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僞錄 第一卷

關燈
圭璋。

    庶博雅君子詳其緻雲爾。

    大雲峰住持襲祖沙門雪溪野老貴吉祥述 元道者山雲峰禅寺沙門祥邁奉 敕實錄撰 蓋聞法王禦世弘正道以濟時。

    明主臨軒闡皇極而拯物。

    剪邪扶正崇德辯惑。

    故堯誅四兇而八纮道泰。

    佛降六衆而五印歸心。

    皆所以。

    整亂救焚啟迪耳目。

    夫我佛者功成曩劫。

    為物降靈。

    無生示生。

    利見大千之土。

    絕相現相。

    頓化百億之方。

    猶皓月之流空千江普應。

    若長風之噫氣萬籁聞聲。

    誘癡子于一極之乘。

    引迷途于八正之路。

    拔五濁之熱惱。

    撤四倒之樊籠。

    指衣下之明珠。

    剖塵中之經卷。

    破魔軍于道樹。

    不下廟堂。

    摧外道于金河。

    折沖無外。

    恩流萬國。

    澤及四生。

    慈雲蔭有頂之天。

    法雨潤無疆之界。

    群生無感大聖歸真。

    聖哲繼輝維持玄範。

    則有馬鳴龍樹恢教網于西天。

    提婆愛賢建法幢于南印。

    世親擅鞭屍之德。

    陳那騁吼石之奇。

    挫外道于一時。

    播嘉聲于萬古。

    洎乎金容東夢玉馬西來。

    摩騰顯正于洛陽。

    道書鹹從火化。

    僧融破邪于關内。

    梵志結舌無言。

    懸佛日于昏衢。

    扇慈風于寰宇。

    英髦接武俊彥聯芳。

    故有大統(齊法上法師)多能。

    折姜斌于魏阙。

    法琳博物。

    排傅弈于唐朝。

    騰盛德于當時。

    震佳聲于叔世。

    但以去聖逾遠魔僞逼真。

    紫實亂朱玟常混玉。

    自非上智疇克考明。

    所以鼠璞濫名。

    周人一其貴賤。

    雞鳳殊狀。

    楚俗迷其是非。

    故有守文曲流。

    拒為異端之說。

    巧言邪道。

    引為同己之談。

    雖至道無損于毫厘。

    而僞說有塵于視聽。

    此幽途所以易墜。

    聖門所以難涉者也。

    我元之有天下也。

    慶協金輪祯符玉曆。

    掩六合而光宅。

    統萬國以提封。

    東盡蟠桃西窮細柳。

    南移金鼎北抵玉衡。

    自尊盧赫胥以來秦漢隋唐之後。

    未有如今朝之盛者也。

    太祖太宗頒明诏而匡護。

    元帝明帝舍金寶而修崇。

    鹹思付囑之心。

    共仰慈悲之訓。

    免其賦役展其化風。

    今上皇帝。

    深仁睿智體道寬明。

    荷四聖之雄基。

    纂百王之洪烈。

    萬機之暇眷顧佛門。

    諷百千藏之金文。

    延數萬僧之勝會。

    植福覺苑修建伽藍。

    政尚寬仁澤及黎庶。

    搜揚仄陋黜陟賢愚。

    明釋道之淺深。

    達邪正之優劣。

    道士無識蔑視國家。

    欺以朔方之居。

    肆其私臆之辯。

    丘處機妄言谄上。

    李志常矯飾媚時。

    萃逋役之罪徒。

    集排釋之僞典。

    令狐璋首編妄說。

    史志經又廣邪文。

    效如來八十二龛。

    集老子八十一化。

    古今不辯經史匪通。

    攘竊佛書收為道教。

    采釋瑞而為老瑞。

    換姓安名改迦祥而作老祥。

    擅為己德。

    僞中生僞。

    虛上架虛。

    張李聃出于空洞之前。

    屈迦文降于周莊之代。

    立傳圖像行闆流通。

    俾尹喜作佛。

    尊老聃為釋迦之祖。

    伏犧授訓。

    高伯陽為犧農之師。

    軒皇問道于廣成。

    認為老子。

    文王師承于呂望。

    紐為老君。

    周公屈膝于床前(老子教以璇玑經)孔子厥角于座下(問禮)滅三教而獨顯。

    超千聖以居尊。

    孤高五運之前。

    作師百代之下。

    域中獨聖更有誰何。

    巧飾百端了無一實。

    詳此圖也。

    意欲剪除百氏獨擅一宗。

    掩犧軒之聖功。

    滅釋孔之洪範。

    元惡大憝世人不知。

    雖有窮之亂夏政。

    王莽之欺漢庭。

    未足過也。

    若非主上明聖朗鑒無惑。

    孰能察辯真僞目識是非。

    由是特下明诏揀定虛實。

    萬載兇栽一時而拔。

    爰有典教宗師少林和尚者。

    祖庭柱礎梵宇棟梁。

    心質直而無私。

    性淵澄而深博。

    愍其愚瞽蕩彼迷封。

    掃妖祲于長空。

    揭佛日而高朗。

    祥邁側聞斯論不可惜言。

    嘉聖主之神聰。

    美少林之雅對。

    聊憑正典斥破狂談。

    塞妄說之根源。

    倒邪山之林薮。

    使大羅玉帝魂驚于九天之中。

    元始天尊膽落于三清之上。

    萬天教主羞赧難伸。

    九府洞仙慚惶無地。

    且條數件舉一例餘。

    俾夫金鋀各色泾渭分流。

    玉液澆腸。

    使迷涎而蕩散。

    金[金*畀]刮瞙。

    令智眼以分明。

    為暗室之夜光。

    作幽衢之曉鏡。

    通明達士知此道焉。

    至元二年歲次旃蒙龍集星紀陽複之月。

    絕筆于萬壽蘭若 妄立天尊僞第一 第一化雲。

    道者萬化之父母。

    自然之極尊。

    于此幽玄微妙之中而生空洞。

    空洞者真一也。

    真一之氣化生之後。

    曆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

    乃化生上三氣。

    三氣相去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

    三合成德共生無上。

    乃虛皇天尊。

    又曆如上歲數。

    乃生中三氣。

    三合成德乃生玄老。

    即元始天尊也。

    又曆如上歲數。

    乃生下三氣。

    三合成德共生太上。

    即太上道君也。

    自後又一氣複生三氣。

    每氣相去八十一萬億八十一萬歲。

    三合成德共生李老君。

    雖四聖相次各不相因。

    謂之獨化。

    老君生後乃生五運。

    謂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

    第五化雲。

    老君混沌之祖宗。

    天地之父母。

    故能分布清濁開辟乾坤 辯曰。

    蓋聞龍圖鳥篆之文。

    龜書科鬥之典。

    玉版玉諜之記。

    金縢金匮之書。

    秦漢魏晉之章。

    宋齊梁陳之簡。

    記事記史直筆直言。

    靡睹虛皇之名。

    不聞元始之号。

    安有手執玉圭。

    身挂黃褐。

    頂垂皓發。

    頭戴金冠。

    别号天尊。

    高拱三清之上。

    獨稱教主。

    統禦九華之宮。

    縱有天尊之名。

    并是偷竊佛語。

    古經稱佛名為天尊。

    不關道君之事。

    竊他美稱妄自尊嚴。

    取信通人斯言謬矣。

    案列子及易鈎命訣皆雲。

    天地未生之前有太易。

    有太初。

    有太始。

    有太素。

    有太極。

    說者鹹雲。

    太易者未見氣也。

    太初者氣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質之始也。

    太極者質形已具混沌未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