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一

關燈


    自在無礙。

    其邬波底沙。

    俱哩多等。

    即問六師脯刺拏曰。

    行何法眼。

    習何教法。

    複得何果。

    若持梵行。

    獲何殊勝。

    彼師答曰。

    我如是見。

    我如是說。

    無與。

    無愛。

    無見。

    無祭祀。

    無善行。

    無惡行。

    無善惡業報異熟果。

    無今世。

    無後世。

    無父。

    無母。

    無化生有情。

    世間無阿羅漢。

    正行正成就。

    若見此世後世者。

    于此自法。

    證明神通。

    說得圓成。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唯受此生。

    斷後世有。

    命終即壞。

    四大共成。

    假為人身。

    是命斷時。

    四大各歸本處。

    第五空界。

    諸根即轉。

    将此死屍。

    于林間焚燒。

    既變為灰。

    骸骨鴿色。

    即無人也。

    乃知了已。

    智者行施及受施者。

    所是說有之人。

    悉空妄說。

    虛叫之言。

    并皆愚夫。

    若是智者。

    了俱斷壞。

    知無後身。

    爾時俱哩多。

    及邬波底沙。

    作如是念。

    此師住于非道。

    行于非智。

    仁者不應随彼而學。

    修行險道。

    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善教若如是  非法當雲何 說是語已。

    當知彼是如擊空器。

    擊已而去。

    次詣末羯利瞿阇離子處。

    白言。

    仁者行何法眼。

    習何教法。

    複得何果。

    若持梵行。

    獲何殊勝。

    答曰。

    我如是說。

    如是見。

    無因無緣有情受苦。

    無因無緣得淨。

    不由因緣自然得淨。

    無因無緣有情無智慧無見無因無緣有情自然智慧有見。

    無力。

    無精進。

    無丈夫無世力。

    無我形。

    無他形。

    無我作。

    無他作。

    一切有情。

    一切有命。

    一切有類。

    無處無居無觀。

    決定正道。

    有情歸依。

    苦樂覺悟。

    所謂六道衆生。

    時俱哩多。

    及邬波底沙。

    作如是念。

    此師住于非道。

    乘于邪道。

    智者遠離。

    此是險道。

    如是知已。

    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正法若如此  非法當雲何 作是語已。

    如擊空器。

    知非而去。

    次往珊逝移毗刺知子處。

    白言。

    仁者行何法眼。

    習何教法。

    複得何果。

    有何殊勝。

    修何梵行。

    答言。

    摩納婆。

    我于此處。

    作如是見。

    作如是說。

    汝應如是。

    為殺命故。

    應如是作。

    及教他作。

    應以自燒。

    及命他燒斫截害等。

    亦如是作。

    不與應取。

    于欲應行。

    妄語應作。

    酒等應飲。

    多積人山。

    利刀應殺。

    應剉為聚。

    如是種種殺害。

    無有罪業。

    亦無有報。

    于恒河南岸。

    種種殺生。

    于北種種設會祭祀。

    無罪無福若行布施持戒精進等法。

    及以四攝。

    如不作者。

    得大果報。

    爾時俱哩多。

    邬波底沙。

    共相謂曰。

    此說非理。

    并是邪教。

    應當恐怖。

    智者遠離。

    作是語已。

    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正法既如是  非法當雲何 作是語已。

    如擊空器。

    舍之而去。

    次詣阿市多雞舍甘跋羅子處。

    白言。

    仁者行何法眼。

    作何教示。

    有何殊勝。

    修何梵行。

    複得何果。

    彼便答曰。

    摩納婆。

    我有如是見。

    如是說。

    複有七身。

    何等為七。

    所謂地水火風。

    苦樂及命。

    彼皆無作。

    無所作。

    無化所化。

    無有損害。

    積聚安住。

    猶如木梢更互相持。

    彼皆不生。

    無變易故。

    至不相害。

    若福若罪。

    若以罪福。

    若苦若樂。

    若以苦樂。

    于彼七中。

    誰是丈夫。

    能相殺害。

    能殺所殺。

    皆無主宰。

    不壞世間。

    命于六身。

    居竅而住。

    與六為主。

    終無損害。

    于中亦無能相害者。

    亦無鬥诤。

    無有悟者。

    亦無發悟。

    亦無憶念。

    無有省者。

    亦無表者。

    無表示者。

    凡有一萬四千六百發趣度門。

    以為上首。

    複有五業。

    三是應作。

    二是所作。

    亦有全業。

    亦有半業。

    六萬四千觀屬。

    六十中劫。

    一百三十那刺迦諸根。

    複有一百三十六病界。

    四萬九千龍眷屬。

    四萬九千妙翅鳥。

    四萬九千尼揵子眷屬。

    四萬九千外道眷屬。

    七有名劫。

    七無名劫。

    七阿蘇羅世。

    七毗舍遮世。

    七天居。

    七人間。

    七大池。

    七小池。

    七大夢。

    七百小夢。

    七大巅坑。

    七百小巅坑。

    七大悟。

    七百小悟。

    六端嚴生。

    十增長。

    以大丈夫。

    此是八萬四千大劫。

    于中愚夫智者。

    莫不流轉已。

    而得苦盡。

    然始解脫。

    譬如以線。

    纏系重物。

    從高擲下。

    而轉線盡。

    愚夫智者。

    亦複如是。

    經于八萬四千劫中。

    流轉生死。

    至劫終已。

    而得解脫。

    于中若沙門婆羅門。

    能作如是語。

    我以此禁戒。

    勤苦修梵行。

    未成熟者。

    令成熟。

    其成熟者。

    苦盡獲果。

    作此說者。

    無有是處。

    然苦樂當住。

    無有增減。

    不可得知。

    我如是說。

    了知生死。

    是實不虛。

    作此說已。

    時俱哩多。

    及邬波底沙。

    鹹作是念。

    然此教師。

    住于非道。

    猶如險路。

    智者應當遠離于彼。

    作是念已。

    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正法既如是  非法當雲何 說是頌已。

    如擊空器等。

    廣說如前。

    次詣昵揭爛陀子處。

    白言。

    仁者行何法眼。

    作何教示。

    有何殊勝。

    有何梵行。

    複得何果答曰。

    我如是見。

    我如是說。

    一切有情所受果報。

    皆由宿業。

    過去惡業。

    今修梵行。

    而得苦盡。

    今修善業。

    因緣獲果更不造惡。

    當得漏盡。

    漏既盡已。

    苦業俱盡。

    苦果既盡。

    得至邊際。

    爾時俱哩多。

    邬波底沙。

    聞是語已。

    便作是念。

    此師說者。

    亦住非道。

    猶如險道。

    智者應離。

    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正法既如是  非法當雲何 說是頌已。

    如擊空器等。

    廣如前說。

    便即舍去。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