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正中。

    從城而出往遠阿蘭若。

    而采好花既不辭勞。

    行歌自悅。

    時梵壽王遊獵而還。

    倦途暑熱詣林止息。

    聞彼歌聲。

    王既聞已即漸前行。

    而說頌曰。

     頭上赫日炙  足下熱沙蒸 賢壽喜行歌  如何不怖熱 時摩納婆。

    以頌答王曰。

     不怖日炙我  思欲能燒我 世欲有熱苦  日不能炙人 時梵授王聞說偈已。

    作如是念。

    當知此摩納婆。

    善說涼話故。

    時日中采花不知熱。

    王即下乘坐一樹下。

    而命摩納婆。

    可說涼話。

    我當聽之。

    摩納婆聞王語已。

    作如是念。

    必知王今遇熱至甚要須涼話。

    作此念已。

    即于是時。

    說種種涼事。

    王聞此語。

    即時身體而得大涼。

    心生歡悅告諸臣曰。

    若有人能救灌頂王命者。

    當與何賞。

    其臣答曰。

    當分半國而贈彼人。

    時王告摩納婆曰。

    卿可與我宮内同宿。

    明朝賜卿半國之賞時摩納婆與王同宿。

    王即具設種種淨馔上妙衣服資身卧具。

    令其寝息。

    更無伴侶。

    便作是念。

    若得半國為半國王。

    後宮婇女悉當屬我。

    随意自在當受快樂。

    複作是念。

    半國之賞豈足在言。

    何如殺王而取全位。

    複作是念。

    凡尊勝位人皆共貪。

    我今何須半國及以全位。

    何以故。

    由貪國位欲害國王。

    作是念已即說頌曰。

     未得财時起貪愛  求不得時生苦惱 設得财物貪不息  故知财利招無利 念此頌已便即睡著。

    中宵覺後心生悔恨。

    從床而起。

    取舊鹿皮敷地而卧。

    時梵授王。

    于晨朝時告使者曰。

    喚摩納婆來。

    我今當賜半國之位。

    使者奉教詣摩納婆所。

    白言。

    大王。

    我觀彼人威儀所作。

    無堪半國之位。

    王問其故。

    答言。

    大王。

    我向親觀棄妙床褥委身在地寝卧鹿皮。

    斯下之人豈當王位。

    王曰。

    彼是智人。

    非無緣故。

    當去喚來。

    使人複往報言。

    王喚。

    既至王所。

    王告之曰。

    何棄床褥卧鹿皮耶。

    彼便次第具以事答。

    重前啟曰。

    王若許者我欲出家。

    願王放許。

    王曰。

    先共立契我當放去。

    若出家後有所證悟。

    複來報者我當聽去。

    彼白王言。

    不敢違王命。

    遂便辭拜往靜林中。

    無親教師及軌範者。

    便自策勵證獨覺菩提。

    既證悟已複作是念。

    我昔與王共立言契。

    我今宜去滿彼宿心。

    卻至王所上升虛空。

    放大火光現諸神變。

    王便頭面跪禮彼尊。

    而說頌曰。

     見此少修證大果  得大差别殊勝位 摩納婆今獲善利  出家至此更何求 是時尊者。

    令梵授王生敬信已。

    舍之而去時梵授王有剃發者。

    名天河護。

    令持此頌。

    報曰。

    汝于時時可說此頌。

    令我憶持。

    時天河護善能除發。

    為王剃時王便睡著。

    剃發将已彈指警王。

    睡既覺已甚大歡喜。

    告天河護曰。

    汝今有何所求。

    當随汝請。

    白言。

    願王。

    容臣少思方即啟白。

    時天河護既誦伽他已。

    常在王前時為宣說。

    王聞歡喜。

    于諸五欲生厭離心。

    婇女現前都不觀視。

    清歌美詠耳不用聞。

    何況于中而生愛著。

    時諸婇女既失王恩心生憂惱。

    共相謂曰。

    我等失寵緣天河護。

    誦彼伽他轉我王心不生染愛。

    可共設計令速驅逐。

    作是計已。

    時一婇女往天河護所白言。

    阿舅。

    王若歡喜問舅所須。

    即應請王解所誦偈。

    後于異時。

    其天河護。

    複為王誦先所伽他。

    王聞歡喜還問所須。

    便即啟王。

    别無所欲。

    唯願為我解釋伽他。

    王即依請廣為開釋。

    天河護聞已厭離心生。

    便白王言。

    承事大王為日已久。

    願流慈造放我出家。

    王曰。

    我今共汝先當立契。

    若出家後有所證悟。

    卻來報我。

    即放汝去。

    若不爾者不從汝請。

    天河護白言。

    不違王命。

    便放出家。

    時天河護。

    即詣山林就仙人處。

    勤加修習遂證五通。

    便作是念。

    我昔與王共立言契。

    我今宜去滿彼宿心。

    念已即至王所。

    上升虛空放大火光現諸神變。

    王便頭面頂禮作如是語。

    賢者。

    汝得如此功能仙人答言。

    大王。

    仙人尋即作禮。

    而說頌曰。

     于此庵羅園  梵授王從者 舍彼剃刀具  出家得五通 時梵授王聞此頌已。

    以頌答曰。

     莫言天河護  出家默然住 彼苦行難作  苦作得大智 苦行能摧諸惡法  苦行能超于世間 苦行能淨諸垢穢  苦行願母莫惡說 時天河護仙人心生歡喜。

    便即而去。

    佛告諸苾刍。

    彼梵授王者。

    今賢首釋迦王是。

    彼天河護仙人者。

    今此邬波離是。

    今者賢首釋迦王。

    昔為梵授王。

    往日禮天河護。

    地皆震動。

    今賢首釋迦王。

    禮邬波離苾刍。

    地還六種震動。

    汝等苾刍。

    應當知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九