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我于彼學。
邬波底沙弟子。
學問具足。
無有畏懼。
情懷喜悅。
即往親教師邊。
師既見來。
問曰。
何故喜悅。
答言。
無事。
師即以頌曰。
所有内情意 亦應準可知 以聲色根形 知隐不可得 說是頌已。
告弟子曰。
必應有事。
時諸弟子以緣具說。
師即報曰。
彼所誦者。
是我回文。
并皆不錯。
弟子聞已。
默而不喜。
爾時目乾連弟子等。
往詣師處。
悉皆不喜。
師見問曰。
何故不樂。
答曰。
無事。
師即報言。
必應有事。
何故不說。
是時弟子以緣具說。
師言。
彼所誦者。
然彼師主聰明智慧。
所是長論短論。
促文引文。
極甚巧妙。
爾時二師互相知聞。
欲求相見。
時邬波底沙詣其父所白言。
我欲暫往林圍聚落。
父問何故。
答言。
彼有大臣。
名曰形影。
有子名為俱哩多。
我欲相見。
父曰彼人智慧。
可勝于汝。
子報父曰。
智慧不勝。
然彼大富多财。
衆人歎美。
時邬波底沙說伽他曰。
年長是為尊 多财人亦尊 若有多聞者 鹹共尊承事 父聞子語。
而告子曰。
彼若來此。
當可教授。
不應往就。
時俱哩多詣父白言。
我欲往那刺陀聚落。
父言。
何故。
子白父言。
彼有婆羅門。
名曰底沙。
有子名邬波底沙。
欲往相見。
父告子曰。
彼富于汝。
子言。
不富于我。
然彼智慧勝于我故。
時俱哩多說伽他曰。
年長是為尊 多聞人亦尊 若有多财者 鹹共尊承事 父告子曰。
彼若來此。
應與财物。
不應往就。
後于異時。
王舍城中。
有大節會。
時王常法。
或自往詣。
或使太子。
王有别緣。
不獲自出。
即遣太子未生怨去。
出城遊戲。
于時形影聞太子出遊。
便作是念影勝王死。
未生太子當繼王位。
我俱哩多承事為臣。
作是念已。
而告子曰。
汝可往彼遊戲之處。
安四高座。
所為王座。
大臣座。
音聲座。
婆羅門座。
複告子曰。
汝宜于大臣座上坐。
聞父語已。
即詣往坐。
是時底沙。
亦聞影勝王遣太子。
出城遊戲。
即告子曰。
汝應往彼。
看四高座。
汝将瓶缽。
及以錫杖。
置第三座。
汝于第四高座上坐。
日出日沒所有論師。
非與汝等。
子聞依教。
即詣往坐。
時諸人等。
種種音樂。
歌詠贊歎。
邬波底沙。
默然而住。
諸人見已。
各相謂曰。
此人必應大愚。
非愚大智。
所以默然。
時諸音樂。
悉皆停住。
于時俱哩多問邬波底沙曰。
汝見音樂歌詠人不。
答曰。
我整内觀。
不見斯事。
報曰。
不見耳可不聞。
邬波底沙以伽他答曰。
死皮筋作樂 令衆有歡喜 無常急若輪 智者知非樂 時俱哩多。
及以衆人。
聞說頌已。
便即問曰。
汝是邬波底沙不。
報曰。
大衆當知。
我是邬波底沙。
即問俱哩多曰。
汝見如上音樂等不。
答曰。
不見。
又複報曰。
汝貪内觀。
耳可不聞。
時俱哩多以伽他答曰。
一切璎珞等。
莊嚴身受重。
作舞動形軀。
皆是虛诳攝。
歌詠作戲者。
譬如号叫聲。
此等皆無常。
思之有何樂。
爾時邬波底沙告言。
汝是俱哩多耶。
衆人答曰。
如是。
邬波底沙報曰。
我為汝來。
共汝出家。
俱哩多答曰。
所為諸祭祀。
及祭祀火神。
求福修苦行。
斯其果報。
皆在手中。
家是大臣之種我常乘象。
何為出家。
爾時邬波底沙說伽他曰。
樹若欲倒時 枝葉不相濟 死時亦如是 受用不能救 爾時邬波底沙說伽他已。
告曰。
仁來。
同共出家。
答曰。
我問父母。
告言好去。
如是語時。
此俱哩多即至父所。
白言。
願父放我。
清信出家。
