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是中住處有比丘。
若他人語若不語。
若他人憶若不憶。
自言有罪僧伽婆屍沙。
是比丘應與摩那埵。
是事不成與摩那埵。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後當與是比丘摩那埵。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是中住處有比丘。
若他人語若不語。
若他人憶若不憶。
自言有罪僧伽婆屍沙。
是比丘應與如本治。
是不成與如本治。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後當與是比丘如本治。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是中住處有比丘。
若他人語若不語。
若他人憶若不憶。
自言有罪僧伽婆屍沙。
是應與出罪。
是不成與出罪。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後當與是比丘出罪。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是中住處有比丘。
若他人語若不語。
若他人憶若不憶。
自言有罪可忏。
是事共诤。
有比丘言是小忏悔。
有比丘言應大忏悔。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是比丘後當于異比丘清淨共住同見所如法忏悔。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是中住處有比丘。
若他人語若不語。
若他人憶若不憶。
自有罪可忏悔。
是事共诤。
有比丘言是罪波夜提。
有比丘言是罪出罪。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是比丘後當于異比丘清淨共住同見所如法忏悔。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是中住處有比丘。
若他人語若不語。
若他人憶若不憶。
自言有罪可忏悔。
是事共诤。
有比丘。
言是罪殘可治。
有比丘言無殘不可治。
是中言有罪可治。
是比丘言。
此比丘應共自恣。
是中言無殘不可治。
是比丘言此比丘不應共自恣。
我應舍去。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
是比丘後當于異比丘清淨共住同見所如法忏悔。
如是白。
有一住處。
自恣時僧大會。
是中諸比丘如是思惟。
大德。
是住處僧大會。
若我曹是中三說自恣。
夜過不得自恣竟。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當一說自恣。
如是白。
事難時各各言。
長老一心念。
今若十五日僧布薩說戒。
我某甲比丘亦布薩說戒。
如是三說。
八難起一說自恣。
羯磨随事應言。
大德僧聽。
是中有難。
若三說自恣。
或奪命或破戒。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當一說自恣。
如是白。
四事起及大會。
王王等來大得布施。
二法師義辯。
若多比丘病。
天雨屋覆薄。
亦随事應言。
是中若三說自恣。
夜多過不得自恣。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當一說自恣。
如是白。
羯磨為僧作自恣人 應如是語。
誰能為僧作自恣人。
若有言能。
應言五法成就應作自恣人。
不愛自恣。
不嗔自恣。
不怖自恣。
不愚自恣。
不自恣知(拜受自恣人)。
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等。
能為僧作自恣人。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某甲比丘等。
當作僧自恣人。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等。
能為僧作自恣人。
誰長老忍某甲比丘等。
為僧作自恣人。
默然。
誰不忍便說。
僧某甲比丘等。
為僧作自恣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時應作自恣羯磨文。
大德僧聽。
今日僧自恣日。
若僧到時僧忍聽。
僧一心受自恣。
如是白。
受歲。
長老一心念。
今日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汝及僧自恣語。
僧若見罪若聞罪若疑罪語我。
憐愍故。
若見聞知罪如法除卻如是第二第三說。
一比丘心念口言。
今日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今日亦自恣。
如是第二第三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是住處夏安居。
前三月依止某甲聚落。
某甲房舍破修治故。
如是第二第三說(長老應言一心自撿答言當漸漸學之)。
長老憶念。
某甲比丘是中夏安居。
有緣事出界。
受七日法還是中安居。
是中自恣如是第二第三說(長老皆應若優毗聽)。
念我長老。
今十五日僧布薩說戒。
長老知我清淨憶持無遮道法清淨。
作布薩說戒。
衆滿故。
如是第二第三說。
比丘心念口言。
今若十五日僧布薩說戒。
我某甲比丘今日亦作布薩說戒。
如是第二第三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如法僧事中與欲。
某布薩說戒中說清淨。
為我捉舍羅。
如是第二第三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緣事暫出。
後如法僧事一切與欲。
長老一心念。
某甲比丘。
如法僧事中與欲。
某布薩說戒中說清淨。
我為捉舍羅。
如是第二第三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犯此罪。
後當向清淨比丘如法忏悔。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一事疑。
後安詳當問如法除卻。
說戒中憶有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自憶有罪。
後是罪如法除卻。
比丘心念口言。
從今日是罪。
更不複作。
一比丘心念口言。
是罪後當向清淨比丘如法除卻。
一比丘罪中疑。
一心生念。
我後是罪。
安徐當問如法除卻。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欲暫出行為我持衣。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食不足受更食法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此物受長用故。
一比丘得衣時。
如是心念口言。
是住處是衣諸人為僧故施。
現前僧可分。
是中無僧。
是物應屬我。
是物我用我許受。
是名作羯磨竟。
二比丘應如是言。
是衣。
是住處諸人為僧故施。
現前僧可分。
是物爾許屬我與汝。
長老是分。
汝受自須自用二比丘亦爾是物。
是中住處諸人為僧故施。
現前僧可分。
是物爾許屬我。
是分與汝長老。
是分汝自受自用。
是名貿分。
二比丘應如是言。
是衣。
是住處諸人為僧故施。
現前僧可分。
是物爾許屬汝長老。
長老自受自須用。
異比丘應如是言。
是衣。
是中住處諸人為僧故施。
現前僧應分。
是物爾許屬汝長老。
長老自受自須自用。
是名自受分。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是盡形藥受長用共宿藥。
如是第二第三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是七日藥受用共宿藥。
如是第二第三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是。
夜分漿受。
如是第二第三說。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卷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是中住處有比丘。
