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聲從水而出。
詣商人所作是言。
汝等勿怖。
宜上我背。
我今載汝令得出海身命得全。
于是衆商一時乘龜而發趣岸。
人衆既多所載極重。
住于精進心不退轉。
受大疲苦既已度畢。
便于岸上展頭而卧。
去身不遠有諸蟻城。
其中一蟻漸次遊行。
聞龜香氣前至龜所。
乃見此龜舒頸而卧。
身既廣大複不動搖。
蟻即速行至于本城。
呼諸蟻衆其數八萬。
同時往彼。
是時彼龜睡重如死。
都不覺知。
蟻食皮膚困乏未覺。
漸食精肉方始覺知。
乃見諸蟻遍身而食。
便作是念。
我若動搖回轉身者。
必當害蟻。
乍可棄舍身命。
終不損他。
作是念已。
支節将散要處穿穴。
便發願言。
如我今世以身血肉濟諸蟻等令得充足。
于當來世證菩提時。
此諸蟻等皆以法味令其充足。
佛告諸苾刍等。
勿生異念。
往昔龜王者。
即我身是。
彼引導蟻子。
即憍陳如是。
彼八萬蟻。
以憍陳如引來食我血肉得使充足。
即八萬諸天是。
我以過去世。
以血肉充足。
今世成佛以法味充足。
苾刍當知。
如常所說黑雜二業。
汝應當舍。
白白之業。
汝應當修。
爾時世尊。
為五苾刍先說法味。
皆令充足。
超生死海将趣勝因究竟涅盤。
爾時苾刍鹹皆有疑。
請問世尊。
此五苾刍先作何業。
得法味具足。
大師哀愍。
于生死海強拔令出。
方便安置究竟涅槃。
唯願為說。
佛告諸苾刍。
此非希有。
我今于此離貪嗔癡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皆悉解脫。
一切智一切種智一切智智。
皆得自在。
此五苾刍。
以法味具足。
于生死海強令出離。
安置究竟涅槃。
我于昔時。
未離貪嗔癡生老病死。
未得解脫。
尚為此輩。
我以身血充足已。
令住五戒。
此是希有。
汝等谛聽。
往昔波羅痆斯城中有一國王。
名金剛臂。
正法化世國土安樂。
人民熾盛五谷豐熟。
其王淳信禀性賢善。
樂自利他有慈悲心。
具大威德樂行正法。
憐愍衆生諸有财物能舍能施。
于大舍中而自安住。
彼王極修習慈悲。
晝夜六時入慈悲定。
為入定故。
所有求者皆不得施。
王知此事告群臣曰。
于城四門各置施堂用貯财物。
若有沙門婆羅門貧窮孤露遠來求者。
皆悉與之。
群臣聞敕即奉王命。
于波羅痆斯城四門。
各置施堂。
積貯财物及諸飲食衣服卧具金銀摩尼真珠琉璃螺石珊瑚馬瑙璧玉珂貝赤真珠右旋螺貝等大物資糧安置其中為給施充足貧窮故。
又于異時。
多聞藥叉。
從阿洛迦筏底王城驅出。
吸人精氣。
五藥叉處處遊行。
至波羅痆斯城外。
乃見牧牛羊及負柴草人并店肆諸估賣人。
見已即問諸人。
汝等豈不怖我。
諸人報曰何故怖汝。
藥叉又報。
何故不怖。
諸人報曰。
我王性大慈悲。
于諸有情利樂意樂。
晝夜六時入慈悲定。
時彼藥叉即便化身。
為婆羅門遊四施堂。
既見知已。
時金臂王從定而出。
遂整衣服具諸威儀。
時五藥叉往至王所。
舉手贊歎。
唯願大王。
福壽長遠。
白言。
大王我今饑渴。
唯願慈悲布施飲食。
王告侍臣當施種種上妙飲食。
時五藥叉即白王言。
我渴飲血饑唯食肉不吃餘食。
王告侍臣。
勿損衆生。
當可求覓自死血肉施彼令食。
時五藥叉複白王言。
我今所食惟熱肉血。
而不食彼自死肉血。
王既聞已複作是念。
不可損生施彼而食。
當以我身熱血熱肉施彼食之。
作是念已。
即命醫人。
醫既到已。
王尋報言。
當刺我身五處出血令五藥叉各各飲之。
醫便答王。
此五藥叉至極下品。