從家出家。
其父告曰。
所為諸祭祀。
及祭火神法。
求苦修行所得果報。
汝今已獲。
複是大臣之子。
乘象之士當作大臣。
何為出家。
時俱哩多即于父前。
說伽他曰。
甯于林内樹皮衣 共獸同居食諸果 不緣國事禁閉縛 智者不為恐懼事 父聞頌已。
告曰。
唯汝一子。
如初月輪。
愛之若此。
如前廣說。
凡是兒子。
皆依父母。
志願不移。
從汝出家。
既蒙許已。
于時同侶鹹并到來。
時俱哩多即發勝心。
策勵身意。
往那刺陀村。
其邬波底沙。
常樂寂靜。
在阿蘭若處。
領諸弟子。
有五百人。
令誦梵靜神咒。
時俱哩多漸次而行。
至那刺陀聚落。
問諸人曰。
邬波底沙。
今在何處。
村人答曰。
今在阿蘭若處。
領五百衆。
誦梵靜神咒。
時俱哩多即往阿蘭若處。
既相見已。
報邬波底沙曰。
出家之事。
今正是時。
邬波底沙曰。
仁得父命。
放出家耶。
答曰。
得也。
邬波底沙。
語俱哩多曰。
仁今暫住。
我亦問父。
令我出家不俱哩多曰仁今去問何時得來。
答曰。
暫去即來。
邬波底沙至父母處。
白父母曰。
今有啟請。
願垂哀愍。
我意欲求清淨出家。
父母報曰。
甚為善事。
如汝所願任汝出家。
爾時邬波底沙還至俱哩多處。
白言。
俱哩多。
父母已聽。
來共出家。
又問衆人。
汝等父母放出家不。
衆人答曰。
已聽。
時俱哩多曰。
我問父母。
已淹日月。
仁作何計。
來去速還。
答曰。
汝家因緣。
厚重牢禁。
所以來遲。
我家累輕。
是故來早。
非但今日。
乃至五百生來。
曾已出家。
又常發願。
願當生處。
非貴非賤。
處中而生。
緣此縛輕。
所以來速。
時俱哩多告衆人曰。
我宗高貴。
今欲出家。
豈得随宜。
共往王城。
問諸淨梵。
于時六師外道。
在彼城中。
皆悉自謂。
俱得神通
邬波底沙弟子。
學問具足。
無有畏懼。
情懷喜悅。
即往親教師邊。
師既見來。
問曰。
何故喜悅。
答言。
無事。
師即以頌曰。
所有内情意 亦應準可知 以聲色根形 知隐不可得 說是頌已。
告弟子曰。
必應有事。
時諸弟子以緣具說。
師即報曰。
彼所誦者。
是我回文。
并皆不錯。
弟子聞已。
默而不喜。
爾時目乾連弟子等。
往詣師處。
悉皆不喜。
師見問曰。
何故不樂。
答曰。
無事。
師即報言。
必應有事。
何故不說。
是時弟子以緣具說。
師言。
彼所誦者。
然彼師主聰明智慧。
所是長論短論。
促文引文。
極甚巧妙。
爾時二師互相知聞。
欲求相見。
時邬波底沙詣其父所白言。
我欲暫往林圍聚落。
父問何故。
答言。
彼有大臣。
名曰形影。
有子名為俱哩多。
我欲相見。
父曰彼人智慧。
可勝于汝。
子報父曰。
智慧不勝。
然彼大富多财。
衆人歎美。
時邬波底沙說伽他曰。
年長是為尊 多财人亦尊 若有多聞者 鹹共尊承事 父聞子語。
而告子曰。
彼若來此。
當可教授。
不應往就。
時俱哩多詣父白言。
我欲往那刺陀聚落。
父言。
何故。
子白父言。
彼有婆羅門。
名曰底沙。
有子名邬波底沙。
欲往相見。
父告子曰。
彼富于汝。
子言。
不富于我。
然彼智慧勝于我故。
時俱哩多說伽他曰。
年長是為尊 多聞人亦尊 若有多财者 鹹共尊承事 父告子曰。
彼若來此。
應與财物。
不應往就。
後于異時。
王舍城中。
有大節會。
時王常法。
或自往詣。
或使太子。
王有别緣。
不獲自出。
即遣太子未生怨去。
出城遊戲。
于時形影聞太子出遊。
便作是念影勝王死。
未生太子當繼王位。
我俱哩多承事為臣。
作是念已。
而告子曰。
汝可往彼遊戲之處。
安四高座。