若他人語若不語。
若他人憶若不憶。
自言有罪僧伽婆屍沙。
是比丘應與摩那埵。
是事不成與摩那埵。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後當與是比丘摩那埵。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是中住處有比丘。
若他人語若不語。
若他人憶若不憶。
自言有罪僧伽婆屍沙。
是比丘應與如本治。
是不成與如本治。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後當與是比丘如本治。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是中住處有比丘。
若他人語若不語。
若他人憶若不憶。
自言有罪僧伽婆屍沙。
是應與出罪。
是不成與出罪。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後當與是比丘出罪。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是中住處有比丘。
若他人語若不語。
若他人憶若不憶。
自言有罪可忏。
是事共诤。
有比丘言是小忏悔。
有比丘言應大忏悔。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是比丘後當于異比丘清淨共住同見所如法忏悔。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是中住處有比丘。
若他人語若不語。
若他人憶若不憶。
自有罪可忏悔。
是事共诤。
有比丘言是罪波夜提。
有比丘言是罪出罪。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是比丘後當于異比丘清淨共住同見所如法忏悔。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是中住處有比丘。
若他人語若不語。
若他人憶若不憶。
自言有罪可忏悔。
是事共诤。
有比丘。
言是罪殘可治。
有比丘言無殘不可治。
是中言有罪可治。
是比丘言。
此比丘應共自恣。
是中言無殘不可治。
是比丘言此比丘不應共自恣。
我應舍去。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
是比丘後當于異比丘清淨共住同見所如法忏悔。
如是白。
有一住處。
自恣時僧大會。
是中諸比丘如是思惟。
大德。
是住處僧大會。
若我曹是中三說自恣。
夜過不得自恣竟。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當一說自恣。
如是白。
事難時各各言。
長老一心念。
今若十五日僧布薩說戒。
我某甲比丘亦布薩說戒。
如是三說。
八難起一說自恣。
羯磨随事應言。
大德僧聽。
是中有難。
若三說自恣。
或奪命或破戒。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當一說自恣。
如是白。
四事起及大會。
王王等來大得布施。
二法師義辯。
若多比丘病。
天雨屋覆薄。
亦随事應言。
是中若三說自恣。
夜多過不得自恣。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當一說自恣。
如是白。
羯磨為僧作自恣人 應如是語。
誰能為僧作自恣人。
若有言能。
應言五法成就應作自恣人。
不愛自恣。
不嗔自恣。
不怖自恣。
不愚自恣。
不自恣知(拜受自恣人)。
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等。
能為僧作自恣人。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某甲比丘等。
當作僧自恣人。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等。
能為僧作自恣人。
誰長老忍某甲比丘等。
為僧作自恣人。
默然。
誰不忍便說。
僧某甲比丘等。
為僧作自恣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時應作自恣羯磨文。
大德僧聽。
今日僧自恣日。
若僧到時僧忍聽。
僧一心受自恣。
如是白。
受歲。
長老一心念。
今日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汝及僧自恣語。
僧若見罪若聞罪若疑罪語我。
憐愍故。
若見聞知罪如法除卻如是第二第三說。
一比丘心念口言。
今日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今日亦自恣。
如是第二第三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是住處夏安居。
前三月依止某甲聚落。
某甲房舍破修治故。
如是第二第三說(長老應言一心自撿答言當漸漸學之)。
長老憶念。
某甲比丘是中夏安居。
有緣事出界。
受七日法還是中安居。
是中自恣如是第二第三說(長老皆應若優毗聽)。
念我長老。
今十五日僧布薩說戒。
長老知我清淨憶持無遮道法清淨。
作布薩說戒。
衆滿故。
如是第二第三說。
比丘心念口言。
今若十五日僧布薩說戒。
我某甲比丘今日亦作布薩說戒。
如是第二第三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如法僧事中與欲。
某布薩說戒中說清淨。
為我捉舍羅。
如是第二第三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緣事暫出。
後如法僧事一切與欲。
長老一心念。
某甲比丘。
如法僧事中與欲。
某布薩說戒中說清淨。
我為捉舍羅。
如是第二第三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犯此罪。
後當向清淨比丘如法忏悔。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一事疑。
後安詳當問如法除卻。
說戒中憶有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自憶有罪。
後是罪如法除卻。
比丘心念口言。
從今日是罪。
更不複作。
一比丘心念口言。
是罪後當向清淨比丘如法除卻。
一比丘罪中疑。
一心生念。
我後是罪。
安徐當問如法除卻。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欲暫出行為我持衣。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食不足受更食法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此物受長用故。
一比丘得衣時。
如是心念口言。
是住處是衣諸人為僧故施。
現前僧可分。
是中無僧。
是物應屬我。
是物我用我許受。
是名作羯磨竟。
二比丘應如是言。
是衣。
是住處諸人為僧故施。
現前僧可分。
是物爾許屬我與汝。
長老是分。
汝受自須自用二比丘亦爾是物。
是中住處諸人為僧故施。
現前僧可分。
是物爾許屬我。
是分與汝長老。
是分汝自受自用。
是名貿分。
二比丘應如是言。
是衣。
是住處諸人為僧故施。
現前僧可分。
是物爾許屬汝長老。
長老自受自須用。
異比丘應如是言。
是衣。
是中住處諸人為僧故施。
現前僧應分。
是物爾許屬汝長老。
長老自受自須自用。
是名自受分。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是盡形藥受長用共宿藥。
如是第二第三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是七日藥受用共宿藥。
如是第二第三說。
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是。
夜分漿受。
如是第二第三說。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