我今不忍刺王出血。
王善醫術皆悉明了。
遂自以針刺其五處。
令血流出令彼飽滿。
複為說法令其充足。
授與五戒。
佛告諸苾刍。
勿生異念。
彼金臂王即我身是。
五藥叉者五苾刍是。
我于往時。
施彼血肉及為說法授與五戒。
我于今時。
為說正法令住見谛究竟涅槃。
汝諸苾刍。
應如是學。
爾時世尊。
為五苾刍先說法味。
皆令充足。
超生死海令住見谛。
究竟涅槃。
時諸苾刍以生疑念。
為斷疑故。
白言。
世尊。
此五苾刍有何因緣。
世尊以正法味令其充足。
于生死海拔之令出。
令其安住究竟涅槃。
佛告苾刍。
此非希有我今于此。
離貪嗔癡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皆悉解脫。
一切智一切種智一切智智。
皆得自在。
令五苾刍法味充足。
于生死海拔之令出。
究竟涅槃我于往昔。
未離貪嗔癡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未得解脫。
尚為此輩。
以其身血令其充足。
授以五戒。
此為希有。
汝等谛聽。
往昔波羅痆斯城有大王。
号為慈力。
如法化世人民熾盛。
五谷熟成安隐豐樂。
其王本性有大慈悲。
具大威德。
于諸有情恒常憐愍。
後于異時。
多聞藥叉。
從阿洛迦伐底城驅出。
吸人精氣。
時五藥叉處處遊行。
至波羅痆斯城。
不見諸人設于祭食。
心生嗔怒。
于其國中多諸疾疫。
死者極衆。
爾時群臣以事白王。
王今國内死者極衆。
時王便敕諸臣。
汝等于其城内唱令遍告。
王敕汝等。
我于有情為欲利益。
專心勤求日夜不斷。
汝等諸人。
于諸有情起大慈心。
常修此心諸災寂靜。
時諸人等奉王敕已。
于諸有情發大慈心。
彼五藥叉。
于其國中不能
詣商人所作是言。
汝等勿怖。
宜上我背。
我今載汝令得出海身命得全。
于是衆商一時乘龜而發趣岸。
人衆既多所載極重。
住于精進心不退轉。
受大疲苦既已度畢。
便于岸上展頭而卧。
去身不遠有諸蟻城。
其中一蟻漸次遊行。
聞龜香氣前至龜所。
乃見此龜舒頸而卧。
身既廣大複不動搖。
蟻即速行至于本城。
呼諸蟻衆其數八萬。
同時往彼。
是時彼龜睡重如死。
都不覺知。
蟻食皮膚困乏未覺。
漸食精肉方始覺知。
乃見諸蟻遍身而食。
便作是念。
我若動搖回轉身者。
必當害蟻。
乍可棄舍身命。
終不損他。
作是念已。
支節将散要處穿穴。
便發願言。
如我今世以身血肉濟諸蟻等令得充足。
于當來世證菩提時。
此諸蟻等皆以法味令其充足。
佛告諸苾刍等。
勿生異念。
往昔龜王者。
即我身是。
彼引導蟻子。
即憍陳如是。
彼八萬蟻。
以憍陳如引來食我血肉得使充足。
即八萬諸天是。
我以過去世。
以血肉充足。
今世成佛以法味充足。
苾刍當知。
如常所說黑雜二業。
汝應當舍。
白白之業。
汝應當修。
爾時世尊。
為五苾刍先說法味。
皆令充足。
超生死海将趣勝因究竟涅盤。
爾時苾刍鹹皆有疑。
請問世尊。
此五苾刍先作何業。
得法味具足。
大師哀愍。
于生死海強拔令出。
方便安置究竟涅槃。
唯願為說。
佛告諸苾刍。
此非希有。
我今于此離貪嗔癡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皆悉解脫。
一切智一切種智一切智智。
皆得自在。
此五苾刍。
以法味具足。
于生死海強令出離。
安置究竟涅槃。
我于昔時。
未離貪嗔癡生老病死。
未得解脫。
尚為此輩。
我以身血充足已。
令住五戒。
此是希有。
汝等谛聽。