所為王座。
大臣座。
音聲座。
婆羅門座。
複告子曰。
汝宜于大臣座上坐。
聞父語已。
即詣往坐。
是時底沙。
亦聞影勝王遣太子。
出城遊戲。
即告子曰。
汝應往彼。
看四高座。
汝将瓶缽。
及以錫杖。
置第三座。
汝于第四高座上坐。
日出日沒所有論師。
非與汝等。
子聞依教。
即詣往坐。
時諸人等。
種種音樂。
歌詠贊歎。
邬波底沙。
默然而住。
諸人見已。
各相謂曰。
此人必應大愚。
非愚大智。
所以默然。
時諸音樂。
悉皆停住。
于時俱哩多問邬波底沙曰。
汝見音樂歌詠人不。
答曰。
我整内觀。
不見斯事。
報曰。
不見耳可不聞。
邬波底沙以伽他答曰。
死皮筋作樂 令衆有歡喜 無常急若輪 智者知非樂 時俱哩多。
及以衆人。
聞說頌已。
便即問曰。
汝是邬波底沙不。
報曰。
大衆當知。
我是邬波底沙。
即問俱哩多曰。
汝見如上音樂等不。
答曰。
不見。
又複報曰。
汝貪内觀。
耳可不聞。
時俱哩多以伽他答曰。
一切璎珞等。
莊嚴身受重。
作舞動形軀。
皆是虛诳攝。
歌詠作戲者。
譬如号叫聲。
此等皆無常。
思之有何樂。
爾時邬波底沙告言。
汝是俱哩多耶。
衆人答曰。
如是。
邬波底沙報曰。
我為汝來。
共汝出家。
俱哩多答曰。
所為諸祭祀。
及祭祀火神。
求福修苦行。
斯其果報。
皆在手中。
家是大臣之種我常乘象。
何為出家。
爾時邬波底沙說伽他曰。
樹若欲倒時 枝葉不相濟 死時亦如是 受用不能救 爾時邬波底沙說伽他已。
告曰。
仁來。
同共出家。
答曰。
我問父母。
告言好去。
如是語時。
此俱哩多即至父所。
白言。
願父放我。
清信出家。
從家出家。
其父告曰。
所為諸祭祀。
及祭火神法。
求苦修行所得果報。
汝今已獲。
複是大臣之子。
乘象之士當作大臣。
何為出家。
時俱哩多即于父前。
說伽他曰。
甯于林内樹皮衣 共獸同居食諸果 不緣國事禁閉縛 智者不為恐懼事 父聞頌已。
告曰。
唯汝一子。
如初月輪。
愛之若此。
如前廣說。
凡是兒子。
皆依父母。
志願不移。
從汝出家。
既蒙許已。
于時同侶鹹并到來。
時俱哩多即發勝心。
策勵身意。
往那刺陀村。
其邬波底沙。
常樂寂靜。
在阿蘭若處。
領諸弟子。
有五百人。
令誦梵靜神咒。
時俱哩多漸次而行。
至那刺陀聚落。
問諸人曰。
邬波底沙。
今在何處。
村人答曰。
今在阿蘭若處。
領五百衆。
誦梵靜神咒。
時俱哩多即往阿蘭若處。
既相見已。
報邬波底沙曰。
出家之事。
今正是時。
邬波底沙曰。
仁得父命。
放出家耶。
答曰。
得也。
邬波底沙。
語俱哩多曰。
仁今暫住。
我亦問父。
令我出家不俱哩多曰仁今去問何時得來。
答曰。
暫去即來。
邬波底沙至父母處。
白父母曰。
今有啟請。
願垂哀愍。
我意欲求清淨出家。
父母報曰。
甚為善事。
如汝所願任汝出家。
爾時邬波底沙還至俱哩多處。
白言。
俱哩多。
父母已聽。
來共出家。
又問衆人。
汝等父母放出家不。
衆人答曰。
已聽。
時俱哩多曰。
我問父母。
已淹日月。
仁作何計。
來去速還。
答曰。
汝家因緣。
厚重牢禁。
所以來遲。
我家累輕。
是故來早。
非但今日。
乃至五百生來。
曾已出家。
又常發願。
願當生處。
非貴非賤。
處中而生。
緣此縛輕。
所以來速。
時俱哩多告衆人曰。
我宗高貴。
今欲出家。
豈得随宜。
共往王城。
問諸淨梵。
于時六師外道。
在彼城中。
皆悉自謂。
俱得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