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十字秘密之法。

    便即思念。

    熊有好法應說視我。

    遂起貪求即生煩惱。

    為失法故心迷狂走。

    說十字曰。

     時樵人親屬既見癫狂。

    将彼歸家。

    更無餘語唯說十字。

    其親屬等既見癫狂。

    即覓醫人及善咒者。

    種種醫方療不能差。

    時婆羅痆斯城不遠。

    有林多果。

    衆鳥皆集出美妙音。

    時彼林中有一仙人。

    具五神通。

    狂人親屬将視仙人。

    胡跪禮拜便即白言。

    我此眷屬癫狂心亂。

    不說餘語唯宣十字。

    我等不解如何治差。

    仙人報曰。

    此人造惡都不知恩。

    殺大菩薩擲于樹下。

    而未至地間說于十字。

    以攝十頌。

    說此十字已堕地而死。

    被虎所食。

    時采樵人便即癫狂。

    時諸眷屬及仙門人皆白仙言。

    雲何十頌。

    複有何義。

    是時仙人次第解釋。

    便說頌曰。

    爾時世尊告諸苾刍。

    汝等當知。

    往昔熊者。

    今我身是。

    時采樵人不知恩者。

    今提婆達多是。

    昔不知恩。

    今亦如是。

    汝等當知。

     爾時世尊告諸苾刍。

    此提婆達多。

    複有無恩無報之行。

    汝等谛聽。

    昔有一城名曰寂靜。

    其中有王亦名寂靜。

    國土豐饒人民安樂。

    無諸賊盜不相征伐。

    王性慈悲。

    愍諸衆生等如一子。

    心好惠施常樂聽法。

    無有悭貪。

    供養沙門婆羅門等及諸貧病。

    心無厭足。

    王有常法。

    每日清旦先參父母。

    後看病人。

    然治國務。

    時有貧人重病極困。

    醫人瞻者不肯與藥。

    皆雲定死。

    病人既聞心懷苦惱。

    悲泣遊行至寂靜城。

    時王春時與諸群臣後妃眷屬。

    欲遊園觀行詣城門。

    時彼病人拄杖悲泣。

    跪拜王前白其王曰。

    唯願大王。

    救我救我。

    如是病苦令得命全。

    王既見已起大慈悲。

    回駕還宮命大臣曰。

    召我國内所有醫人。

    臣奉王命。

    遂即召集一切醫人。

    便将見王。

    王喚病人躬自親看。

    汝等醫人必須治差。

    諸醫見已白大王曰。

    觀此人病藥極難得。

    王便問曰。

    何故難得。

    醫答王言。

    要須一生不解嗔人。

    而取其血煮粥治之。

    方可除差。

    如若不得其病不除。

    王既聞已便作是念。

    我既不能救一人命。

    用此王位及身命為。

    卻自觀察。

    我一生來無有嗔處。

    作是念已。

    命其乳母便即問曰。

    我幼小時不有嗔不。

    乳母答言。

    自生抱王我尚無嗔。

    何況王身未将為定。

    更問親母。

    兒自生來見有嗔不。

    母便報曰。

    既懷王已我尚無嗔。

    況王自身。

    王既聞已歡喜踴躍。

    作如是念。

    今得藥耶。

    告諸醫人。

    于我身上。

    五處下針刺取其血諸醫白王。

    病人卑下王是貴勝。

    我今不敢于王身上而辄下針。

    佛告諸苾刍。

    一切菩薩善解世間種種事業。

    爾時國王起慈悲心。

    即自下針五處出血令器皆滿。

    便付醫人。

    即令作粥與病人食。

    是時國人見王慈悲善養黎庶。

    王子臣人後妃婇女一切國人悉皆啼泣。

    共相謂曰。

    王愍一人不惜身命。

    棄舍我等今無依怙。

    王既聞已報諸人曰。

    汝勿懊惱。

    此非惡事。

    爾時大王于其六月日日出血供其病人。

    是時國王。

    漸加羸瘦身體無力。

    清淨諸天見王事已。

    作如是念。

    此是賢劫菩薩身。

    若遣衰亡非是好事。

    我等以天威力方便。

    毛孔之中皆入甘露。

    念已即與威力。

    王當可活病人得差。

    諸天加威。

    王得平複。

    病人又差。

    王便更與病人五大好村。

    時彼病人寂靜城中。

    與其城内王臣宰貴身為同類。

    八方傳号。

    經于六月與病人血食乃得差。

    及以更賞五大好村。

    八方既聞此号皆悉怪念。

    來至彼城問彼病人曰。

    實國王經六月中出血供養汝不。

    彼病惡人即作無恩無報告諸人曰。

    此之國王于我何益。

    身有惡血應合棄卻。

    或以施人此有何怪。

    然彼惡人出此語已。

    即于地中火出。

    燒此人家一切皆盡。

    彼之病人卻得瘦病。

    佛告諸苾刍。

    彼國王者今我身是。

    彼時病人無恩無報。

    今提婆達多是。

    佛告諸苾刍。

    此提婆達多。

    複有無恩無報之行。

    汝等谛聽。

    往昔過去婆羅痆斯城。

    有一國王廣如前說。

    乃至王妃生一王子。

    顔貌端嚴。

    其色赤白頭面圓滿。

    猶如傘蓋。

    手臂垂下猶如象鼻。

    兩眉相連額廣鼻直。

    一切肢節悉皆圓足。

    彼生之時。

    諸吉祥事悉皆現前。

    生已經于二十一日。

    一切眷屬皆來集會作諸喜樂是時諸臣相共白言。

    王子生時百千吉祥皆悉現前。

    因此立名号為善行。

    廣說如上。

    乃至漸長。

    時彼善行性大慈悲。

    于諸有情生憐愍心。

    常樂布施。

    濟給沙門婆羅門及諸貧窮遠行人等。

    爾時父王語善行言。

    自今已後。

    不應如是恒行布施。

    我國庫藏不可供足。

    是時王妃又生一子。

    彼子生時。

    百千災厄不吉祥事。

    皆悉現前。

    乃至立号名為惡行。

    至彼長大。

    佛告諸苾刍。

    世間常法。

    行布施者。

    衆人喜愛名稱普聞。

    有異國王。

    聞其善行好行惠施。

    遂欲嫁女為善行妻。

    多與珍寶車乘僮仆作書遣使。

    詣婆羅痆斯國報其王知。

    王聞歡喜許共為婚。

    是時善行前白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