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二

關燈


    有佛出世。

    号曰釋迦牟尼應正等覺。

    十号具足。

    于彼教中。

    而得出家。

    斷諸煩惱。

    乃至漏盡。

    證阿羅漢果。

    爾時舍利弗。

    今所獲果。

    一如師願。

    由彼願力故。

    今舍利弗。

    諸聲聞中。

    智慧第一。

    時諸苾刍鹹皆有疑。

    唯佛能斷白世尊曰。

    彼具壽大目乾連。

    先作何業。

    成熟善根。

    諸聲聞中。

    神通第一。

    佛告諸苾刍。

    汝等應聽。

    彼大目乾連。

    乃往過去。

    善行善業。

    積聚善根。

    乃至果報。

    廣說如前。

     佛告諸苾刍。

    乃往過去。

    波羅奈城。

    去斯不遠。

    有一仙人。

    于彼居止。

    心行慈悲。

    憐愍有情。

    于時有一采樵貧人。

    負薪至彼。

    疲極偃息。

    仙人見已。

    極生憐愍。

    遂作是念。

    此貧窮人。

    先世不種修行善根。

    雖得人身。

    受斯辛苦。

    而得衣食。

    我今應度此人出家。

    令修焚行。

    作是念已。

    告言。

    賢子。

    汝受辛苦。

    何不出家。

    答言。

    大仙。

    我是貧人。

    采樵活命。

    誰能見是。

    度我出家。

    告言。

    賢首。

    我當度汝。

    令得出家。

    傥若獲果。

    願當相報。

    答言。

    聖者。

    必若證果。

    必當相報。

    時彼仙人即與出家。

    既出家已。

    而逐靜處。

    修禅習定遂于三十七品菩提分法。

    無師自悟。

    證獨覺果。

    便作是念。

    我所證果。

    皆由仙人。

    我應覆誓。

    往看相報。

    作是念已。

    至其仙所。

    上升虛空。

    下流清水。

    乃至火光。

    十八變等。

    如前廣說。

    其仙見已。

    心疾回轉。

    猶如大樹。

    崩倒于地。

    便發願言。

    願我所修無量功德。

    于當來世所有威德。

    如汝所有神通第一。

    汝等苾刍。

    勿生異念。

    往仙人者。

    豈異人乎。

    即大目乾連是也。

    當知果報黑白業等。

    廣如上說。

    汝等苾刍。

    應如是學。

    時諸苾刍鹹皆有疑。

    唯佛能斷。

    來白佛言。

    此大目乾連。

    複作何業。

    于大德中。

    神通第一。

     佛告諸苾刍。

    汝等應聽。

    乃往過去。

    此賢劫中。

    迦攝波佛出現世時。

    以誓願故。

    廣如上說。

    時諸苾刍鹹皆有疑。

    唯佛能斷。

    來白世尊。

    具壽憍陳如。

    先世作何善業。

    成熟善根。

    能四如意解。

    今時利根明了。

    佛告諸苾刍。

    于此賢劫中。

    過去有佛出現。

    名迦攝波。

    有教師修持梵行。

    不獲果報臨命終時。

    發誓願故。

    如前廣說。

    于佛住世之時。

    若有出家近圓者。

    皆來于世尊所。

    佛言。

    善來苾刍。

    須發自落。

    袈裟著身。

    自然持缽。

    即為出家近圓。

    别有一人。

    在外遠國。

    于苾刍處。

    來求出家。

    彼苾刍将此人。

    來于佛所。

    欲與出家近圓。

    其人在路身亡。

    乃不得出家。

    時諸苾刍緣此事故。

    來白佛言。

    具如上說爾時世尊便作是念。

    疲乏我聲聞。

    若有人求出家近圓。

    在遠國者。

    我許于苾刍僧衆。

    與彼出家近圓。

    時佛世尊集諸苾刍。

    告言。

    緣此事故。

    從今已後。

    若有求出家者。

    許苾刍僧衆。

    與出家與近圓。

    佛許此事已。

    彼苾刍衆。

    不知雲何與出家與近圓。

    以緣白佛。

    時世尊告諸苾刍。

    但有人來。

    求出家者。

    當問諸難。

    若無障難者。

    然後與受三歸。

    即令合掌胡跪。

    當自稱名。

    盡一形世。

    歸依佛兩足尊。

    歸依法離欲尊。

    歸依僧衆中尊。

    後與受五學處。

    十戒。

    二百五十戒。

    廣如餘說。

     既出家近圓已。

    于阿遮離邬波馱耶處。

    無怕懼心。

    所作之事。

    皆無所問。

    時諸苾刍以緣白佛。

     爾時世尊告諸苾刍。

    我今為諸弟子。

    制其學處。

    若諸弟子所作事業。

    以水灑地。

    及瞿摩耶塗壇掃地。

    及修理衣缽。

    食啖等事。

    不告白師。

    及有客苾刍。

    先不相識。

    來至房中。

    應白師知。

    唯除五事。

    餘悉皆白。

    若不如是。

    得越法罪。

    言五事者。

    所謂嚼齒木。

    飲淨水。

    大小便利。

    及四十九尋内禮制底。

    此不應白二師。

    所有縫衣等事。

    弟子應白。

    師勿自勞。

    我當代作。

    若如是者善。

    不如是者。

    得越法罪。

    師若為福及衆作。

    不代無犯。

    二師有病。

    須勤看侍。

    應白師言。

    所須醫藥。

    及以飲食。

    應随師意。

    不得違情。

    若如是者善。

    若不如是。

    同前得罪。

    若二師有犯。

    同住弟子。

    應善方便。

    白二師言。

    師犯如是惡作之罪。

    師應發露。

    廣說如上。

    二師邪見。

    大衆為作驅擯等。

    令出住處。

    弟子應須于大衆處。

    殷勤求謝。

    令衆歡喜。

    又須白師。

    勿作惡見。

    方便正谏。

    令舍是事。

    令衆及師。

    和合樂住。

    若不如是。

    得越法罪。

    乃至廣說。

    如上應知。

    若二師犯僧伽伐屍沙罪。

    弟子應須令師發露。

    若複僧伽與其二師。

    行遍住法。

    及以意喜不得與善苾刍。

    同室眠卧等事。

    若如法悔。

    罪根及業。

    悉皆除滅。

    同善苾刍。

    乃至複本等。

    廣如上說若如是者善。

    若不依行者。

    得越法罪。

    其弟子等殷勤谏悔。

    弟子有過。

    師亦殷勤呵責令改。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