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九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是時太子既登位已。
告諸群臣曰。
汝等殺卻達摩。
時宰牛大臣白大王言。
不作觀察。
無事何故即殺達摩。
身現懷妊。
未審生男或是生女。
若生男時方可殺卻。
時王答大臣言。
如是亦得。
汝當自看時達摩月滿以後即生一男。
其同日時。
有一采魚師婦。
乃生一女。
與漁師錢物将男換女。
其大臣即白王言。
達摩生一女也。
王曰。
大好。
我得解脫。
後時漁師養育其子漸漸長大。
令入學讀書。
乃能綴文巧作辭章。
時乃立名巧作文章。
大臣私來告達摩言。
汝子今大巧作辭章。
達摩複白大臣言。
今欲願見形貌。
方便将來大臣答言。
何更須見。
不須看之。
時大臣見彼愛戀其子。
為作方便。
令子手持一魚作賣魚人形。
即往母所。
其母遙見。
相師占曰。
此持魚人者。
必當殺我王自住王位。
其語遞相告言。
轉轉乃至王所。
王聞此語告諸群臣。
乃可速即捉取漁師子。
莫令逃逸。
其語轉轉漁師子聞已即東走而避乃入一老婆家其老婆見已隐藏深處。
以大黃塗身。
色如死人形。
人輿将往深摩舍那之所。
安著林所即起而走。
近有一人。
于林中采取花果。
遙見此人從死人中忽起而走。
采果之人随後即趁不遠便止。
王使随後即到問采果人。
汝見一人作如是形容以不。
其人答曰。
才見從此路去。
即速趁捉。
其漁師兒忙怕。
入一浣衣人家。
其家以衣裳重裹。
馱于驢上。
遠離人處河邊解放。
其漁師兒起立觀察四方。
遠望無人之處便即速走路逢一人。
見其疾走路兒赴王訪者。
王使尋複到于村中。
括訪其所。
見者報曰。
從此走過。
時人被使趁急。
複投一治皮作靴家。
而彼家人一一具言。
被王逼迫今欲殺我等。
廣如上說。
複告彼家人言。
願慈愍故。
為我作一量鞋。
鞋跟向前鞋頭向後。
若尋迹者。
無人知我去處。
靴師答言。
我先未曾作如此鞋。
即說頌曰。
曾見種種靴形狀 随彼尺樣便為作 未有如此造靴鞋 令跟向前鼻居後 時彼靴師依言即作。
著鞋走出。
村牆既高無處逾過。
即于水窦中出。
時王使者尋其腳迹。
乃見入靴師家處。
其漁師子。
情懷怖懼投身入水。
龍王見已将入宮中。
爾時大王展轉聞說。
漁師之子投身入水在龍宮内。
王敕諸臣。
于我國内。
所有持咒之人。
悉喚将來。
時諸咒師既聞皆來詣王所。
時王告言。
汝等往彼龍宮。
咒龍将來。
聞已悉去。
于别曠野有一藥叉名賓伽羅。
常以魚肉為食。
此藥叉住處樹木猶枯。
況複人見存命。
龍王被諸咒師咒已。
逼迫救彼不得。
即以神力。
将漁師兒及諸咒師等裹為一服。
将往藥叉住處曠野之中安著。
龍王告諸咒師曰。
汝等所作非是好事。
彼漁師兒被藥叉所害。
我等亦被損之。
咒師問曰。
作何方計。
龍王答言。
汝等無益之事惱亂于我。
我被逼迫。
将漁師兒置于曠野之中。
令彼藥叉所害。
汝等亦無所益。
時諸咒師漸行得歸本國。
白大王言。
我等惱亂龍王逼迫極困。
遂送魚師兒深曠野中賓伽羅藥叉所食。
時王語言。
汝等大好。
更亦尋聽或時未死。
時漁師兒在于曠野東行西行。
彼賓伽羅藥叉在一方所共諸惡狗聚集一處。
漁師兒遙見此狗便作是念。
我今決定即死。
其狗遙見彼人。
複命一狗往趁捉取。
其人見已遠走上樹。
狗在樹下。
藥叉随後即到。
藥叉告言。
彼可不聞賓伽羅人形藥叉在于曠野之所。
若有人來住此者。
皆當損害。
汝今時到下來。
其人答曰。
我以盡命在此。
時藥叉住。
于悉柰纏結衣服。
系身而住。
時人欲作計走。
即往樹下向一方走。
藥叉與狗同走而趁。
其人事急即脫身衣擲于藥叉身上。
遍覆其體。
群狗謂是其人衆。
共擒捉食啖。
彼人便得走脫。
複作是念。
我有親舅。
見在仙人所出家。
我今可往彼也。
其仙所住之處。
花果園林滋茂熾盛。
有種種鳥出和雅音。
時漁師兒展轉尋問。
乃到仙所。
時大王使諸處尋訪。
亦到其中。
于彼捉獲漁師兒。
便即投身谷下。
于空中捉得頭髻。
發入人手身堕谷底。
時王使者作是思惟。
其人決死執得其發。
持向王所白大王。
今我已誅害漁師兒訖。
王大歡喜賞賜其使。
時護仙人所。
天來告仙言。
汝外甥兒。
今苦逼迫何不觀察。
仙人報曰。
我若不擁護必定命終。
彼仙能持如是明咒。
令男作女令女成男。
其仙即以咒法攝受外甥。
即雲。
汝勿怖懼。