往昔波羅痆斯城中有一國王。
名金剛臂。
正法化世國土安樂。
人民熾盛五谷豐熟。
其王淳信禀性賢善。
樂自利他有慈悲心。
具大威德樂行正法。
憐愍衆生諸有财物能舍能施。
于大舍中而自安住。
彼王極修習慈悲。
晝夜六時入慈悲定。
為入定故。
所有求者皆不得施。
王知此事告群臣曰。
于城四門各置施堂用貯财物。
若有沙門婆羅門貧窮孤露遠來求者。
皆悉與之。
群臣聞敕即奉王命。
于波羅痆斯城四門。
各置施堂。
積貯财物及諸飲食衣服卧具金銀摩尼真珠琉璃螺石珊瑚馬瑙璧玉珂貝赤真珠右旋螺貝等大物資糧安置其中為給施充足貧窮故。
又于異時。
多聞藥叉。
從阿洛迦筏底王城驅出。
吸人精氣。
五藥叉處處遊行。
至波羅痆斯城外。
乃見牧牛羊及負柴草人并店肆諸估賣人。
見已即問諸人。
汝等豈不怖我。
諸人報曰何故怖汝。
藥叉又報。
何故不怖。
諸人報曰。
我王性大慈悲。
于諸有情利樂意樂。
晝夜六時入慈悲定。
時彼藥叉即便化身。
為婆羅門遊四施堂。
既見知已。
時金臂王從定而出。
遂整衣服具諸威儀。
時五藥叉往至王所。
舉手贊歎。
唯願大王。
福壽長遠。
白言。
大王我今饑渴。
唯願慈悲布施飲食。
王告侍臣當施種種上妙飲食。
時五藥叉即白王言。
我渴飲血饑唯食肉不吃餘食。
王告侍臣。
勿損衆生。
當可求覓自死血肉施彼令食。
時五藥叉複白王言。
我今所食惟熱肉血。
而不食彼自死肉血。
王既聞已複作是念。
不可損生施彼而食。
當以我身熱血熱肉施彼食之。
作是念已。
即命醫人。
醫既到已。
王尋報言。
當刺我身五處出血令五藥叉各各飲之。
醫便答王。
此五藥叉至極下品。
我今不忍刺王出血。
王善醫術皆悉明了。
遂自以針刺其五處。
令血流出令彼飽滿。
複為說法令其充足。
授與五戒。
佛告諸苾刍。
勿生異念。
彼金臂王即我身是。
五藥叉者五苾刍是。
我于往時。
施彼血肉及為說法授與五戒。
我于今時。
為說正法令住見谛究竟涅槃。
汝諸苾刍。
應如是學。
爾時世尊。
為五苾刍先說法味。
皆令充足。
超生死海令住見谛。
究竟涅槃。
時諸苾刍以生疑念。
為斷疑故。
白言。
世尊。
此五苾刍有何因緣。
世尊以正法味令其充足。
于生死海拔之令出。
令其安住究竟涅槃。
佛告苾刍。
此非希有我今于此。
離貪嗔癡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皆悉解脫。
一切智一切種智一切智智。
皆得自在。
令五苾刍法味充足。
于生死海拔之令出。
究竟涅槃我于往昔。
未離貪嗔癡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未得解脫。
尚為此輩。
以其身血令其充足。
授以五戒。
此為希有。
汝等谛聽。
往昔波羅痆斯城有大王。
号為慈力。
如法化世人民熾盛。
五谷熟成安隐豐樂。
其王本性有大慈悲。
具大威德。
于諸有情恒常憐愍。
後于異時。
多聞藥叉。
從阿洛迦伐底城驅出。
吸人精氣。
時五藥叉處處遊行。
至波羅痆斯城。
不見諸人設于祭食。
心生嗔怒。
于其國中多諸疾疫。
死者極衆。
爾時群臣以事白王。
王今國内死者極衆。
時王便敕諸臣。
汝等于其城内唱令遍告。
王敕汝等。
我于有情為欲利益。
專心勤求日夜不斷。
汝等諸人。
于諸有情起大慈心。
常修此心諸災寂靜。
時諸人等奉王敕已。
于諸有情發大慈心。
彼五藥叉。
于其國中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