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為害。
以諸有情發慈心故。
時五藥叉。
于其城外處處遊行。
不能得入不能為害。
城外乃見牧牛羊人負柴薪人并諸店肆估賣之者。
見已即問。
汝等不怖于我。
彼人答曰。
何故怖汝。
藥叉報言。
何故不怖。
諸人答曰。
我慈力王每常思惟我亦思惟。
藥叉答曰。
彼慈力王思惟何事。
衆人答曰。
于諸有情常修慈心。
以是思惟我等亦爾。
彼藥叉等聞是語已便作是念。
我等今者。
以此諸人修慈悲故。
于此城中不能損害。
彼諸藥叉。
城四門外遊行求見彼慈力王。
後于異時。
彼慈力王因出城外。
時藥叉等見慈力王。
即便變身作婆羅門像。
舉手歎王。
福壽長遠。
白言。
大王。
我今饑渴。
唯願慈悲施我飲食。
王告侍臣。
當施種種上妙飲食。
時五藥叉即白王言。
我渴飲血饑惟食肉。
不吃餘食。
王告侍臣。
勿損衆生當可求覓自死血肉施彼令食。
時五藥叉複白王言。
我今所食惟熱肉血。
不食所有自死肉血。
王既聞已便作是念。
不可損生施彼而食。
當以我身熱肉熱血施彼食之。
作是念已即命醫人。
醫人到已王尋報言。
當刺我身五處出血令五藥叉各各飲之。
醫人答王。
此五藥叉至極下品。
今我不忍刺王出血。
時王善巧。
一切方便皆悉明了。
遂即以針刺其五處。
令血流出令彼飽滿。
複為說法令其充足。
授以五戒。
爾時佛告諸苾刍等。
勿生異念。
彼慈力王即我身是。
五藥叉者。
即憍陳如等五苾刍是。
我于往昔施彼血肉。
及為說法授與五戒。
我于今日為說正法。
令住見谛究竟涅槃。
汝諸苾刍。
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
先六年苦行。
然後成無上覺。
往詣波羅痆斯城。
度憍陳如五苾刍衆。
次度耶舍五人。
次度賢衆六十人民。
是故苾刍。
其衆漸多。
時諸苾刍心生疑念。
複白佛言。
大德。
世尊往作何業。
今受六年苦行異熟。
佛告苾刍。
我自作業還自受報。
佛告諸苾刍。
我于往昔人壽二萬歲時。
有一聚落名為分析。
其聚落中人民熾盛安隐豐樂五谷成熟。
其聚落中有婆羅門。
名尼拘陀。
多諸眷屬富饒自在。
于中為主。
訖栗枳王。
以此聚落施尼拘陀。
彼婆羅門有一弟子。
名曰最勝。
父母清淨氏族高良。
乃至七祖并皆殊勝。
學諸異論洞徹四明。
諸有字書無不通悟。
顔貌端正人所樂觀。
時尼拘陀有五百弟子。
常教讀誦。
其聚落中複有陶師。
名曰喜護。
歸依三寶深信四谛決定無疑。
見四谛理證預流果。
所有壞生營事之具。
皆悉棄舍。
以鼠壤土用無蟲水及無蟲木。
造諸瓦器。
以此器物置于門外。
遍告諸人。
施我米豆。
将此器去多少随意。
所得米豆養盲父母。
或時奉施迦攝如來。
時彼最勝與其喜護。
自少以來共為親友。
後于異時。
喜護往詣迦攝佛所。
頭面禮足退坐一面。
佛以種種微妙之法示教利喜。
為喜護說時。
彼喜護聞法歡喜頂禮而去。
時彼最勝乘白馬辂。
與五百弟子前後圍繞。
從城而出。
于其中路乃逢喜護。
見已問言。
賢首。
汝從何來。
喜護答言。
我從迦攝佛所供養禮拜而從彼來。
今可共汝往詣佛所禮拜供養。
最勝答曰。
賢首。
何須見佛而修供養。
何以故。
作此出家正覺難得。
喜護報言。
賢首。
勿作是言。
此迦攝佛。
出家不久已得正覺。
具一切智正法現前。
時彼喜護如是三告。
我當與汝共往佛所。
時彼最勝亦複三答。
