用息向下流使病滅。
身中細碎衆病皆用息治之。
若冷病即用熱息流之。
若熱病即用冷息流之。
對治作法各用此二息治之。
複須行時用息。
若足輕頭重此是心高妄想。
可息妄想心。
可息高心。
可向下看心。
若足重頭輕悲者向心。
若行時複次須用心不高不下。
使息調和用息使身心俱遍。
即入通明觀可觀心性三昧身相三昧。
心相為其本。
經言識心達本源無虛假故。
治痢法安心臍下。
患冷痢則作暖息。
患熱則作冷息取差為止。
治嗽法取嗽欲發時。
三過吐氣然後安心中觀。
嗽欲發時便吐氣令出。
還如先安心自差。
治腫法作息腫斷令息撮聚欲遍。
當腫上以心住定穿作一孔。
令息從中出入即差治耳。
滿法安心置孔外細細引。
自牽氣令出須臾自差治。
人坐忽然喉中如似有物長一二寸。
不肯出者安心物上須心住定。
然後分心四向意地語雲。
内外皆空病從何生。
亦須解空性遣之自去。
治坐中忽得短氣可先噓氣。
從鼻卻入令氣滿身竟令出。
然後安心置掌文中不久自去。
一息治身中種種病法。
取氣從鼻卻入令氣滿身竟。
然後細細閉口随氣自内置此息去。
引心從骨中直下出不淨門外住。
眠時引息内腳心。
行住坐卧恒用此心。
自四處有雜病時須此息息通。
然後随病處所引氣息。
從病處出入空無有閡者即差。
治冷病用暖息。
治熱病用冷息。
治骨髓病用刀息。
破腳十指頭并作息破腳趺上骨令出即差。
治人身分腫刀息破腳十指奇中令出通。
身腫滿安息腳心下。
身重作輕息身輕重息。
初坐之中數息長短。
外神來鼻其心直上至頂蒸熱。
卻之法合口縮氣向上至頂。
還向下牽氣則止。
其若不治通目兩目俱闇此是何患。
若為鬼神。
鬼神名字跋違多。
舒手蓋目盲。
即誦咒曰。
人之波晝比尼若波晝憂薮波晝 誦至三遍。
眼即開明還如本初坐。
得細住心為外人觸。
氣上塞胸腹脹不得安坐者。
此是身中六神俱奔在胸。
以是令患治之法。
先解衣帶出氣使長入氣使短十息。
然後誦前咒命阿那般那乃至十得差。
初坐成得細住心為人來觸。
氣上沖肺成病者。
即令肺脹過百日。
即吐逆不得飲食。
此是外有惡神來入人身名跋多神。
赤色六眼八孔或大或小。
複有三小神名曰呼搜醯。
或變形作小兒。
或作蟒身。
其形赤黑色。
兜羅醯神。
其形或大或小三遍。
初坐中或得身體骨節腰背疼痛。
自呼辟注。
此是何患。
此名六根通身遊戲。
不久患舉身頂直三過舒身命阿那般那即差。
初坐之中六神沈曀。
為外人來觸六神橫出身外。
毛孔中各有一神。
皆來奔入喜有起。
身體青腫妨不得坐。
治法先合口縮氣向上。
二遍身中還牽氣向下。
然後誦前咒命阿那般那。
複列惡鬼神名字。
呼搜醯跋違多即差。
又言名出息為安。
安般之人唯數出息。
初坐中或有掉動者非久患。
治法先命阿那般那。
雲何亂語休即止。
初坐中或有身中火起不是患也。
治法外邊闇赍火入莫使知聞。
共絞絡故心端有四十脈也。
其下一脈直往趣臍。
号曰優陀那風。
優陀那者中也。
故号此脈為中脈也。
初坐之中其外種種變形。
或作父母師僧國王美女形像師子虎狼。
如是謂魔鬼。
行者當假想心。
作金剛刀拟之即去。
夫病有多種。
一身作病。
二鬼作病。
三魔作病。
四不調息成病。
五業障病。
今須識知第一身自作病者。
坐時或倚壁或衣襟。
大衆未出而卧。
此心懈怠魔得其便。
入身成病使人身體背脊骨欲疼痛。
名為注病難治。
行者慎之。
治法者用息從頭流氣。
向背脊曆骨節邊注下。
須好用心方差耳。
第二鬼作病者。
有人坐時其心念種種事。
或望有所知。
或欲知人吉兇。
有兜醯羅鬼來入其身。
種種變現或見吉兇事知他身。
或知一家一村一聚落一州一郡。
及一國土中吉兇善惡等。
或如似聖人此非聖也。
并是前鬼所作莫取之也。
若不治之者久久亦能殺人。
第三魔作病者。
有人坐時心念利養。
魔即現其種種衣服飲食七珍雜物供養之具應識之。
若覺急須治之。