時外甥既得仙人攝受。
便化身為美女。
相貌殊好特異常倫。
即往波
告諸群臣曰。
汝等殺卻達摩。
時宰牛大臣白大王言。
不作觀察。
無事何故即殺達摩。
身現懷妊。
未審生男或是生女。
若生男時方可殺卻。
時王答大臣言。
如是亦得。
汝當自看時達摩月滿以後即生一男。
其同日時。
有一采魚師婦。
乃生一女。
與漁師錢物将男換女。
其大臣即白王言。
達摩生一女也。
王曰。
大好。
我得解脫。
後時漁師養育其子漸漸長大。
令入學讀書。
乃能綴文巧作辭章。
時乃立名巧作文章。
大臣私來告達摩言。
汝子今大巧作辭章。
達摩複白大臣言。
今欲願見形貌。
方便将來大臣答言。
何更須見。
不須看之。
時大臣見彼愛戀其子。
為作方便。
令子手持一魚作賣魚人形。
即往母所。
其母遙見。
相師占曰。
此持魚人者。
必當殺我王自住王位。
其語遞相告言。
轉轉乃至王所。
王聞此語告諸群臣。
乃可速即捉取漁師子。
莫令逃逸。
其語轉轉漁師子聞已即東走而避乃入一老婆家其老婆見已隐藏深處。
以大黃塗身。
色如死人形。
人輿将往深摩舍那之所。
安著林所即起而走。
近有一人。
于林中采取花果。
遙見此人從死人中忽起而走。
采果之人随後即趁不遠便止。
王使随後即到問采果人。
汝見一人作如是形容以不。
其人答曰。
才見從此路去。
即速趁捉。
其漁師兒忙怕。
入一浣衣人家。
其家以衣裳重裹。
馱于驢上。
遠離人處河邊解放。
其漁師兒起立觀察四方。
遠望無人之處便即速走路逢一人。
見其疾走路兒赴王訪者。
王使尋複到于村中。
括訪其所。
見者報曰。
從此走過。
時人被使趁急。
複投一治皮作靴家。
而彼家人一一具言。
被王逼迫今欲殺我等。
廣如上說。
複告彼家人言。
願慈愍故。
為我作一量鞋。
鞋跟向前鞋頭向後。
若尋迹者。
無人知我去處。
靴師答言。
我先未曾作如此鞋。
即說頌曰。
曾見種種靴形狀 随彼尺樣便為作 未有如此造靴鞋 令跟向前鼻居後 時彼靴師依言即作。
著鞋走出。
村牆既高無處逾過。
即于水窦中出。
時王使者尋其腳迹。
乃見入靴師家處。
其漁師子。
情懷怖懼投身入水。
龍王見已将入宮中。
爾時大王展轉聞說。
漁師之子投身入水在龍宮内。
王敕諸臣。
于我國内。
所有持咒之人。
悉喚将來。
時諸咒師既聞皆來詣王所。
時王告言。
汝等往彼龍宮。
咒龍将來。
聞已悉去。
于别曠野有一藥叉名賓伽羅。
常以魚肉為食。
此藥叉住處樹木猶枯。
況複人見存命。
龍王被諸咒師咒已。
逼迫救彼不得。
即以神力。
将漁師兒及諸咒師等裹為一服。
将往藥叉住處曠野之中安著。
龍王告諸咒師曰。
汝等所作非是好事。
彼漁師兒被藥叉所害。
我等亦被損之。
咒師問曰。
作何方計。
龍王答言。
汝等無益之事惱亂于我。
我被逼迫。
将漁師兒置于曠野之中。
令彼藥叉所害。
汝等亦無所益。
時諸咒師漸行得歸本國。
白大王言。
我等惱亂龍王逼迫極困。
遂送魚師兒深曠野中賓伽羅藥叉所食。
時王語言。
汝等大好。
更亦尋聽或時未死。
時漁師兒在于曠野東行西行。
彼賓伽羅藥叉在一方所共諸惡狗聚集一處。
漁師兒遙見此狗便作是念。
我今決定即死。
其狗遙見彼人。
複命一狗往趁捉取。
其人見已遠走上樹。
狗在樹下。
藥叉随後即到。
藥叉告言。
彼可不聞賓伽羅人形藥叉在于曠野之所。
若有人來住此者。
皆當損害。
汝今時到下來。
其人答曰。
我以盡命在此。
時藥叉住。
于悉柰纏結衣服。
系身而住。
時人欲作計走。
即往樹下向一方走。
藥叉與狗同走而趁。
其人事急即脫身衣擲于藥叉身上。
遍覆其體。
群狗謂是其人衆。
共擒捉食啖。
彼人便得走脫。
複作是念。
我有親舅。
見在仙人所出家。
我今可往彼也。
其仙所住之處。
花果園林滋茂熾盛。
有種種鳥出和雅音。
時漁師兒展轉尋問。
乃到仙所。
時大王使諸處尋訪。
亦到其中。
于彼捉獲漁師兒。
便即投身谷下。
于空中捉得頭髻。
發入人手身堕谷底。
時王使者作是思惟。
其人決死執得其發。
持向王所白大王。
今我已誅害漁師兒訖。
王大歡喜賞賜其使。
時護仙人所。
天來告仙言。
汝外甥兒。
今苦逼迫何不觀察。
仙人報曰。
我若不擁護必定命終。
彼仙能持如是明咒。
令男作女令女成男。
其仙即以咒法攝受外甥。
即雲。
汝勿怖懼。
時外甥既得仙人攝受。
便化身為美女。
相貌殊好特異常倫。
即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