如是出家正覺難得。
喜護即便上彼車上撮彼最勝。
共往佛所瞻仰禮拜。
爾時見彼撮已便作是言。
彼迦攝佛。
定是最勝。
無上大師。
所有諸法并是殊勝。
何以故。
而彼喜護先來賢善。
而無卒暴卒爾兇猛。
為彼如來而撮于我。
作是念已。
便告喜護。
汝當放我。
喜護答言。
我不放汝。
汝若共我往世尊所供養禮拜。
我當放汝。
如是三告。
時彼最勝報言。
喜護。
乘此車辂。
我當與汝俱往佛所。
可通辂處乘辂而行。
不通辂處便即徒步。
既至佛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喜護。
從坐而起合掌白佛。
而此最勝不信三寶。
唯願世尊。
為說妙法。
令彼最勝信佛法僧。
爾時世尊。
默然受請。
即為最勝演說妙法示教利喜。
乃至默然而住。
爾時最勝。
告喜護言。
汝聞此法何不出家。
喜護答言。
最勝。
汝可不知。
我養二盲父母。
時複供養迦攝如來。
最勝答言。
汝若不出家者。
我今決定出家。
爾時喜護。
從坐而起白佛言。
世尊。
今最勝于佛善說法毗奈耶中。
欲得出家。
唯願世尊。
聽其出家。
作是語已禮佛而坐。
爾時世尊。
聽其最勝如法出家爾時世尊。
從分析聚落往波羅痆城遊行人中。
漸至彼城仙人堕處施鹿林中。
爾時訖栗枳王。
聞佛遊行人間至施鹿林。
王從城出往詣佛所。
到已頂禮迦攝如來雙足退座一面。
佛即為訖栗枳王。
演說妙法示教利喜。
乃至默然而住。
時訖栗枳王。
從座而起整衣服。
而白佛言。
唯然世尊。
及苾刍衆。
明日清旦受我所請。
我于宮内施設供具。
飯佛及僧。
世尊爾時默然受請。
時訖栗枳王。
見世尊默然受請已。
頂禮佛足從座而起。
辭佛還歸。
時王到已于其夜中。
營事
以諸有情發慈心故。
時五藥叉。
于其城外處處遊行。
不能得入不能為害。
城外乃見牧牛羊人負柴薪人并諸店肆估賣之者。
見已即問。
汝等不怖于我。
彼人答曰。
何故怖汝。
藥叉報言。
何故不怖。
諸人答曰。
我慈力王每常思惟我亦思惟。
藥叉答曰。
彼慈力王思惟何事。
衆人答曰。
于諸有情常修慈心。
以是思惟我等亦爾。
彼藥叉等聞是語已便作是念。
我等今者。
以此諸人修慈悲故。
于此城中不能損害。
彼諸藥叉。
城四門外遊行求見彼慈力王。
後于異時。
彼慈力王因出城外。
時藥叉等見慈力王。
即便變身作婆羅門像。
舉手歎王。
福壽長遠。
白言。
大王。
我今饑渴。
唯願慈悲施我飲食。
王告侍臣。
當施種種上妙飲食。
時五藥叉即白王言。
我渴飲血饑惟食肉。
不吃餘食。
王告侍臣。
勿損衆生當可求覓自死血肉施彼令食。
時五藥叉複白王言。
我今所食惟熱肉血。
不食所有自死肉血。
王既聞已便作是念。
不可損生施彼而食。
當以我身熱肉熱血施彼食之。
作是念已即命醫人。
醫人到已王尋報言。
當刺我身五處出血令五藥叉各各飲之。
醫人答王。
此五藥叉至極下品。
今我不忍刺王出血。
時王善巧。
一切方便皆悉明了。
遂即以針刺其五處。
令血流出令彼飽滿。
複為說法令其充足。
授以五戒。
爾時佛告諸苾刍等。
勿生異念。
彼慈力王即我身是。
五藥叉者。
即憍陳如等五苾刍是。
我于往昔施彼血肉。
及為說法授與五戒。
我于今日為說正法。
令住見谛究竟涅槃。
汝諸苾刍。
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
先六年苦行。
然後成無上覺。
往詣波羅痆斯城。
度憍陳如五苾刍衆。