若不治入心成病者難治。
第四病者有人坐不解調息成病。
令人身體枯閉而羸瘦。
此人無罪易治。
治法用遍息正用心息之息名為遍滿息。
用之法以心住息。
從頭溜氣遍滿四胑。
此是不解用息。
使筋脈焦枯身無潤澤。
令以此二息從上流下。
令息遍身故名遍息滿息。
息遍滿故身即平複可用止息。
雲何名止息。
平心直住不動是名為止息。
第五業障病者。
舉身腫滿顔色虛肥而黃。
此人障重難治應須忏悔。
治法用焦息[火*朝]息。
雲何名焦[火*朝]。
二息亦非外别捉[火*朝]等物來著身中。
還用心息想作焦[火*朝]。
二息從頭至足及溜氣四胑。
通遍令使腫滿得消。
還用心息平心直住。
息得平複唯須忏悔。
複有四胑痿弱無力。
兩臂兩足欲落。
或一臂欲落者。
治法用遍息流氣使滿四胑良久自差。
若口向左邊窪即注息往左。
若右邊窪注息往右邊。
若向左角右角如上法。
若有宿痤冷熱等病。
用息向下流使病滅。
身中細碎衆病皆用息治之。
若冷病即用熱息流之。
若熱病即用冷息流之。
對治作法各用此二息治之。
複須行時用息。
若足輕頭重此是心高妄想。
可息妄想心。
可息高心。
可向下看心。
若足重頭輕悲者向心。
若行時複次須用心不高不下。
使息調和用息使身心俱遍。
即入通明觀可觀心性三昧身相三昧。
心相為其本。
經言識心達本源無虛假故。
治痢法安心臍下。
患冷痢則作暖息。
患熱則作冷息取差為止。
治嗽法取嗽欲發時。
三過吐氣然後安心中觀。
嗽欲發時便吐氣令出。
還如先安心自差。
治腫法作息腫斷令息撮聚欲遍。
當腫上以心住定穿作一孔。
令息從中出入即差治耳。
滿法安心置孔外細細引。
自牽氣令出須臾自差治。
人坐忽然喉中如似有物長一二寸。
不肯出者安心物上須心住定。
然後分心四向意地語雲。
内外皆空病從何生。
亦須解空性遣之自去。
治坐中忽得短氣可先噓氣。
從鼻卻入令氣滿身竟令出。
然後安心置掌文中不久自去。
一息治身中種種病法。
取氣從鼻卻入令氣滿身竟。
然後細細閉口随氣自内置此息去。
引心從骨中直下出不淨門外住。
眠時引息内腳心。
行住坐卧恒用此心。
自四處有雜病時須此息息通。
然後随病處所引氣息。
從病處出入空無有閡者即差。
治冷病用暖息。
治熱病用冷息。
治骨髓病用刀息。
破腳十指頭并作息破腳趺上骨令出即差。
治人身分腫刀息破腳十指奇中令出通。
身腫滿安息腳心下。
身重作輕息身輕重息。
初坐之中數息長短。
外神來鼻其心直上至頂蒸熱。
卻之法合口縮氣向上至頂。
還向下牽氣則止。
其若不治通目兩目俱闇此是何患。
若為鬼神。
鬼神名字跋違多。
舒手蓋目盲。
即誦咒曰。
人之波晝比尼若波晝憂薮波晝 誦至三遍。
眼即開明還如本初坐。
得細住心為外人觸。
氣上塞胸腹脹不得安坐者。
此是身中六神俱奔在胸。
以是令患治之法。
先解衣帶出氣使長入氣使短十息。
然後誦前咒命阿那般那乃至十得差。
初坐成得細住心為人來觸。
氣上沖肺成病者。
即令肺脹過百日。
即吐逆不得飲食。
此是外有惡神來入人身名跋多神。
赤色六眼八孔或大或小。
複有三小神名曰呼搜醯。
或變形作小兒。
或作蟒身。
其形赤黑色。
兜羅醯神。
其形或大或小三遍。
初坐中或得身體骨節腰背疼痛。
自呼辟注。
此是何患。
此名六根通身遊戲。
不久患舉身頂直三過舒身命阿那般那即差。
初坐之中六神沈曀。
為外人來觸六神橫出身外。
毛孔中各有一神。
皆來奔入喜有起。
身體青腫妨不得坐。
治法先合口縮氣向上。
二遍身中還牽氣向下。
然後誦前咒命阿那般那。
複列惡鬼神名字。
呼搜醯跋違多即差。
又言名出息為安。
安般之人唯數出息。
初坐中或有掉動者非久患。
治法先命阿那般那。
雲何亂語休即止。
初坐中或有身中火起不是患也。
治法外邊闇赍火入莫使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