次度耶舍五人。
次度賢衆六十人民。
是故苾刍。
其衆漸多。
時諸苾刍心生疑念。
複白佛言。
大德。
世尊往作何業。
今受六年苦行異熟。
佛告苾刍。
我自作業還自受報。
佛告諸苾刍。
我于往昔人壽二萬歲時。
有一聚落名為分析。
其聚落中人民熾盛安隐豐樂五谷成熟。
其聚落中有婆羅門。
名尼拘陀。
多諸眷屬富饒自在。
于中為主。
訖栗枳王。
以此聚落施尼拘陀。
彼婆羅門有一弟子。
名曰最勝。
父母清淨氏族高良。
乃至七祖并皆殊勝。
學諸異論洞徹四明。
諸有字書無不通悟。
顔貌端正人所樂觀。
時尼拘陀有五百弟子。
常教讀誦。
其聚落中複有陶師。
名曰喜護。
歸依三寶深信四谛決定無疑。
見四谛理證預流果。
所有壞生營事之具。
皆悉棄舍。
以鼠壤土用無蟲水及無蟲木。
造諸瓦器。
以此器物置于門外。
遍告諸人。
施我米豆。
将此器去多少随意。
所得米豆養盲父母。
或時奉施迦攝如來。
時彼最勝與其喜護。
自少以來共為親友。
後于異時。
喜護往詣迦攝佛所。
頭面禮足退坐一面。
佛以種種微妙之法示教利喜。
為喜護說時。
彼喜護聞法歡喜頂禮而去。
時彼最勝乘白馬辂。
與五百弟子前後圍繞。
從城而出。
于其中路乃逢喜護。
見已問言。
賢首。
汝從何來。
喜護答言。
我從迦攝佛所供養禮拜而從彼來。
今可共汝往詣佛所禮拜供養。
最勝答曰。
賢首。
何須見佛而修供養。
何以故。
作此出家正覺難得。
喜護報言。
賢首。
勿作是言。
此迦攝佛。
出家不久已得正覺。
具一切智正法現前。
時彼喜護如是三告。
我當與汝共往佛所。
時彼最勝亦複三答。
如是出家正覺難得。
喜護即便上彼車上撮彼最勝。
共往佛所瞻仰禮拜。
爾時見彼撮已便作是言。
彼迦攝佛。
定是最勝。
無上大師。
所有諸法并是殊勝。
何以故。
而彼喜護先來賢善。
而無卒暴卒爾兇猛。
為彼如來而撮于我。
作是念已。
便告喜護。
汝當放我。
喜護答言。
我不放汝。
汝若共我往世尊所供養禮拜。
我當放汝。
如是三告。
時彼最勝報言。
喜護。
乘此車辂。
我當與汝俱往佛所。
可通辂處乘辂而行。
不通辂處便即徒步。
既至佛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喜護。
從坐而起合掌白佛。
而此最勝不信三寶。
唯願世尊。
為說妙法。
令彼最勝信佛法僧。
爾時世尊。
默然受請。
即為最勝演說妙法示教利喜。
乃至默然而住。
爾時最勝。
告喜護言。
汝聞此法何不出家。
喜護答言。
最勝。
汝可不知。
我養二盲父母。
時複供養迦攝如來。
最勝答言。
汝若不出家者。
我今決定出家。
爾時喜護。
從坐而起白佛言。
世尊。
今最勝于佛善說法毗奈耶中。
欲得出家。
唯願世尊。
聽其出家。
作是語已禮佛而坐。
爾時世尊。
聽其最勝如法出家爾時世尊。
從分析聚落往波羅痆城遊行人中。
漸至彼城仙人堕處施鹿林中。
爾時訖栗枳王。
聞佛遊行人間至施鹿林。
王從城出往詣佛所。
到已頂禮迦攝如來雙足退座一面。
佛即為訖栗枳王。
演說妙法示教利喜。
乃至默然而住。
時訖栗枳王。
從座而起整衣服。
而白佛言。
唯然世尊。
及苾刍衆。
明日清旦受我所請。
我于宮内施設供具。
飯佛及僧。
世尊爾時默然受請。
時訖栗枳王。
見世尊默然受請已。
頂禮佛足從座而起。
辭佛還歸。
時王到已于其夜中。
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